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偉 王曉晨
摘? ?要: 歷史人物是歷史活動的發(fā)起者、組織者或領導者,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關鍵力量,甚至是決定性力量。因此,歷史人物是人類社會中最能動因素,是歷史的縮影。“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大學生而言既是教科書又是營養(yǎng)劑和清醒劑。歷史人物講解對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近代以來的歷史,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成長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歷史人物? ?大學生?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一、歷史人物講解的重要性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①(295)。人類歷史具有客觀必然性,是由所有有思想、有意識的獨立個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每個人由于經濟地位、政治立場和思想觀念不同,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的影響是迥異的。歷史人物是時代的代言人,體現了每個時代不同階級、不同群體、不同派別及利益群體的訴求和愿望,反映了他們相互依存和相互斗爭的關系,推動社會演化和進步。由于人是社會發(fā)展中最能動的因素,歷史人物既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起者、主導者,又是歷史變化發(fā)展的主要見證者和承擔者,因此,歷史人物是我們把握人類歷史發(fā)展及規(guī)律性的重要窗口。在人類歷史發(fā)展演變進程中,既有推動社會前進的歷史人物,又有阻礙社會前進的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如果是保守、落后的歷史人物的思想觀念占主導地位,那么社會必然趨勢是下降的;反之,如果是新興、進步的歷史人物的思想觀念占主導地位,那么社會必然趨勢是上升的。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總趨勢來觀察,保守、落后的歷史人物必然會被新興、先進的歷史人物所淘汰,實現人類歷史的新陳代謝、進步發(fā)展。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指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這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這個階段,由于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保守自大,統(tǒng)治階級的落后思想意識主宰社會,最終被西方殖民者的尖船利炮轟開了國門,成為他們攫取殖民利益的勢力范圍及附屬地。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淪,直至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與此相伴隨,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和反對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探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難求索。盡管這個時期的求索、奮斗都是失敗的結局,但是他們的努力、探尋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寫照,為后來中國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徹底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先進制度作了必要準備和重要鋪墊。這個時期,新興與保守、進步與落后、侵略與抗爭激烈交鋒、斗爭,是中國歷史由傳統(tǒng)走向近代的艱苦探尋。通過對相關歷史人物的講解,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拼搏、奮斗。這個時期尖銳激烈的社會矛盾對大學生是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推動歷史前進的歷史人物——“中國的脊梁”對大學生具有示范和榜樣的力量;阻礙社會前進的歷史人物對大學生具有鞭撻和警誡作用。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學習,大學生能真正理解和懂得中國人民“四大歷史性選擇”的道理,做適應時代要求、有利于國家、民族、社會的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歷史人物選取的原則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面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同于中學生的歷史課程、也不同于大學歷史專業(yè)課程,講解歷史人物沒有必要像中學歷史那樣全面,也沒有必要像歷史專業(yè)課程那樣深入,而是要著眼于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選擇地、有重點地選取重要又典型的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講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選取歷史人物要遵循以下原則:
1.從近代中國主要階級關系角度選擇。這個時期中國既是由傳統(tǒng)向近代艱難邁進的特殊階段,又是被西方資本——帝國主義強行拉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被侵略時期,階級關系呈現新舊交錯、內外并處的復雜狀況。其一,選取舊式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如道光皇帝或者咸豐皇帝;其二,選取舊式農民階級的代表人物如洪秀全;其三,選取資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代表人物如義律、赫德、瓦德西;其四,選取新興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如張謇。了解這些階級的代表人物是把握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生產關系及矛盾的基本要求。
2.從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求索和奮斗角度選擇。如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或者洪仁玕,洋務運動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辛亥革命的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魯迅等。抗爭、求索和奮斗是這個時期的時代使命和鮮明特征,懂得并牢記這些歷史人物的歷史擔當和歷史貢獻對大學生是非常必要的。
3.從近代中國思想演進角度選擇。鴉片戰(zhàn)爭時的龔自珍、林則徐、魏源,太平天國時的洪秀全、洪仁玕,洋務運動時的馮桂芬、薛福成、張之洞,戊戌變法時的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辛亥革命的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新文化運動的陳獨秀、胡適。也可以從思想交鋒、社會更替的角度選擇代表人物進行對照分析和講解,如: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爭論;維新派與洋務派的論戰(zhàn);革命派與?;逝傻恼搼?zhàn)。對大學生理解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思想觀念的新陳代謝、發(fā)展進步是十分重要的。
三、講解歷史人物素材的選擇
1.對歷史人物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經歷有基本的介紹。因為家庭出身在階級社會對每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家庭對每個成員,特別是后代成長是先天因素,不能改變;成長經歷對每個人認識外在環(huán)境,構建人際關系,觀察社會、國家乃至世界都會產生突出的影響。以孫中山為例,農民出身的家庭,使他從少受到太平天國革命故事的熏陶和感染,非常崇拜洪秀全,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居。12歲跟隨母親到美國檀香山看望長兄孫眉并在此上學,這樣的成長經歷使他被中美兩國發(fā)展的強烈反差深深震驚,產生了改造衰敗的清王朝的強烈愿望,在天津上書李鴻章的失敗使他對清王朝不再抱有幻想,從此走上摧毀“即將倒塌的房屋”,建立以英美為榜樣的民主共和國家的反清革命道路。
2.對歷史人物相關重大事件進行重點介紹。重大事件與歷史人物的命運緊密相連,往往打上深刻的烙印。通過對重大事件產生的時代條件、起因、經過和結局的闡述,大學生對歷史人物形成全面、立體、綜合的認識,因為歷史事件的目標和性質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起決定性作用。比如,講解林則徐就要分析虎門銷煙;講解洪秀全就要分析太平天國;講解曾國藩就要分析洋務運動;講解康有為就要分析戊戌維新;講解孫中山就要分析辛亥革命。我們通過講解歷史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深化對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不只是機械性的記憶和背誦。講解孫中山時,離不開對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革命經過、偉大意義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和總結,有利于大學生深化對“時勢造就英雄人物”這一唯物史觀原理的理解。當然,通過對孫中山的講解,大學生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既成功又失敗的道理。
3.對歷史人物的重要思想及變化進行邏輯的具體分析和闡述。歷史人物的命運與時代潮流息息相關,我們要通過分析和講解當時的時代要求和目標任務,把握社會發(fā)展的線索和脈絡,使大學生增強對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特征的認識,理解歷史人物的言行和評論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例如,通過對太平天國的代表人物洪秀全、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曾國藩、戊戌維新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和辛亥革命的代表人物孫中山的思想的梳理分析,大學生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的開明官僚、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和資產階級的革命派的時代特征、社會演進的基本狀況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有利于對這些歷史人物形成客觀的、科學的評價。講解孫中山,我們要對以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在推翻清王朝和捍衛(wèi)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度的歷史進程中思想的變化進行梳理和分析,厘清從三民主義到一民主義到二民主義的線索和脈絡,使大學生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有系統(tǒng)而完整的認識,理解為什么近代中國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尤其是對孫中山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歷史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獲得全面的認識。
4.對歷史人物有明確而具體的評價。對大學生而言,歷史人物是他們重要的人生標尺,確定未來人生道路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因此,對歷史人物有明確而具體的評價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階級社會里,每一個歷史人物的活動都和他的階級利益息息相關,馬克思強調,一切人“都不過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系和利益的負擔者”。評價歷史人物,首先應明確其階級屬性,從階級立場出發(fā)認識才比較客觀、恰當。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是從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現代工業(yè)社會過渡的階段,階級關系呈現復雜多樣、新舊交替的特點。舊的階級力量地主和農民仍占主體,新的階級力量工人和資本家逐步產生。新興階級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我們要著眼于分析他們產生的歷史條件、目標任務和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對傳統(tǒng)階級,我們要了解他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變化及向新興階級轉化的狀況。其次,要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fā),綜合考量歷史人物是推動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進步,還是阻礙和危害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前進。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要在把握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的基礎上,衡量歷史人物是否推動和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和歷史任務的實現。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和有探索、有奮斗的歷史人物都值得肯定和頌揚,反之,應該撻伐和批判。就孫中山而言,以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由傳統(tǒng)向近代轉變的步伐,迎來了二十世紀中華民族前進道路上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四、評價歷史人物需要注意的問題
評價歷史人物是中國近現代綱要課程的教學難點,它是歷史教學中客觀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主要載體,也是思政育人發(fā)揮效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且評價歷史人物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容易出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狀況,是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領域。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全面、歷史、辯證地進行分析評價。
1.立場不能出現偏差。除了原始社會以外,我們至今生活在特定的階級、國家和民族共同體中,任何人都要從自身的階級、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fā)思考問題,說話做事。因此,評價歷史人物,立場問題至關重要。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根本歷史任務,任何人只要有利于推動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和完成歷史任務,我們就要予以贊揚和褒獎;相反,如果不利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和完成歷史任務,就要予以反對和鞭撻。對于西方資本——帝國主義者和本國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要態(tài)度鮮明地給予批判和譴責;對于為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捍衛(wèi)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進行抗爭、求索和奮斗的歷史人物,我們也要堅定地給予頌揚和贊許。相反,不能為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辯護,也不能為西方資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行徑開脫罪責。
2.客觀歷史條件是基礎。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的?!雹冢?85)列寧強調,“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③(154)。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評價歷史人物要從客觀歷史條件出發(fā),特別要從當時的階級關系、社會矛盾和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形成的中外關系出發(fā)進行分析。有利于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wèi)人民勞動果實和人格尊嚴的愛國主義言行,有利于改變和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向工業(yè)化、近代化邁進的觀點、思想、方案和道路,這樣的歷史人物應該予以積極評價。那些不能保護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不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統(tǒng)治者及官僚政客;那些頑固維護專制獨裁統(tǒng)治、妄自尊大和拒絕學習先進知識、思想、制度等守舊勢力必須深刻地予以批判。
3.不能被當事人的言論束縛。歷史人物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主角,總是從自身的階級、國家、民族利益思考問題、說話做事。有些人會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和地位,不惜犧牲被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乃至犧牲民族和國家的利益;有些人會從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fā)進行吶喊、抗爭和奮斗。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那些頑固維護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鎮(zhèn)壓人民反抗,出賣國家民族利益,拒絕學習和借鑒先進制度,尋找各種客觀因素為自己辯護、不能承擔歷史使命的人,我們應當旗幟鮮明地批判;那些能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fā),對時代使命有擔當、有奮斗乃至犧牲的人,我們應當大力弘揚和表彰他們的歷史貢獻,讓一代又一代大學生學習他們,實現他們的遺愿和理想。
4.不能用當下的眼光衡量。我們不能因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家、民族命運沉淪就全部否定那個時代所有人的努力和奮斗。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fā)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yè)績來?!雹芤袁F在的眼光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抗爭、求索和奮斗具有自發(fā)性、盲目性、幼稚天真的色彩,新興階級力量弱小、科學理論缺乏、領導力量能力不足、道路目標不清,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所難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都是中國人民接力奮斗、總結和吸取前人經驗教訓基礎上的成果。因此,我們要敬畏歷史、尊重歷史,特別要尊重前人篳路藍縷、開拓奮進的偉大功績,要給予歷史人物應有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④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參考文獻: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
本文系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問題式”專題教學模式探索(XJG1633)、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重點項目:高校理工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理路研究(CQGJ19A12)和重慶郵電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社會時政熱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XJG 2022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