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要】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黨報《東北日報》堅持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方針。利用報紙《新聞通訊》副刊探討和指導全體干部群眾的新聞業(yè)務工作。開展優(yōu)秀新聞稿件的評獎和心得體會的介紹,進一步指導、促進新聞工作實踐?!叭h辦報”不但成為基本的新聞工作方針,更成為各部門同志的一項高效率、有針對性的工作方式。以《東北日報》為核心的東北黨報的業(yè)務與實踐,是中共黨報思想發(fā)展過程中一次新的、重要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全黨辦報;《東北日報》;新聞業(yè)務;解放戰(zhàn)爭
中國共產黨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辦報方針產生于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1944年2月26日,《解放日報》首次正式提出“全黨辦報”的思想。1948年2月,毛澤東同志發(fā)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對“全黨辦報”進行了全面闡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各根據(jù)地、解放區(qū)努力提高新聞業(yè)務水平,加強對新聞報道的業(yè)務指導,有力地支持了各地區(qū)的中心工作,為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學界對于當時晉綏根據(jù)地、晉察冀根據(jù)地、山東根據(jù)地的黨報多有研究,然而對于東北解放區(qū)的新聞業(yè)務關注不夠充分。
中國共產黨進入東北后,創(chuàng)辦了中共東北中央局機關報,也是中共第一份大區(qū)黨報——《東北日報》。東北局第一書記彭真最初直接領導《東北日報》,后來由宣傳部長凱豐領導《東北日報》工作。在解放戰(zhàn)爭初期,《東北日報》創(chuàng)刊于沈陽,后來幾經搬遷,輾轉來到哈爾濱。從1946年到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東北日報》在哈爾濱出版時間最長。為了提高東北黨報的新聞業(yè)務水平,《東北日報》創(chuàng)辦了《新聞通訊》副刊,對新聞業(yè)務進行探討,在這一平臺提高理論水平,端正寫作態(tài)度,交流寫作經驗,為各地新聞工作者提供業(yè)務指導。
一、創(chuàng)辦《新聞通訊》副刊進行業(yè)務探討
黨中央提出“全黨辦報”的核心思想是報紙要由全黨一起來辦,不是由某一部分人來辦。這就要求全黨包括各級領導干部在內的所有黨員都要參與新聞報道,都要提高自己的新聞業(yè)務水平。為此,《東北日報》創(chuàng)辦了《新聞通訊》副刊(以下文中《東北日報·新聞通訊》均簡稱《新聞通訊》)。在發(fā)刊詞《寫在前面》中,編者指出“《新聞通訊》今天創(chuàng)刊,我們編輯這個副頁的目的,在于和本報各地通訊員”及其他愛好新聞工作的同志,一起研究問題,交換經驗,以利于更好地推進新聞工作的開展?!皷|北解放區(qū)的新聞工作,雖還處在一個開頭階段,但一年來,在緊張戰(zhàn)斗的環(huán)境及各種新的復雜條件下,已開始逐漸走向和群眾結合,其在建立與發(fā)展中間,有不少其他解放區(qū)所沒有過的經驗值得我們及時總結,同時有不少新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及時解決,特別是在各地通訊工作逐步開展,大批新的通訊員同志開始學習寫稿的情況下,對于人民新聞事業(yè)的基本認識,以及采訪寫作等技術上的提高,更需要我們及時研究”。因此,“希望今后的《新聞通訊》,能夠得到各地新聞工作者及廣大通訊員同志的扶植,共同擔負起這個艱巨的任務”。1946年至1948年間,《新聞通訊》的指導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提高黨報理論水平
首先要貫徹“全黨辦報”的方針?!皥蠹堃k好,必須各個工作部門同志一齊下手,就是所謂的大家辦報,大家辦報的主要內容是給報紙寫稿,普遍叫作通訊員,寫通訊”。寫稿對工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個人來說,文化程度低的可以用來提高文化,練習寫作能力。對負責同志來說,可以趁機總結工作,整理經驗。對工作來說,可以交流經驗,可以少碰釘子,少走彎路。對領導機關來說,新聞通訊是最具體的情況反映,可以得到工作報告中找不到的材料,至少可以補充工作報告的不足。
其次要明確黨報的基本辦報路線——群眾路線?!缎侣勍ㄓ崱分忻鞔_提出報道的中心是“寫群眾”?!肮伯a黨的報紙,所以不同于一般資產階級的報紙,就在于堅定不移的群眾觀點和為群眾服務的方針”。因此黨報的大量篇幅,必須為群眾生活、群眾運動所占據(jù)。反映群眾的要求,發(fā)揮群眾的創(chuàng)造,解決群眾的困難,并經常不斷地報道群眾運動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以教育群眾,推動工作,這是新聞工作中的一個基本任務。所謂一切政策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報紙正是其中的橋梁。
1946年12月,《新聞通訊》提出了黨的六項中心工作任務——土改、發(fā)動群眾、春季大生產、雙擁、支前、勞動互助。土改和發(fā)動群眾是排在最前面的兩項任務。土地改革中的宣傳動員是重中之重。明確提出了今后各部門同志“要報道消滅夾生飯的具體辦法和經驗,這是報紙目前急需的稿件,特別是怎樣把一個村屯的夾生飯煮熟,其具體過程和事實,均望能詳細而生動地寫出來,以供其他地區(qū)參考學習”。同
(二)端正新聞工作的態(tài)度
提到給報紙寫稿,當時很多同志容易有顧慮:不會寫,寫不好;認為寫稿與工作無關,是額外負擔。對此《新聞通訊》指出,“不會寫,學習下去就會了,寫不好練習長了就寫好了,若不打消這種有害觀念,則永遠不會寫或寫不好的。寫作絕非白費事,至少可以作為自己練習,進而還可得到別人的意見。堅持寫下去,終究會被采用的”?!缎侣勍ㄓ崱芬匀纬捎裢咀鳛榈湫?。他是陜甘寧赤水縣特委書記,他沒有讀過書,由于他的積極努力學習寫作,已成為一個很出色的黨報通訊員,他給黨報寫了很多通訊,得到很多的好評?!缎侣勍ㄓ崱愤€為各部門的同志提出了方便、可行、門檻較低的新聞工作方法。一是提倡寫工作通信,二是要求大家寄材料來。這樣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同志們寫作的難度,另一方面也使群眾工作的豐富材料能源源不斷地充實報紙?!缎侣勍ㄓ崱贩e極提倡,希望在“全黨辦報”的號召下,“大家能熱烈地答復我們的要求”。
(三)強調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真實性、準確性
《新聞通訊》指出,新聞通訊寫作最重要的是兩個原則:第一,真實,必須真實才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第二,準確,要寫得一目了然。
《東北日報》當時接到讀者來信說通訊員的來稿中,某些地方由于沒有經過詳細調查,而造成與事實不符的現(xiàn)象。比如“雙城民青盟員只有八十人而寫成八百人,把中學生排演《血債》寫成民青盟員排演《血債》,且準備赴哈公演等”?!缎侣勍ㄓ崱访鞔_指出,新聞必須真實,是每一個寫稿同志的第一個信條。否則,會對黨報帶來極大危害。新聞不真實會降低黨報在群眾中的威信。黨各種政策執(zhí)行的情形,要經過報紙反映上來,然后領導機關再根據(jù)這些反映制定政策,計劃工作。如果報道不真實,那么領導機關就要根據(jù)不真實的情況去決定政策,布置工作,結果政策行不通或發(fā)生錯誤,對革命工作就會形成巨大阻礙。
1947年9月4日,《東北日報》轉載了《晉綏日報》的《不真實新聞與“客里空”新聞之揭發(fā)》。在全國各大解放區(qū)反對“客里空”運動開始后,《東北日報》更加進一步對其進行了討論。其實,《東北日報》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在《新聞通訊》中開始強調新聞真實性原則了?!缎侣勍ㄓ崱吩笕w通訊員同志提出批評與意見,認為黨報上還有哪些不真實的新聞:哪些稿子有錯誤;哪些稿子給改錯了;哪些稿子處理得不當;給通訊員提的哪些意見不正確,將此作為黨報通訊員的義務之一。其次,要求寫稿要認真,堅持審稿制度。對待“真實性”的問題,必須認真嚴肅?!缎侣勍ㄓ崱诽栒俑骷夵h委、中心通訊組,行政負責同志,能擔負起審稿的責任。
(四)強調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認識新聞價值,正確選材。新聞的價值,主要決定于取材。《新聞通訊》指出,凡是當前人民最關心的,工作正在做的或者人民正在行動的事情都可以要。一個新地區(qū),可以作一般情況的報道;一個剛萌芽的問題,可以介紹出來,供大家研究;成功的經驗,可供他人參考;失敗的教訓,可供他人警惕。同時,必須熟悉時局的動態(tài)和特點,使寫出來的新聞有交流經驗或反映情況的作用。其次,新聞寫作要講求效率。針對有些通訊員來信說,總感到工作太忙沒時間寫的情況?!缎侣勍ㄓ崱分赋觯梢宰ゾo許多“短”的間隙來動筆。抓緊“短”的空隙寫稿,同時需要動筆前多加考慮,寫完后多加刪改。另外,只要清楚明白、真實、迅速地寫出一件事物,找出一個問題來就是好稿子。再次,掌握新聞寫作基本方法?!缎侣勍ㄓ崱诽岬剑侣剬懽魇菦]有一定格式規(guī)矩的,只要能把一件有新聞意義的事情,用事實寫出來,別人看得懂就行。新聞要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關于起頭,一是開門見山;二是用新聞導語。一般較長的新聞多用導語,短小的新聞常用開門見山的方法。至于收尾,當時有不少同志稿子里寫上“云云”,再不就是“由此觀之”之類的一些議論?!霸圃啤庇械缆犕菊f的意思,新聞是事實,不是道聽途說。“由此觀之”是與事實無關的議論。新聞不需議論,報道的事情寫完了,那就是自然收尾了。對這些情況,《新聞通訊》都給予了明確、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開展評獎與介紹心得體會指導新聞業(yè)務實踐
《東北日報》組織了優(yōu)秀稿件評獎和心得體會介紹等活動,將以上的業(yè)務探討進一步貫徹到了報道實踐中?!稏|北日報》定期在報紙上進行優(yōu)秀稿件的評選,獲獎稿件獎勵黨報紀念冊一本。結合以上《新聞通訊》中探討的幾項業(yè)務要求,現(xiàn)將報紙上對幾篇有代表性獲獎稿件的評價和兩篇作者的工作心得、體會略作介紹。
首先,在貫徹群眾路線方面比較好的獲獎稿是張承炎的《雙城九區(qū)征麥貫徹群眾路線》。文中具體提出了工作辦法—走群眾路線。那個時期報社收到許多有關“麥征”的稿件,這一篇報道最完整、最具體,給讀者加深了這種認識——任何工作必須貫徹了群眾路線才辦得好。另外,該稿簡練有力,幾句話就把整個工作過程介紹了出來。
征糧同志下屯后先宣傳前方勝利消息,啟發(fā)群眾愛國保田支援前線的思想,在宣傳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如在東關村萬福屯發(fā)現(xiàn)隱瞞麥地及產量的問題,先讓群眾醞釀,但并沒有直接提出糾正,而把這個材料念給群眾聽,廣泛吸收群眾意見,由小組進行討論,經過七次補充糾正,做到群眾對于麥征完全沒有異議,通過后再由評議員把征收率確定,把每戶應征量布置下去。
整個消息從頭到尾圍繞著麥征中貫徹群眾路線,所謂一篇文章一個中心,既提出了問題又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其次,在新聞寫作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獲獎稿是蘇東風寫的《拜泉照顧小戶,又便耕作,先分地板,再分青苗》和孫槐南的《阿城區(qū)干會決定徹底割掉封建尾巴,重新分配土地》。
《拜泉照顧小戶,又便耕作,先分地板,再分青苗》是拜泉縣《東北日報》的基干通訊員寫的,此稿發(fā)表時正當各地提出分地與分青苗問題,但如何分法還沒有獲得適當解決,它及時地介紹了該縣對處理這一問題的經驗。該稿簡單明了地提出了問題,解決了問題。該稿全文只有六百余字,即將中心內容“分青苗分地板的矛盾”明確提出并解決了,符合新聞的要求。該文提出了分青苗與分地板的矛盾原因。
因為土地與青苗有好壞之分,而且有的好地,青苗并不一定好,加以租佃關系穿插在里面,因此分地時發(fā)生大家都希望分得大地主的地,既可多分得好地,又可分得十足的青苗,但這種土地的數(shù)量不多,若是把土地帶青苗都平均分配,勢必把土地割成許多零碎小塊,將來侍弄又很不方便。某些小地主和富農獻出的多余土地,因只獻地板,不獻青苗,土質雖好,因無青苗可得,小戶不愿意要,佃戶租種大地主的地,大家也可能看中了地板,因青苗不能全得,便猶豫不決。
該稿提出以上分地與分青苗的矛盾后,緊接著介紹了保護富區(qū)北部各鄉(xiāng)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全文選材精當,集中明確。
孫槐南的《阿城區(qū)干會決定徹底割掉封建尾巴,重新分配土地》把平分土地的許多問題,做了全面系統(tǒng)、清楚、具體的報道。特別是在最后寫出:“只有真正從思想上把群眾發(fā)動起來,大家一點一滴地都不放松,反復討論,反復評議,才能徹底打倒封建勢力。”這句話不僅使讀者讀過后印象完整,且能引起做這項工作者的注意。在介紹了一定的原則后,又寫得很具體,寫了許多問題,近一千五百字。既全面又系統(tǒng),既具體又簡練,完成得有效率。
再次,在新聞真實性、準確性原則方面。《東北日報》發(fā)表了著名戰(zhàn)地通訊記者華山同志的采訪體會《我在連隊采訪》,以作者切身經歷說明了新聞真實、準確的重要性。有一次華山到部隊采訪,發(fā)現(xiàn)了一篇戰(zhàn)地通訊,里面有一段描寫戰(zhàn)斗激烈的場面,“機槍像颶風穿過白楊林,樹葉隨著紛紛卷落”。部隊的同志卻指出,“冬天白楊樹哪來的葉子啊”,“以感想代替事實,真是主觀主義”。后來他“每次寫戰(zhàn)斗,總要找突出的英雄模范詳細談,還不放心,又找許多參加過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補充”。后來隨軍采訪,他親自到戰(zhàn)場踏查,再找指揮員談戰(zhàn)斗經過,了解那個連隊的歷史,英雄模范有什么事跡甚至脾氣性格,然后再找他本人談。做了一番溝通工作,談起來就眉眼分明了。有時候戰(zhàn)士談了這里忘了那里,略作提醒,便可以繼續(xù)進行采訪了。
最后,為了進一步端正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東北日報》發(fā)表了孫槐南同志的《我的寫稿過程和經驗》,以作者的切身體會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寫新聞對工作的促進作用。作者以前認為寫稿是工作范圍以外的事情。見到別人寫稿認為是出風頭,覺得工作只要埋頭苦干就行。后來,從報紙上吸收不少別處的工作經驗,感覺到有互相交流經驗的必要,但是又有一些不正確的思想阻撓寫稿。“害怕暴露工作中的缺點,工作走了彎路,則抱著‘啞巴吃黃連的態(tài)度,不愿意告訴別人,恐怕別人見笑”。另外認為屑碎的小問題不值得報道,重大的問題自有別人報道,用不著自己放馬后炮。
后來作者認識到,領導同志親自動手抽出時間寫稿,為了和事實相符合,更經常向群眾請教,和同志們商量?!斑@種虛心學習的作風,給我以很大影響和幫助。在我還沒有體會到寫稿對于工作幫助的作用時,那只能是勉強著寫;在認識到寫稿能夠幫助整理自己思想時,便會老老實實地寫問題”。譬如“從前常犯工作抓不住中心,粗枝大葉的毛病,但當你寫稿時就得反省一下,這時期工作中的缺點、優(yōu)點,中心工作是什么,結合了哪些重要的工作,用些什么方式方法完成了任務,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得用腦子想想才能寫,這就給你以鍛煉,給你以回憶,給你以克服毛病的機會”。
三、《東北日報》對中共黨報新聞思想、方針的繼承與發(fā)展
全黨辦報,群眾路線,利用黨報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些都是中共黨報發(fā)展歷史上在實踐中形成的路線、方針。新聞工作不僅是宣傳,更是所有工作的一個基本工作方式。1946年9月1日,《東北日報》全文發(fā)表胡喬木同志的文章《提倡人人都寫新聞》,對此作了全面的闡述。
首先,新聞對于黨的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皬膩頉]有這種文字形式,能夠跟今天的新聞相比。若談作品之多,同讀者之多。一種日報上動不動就是上百篇作品,而一種日報還有一天出好幾張:一個世界上該有多少日報!拿一年來算,比中國自古以來所有傳世之作的篇數(shù)還要多得多。讀者在世界上要用萬萬來計算,就在中國一天至少也有幾百萬。我們生在這個新聞的年代,看著這大好機會絕不能白白放過”。因此,新聞對于政治工作來說,不光是工具,其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不能與這種大眾傳播媒介相結合,政治工作本身也無法有效開展。
其次,新聞對于改進黨的文風具有重大意義。具備新聞素養(yǎng)可以杜絕黨八股。新聞第一強調言之有物,要有具體、實在的內容。對于新聞寫作來說,有實際內容是首要的要求,文采是其次的要求。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些套話、空話自然而然就會避免。具備新聞素養(yǎng)可以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要發(fā)現(xiàn)具有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的有價值的新聞,都需觀察、選擇。而觀察和選擇又離不開調查研究。所以寫新聞能夠鍛煉調查研究的能力。
再次,具備新聞素養(yǎng)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新聞寫作本身就要求時效性,因此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線索、第一時間發(fā)表新聞是新聞的生命力所在。這就要求新聞寫作必須簡明扼要,直擊要害,而這一點恰恰是在當時農村工作中最為緊要的。“我們在今天的農村環(huán)境里,說話,作文,絕大多數(shù)正是既不迅速又不正確,既不明了又不經濟……學寫新聞,正是對癥下藥”。另外,新聞寫作還要求準確性,即用最直接平實的語言,讓讀者一目了然。
最后,寫新聞可以學會用事實說話。新聞強調傳遞事實信息避免融入個人情感。然而,新聞傳播中又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著傳播者的主觀傾向、主觀意圖。這里,新聞最強大的力量恰恰在于用事實說話。胡喬木指出,“新聞叫我們會用敘述事實來發(fā)表意見,但是最有力量的意見,乃是一種無形的意見”。新聞正是這種無形的意見,“愈是好的新聞,就愈善于在內容上貫徹自己的意見。我們不要裝假,因為我們所宣傳的只是真實的事實。但是過于熱心的表現(xiàn),在這個顛倒的世界,卻反會使真實的變?yōu)榭梢伞薄?/p>
由上文可見,這篇文章的觀點正是在《新聞通訊》中深入探討的,體現(xiàn)了《東北日報》對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思想的深入貫徹。在以《東北日報》為核心的東北黨報體系的辦報過程中,在貫徹黨中央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思想的基礎上,面對新的情況,擔負新的任務,對黨報工作進行了新的探索。
首先,由于長期的日偽統(tǒng)治,東北民眾普遍文化素質低下,對中共思想與主張十分陌生,而且解放戰(zhàn)爭初期對國民黨還有盲目的正統(tǒng)認識。所以與關內各抗日根據(jù)地相比,群眾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東北黨報必須更加深入群眾,發(fā)動群眾,貫徹并創(chuàng)新群眾路線。
其次,黨中央將東北作為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根據(jù)地,近三分之一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各大解放區(qū)抽調的十萬部隊和兩萬干部,以及延安的大部分文化教育工作者開進東北,為東北黨的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時的口號是靠“十萬部隊、二萬干部、一張報紙”開展工作,一張報紙就是《東北日報》。因此,東北黨報集中了黨的大批人才資源,使得東北黨報創(chuàng)刊時,其理論素養(yǎng)與業(yè)務水平,站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
最后,東北解放戰(zhàn)爭,既是戰(zhàn)場上的較量也是與時間賽跑。毛主席曾說過:“抗日戰(zhàn)爭急不得,解放戰(zhàn)爭拖不得?!痹谕粮?、支前、剿匪等工作中,尤其是土改工作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也曾經出現(xiàn)過過快、過粗的問題。東北黨報必須充分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糾正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
黨報理論的一項核心內容即是黨的報紙一定要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東北解放區(qū)的中心任務,與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紅色根據(jù)地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不同。后兩者的中心任務是堅持斗爭發(fā)展壯大自身力量,相對來說,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東北解放區(qū)除了完成這一任務外還要擔負起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為奪取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和后援基地。因此,這里的土地改革要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土改必須進行得更加徹底,群眾要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發(fā)動。東北地區(qū)要面對經常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土改中有些地區(qū)已經開始形成運動的高潮,發(fā)動了最廣泛的群眾徹底摧毀了封建勢力,實現(xiàn)了平分土地,有些地區(qū)則出現(xiàn)夾生飯、翻把等工作不徹底,甚至倒退的情況。這就迫切需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且提供及時正確的指導,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才能少走彎路,各項工作才能沿著正確軌道順利開展。
面對東北工作的特殊情況,干部的思想與組織一度出現(xiàn)了問題。正如李富春同志所指出的:“進入東北后,干部思想會一度混亂,對東北形勢斗爭方向認識不清,以及組織上松懈,自由主義濃厚,所以要提倡服從組織,服從紀律,雷厲風行,貫徹到底,我們報紙要批評那些缺乏斗志,散漫的自由主義的思想,統(tǒng)一集中提高戰(zhàn)斗力,這是目前黨的任務,同樣也是報紙的任務?!边@就要求東北黨報必須堅決貫徹黨報的思想、理論、方針。尤其要創(chuàng)造性地把群眾路線,全黨辦報更加充分地貫徹到辦報實踐中去。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得辦報活動突破新聞活動的范疇,成為日常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有效的組成部分。這些都是以《東北日報》為核心的東北黨報,在東北革命斗爭實踐中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