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愚民
摘 要:馬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馬俑類文物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科學價值。
關鍵詞:阿斯塔那;馬俑
馬作為古代極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馬俑,主要有彩繪泥塑及彩繪木雕兩類,按主體功能類別可分為馬俑、鞍馬俑、騎馬人物俑三類,其中騎馬人物俑又有騎馬武士俑、騎馬文吏俑、騎馬仕女俑、騎馬奏樂俑、打馬球俑等。
1 彩繪泥塑類馬俑
1.1 彩塑馬俑
馬俑背部無騎者及馬鞍痕跡,整體簡約樸素,色彩較為單一,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馬俑10余件。其中60TAM336號墓出土9件小型馬俑,均為手工捏塑而成,高約11厘米,長14厘米,四肢直立,馬頭前傾,但色彩脫落較嚴重,簡約古樸。同墓還出土1件大型馬俑,通高58厘米,長61厘米,馬頭部略偏向左側,右前腿抬起,麻質馬尾,該馬俑塑造手法嫻熟,造型優(yōu)美。72TAM216號墓出土的2件馬俑,殘高約60厘米,馬腿部分殘缺,色彩脫落嚴重,駿馬昂首揚脖,頸部以線條勾勒出馬鬃,做奔跑狀,體格健壯。該類馬俑未勾畫馬籠頭及其他裝飾。
1.2 彩塑鞍馬俑
鞍馬俑背部可見馬鞍,但無騎者痕跡,尺寸大小差別較大,阿斯塔那墓葬出土鞍馬俑約10件。72TAM187號墓出土的2件大型彩繪鞍馬俑,高達85厘米,長83厘米,鞍馬通體繪青色,馬嘴大張,露出白牙,胸前掛五支紅纓穗,馬鞍繪寶相紋,虎皮紋鞍墊,泥質翹尾,這組鞍馬俑高大健壯,姿態(tài)優(yōu)美。同墓出土的3件中型鞍馬俑,通高約50厘米,長約55厘米,駿馬雙眼炯炯有神,四肢強健有力,體形比例勻稱,馬身為淺藍色或深褐色斑點紋,馬鞍上繪寶相紋,均為麻質馬尾。73TAM222號墓出土3件鞍馬俑,通高約30厘米,長約38厘米,鞍馬四肢直立,馬頸較粗長,小翹尾,體格健壯,肌肉飽滿。其中2件為灰白色,馬身用黑彩勾出馬絡、鬃毛、肚帶等,墊黑色鞍毯,馬鞍后橋兩側各有五條絳帶;另1件為棗紅色,配棕色馬鞍,白地鞍袱,其上繪黑色圓圈紋,馬鞍后橋兩側各有五條絳帶,整體線條流暢,色彩艷麗。
1.3 彩塑騎馬武士俑(圖1)
阿斯塔那出土彩塑騎馬武士俑約40件。這些騎馬武士俑的制作手法、姿態(tài)及形制相似,一般高約33厘米,長30厘米。武士姿態(tài)類似,端坐馬上,左手做持韁狀,右手置于右腿一側,頭戴風帽式尖頂頭盔,面部施粉白或淺粉紅彩,并用黑彩勾畫出眉毛、雙眼及胡須。武士著裝有兩類,一為頭戴頭盔,軀干及腿部著黑色或深藍色長甲,另一種頭戴頭盔,身著綠色、橘紅色或褐色袍衣,所有武士雙腳均穿長腰烏靴。馬俑姿態(tài)也類似,四肢直立,頭部均朝向正前方,馬身可見黑彩勾出的馬絡、鬃毛、韁繩及肚帶等,部分馬俑前胸部及臀部兩側有紅纓穗。所騎馬俑有白、淡黃、黑、褐、青等色,馬鞍以黑色居多,馬尾巴有泥塑小翹尾和束麻尾兩種。
著名的72TAM187號墓出土騎馬武士俑近20件,武士均端坐馬上,頭戴風帽式尖頂頭盔,面施粉彩,五官端正,口飾紅彩,身穿白地黑線條盔甲,腳穿烏靴,左手做持韁狀,右手置于右側自然下垂,武士雙臂多繪橘彩及綠彩。所騎之馬均四肢直立,馬身繪青、赭、褐、白等色,并可見馬絡、鬃毛、韁繩及肚帶等,馬背墊黑色鞍毯,馬鞍后橋兩側均有3~5絳帶。60TAM336號墓出土2件特殊的騎馬武士俑,武士左側挎弓囊,右側挎箭囊,端坐于駿馬之上,雙手彎曲前伸做持物狀,但所持物已失。武士頭戴頭盔,身披長甲。馬為褐紅色或黃色,并用黑彩勾出雙眼、馬絡及韁繩等,四肢直立,泥質小翹尾。
1.4 彩塑騎馬文吏俑
阿斯塔那墓葬共出土騎馬文吏俑50余件。騎馬文吏俑尺寸與騎馬武士俑類似,一般高約32厘米。該類騎馬文吏俑服飾類似,頭戴黑色幞頭,頂前傾或頂直并帶有蝴蝶結,脊線分明或不明顯;部分雙巾垂于腦后,部分無雙巾。騎者面部施粉白或淺粉紅彩,并用黑彩勾畫出眉毛、雙眼及胡須,口涂朱紅,身穿綠、青、赭、橘等紅色圓領長袖衫,腰系黑帶,腳穿長腰烏靴。騎者的姿態(tài)不盡相同,60TAM336號墓出土的騎馬文吏俑左手持韁,右手彎曲前伸做持物狀;72TAM187號墓出土的文吏俑雙手環(huán)抱于胸前做持物狀端坐馬上;其他的騎俑則左手持韁,右手下垂。
60TAM336號墓出土8件騎馬文吏俑均左側挎弓,右側挎箭囊,駿馬四肢直立,頭部均朝向正前方,馬身有馬絡、鬃毛、韁繩及肚帶等,部分馬俑前胸及臀部兩側有紅纓穗。同墓還出土的4件小型奔馬文吏俑,馬俑四肢騰空作飛奔。72TAM187號墓出土的儀仗俑,均身穿圓領黃、藍、綠等色長袍,臉施粉彩,并用黑彩繪眉毛及雙眼,口涂朱紅,頭戴黑色幞頭,頂前傾,有的額前施紅色蝴蝶結,雙手環(huán)抱于胸前做持物狀端坐馬上,但所持物已失,腰系黑帶,腳穿黑鞋。鞍馬四肢直立,馬身以黑彩勾出馬絡、鬃毛、韁繩及肚帶等,馬鞍后橋兩側各有五條絳帶,造型優(yōu)美。
1.5 彩塑騎馬仕女俑(圖2)
阿斯塔那墓葬共出土彩繪騎馬仕女俑40余件,騎馬仕女俑的尺寸與騎馬武士俑基本相似,一般高約35厘米,長約30厘米。仕女身著盛裝,色彩艷麗,有的頭戴面紗幃帽,有的頭梳雙垂髻,面部豐滿,眉毛雙眼秀美,口涂朱紅,上身著橘紅、綠色、粉紅等圓領上衣,下著綠色、赭色、灰色等碎花或豎條紋長褲。馬俑多為橘、赭或青色,四肢直立,馬身有白、淡黃、黑、褐、青等色,黑色馬鞍居多,馬俑尾巴有泥塑小翹尾和束麻尾兩種。
72TAM187號墓出土的1件彩繪騎馬仕女俑,長30.5厘米,高37.5厘米。仕女束高髻,面施粉白,額前飾紅色花鈿,以黑彩勾出眉毛及雙眼,嘴抹朱紅,身穿粉底碎花“V”領長袖衫,下穿綠地葉紋長裙褲,足穿黑長靴,腳蹬馬鐙騎于鞍馬上,鞍馬為赭色花斑馬,馬四肢直立,馬具齊全,鞍馬腿下露出便于插立的木棍。另1件騎馬仕女俑,通高21厘米。女俑五官精致,身穿花草紋粉白色“V”形領上衣,下穿綠色長裙,左手持韁,右手搭于右腿上。棗紅馬四肢直立,馬絡、鬃毛、韁繩及鈴鐺齊備,馬鞍后橋兩側各有四條絳帶。騎馬仕女俑造型優(yōu)美,描繪精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6 彩塑騎馬奏樂俑
阿斯塔那4件騎馬吹奏俑均出土于60TAM336號墓,其規(guī)格造型類似,樂者端坐馬上,口部張開,右手緊靠口部,左手前伸似持樂器做吹奏狀,但遺憾的是所持樂器均已糟朽消失。其中1件騎馬奏樂俑,通高36厘米,長29厘米。騎者頭戴幞頭,頂前傾,脊線明顯,面部可見俊俏五官,身穿藍色圓領長袍,腰系黑帶,腳穿高筒烏靴,左手前伸上舉,右手置于嘴邊做吹奏狀,樂器已失;棗紅馬四肢直立,揚頸昂頭,目視前方。另1件騎馬吹奏俑騎者頭戴幞頭,脊線分明,系有蝴蝶結,面飾粉白,身穿圓領綠色長袍,綠色長褲,腰系黑帶,腳穿烏靴,雙手做持樂器吹奏狀,嘴部有一孔,樂器已失;馬四肢直立,馬背見黑色鞍袱,馬鞍兩側各有五條絳帶。
1.7 彩塑打馬球俑(圖3)
彩塑打馬球俑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通高30厘米,長38厘米。騎者頭戴幞頭,頂前傾,脊線不明顯,頭部略偏左側,身體稍前傾,面施粉紅彩,蓄八字短須,嘴唇朱紅,黑彩勾畫出眉毛及雙眼,身著圓領緊身絳色窄袖長袍,腳穿黑色尖頭長靴,雙目關注地面,左手持韁,右手高舉并持木棍作打球狀。騎白色飛奔大馬,馬身用黑彩勾出馬絡、雙眼及鬃毛,黃色馬鞍,橘紅色黑條紋鞍袱,四肢騰空作飛奔狀,泥質翹尾。該馬俑造型生動,四肢強健,線條流暢有力,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2 彩繪木雕類馬俑
2.1 彩繪木雕馬俑(圖4)
阿斯塔那墓葬共出土木馬俑10余件,木雕馬俑分塊雕刻再拼接組合后繪彩而成。64TAM22號墓出土1件木馬俑長42厘米,由頭、頸部、軀體和四肢等部位分塊雕刻拼裝而成,馬腿各用2個木楔固定。馬身飾紅彩,黑鬃直立,馬腹兩側各有一黑彩馬鐙,黑色馬尾,圓形黑蹄。
66TAM51號墓出土2件木馬俑,均分段雕刻組合并繪彩而成。其中1件長38厘米,馬頭、四肢、馬鞍、尾部等鑲嵌后以鉚釘固定,再以黑、白、紅彩繪出馬的五官、鬃毛、鞍袱等。另1件長42厘米,木馬腿部鑿刻出里寬外窄的凹槽以鑲嵌四腿,頭和尾部以榫卯接合,馬鞍單獨雕刻后粘接在馬背之上,馬額有一角,馬鬃以木片雕刻后鑲嵌。馬身施紅黑彩,以黑白彩勾繪馬的五官,馬嘴銜紅色絲織帶。73TAM206號墓出土木馬俑長46厘米,馬身由一整木雕刻而成,其余頭及四肢分雕后以榫卯拼接,該木馬俑外貼一層麻紙,通體飾淺藍色彩,其上再用黑彩勾畫出皮毛、眼睛。
2.2 彩繪木雕騎馬武士俑
阿斯塔那墓葬的5件彩繪木雕騎馬武士俑均出土于73TAM206號墓。該墓出土的1件騎馬武士木俑,通高32厘米,保存完好,武士上、下半身及馬頭、軀體、四肢均以榫卯接合而成。武士通體飾橙彩,端坐馬上,頭戴尖頂風帽式頭盔,面部以黑彩勾出了眉毛、雙眼及胡須,左手置于腹部,右手彎曲上舉緊貼右肩。馬四肢直立,通體貼紙并飾棗紅彩,馬身用黑彩勾出馬絡、韁繩及馬鞍,馬鞍后橋兩側各有一根絳帶。
2.3 彩繪木雕騎馬文吏俑(圖5)
阿斯塔那73TAM206號墓出土幾件彩繪木雕騎馬文吏俑。該墓出土的1件保存完整的騎馬文官木俑,通高24厘米。文官端坐馬上,頭戴籠冠,黑色眉眼,身穿橘紅色圓領長袍,下身著白褲,腳穿烏靴,雙手合于胸前。棗紅馬由馬頭、身軀和四肢組裝而成,配置黑色馬鞍和馬絡。另1件騎馬文官木俑,文官端坐馬上,頭戴幞頭,無脊線,頂寬平,面部可見黑彩勾繪的眉毛、雙眼及胡須,身穿綠袍,腳穿烏靴。木馬直立,通體貼紙,紙飾棗紅彩,并用黑彩勾出了馬絡及肚帶。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群作為古代高昌國的官民墓地,出土了大量彩塑、木器、紡織品、文書等珍貴文物,有“地下博物館”的美譽。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馬俑類文物數量眾多,內容豐富,造型生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科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qū)墓葬發(fā)掘簡報[J].文物,1960(6):13-21.
[2]李征.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發(fā)掘簡報(1963—1965)[J].文物,1973(10):7-27.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吐魯番縣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簡報[J].文物,1972(1):8-29.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5(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