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娟
200萬年前,地殼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使得巴拿馬地峽迅速隆起,再次將南北美洲大陸連接起來。兇悍的北美洲劍齒虎瘋狂地追逐著獵物,一頭闖進了南美洲。
南美洲茂密的叢林、豐富的植被養(yǎng)育著大量外形巨大的食草動物:各種奇形怪狀的有蹄類、大型地懶、雕齒獸和居維葉象……這些以數量見長的動物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肉肥味美,關鍵是沒多大反抗能力,這使得強者之間根本不存在競爭壓力。這也讓劍齒虎家族的生活過得輕松而愜意,它們很快就走在了進化前列,比北美洲老家的兄弟姐妹進化出了更龐大的體形,其中身長最長可達2.7米,擁有長達20多厘米的牙齒,有的個體僅肩高就可達到1.2米,平均體重在200—400千克。劍齒虎家族的三劍客:鋸齒虎、異刃虎、刃齒虎,很快取代了原霸主——袋劍齒虎和泰坦鳥的地位,成為南美洲新霸主。
劍齒虎家族最耀眼的明星莫過于刃齒虎。它的生存年代晚,出土化石最多。從刃齒虎在各種動物紀錄片、古生物復原畫中登場的頻率就可以看出,它是劍齒貓科動物當仁不讓的代表。
雖然名為虎,但刃齒虎和現(xiàn)代虎并非近親。它的頭部比現(xiàn)代虎大,臉又短又寬。是個前腿長、后腿短,尾巴更是短得幾乎看不見的大家伙。短短的后腿和尾巴導致它不適合持續(xù)快速地奔跑,但它們腳后跟骨很長,于是揚長避短,捕獵時采用伏擊方式,群體作戰(zhàn),分工精細。那發(fā)達的肌肉和強壯的骨骼,完全是為了獵捕大型動物而進化出來的。不僅如此,它們居然像大象一樣,長著一對長長的“馬刀牙”,長度接近30厘米,邊緣布滿了細密的鋸齒。如此長牙在古今貓科動物中僅此一家,囂張的牙齒就像一對匕首一樣插在嘴巴兩邊,發(fā)出極具威懾力的寒光。那是不是把這兩把“匕首”往獵物身上一插,就能將對手輕松殺死呢?沒這么簡單。牙太大,用起來也累贅,這就注定它的咬合力比較差。但刃齒虎的這對武器絕對不是白長的,怎么著也要把“匕首”的威力發(fā)揮出來。
一頭野驢正在悠閑地吃草,數只刃齒虎依靠著植物的掩護正慢慢接近它。就在包圍圈越來越小之際,一陣風吹來,敏感的野驢受到驚嚇,拼命地逃跑。這時,負責追擊的刃齒虎全力以赴,將獵物趕入埋伏圈。前面說過,刃齒虎前腿長,胸肌發(fā)達,好處是在捕獵時可以把力量全部集中在身體的前部。這時,其中一只兇猛的刃齒虎沖上去,用長而有力的前腿壓住野驢,其他幾只刃齒虎則趕過來一起摁住獵物。最先沖上來的那只刃齒虎亮出了自己的絕招——上下頜瞬間張開,角度可以達到120度。接著,它用“馬刀牙”準確地對準獵物的頸部,劃出致命一刀,直接切斷了野驢的氣管和頸動脈。這精準高效的招數,將那對長牙的弊端完全避開了。如果長牙在捕獵時不能做到穩(wěn)、準、狠,則會在反復的咬合中被折斷。
劍齒虎家族在美洲曾輝煌無比,刃齒虎更是以老大的身份牢牢占據著家族的制高點。然而,12000年前,是彗星撞擊了地球,是一場特大洪水,在極寒的冰河期結束之后,南美洲氣候異常干旱,植被大量退化,食草動物們紛紛餓死。而位于生態(tài)鏈頂端的食肉類動物——劍齒虎家族,也隨之崩潰,百獸之王刃齒虎在掙扎中紛紛死去。
(選自《知識窗》2018年第11期)
閱讀
練習
1.第二自然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六自然段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說說你的理由。
3.刃齒虎具有哪些獵捕大型動物的特點?
4.刃齒虎滅絕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