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岐
丁文法
丁文法1914年生于山西省屯留縣官莊村,1930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學。這是一所有著優(yōu)秀革命傳統(tǒng)的學校,屯留的革命先賢魏拯民和羅灌中都是在這所學校加入的中國共產黨。丁文法考入一中的時候,雖然魏拯民和羅灌中都已離開這里,但省立一中的革命氛圍依然十分濃厚。很快,丁文法就在省立一中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一年,他16歲。
1932年,丁文法從省立一中畢業(yè)后,即考入北平宏達學院,這所學校也是當初魏拯民所在的學校,這時的魏拯民已經遠赴東北進行抗日斗爭,但北平的抗日救亡運動仍然十分高漲。丁文法在宏達學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積極進行革命活動,并在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九·一八”事變以后,國民黨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加緊圍剿紅軍和鎮(zhèn)壓各地共產黨的革命活動。丁文法化名胡士秀,活動在北平的大街小巷。白天在人多的地方發(fā)表演講,宣傳抗日救國和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晚上則乘著夜色在街頭張貼傳單或刷寫標語。他也經常遭到特務的跟蹤追捕,但由于他機智靈活,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只是有一次執(zhí)行任務回來,被特務堵到街口,把他當作嫌疑分子關進監(jiān)獄兩個多月,由于沒有證據最后不得不把他釋放。
出獄后,組織上考慮到他的安全,派他到天津的河北省團委工作。到天津后,丁文法不知疲勞,日夜工作。但是由于叛徒出賣,有一天夜里,他正在街頭張貼反日傳單時,突遭逮捕。
丁文法被捕的時候只有18歲,國民黨政府看他年紀小,很想從他身上得到點有價值的口供,沒想到小小年紀的他卻是意志堅定,軟硬不吃。無奈,當局只好找了個罪名,判了他7年徒刑,將他投進了天津“模范監(jiān)獄”。
所謂“模范”,最主要是突出一個“狠”字:一是伙食上克扣狠,吃的窩頭既臟又生,還不讓吃飽,喝的是冷水,一個獄室?guī)讉€人一天只給一罐頭筒水;二是對“犯人”看管狠,不給放風,每天在牢房內大小便,弄得牢房臭氣熏天,常生疾病,不讓看書、看報、說話;三是審訊動刑狠,動不動就用酷刑逼供,如燙火筷、跪鏈、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釘竹簽、“披麻戴孝”等,折磨得“犯人”們遍體鱗傷。
丁文法秘密發(fā)動大家絕食,要求獄方改善待遇,具體是:改善伙食和多給水喝;每天放風兩次(大小便);準許看書、看報、談話;不得使用酷刑逼供等。但由于監(jiān)獄關著的大多數是其他犯人,所以在絕食斗爭中,有的被誘迫復食,有的堅持不下來而半途而廢。丁文法最堅決,不答復要求決不吃飯,最后餓得奄奄一息。絕食快到七天時,獄方被迫接受了條件,伙食改善了,喝水多了,能看書看報了,也可以放風了,他才開始進食,先喝了幾口水,由于口干舌硬,舌上起了刺,打不轉彎,連飯菜都咽不下去。因此,他患了嚴重的腸胃病。由于監(jiān)獄里的惡劣條件,他患上了瘰疬,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老鼠瘡”,潰爛流著膿血……
1935年,日軍侵占中國的長城一線,國民黨的河北省政府從天津退到保定,監(jiān)獄也遷到保定。監(jiān)獄遷到保定后,待遇更遭,每天兩頓飯,每頓兩個窩頭,一點咸菜,一碗米湯水,睡在潮濕的地上,致使丁文法腿腳浮腫、臉色發(fā)青、瘰疬常犯。獄方為了防止“犯人”鬧事,經常倒換獄室。他們以為犯人彼此生疏,不易鬧事,但沒有想到正好給丁文法提供了好機會。丁文法每到一個獄室,就不失時機地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和斥責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在保定監(jiān)獄一年多時間內,經他動員的“犯人”出獄后參加革命的就有十多人。
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再次合作。按照兩黨協(xié)議,國民黨政府應該無條件釋放一切政治犯。但是丁文法卻仍然被關在保定監(jiān)獄,反而看管更緊。直至8月,日軍準備南侵,飛機常到保定轟炸,河北省政府的軍政機關都跑得不見蹤影,監(jiān)獄的看守也不見了,但“犯人”們都不知道這種情況。丁文法十分敏銳地察覺到這種變化,他分析可能外面情況有變,應該趁機越獄。他想爬上墻看看,可是戴著手銬腳鐐,動彈不得,便讓未戴刑具的輕“犯人”爬上墻去,看見院里靜悄悄的,一個看守也沒有。丁文法立刻讓輕犯把他的鐐銬砸開,用人頂人的辦法爬上墻跳出去,砸掉監(jiān)獄門上的大鎖,讓難友們先全部出去,自己最后才走。但是突然去掉長期戴著的鐐銬,竟不會走路了。他只好爬著走,爬了一段,想試著站起來,可是站起來剛一走就又摔倒了,只好繼續(xù)爬,遇到墻就扶著墻走一段。費了很長時間,才勉強到了火車站。可是沒錢不讓上客車,他便爬上一列貨車,歷盡艱難,終于回到了太原。
住了4年多國民黨的監(jiān)獄,受過無數次的酷刑折磨,使丁文法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堅強的革命意志絲毫沒有動搖,尋找黨組織的渴望異常強烈。一到太原,他就積極尋找黨組織,此時太原正處于日軍進攻的前夕,日軍的飛機不斷來轟炸,丁文法身無分文,連飯都吃不上,一時又找不到黨組織,只好艱難地返回故鄉(xiāng)屯留再繼續(xù)找。
1937年9月初,正在長治犧盟突擊隊訓練班擔任秘書的李楨聽說丁文法從監(jiān)獄回來了(李楨和丁文法是親戚關系),特地回屯留看望他。丁文法得知李楨在犧盟會工作,就向他打聽黨的消息,于是李楨帶著丁文法來找長治犧盟中心區(qū)特派員宋乃德。
宋乃德是共產黨員,但按照組織原則,宋乃德只能將丁文法介紹到太岳特委。特委經過審查,很快恢復了丁文法的組織關系,并讓他擔任了中共屯留縣工作委員會書記。
丁文法擔任縣工委書記后,恨不得把在監(jiān)獄里耽誤的時間都彌補回來,他按照黨的指示,通過犧盟會實現黨的決議,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抗日救亡工作,不失時機地抓抗日武裝,成立縣犧盟抗日突擊隊,親自擔任指導員。
1937年11月8日,日軍侵占太原,中央軍向南潰散,丁文法帶著新成立的突擊隊駐在交通要道余吾、吾元、張店等地,邊擴大突擊隊,邊收繳潰軍槍械武裝自己,僅一個多月就發(fā)展到二百多人,并在突擊隊內培養(yǎng)了一批貧雇農骨干,發(fā)展為黨員,使這支武裝緊緊地掌握在黨的手里。
1938年2月,日軍對晉東南發(fā)動“九路圍攻”。太岳特委決定,以中共屯留縣委為中心成立屯留、長子、安澤中心縣委,丁文法任書記。丁文法帶領縣犧盟游擊隊,伺機打擊日軍,發(fā)動群眾破路、拆橋,阻斷日軍交通,不失時機地在群眾中宣傳抗日。
1938年4月,八路軍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的“九路圍攻”。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進駐晉東南,建立了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迎來了一個空前的抗日高潮。根據地大量發(fā)展黨員,大力訓練黨群骨干,紛紛成立縣區(qū)村抗日救亡團體。丁文法以訓練班為重點,親自教課訓練,培養(yǎng)了一批縣村群眾團體骨干,為后來屯留抗日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39年1月,丁文法調到晉城縣擔任縣委書記兼犧盟特派員。晉城是晉東南的第一大縣,閻錫山的勢力在這里盤根錯節(jié),精建會、敵工團、突擊隊和晉綏軍33軍、獨8旅等部,屢屢與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發(fā)生摩擦。丁文法本著既團結又斗爭的政策,一面注意做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一面與頑固勢力作艱苦曲折的斗爭。
1939年11月,丁文法又擔任了晉城、高平、陽城、沁水四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四縣聯(lián)合辦事處主任,此時正是閻錫山準備“十二月事變”的前夕,局勢異常嚴峻,所以,丁文法的工作更加繁重,任務更加艱巨。他日夜穿行于頑軍的重圍之中,竭盡全力、不知疲倦地緊張工作著。
關于丁文法此時的職務,有幾種資料說法不一。屯留革命先驅吳之岡回憶丁文法調到晉城后,先是擔任中共晉城縣委書記兼犧盟特派員,后又擔任晉城、高平、陽城、沁水四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四縣聯(lián)合辦事處主任。丁文法在屯留任縣工委書記時,吳之岡是組織部長,按說他對丁文法的履歷應該是清楚的,新編《屯留縣志》就采用了他的這一說法;但也有另說,如1998年《史學月刊》第一期刊登的徐明亮的一篇文章《英名與日月同輝——丁文法烈士事跡述略》中說,“十二月事變”時,丁文法是晉城、陽城、沁水三縣聯(lián)合辦事處副主任,主任是宋乃德;新編《晉城縣志》說當時丁文法是晉城犧盟特派員,宋乃德是晉城抗日民主縣長。但不管怎么說,丁文法時任晉城犧盟特派員是沒有異議的。
長期統(tǒng)治山西的閻錫山,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迫于形勢,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統(tǒng)戰(zhàn)關系。但是,他后來企圖對日實行妥協(xié),把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軍視為極大障礙,1939年12月3日,命令山西舊軍向山西新軍(犧盟決死縱隊)發(fā)動全面進攻,制造了震驚全國的“十二月事變”。
“十二月事變”的槍聲首先是在晉西打響的,所以又稱“晉西事變”,但是在這次事變中,晉東南也受到了嚴重損失,尤其是晉城中心區(qū)。
1939年12月4日,閻錫山第8集團軍總司令、第三行署主任孫楚,指派三青團骨干分子上官凌云帶領一伙武裝暴徒,在國民黨83師的配合下,襲擊陽城縣政府、犧盟會,搗毀了陽城縣動委會主辦的《新生報》社,肆意搶劫各種物資器械,關押和毆打工作人員,并綁架主編王良,揭開了晉城“十二月事變”的序幕。
緊接著,駐扎在晉城中心區(qū)的國民黨軍配合閻錫山的頑軍以及三青團、敵工團、突擊隊等在陽城、晉城、沁水、高平、陵川等縣對抗日民主政府和犧盟決死三縱隊發(fā)起進攻,決死三縱隊的一些舊軍官乘機率部叛變,也將屠刀砍向無數的抗日志士,大批共產黨員、抗日干部、犧盟會員被抓、被打或慘遭殺害。
1940年1月初,從晉城、沁水、陽城撤退出的抗日干部相繼轉移到晉城縣西南部的土嶺、高會一帶。1月4日,晉城縣頑固縣長賈建民勾結國民黨47軍523團及盧有年、孫瑞琨等部叛軍,經密謀策劃,偽裝成決死隊,以打土匪為名,對駐在土嶺的晉、沁、陽三縣聯(lián)合辦事處進行襲擊。孫瑞琨等叛軍從晉城縣城出發(fā),經東溝、周村、李寨,向土嶺進攻;國民黨47軍523團偽裝成決死隊,經李河村迂回包抄土嶺。得到消息后,晉城縣抗日民主縣長宋乃德帶領部分干部沿土嶺村南面的山溝向沁河岸邊突圍,遭到頑軍阻擊,除少數干部脫險外,其余大部分被捕。丁文法帶領10多名干部死守在土木結構的三層樓上,打退了頑軍的多次進攻,由早至午,激戰(zhàn)半日,頑軍尸體倒下一片。頑軍最后集中炮火猛轟,以致樓房著火。丁文法身負重傷,仍掙扎著高喊:“同志們,不投降,不妥協(xié),誓與敵人拼到底!”終因火勢猛烈,壯烈犧牲,年僅26歲。
丁文法犧牲后,曾被丁文法介紹入黨的李楨無比悲痛,揮筆賦詩一首,以示紀念:
少有報國心,壯志沖斗牛。
鐵窗關不住,國難顯身手。
身負黨重托,何懼風雨驟。
土嶺斗敵頑,捐軀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