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鵬程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中心醫(yī)院,內蒙古 錫林郭勒)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競技體育快速發(fā)展,人們健康重視度不斷提高,因運動誘導運動損傷事件頻發(fā),成為急診收治主要病理類型之一,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1]。運動損傷主要好發(fā)部位以膝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等活動關節(jié)為主,損傷后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情況,嚴重影響患者關節(jié)活動能力,對其預后康復具有較高影響,若沒有給予有效治療及康復對策,極易導致不可逆性功能損傷,影響患者軀體功能[2,3]。隨著我國祖國醫(yī)學快速發(fā)展,中醫(yī)針灸推拿于運動損傷治療中取得較好應用反饋,可有效改善損傷癥狀,緩解疼痛感受,改善預后療效。
采集筆者單位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門診收治運動損傷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140例,研究分組遵循自愿原則,采用雙色球抓鬮方式分組,參照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 齡19-52歲,均 齡(36.27±1.58)歲;觀察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齡18-55歲,均齡(37.01±1.61)歲;校驗比對兩組運動損傷患者入組資料做統(tǒng)計比對,符合研究(P>0.05)。
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予以針灸推拿治療,指導患者正確體位,呈仰臥位或站立位,借助推拿等方式,促使損傷部位肌肉放松,通過按揉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循環(huán),恢復局部受損部位營養(yǎng)狀況,以病灶阿是穴為主要穴位,依據經絡走向進行推拿按摩,重點按摩受損組織及局部阿是穴,采用中指及拇指進行足三里點按,以起到調節(jié)經絡的作用,借助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點揉關元穴,以起到調節(jié)臟腑的作用療效,依據患者機體耐受度,科學設置推拿時間及推拿力度,建議以20-30min 為宜[4,5];針灸治療:采用華佗牌1.5 毫針進行針刺,指導患者正確體位,取患者足三里穴進行針刺,起到糾正自由基代謝紊亂的效果,采用平補平瀉方式,待得氣后出針[6]。
收集患者外周靜脈血進行生化指標檢測,主要檢測標準包括血清乳酸脫氫酶、血清谷草轉氨酶、血漿乳酸等;借助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Fugel-Meyer sense assessment,FMA)評定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評定量表對患者功能恢復進行量化評分。
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4.0 進行假設校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 設為統(tǒng)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觀察組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血清谷草轉氨酶、血漿乳酸等生化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FMA、ADL 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n=70]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n=70]
組別 時間 血清乳酸脫氫酶(U/L) 血清谷草轉氨酶(U/L) 血漿乳酸(mmol/L)參照組治療前 596.25±60.01 38.52±2.68 2.49±0.24治療后 234.01±31.42 34.01±2.49 2.40±0.22 t 13.551 4.008 2.638 P 0.000 0.047 0.094觀察組治療前 598.05±58.69 38.48±2.71 2.51±0.20治療后 176.38±28.53 26.34±2.34 2.29±0.16 t 15.638 8.814 7.814 P 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FMA、ADL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FMA、ADL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FMA ADL參照組 70 35.25±4.05 55.47±4.68觀察組 70 73.62±5.99 80.72±6.35 t 14.663 17.715 P 0.000 0.000
運動損傷主要是指運動期間機體承擔運動部位超過生理角度或承載重量、誘發(fā)的挫傷、拉傷、扭傷等不良事故。臨床誘發(fā)因素較多,主要以患者準備運動不充分、運動不規(guī)范具有高度關聯性,或于運動過程中負擔過重,導致局部負荷較重、誘發(fā)的急慢性損傷,嚴重影響機體局部分解代謝,于運動損傷發(fā)生后,易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改變,例如血清乳酸脫氫酶、血清谷草轉氨酶、血漿乳酸、谷丙轉氨酶等生化指標升高,需早期開展有效的治療對策,以穩(wěn)定生化指標,提高治療有效性。
現代醫(yī)學針對運動損傷尚無有效治療手段,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客觀評估其損傷程度,建議患者臥床休養(yǎng),臨床療效呈現較大個體差異性,治療周期較長,易導致廢用性病變,臨床應用價值受限。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針對運動損傷多采用針灸推拿等理療手段,借助推拿按摩等方式,有效促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速淋巴組織及血液循環(huán)代謝,以恢復局部組織營養(yǎng)狀況,通過加速新陳代謝,以促使病理滲出物的吸收,改善臨床病理癥狀,恢復正常生理功能[7,8];同時,通過按摩療法可誘發(fā)深部皮膚涌向皮表,以緩解血液淤滯,改善因“不通則痛”誘導的疼痛癥狀,通過推拿手段,可有效調節(jié)機體肌肉機能,改善肌肉耐受度強及肌張力,有效提高皮膚耐受度,加速毒物代謝,以擴張局部毛細血管,避免因長時間保守治療、誘發(fā)的肌肉僵硬、酸痛或肌肉萎縮,可有效提高機體舒適度,刺激機體機能,以起到縮短治療周期的作用[9,10]。針灸療法于運動損傷治療中可通過調節(jié)機體自由基代謝,以刺激中樞神經反饋,加速機體平衡狀況的修復,可有效改善超負荷運動誘導的運動性疲勞,通過針灸足三里、關元穴位,刺激機體耐受度,經臨床小鼠研究中發(fā)現,足三里針刺可有效調節(jié)整體健康水平持續(xù)性增持,緩解運動性疲勞,加速改善生化指標[11,12]。
綜上,針灸推拿可顯著改善運動損傷后生化指標,促使肢體功能及活動功能恢復,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