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梅
摘 要:由于我國的教育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過分注重分數(shù),使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自學能力差。自學能力是學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也能對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有了新的體會。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了依賴,他們在課堂上聽課比較盲目,總是被動地聽課,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發(fā)言時間,聽課也抓不住課堂重點。整節(jié)課下來都是被教師的思想牽著。所以,我決定對班級學生進行英語自學能力培養(yǎng),并制訂了相應的方法和策略,分為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
1.適應期
教師先轉變教育思想,由“教師抱著走”過渡到“教師扶著走”。在預習之前,英語教師可以先擬定一個預習的計劃,把將要預習的內容分成幾個問題和知識點,把總的預習任務劃分到每天,讓學生設置好每天要完成的預習任務。由于中學的英語難度比較大,很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遇到新的單詞和語句都會比較棘手,教師可以用參考資料幫助他們預習,學生不會的地方可以記下來,課堂上等待教師答疑。
2.半自主期
在學生完成了一定的預習后,教師可以圍繞自己制訂的預習內容,讓學生尋找有關資料,做好預習,在課堂上討論,并解答疑惑。教師每周應給學生指定一周內要上傳的課程內容,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或者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在課堂上可以讓小組輪流主講,讓其他小組進行提問,這樣也會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教師再講課的時候,班級學生的聽課效果就會提升。
3.自主期
教師應該“以課本為依托”,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讓學生自己確定重難點,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在參考書中尋找答案。在課堂上主要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點撥和補充,教師最后總結。可以測試一下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題目出一套試卷,讓學生進行互測互判。教師在測試中把學生出錯最多的題型和問題記錄下來,課堂上重點講解并答疑,這樣學生既突破了新課的重難點,又通過自主學習學到了新知識。
二、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應及時糾正學生在閱讀中的不良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可以克服一些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一般采用的是指讀或者遇到生詞就查詞典的不良習慣,這就大大浪費了閱讀時間。其實,在閱讀中遇到某個單詞或者句子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長時間停留,可以結合上下文進行猜測。一般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文中的講解都能猜測出來。這樣既不浪費閱讀時間,又能改掉一些閱讀的不良習慣。
2.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從片段閱讀到可以逐漸閱讀英文雜志或者小說等,不斷增加閱讀量和難度。
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這樣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讓學生采用精讀、粗讀和泛讀的方法。例如,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時候可以先粗讀,再精讀,因為課本知識里有很多新的詞匯和語法,這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必須精讀才能獲取一定的知識。教師還要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例如,簡易的新聞、小說、報紙等,可以讓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促進課堂知識跟課外知識的銜接,達到精讀與泛讀同步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制訂閱讀計劃,按照計劃進行閱讀,只有學生提高了閱讀能力才能促進英語的寫作能力。
三、主要實施途徑
在管理上,教師應成立學習小組,可以每組做到認真預習學習安排,并由組長每天檢查和督促;在教學上,教師應以人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操作方面,教師應做好各個方面的調查工作。還要對他們的預習和閱讀前后態(tài)度進行對比。個案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應讓積極的小組帶動全班學習,讓組長帶領組員進行積極的學習,爭取做到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地學習英語。
四、結語
總之,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也達成了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汪明芬.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研究[J].學周刊,2017(12).
[2]賈巨富.中學英語教學方法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8(8).
[3]董志強.淺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16(9).
[4]管慶云.初中英語教學方法和策略[J].校園英語,2019(1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3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