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畢業(yè)于“985”學校,在一家大型企業(yè)做中層,事業(yè)小有成就。但女兒從小就不愛學習,成績一直是中下水平,我們軟硬兼施都沒什么用。為了陪她過13歲生日,前不久我放棄了去香港學習的機會。沒想到女兒來了句:“何苦呢?我這樣的孩子配不上你這么好的媽媽!”我愕然、傷心,不知她為何會這么說?
A: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中提到了“內(nèi)卷”這個詞。在“內(nèi)卷”眾多的解釋中,我更認同“一種消耗精力的死循環(huán)”。劇中歡歡爸爸夏君山說:“就像在戲院看戲,當前面有人站起來時,后面的人就都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更可怕的是,大家都忘了是可以坐下來看的?!边@位媽媽明顯“內(nèi)卷”了。
媽媽愕然、傷心,不知道女兒為何會如此?自己為她犧牲這么多,為何不僅被辜負,還落下這樣的人設(shè)?好像很多父母與子女都是這樣的關(guān)系。父母自己優(yōu)秀,就認為孩子也理應(yīng)很優(yōu)秀;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孩子就應(yīng)該用優(yōu)異成績回報;自己犧牲了很多自認為好的機會,孩子必須感激涕零……
當孩子客觀表達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真實感受后,媽媽就會因為一直以來的“內(nèi)卷”,輕易被擊潰。
其實,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從小就不愛學習,成績一直是中下水平,軟硬兼施都無效的情況下,就應(yīng)換一種角度和信念。那就是在接納孩子現(xiàn)狀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更多“誘惑”,讓孩子盡可能地全面了解自己后,去找到可以發(fā)展的方向并為之努力。
在教育和成長這件事上,父母其實無需焦慮,只要堅守內(nèi)心的信念,有足夠的定力,任何狂風暴雨都無法動搖,或者就算動搖了也只是暫時的,過后也會很快回到自己的初心。
畢竟,我們大部分人最終都只能成為普通人中的一員,健康、勤奮、努力、熱愛生活就好。
兒子不同意我再婚
Q:兒子7歲時,離婚3年的我再次戀愛了。孩子和男朋友一直相處得很好,戀愛兩年后我們準備結(jié)婚,兒子卻不同意,威脅我說我們結(jié)婚他就去找爸爸。他這是怎么了?我和他爸離婚后,兒子只有寒暑假去爸爸那里待半個月左右。我該怎么說服兒子讓他同意呢?
A:再婚這件事,不用說服兒子同意,也不必征求他的意見,提前告知他即可。
為什么不用?因為結(jié)婚與否是你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成年的你自己來決定。也許有人會說,孩子是家庭一員,他需要參與。他的確可以參與,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但是這件事是否要實施,應(yīng)該由當事人自己決定。
試問,一個9歲的孩子,能對你下半場的人生之路提出指導性建議嗎?他只是會本能地以為,要來個叔叔替代他心里唯一的父親了。至于媽媽怎樣選擇才會幸福,他暫時是體會不到的。
回到做父母的邊界這個問題。很多事情,父母以為給了孩子做決定的權(quán)利就是尊重他,其實因為問題本身超出了孩子身心的發(fā)展水平,反而會給他帶來壓力,壓力的核心是恐懼。就像讓12歲以內(nèi)的孩子對是否要個弟弟妹妹做出決定,性質(zhì)是一樣的。
媽媽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媽媽和這位叔叔在一起很開心、很幸福,他很愛媽媽,也很愛你,他想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從現(xiàn)在起,愛你的人變成了3個。你不必要叫他爸爸,因為你的爸爸只有一個人?!蓖瑫r,媽媽要學會分享自己的喜悅和幸福,并把這種因為自己很幸福帶來的“好處”及時惠及孩子。
退一萬步,就算孩子不理解,出于賭氣要和爸爸在一起生活,媽媽也不必亂了陣腳。因為當你做出某個決定,肯定要承擔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與其因為害怕承擔而放棄,不如向前一步去面對,辦法總比困難多。孩子也許是最大的變數(shù),但如果媽媽能在發(fā)自內(nèi)心愛他的同時也好好愛自己的話,長遠來看,孩子會成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