蔣芳惠
【摘 要】小古文的語言表達形式有獨特的價值,教師要依托小古文教學,通過朗讀、交流、創(chuàng)編等方式訓練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古文言語思維核心素養(yǎng)
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文言文是其中一朵燦 爛的仙葩。它文字簡約,卻寓理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 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小古文就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經(jīng)典的小古文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是我們民族 文化的瑰寶,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影響作用不可小覷。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課本增加了小古文學習的數(shù)量,其 中六年級上冊入選了《伯牙絕弦》《書戴嵩畫?!?,這兩 篇故事表達凝練,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表達方法具有獨特之 處,讀來令人余味悠長。我們可以依托小古文的教學,訓 練學生的言語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 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多元朗讀,感受小古文言語思維之韻律
小古文的語言凝練,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教學中,教 師可以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停 頓、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情感,直到熟讀成誦,感受 小古文的韻律之美。
在學習《伯牙鼓琴》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讀 課文,然后示范朗讀,學生跟讀,注意讀準字音。如“以 為復為鼓琴者”這一句中的兩個“為”是多音字,“以為” 應讀而“復為”應讀偵甘”。在學生理解大意后, 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句意、文意,去讀準停頓,在讀中體驗古 文內(nèi)在的邏輯音韻。如“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同時提示學生 在文言文中遇到語氣詞“乎、也、與、矣”時,要根據(jù)情感 用重讀或慢讀等方法讀出重音,讀出恰當?shù)恼Z氣,如“善 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中的“乎”這個語氣詞,在朗 讀時就需要適當延長后再停頓,才能達到一詠三嘆的最 佳境界。在學生深入感悟內(nèi)容以后,再創(chuàng)設(shè)伯牙和鐘子 期相遇的情境,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人物對話的情 感和神態(tài)。同時文中的前三句還可以讓學生變換角色, 反復朗讀,充分體悟伯牙和鐘子期相逢相知的喜悅之情。 《書戴嵩畫牛》則可以在學生準確、熟練朗讀的基礎(chǔ)上,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腦補故事內(nèi)容,抓住杜處士和牧童的 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展開想象,一邊表演一邊朗讀,揣 摩杜處士對《斗牛圖》“尤所愛”的樣子,牧童的“拊掌 大笑”和杜處士的“笑而然之”的神態(tài),以加深情感體驗。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打開文言文的大門, 尤其需要“朗讀”這把鑰匙。通過教師范讀、指名朗讀、 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不僅 能感受古文的韻味節(jié)奏及獨具匠心的結(jié)構(gòu)編排,更能對 小古文中蘊藏著的不可言說的言語思維韻律有美妙的 體驗。
二、對話交流,體悟小古文言語思維之意趣
由于小古文離小學生生活的年代較久遠,對詞句的 理解、人物形象的概括、主旨的提煉等較之現(xiàn)代文更有難 度。但小古文文字精練、字字珠鞏、內(nèi)容簡短、通俗易懂, 古人用詞十分傳神,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反而留給 我們更多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如《書戴嵩畫牛》中的“笑”字就非常耐人尋味,讓 人拍案叫絕。面對同一幅《斗牛圖》,杜處士是“尤所愛, 錦囊玉軸,常以自隨”,而牧童是“見之,拊掌大笑”。教 師此處可巧妙設(shè)疑:面對同一幅《斗牛圖》,為什么杜處 士和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 致勃勃地讀文,紛紛尋找答案,發(fā)現(xiàn)原來牧童認為:此畫 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 矣。為了充分理解此處牧童的“拊掌大笑”,教師讓學生 盡情地發(fā)揮想象: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樣子的?誰 來試著表演一下他的神態(tài)和他說的話?學生起初會忸怩 放不開,但在教師的鼓勵之下會嘗試表演,開始躍躍欲 試,走上講臺大膽地表演朗讀,在設(shè)身處地中充分感受牧 童的聰明機靈、善于觀察、率真可愛、無所顧忌。教師此 時追問:“面對牧童的直言不諱,杜處士則笑而然之', 想象他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學生再次大顯身 手,展開想象,補白杜處士的“笑”,從而感受杜處士作為 有德之人的自制涵養(yǎng)、豁達大度。師生通過交流對話,盡 情想象表演,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牧童的“附掌 大笑”,杜處士的“笑而然之”,兩者相映成趣,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課文刻畫人物神態(tài)的語言準確生動,相同的 “笑”,卻感受到人物不同的身份特點、性格品行,讓人不 得不嘆服。古人用字不可謂不妙,真是意蘊深長啊!
隱藏在文言文中的言語秘密,這些都是提升學生思 維力的“點”,需要我們在解讀文本、展開教學時精準把 握、有效提升。對小古文中一些重點、難點內(nèi)容的突破, 要抓住能反映文章主旨的關(guān)鍵字詞、句子組織學生進行 對話交流,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內(nèi)在的意蘊,深入感悟小古 文言語內(nèi)在的意趣。
三、遷移創(chuàng)編,揣摩小古文言語思維之精妙
小古文的語言精練而規(guī)范,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 小古文的寫作,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也充滿著新鮮 感。教師要耐心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初始階段, 教師可以降低難度,從一句話的模仿開始,讓學生在循序 漸進的過程中進行遷移性練筆,達成歷練語言表達能力 的目的。
如《伯牙鼓琴》,文章用墨極簡,但結(jié)構(gòu)嚴謹,句子間 聯(lián)系緊密,意境深遠。全文雖只有83個字,但讀來字字 句句皆為精品,僅僅是一 “鼓"一 “聽”,伯牙的“善鼓琴” 和子期的“善聽”,就簡潔明了地展示了伯牙、子期心心 相印、志念相投的高潔情懷和真摯情誼,表明伯牙和子期 是一對真正的知音。學到此處,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鼓勵學生 展開想象:伯牙是個技藝高超的琴師,他的琴聲不僅能 表現(xiàn)太山巍巍,江河湯湯,想象一下,還可以表現(xiàn)哪些動 人的事物、場景?假如你是子期,善聽的你會怎么贊嘆? 同時出示課件: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乎 ,??????? 乎若???????? ?!贝藭r古箏曲《高山流水》 響起,學生凝神諦聽,片刻思索,紛紛動筆。有的寫道—— 伯牙鼓琴,志在春風,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 春風?!庇械膶懙馈拦那伲驹谠乒{,鐘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茫茫乎若云霧?!边€有的寫道——伯牙鼓琴, 志在踏,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潺潺乎若流水?!睂W 生在這樣的情境和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伯牙與子期 彌足珍貴的知音情感,同時還感受到小古文用詞的精妙, 品味文言之美。
在小古文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揣摩感知語言的能力 和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shè) 適當?shù)膶懽髑榫?,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讓他們在模仿實 踐中進行語言遷移,在舉一反三中提升表達能力,使學生 的語言越來越規(guī)范,精練而形象。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jīng)說過:“教師最大的任務就是 要教會學生思考,對于學生來說是所有活動中最有價值 的收獲?!睂τ趯W生來說,學習小古文,獲得的文本知識 內(nèi)容只是暫時的,而內(nèi)在的思想方法卻是長遠的。相信 隨著小古文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會逐 步得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獲得不斷發(fā)展,精美深邃的小古文 也會真正走進學生的思想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