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細貞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揭示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寓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對學生很有教育意義。揭示寓言中的寓意,是寓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教學寓言時,教師要把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中,盡量讓學生多說,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自悟自得。教師可從情節(jié)和角色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寓言故事背后的哲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讓寓言教學高效、有趣。
一、寓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以直觀感受來感知這個世界。寓言故事都比較幽默、夸張,能讓人在愉悅中明白一些道理,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體裁。但是講故事不是寓言教學的目的,讓學生明白背后的道理才是根本目的。然而,原本深受學生喜愛的寓言故事,被教師條分縷析地講解后,變得索然無味。在揭示寓言的寓意時,教師通常直接問學生明白了什么道理,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在教學寓言時,教師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中;二是要讓學生多說。
二、圍繞故事情節(jié)揭示寓意
圍繞故事情節(jié)揭示寓意,可以從改寫故事情節(jié)和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兩個方面著手。無論是改寫故事情節(jié)還是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都能帶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鷸蚌相爭》這個寓言故事時,筆者先引導學生梳理故事,然后問學生:“如果沒有漁翁,結(jié)局會怎么樣?”學生討論后,認為即使沒有漁翁,鷸和蚌如此相持下去,結(jié)局也好不到哪里去。筆者接著問為什么,有學生回答:“因為鷸和蚌產(chǎn)生矛盾后,互不相讓。”自此,這篇寓言的寓意——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就被揭示出來了。對于《南轅北轍》這個故事,筆者通過讓學生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的方式揭示寓意,筆者給學生布置了續(xù)寫任務:“坐車的人走了五六年后,結(jié)果會怎么樣?”學生的想象大門一下被開啟,文思泉涌。學生在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中能深刻掌握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再如,筆者在教學完《東郭先生和狼》后,給學生布置了續(xù)寫任務:“想一想,東郭先生再遇到類似情況,他會怎么做?”一個學生寫道:“一天,東郭先生去訪友,路過一片樹林時,一只狼踉踉蹌蹌、上氣不接下氣地朝他跑來,它可憐兮兮地懇求東郭先生救救它,邊說邊痛哭起來。東郭先生看它這么可憐,似乎要動心了,可他想起上次的經(jīng)歷,立刻打消了念頭。”學生在寫這段話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明白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對像狼一樣本性邪惡的壞人,不應該憐憫。
三、圍繞故事角色揭示寓意
除了圍繞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揭示寓意外,教師還可以從故事角色入手揭示寓意,常用的方法有角色代入和角色分析兩種方法。角色代入就是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某一角色,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中,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這一寓言時,筆者這樣設計:“如果你是農(nóng)夫的鄰居,看到農(nóng)夫天天守在樹樁旁等兔子,你會對農(nóng)夫說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農(nóng)夫,一個學生扮演農(nóng)夫的鄰居。有學生誠懇地勸道:“你不要老守在這里了,一個人不勞動怎么會有收獲呢?你快點去田里看看吧,你家的莊稼都枯死了?!边€有學生激動地責備農(nóng)夫:“上次你撿到兔子,只不過是偶然,是你走運罷了!你看,你還死守在這里,到頭來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于是,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明白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寓意。
寓言故事里的角色性格特征都很鮮明、突出,分析角色形象,實際上就是在思考寓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問學生:“你喜歡這個角色嗎?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角色?”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
盧梭說過,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以前,孩子們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的事物。實際上,不僅是孩子,大人對于形象的東西也接受得更快,記得更牢。改寫故事情節(jié)、續(xù)寫故事情節(jié)、角色代入、角色分析等方法,都能緊緊圍繞故事主題,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中,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長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