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戲臺伶影

2021-06-01 14:25詹文格
延河 2021年5期
關鍵詞:戲臺

詹文格

1

戲臺是情感的樞紐,是一個造夢的地方,它的存在讓鄉(xiāng)村有了夢想和寄托。每一場戲的到來,都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那些源于歷史,取自生活的經(jīng)典片段,被藝術提煉,被時光打磨,在心靈的玉石上投射出耀目的光澤,讓最精彩的部分在心底沉淀。

戲臺雖小,背景很大,在鄉(xiāng)村,一方戲臺就如五臟俱全的麻雀,包含了整個世界。一群膚色黧黑的農(nóng)民,隨時可以轉換身份,他們顧盼生情,放下鋤頭就是演員,摘掉草帽就是觀眾。汗水打濕的背影,帶著泥土的氣息,走上戲臺,用草灰、木炭等廉價的脂粉裝扮一番,才子佳人,媒婆丑角,逐一浮出水面。琴聲響起,腰肢扭動,演員們水袖一甩,一臺大戲悄然啟幕。

能走上戲臺的演員大都識文斷字,記性好,悟性高,是鄉(xiāng)村的頭面人物。曾經(jīng)收稻割麥的手掌,捏成了蘭花的形狀,唱腔起處,柔情似水,眉目含情,很快進入了角色。一旦進入角色,便是物我兩忘,靈魂出竅,如夢似幻,已忘記今夕何夕,分不清哪個是真正的自己。

在鄉(xiāng)村,《鍘美案》是久演不衰的經(jīng)典,飾演包拯的演員是個普通農(nóng)民,平時性格優(yōu)柔寡斷,可是只要一經(jīng)走上戲臺,立馬就脫胎換骨,變了模樣,把一個鐵面無私的包公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鼓似急雨,氣如烈焰,在琴聲唱詞的烘托下,他完全忽略了扮演陳世美的演員是村主任。只見他須髯一抖,滿臉烏黑,“啪”的一聲,驚堂木從臺面上彈跳起來,衙役一擁而上,將這個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家伙推向了鍘刀之下。

除了持續(xù)上演的《鍘美案》,還有大家喜愛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那一刻,全場為之一震。幕后那個配音的雷子炮砰然炸響,震耳欲聾、猝不及防的響聲,使女人與孩子在尖叫的同時全都捂緊了耳朵,靈醒過來大喊刺激和痛快。

戲臺是連接外界的紐帶,不僅給本村展演,還給外地戲班使用。昆曲、越劇、贛劇、漢劇、評劇、川劇;黃梅戲、花鼓戲、采茶戲、皮影戲……各種不同風格的劇目輪番上演,前一場陽春白雪,后一場下里巴人。清閑時節(jié),魔術、馬戲也會走進村子,豐富多彩的戲曲讓小村子見到了大世界。

戲臺讓村民長了見識,他們隨口就能說出一串的經(jīng)典劇目,《霸王別姬》《蘇武牧羊》《薛仁貴征東》《花木蘭》《長生殿》《玉簪記》《蘇三起解》……

豐富多彩的戲臺催生了一代又一代腳沾泥土的演員,他們在虛擬與現(xiàn)實中穿梭往來,在琴聲鼓樂中窺看世界。戲臺周遭的光影讓他們暫時忘記了自己,只有卸妝之后靈魂才會落回肉身。臺上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是一場春心舊夢,一切不可當真。但是腳踩泥土的農(nóng)人,就如春種秋收的莊稼,隨季節(jié)推動,一生聽從命運的安排。勞作與演戲,讓他們在雅俗之間,在虛實之間找到平衡,只有站上高高的戲臺,才能暫時忘掉卑微的身份,露出自由的天性,找到創(chuàng)造、思考和言說的權利。戲臺上的嬉笑怒罵,人家不會當真。

質(zhì)樸的泥土與沉默不語的石頭終生相伴,讓世代耕作的農(nóng)民有了土地與石頭的秉性。他們惦念著這個給人娛樂的地方,渴望一方戲臺來疏松他們內(nèi)心的板結。雖然戲臺是虛構的天地,但能通往理想的夢境。思緒翻飛,遐想無限,還原出生活的本真與情趣,伴隨著唱詞去追憶前塵往事,去懷想逝水年華。

夜色深沉,萬籟俱寂,一彎冷月照在村中破舊的古戲臺上,琴聲鼓樂,絲竹盈耳,托起如水的戲臺,多少哀婉纏綿、忠孝節(jié)義,在這里粉墨登場。看俏羅成耍的花槍,讓人大開眼界,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再看將帥出征,多么雄壯威武;青衣女子,眼含愁云,水袖上揚,蘭花指翹,一聲拖長的唱腔,整個世界都有了凄風冷雨。

那個時代,村民思想單純,感情內(nèi)斂,看戲圖的只是熱鬧,里三層外三層,前呼后擁,把戲臺圍得水泄不通。不管蹲著、坐著、站著,倚靠墻根,攀爬上樹,躍上房頂,都是為了趕赴一次約定,圍觀一場大戲。喜劇的哄堂大笑,悲劇的聲淚俱下,看戲的被演戲的牽住鼻子,完全控制了情緒。走出劇場還在莫名其妙,演員如施法術,要你哭就哭,要你笑就笑,想一想不禁啞然,唱戲的瘋子,看戲的傻子,明知那是假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臺上的蠱惑和煽情。其實那些姑娘小伙別有用心,他們混跡其間,看戲是假,談情說愛是真,臺上在纏綿悱惻,臺下在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他們感謝戲臺提供的娛樂,可是處在功用時代,戲臺也遭遇了不同的命運,頻繁更換的名稱,就像川劇中的變臉王,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最早的戲臺與神廟一體,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啟蒙的功能,凡有神廟的村莊必有戲臺,戲臺與廟宇相輝映。后來用作村里的會堂、食堂,教室,再后來用作電影放映,批斗會場,樣板戲舞臺。一方小小的戲臺,見證了百態(tài)人生。

2

戲臺是鄉(xiāng)村的美學部分,具有浪漫詩意的屬性。一方古舊的戲臺,有象征、比喻、夸張、諷刺、變形的多重含義。

鄉(xiāng)村的戲臺是從水稻、大豆、高粱、棉花的根部伸展出來修辭,對于一個通達古今的戲臺,人們很難做出簡單的定義,戲臺既是情感的舞臺,又是時光的看臺,可說是物質(zhì)的擁有,也可說是精神的享受。在亦真亦幻的情境里,戲臺可觸摸靈魂的紋理,傾聽鄉(xiāng)土的回聲,找到生命歸途。

一方雅俗共賞的戲臺,承載著鄉(xiāng)土文明的啟蒙,精神空間的延展,道德倫理的構建,它擁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對于喜怒哀樂的表達,聲音是最真切的傳遞,這是動物的共通之處。手舞足蹈,這是喜悅與抒情,可見所有的太平盛世都適宜用歌舞升平這類詞語來形容。

莎士比亞說:人生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至于要表演什么角色,自己去決定。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一生中要扮演好幾個角色。

世事兜兜轉轉,人生起起伏伏,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感慨便在心間云煙般升騰。古戲里上演的雖是過去,其實表現(xiàn)的何嘗不是當下,誰都不可忽略歌舞戲曲對現(xiàn)實的介入,對價值取向的影響。戲里戲外,從主角到配角,正與反,成與敗,萬千世事,悲欣交集,反觀自我,互為鏡像。

以前我很不理解鄉(xiāng)村的布局,戲臺為何與祭祀的宗祠、神廟連為整體,總感覺祖先像個監(jiān)護者蹲在暗處,站在身后,與他們同場觀戲,如芒刺扎身,很不自在,把一方娛樂的舞臺變得拘謹沉重。直至現(xiàn)在我還認為,魔幻的戲臺如一塊風月寶鏡,它映照著正反兩面,暗示帷幕后面住著統(tǒng)管鄉(xiāng)間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的巫鬼和神靈。

一個被時光淘空的村莊,幸存的都是遺跡。村子周邊圍滿了簇新的樓房,不知為何,在村莊的中央,竟然奇跡般的遺存了一座倔強的戲臺。雖然梁柱已經(jīng)蒼老,容顏斑駁,但仍然一身孤傲,兀自獨立。

從精致考究的工藝,一絲不茍的制作中可以看出,古老的戲臺是能工巧匠的用心之作。一直以來,人們把戲臺視為鄉(xiāng)村的藝術殿堂,它與普通民居存在雅俗的差異。梁枋斗拱,層層疊疊,木雕戲文,抹彩涂金,那生末凈旦丑的造型,包含著萬千世事,百態(tài)人生??垂诺涞膹T殿式建筑,與洋房小樓形成強烈反差,在此消彼長的對抗中,分出勝負。古戲臺成為身穿長袍馬褂的遺老,被一群西裝革履的紳士綁架圍攻。

古村有著難以替代無法重來的過往,但是那些過往只剩記憶,而空洞的記憶又如鏡花水月,虛幻縹緲,永遠找不到蹤影和痕跡。幸虧還有人心存追念,不知是哪個創(chuàng)意大師,在古村日漸凋敝的時候,通過一組舊物,讓古村恢復了天意般的情境。兩個泥墻木柱青瓦的榨油坊,一左一右,簇擁著一方古戲臺,白天榨油坊鏗鏘的錘聲、粗獷的號子;晚上古戲臺上威風的鑼鼓,高亢的唱腔,組合成一部古典的鄉(xiāng)村交響曲,在低矮的天空里飄蕩。

榨油坊、古戲臺,這兩個典型的鄉(xiāng)土物語,神奇地組合,讓一個無可奈何的村莊找回了端莊優(yōu)雅,不再停留在低矮的物質(zhì)層面,躍升到了精神空間。

聲音和氣味是兩種奇妙無比的介質(zhì),這種虛無縹緲的聲色,雖然找不到具體形態(tài),但通過聽覺和嗅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綻放與存在。在困頓清冷的日子里,依靠這些美好的聲音和芳香的氣味,慰藉無數(shù)蒼白的靈魂。

我曾反復追懷那條從半山腰上縱身一躍的溪流,它獻身般的勇氣跌碎了清艷的陽光。琥珀色的水面頃刻間璀璨奪目,那種撩人的動感,像一個提速的按鍵,以一種迸發(fā)的自然動力,推動著榨油坊里的水車。巨大的水車像鐘表的齒輪,把一個村莊悠然轉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齒輪,記錄著時光的流轉,圓形的碾槽如鄉(xiāng)土的軌跡,周而復始地運行。

穿行在歲月的水墨畫里,水汪汪的榨油坊呈現(xiàn)了力與美的組合,歲月悠長,從不終止,讓一代代人降生成長,一代代人衰老死亡。水流驅(qū)動著鐵質(zhì)的碾盤,圓形的鐵輪碾壓炒熟的菜籽,散發(fā)出香噴噴的氣息,讓干澀的日子有了油光的滋潤。水車吱呀,綿延的唱腔從戲臺上如水漫過,在飽滿的芳香中,水流飛濺,油光閃爍。

3

桂珍是村里唱戲的臺柱子,大膽潑辣的表演風格,讓她名揚四方。可是由于入戲太深,時長日久,對于戲里假扮的夫妻,出現(xiàn)了幻覺,竟然與一名有婦之夫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面對閑言碎語,她沒有止步,反而發(fā)誓要假戲真做……

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成了淫蕩、下流的舉動。村人都以正人君子的面目,站在反對的一面,認為她有傷風化,要求把她趕出村子,逐出戲班。

為了生計,桂珍跟著一個草臺戲班走了,她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沒有人知道她在外面經(jīng)歷什么。幾年后,桂珍精神失常,瘋癲之后的桂珍竟然又回到了村里,她披頭散發(fā),滿身污穢,見人男人就躲避,見到女人就傻笑,直笑得人心中發(fā)冷,脊背發(fā)麻。

夜深人靜,她爬上閑置的戲臺,找來一塊廢鐵,叮當叮當不停地敲打,陣陣回聲,那就是開場的鑼鼓。很快一個人凄凄切切地唱了起來: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參透了酸辛處淚濕衣襟。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又誰知人生數(shù)頃刻分明。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他叫我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這是《鎖麟囊》中青衣的唱詞,她唱得情真意切,毫不紊亂。這段唱詞用在因情而瘋的桂珍身上,真是再貼切不過。唱腔清晰,情深意長,這個夜晚的桂珍根本不是瘋子,那些曾經(jīng)唾沫飛濺、橫加指責的人更像瘋子。

沒有人知道,在那個四野空茫、星月暗淡的夜晚,從異鄉(xiāng)歸來的桂珍,是為了趕赴一場告別演出。臺上沒有配角,臺下沒有觀眾,也許她這場演出根本不需要觀眾,她只需要一方干干凈凈的戲臺,在這方戲臺上,她只唱給自己聽,唱給神靈聽……

無人看見那場戲的啟幕和落幕,但我相信那一出悲情泣血的獨角戲,一定是演到了極致,為此天地都變得默默無語。好幾天之后,一個養(yǎng)鴨子的人到村口的池塘中打撈水草,發(fā)現(xiàn)了溺亡的桂珍。被水浸泡的桂珍,腫脹得十分厲害,人已變形失色,就像浮在腌菜壇中的白蘿卜。

一個瘋子的死去,沒有人會痛惜,村里人認為這是戲里鬼魂害了她,逼著她為戲徇情。回想那個過程,究竟是誰害了她,只有桂珍自己明白。掩埋入殮時,有人從她的口袋內(nèi)摸出一條月白色的手絹,上面用朱砂寫著兩副聯(lián)語:

前面一副是:“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出場便見;一時歡天喜地,一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p>

后面一副是:“文就武成,金榜題名空富貴;男婚女嫁,洞房花燭假風流?!?/p>

看著手絹上幾行清秀的字體,在場的那些人全都面面相覷。事情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我總感覺桂珍不是真正的瘋子,她用瘋癲的假象,掩蓋了自己失魂落魄的真相。這樣既可減輕某些人的罪孽感,又能讓一個瘋子死得毫不足惜。作為一個悲劇的女主角,她用一種自虐的演技讓生命提前謝幕。

桂珍的死作為終結,成為一個時代的挽歌,多少樓臺煙雨在無聲消散。眼看著延續(xù)千年的戲臺文化突然衰落,鄉(xiāng)村的古戲臺成為相伴而生的空巢老人,毫無征兆地坍塌、消失,所有的歷史記憶都隱沒在泥土里,無處傾聽塵世的余音。取而代之的是KTV、夜總會、音樂茶座、會所,以及電視、電影、手機和送戲下鄉(xiāng)。

斗轉星移,世事變幻,那種“寧舍一年糧,也要演一場;寧舍一餐飯,不舍一場戲”的戲癡戲迷情結已完全淡化??湛帐幨幍膽蚺_,要么搖搖欲墜,要么徹底損毀,鑼鼓一響,腳板發(fā)癢,戲腔一開,萬人空巷的場面已成為傳說。

4

江右大地,贛鄱水鄉(xiāng),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戲曲文化的膏腴沃土。江西戲劇曾盛極一時,特別是與莎士比亞齊名的明朝戲劇大師、中國戲劇史上的泰斗湯顯祖,他的“臨川四夢”,成就了一個空前絕后的高峰,就連村夫野老們也記住了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故事。

江西的地方劇種繁花似錦,在贛劇之下,有弋陽腔、盱河戲、東河戲、寧河戲、瑞河戲、南昌采茶戲、萬載花燈戲、吉安采茶戲等。

起源于贛西北修水的寧河戲,是以縣內(nèi)最大的河流——修河而得名。修河由山口、東津、渣津、溪口等水系匯聚而成,流經(jīng)武寧、永修,與贛江匯合,注入鄱陽湖。寧河戲最初由酬神還愿的儺戲發(fā)展而成,明隆慶元年(1567年)即有專業(yè)班社,唱高腔,清初又從徽班中吸收吹腔、昆腔,從漢劇中吸收西皮,從宜黃戲中吸收二犯,至清乾隆年間,寧河戲的高腔、昆腔逐漸衰落。作為近水樓臺,這幸存的古戲臺,曾上演最多的應是寧河戲。

戲曲隨水流萌生,縱橫交錯的水系,使大江南北的文化在碼頭交匯,互相借鑒,一時間,各地班社如雨后春筍,各劇種名伶輩出,業(yè)余劇團遍布城鄉(xiāng)。農(nóng)忙務農(nóng),農(nóng)閑排練演出,各級會演熱鬧非凡。當時有民謠贊嘆: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戲看,雞叫天明亮,還有鑼鼓響。

在江西部分山區(qū)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特殊的痕跡,那就是“罰戲碑”。從碑刻的內(nèi)容就能看出,比如村里有明令禁止砍伐樹木的告示,如果有人偷砍樹木,被人抓住,村里宗族長輩就會嚴厲處罰,最常見的方式是罰戲一場??硺淙吮仨毘鲥X請來戲班,到村里演一場戲,既是教育,又是警示,演了戲這事才算過去。作為一種廣而告之的方式,這是戲劇在舞臺之外的功效,它與鄉(xiāng)風民俗形成了緊密聯(lián)系。

20世紀初期,有一個人對江西的地方戲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他叫石凌鶴,是一位佳作迭出的劇作家。毛主席看了他的《還魂記·游園驚夢》之后,給予“秀美嬌甜”的評價;香港名士盛贊他改編的《西廂記》有新經(jīng)典的氣象,在“湯顯祖逝世366周年暨學術研討會”上,石凌鶴被譽為“當代湯顯祖”。

1950年,時任江西省文化局局長的石凌鶴,將樂平的饒河班、上饒的廣信班這對孿生姐妹調(diào)入南昌,各取所長,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了江西新的大型劇種——贛劇,使江西地方戲的特色進一點突顯。

在那個年代,戲臺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實力,沒有戲臺的地方,人心就會荒蕪。當時鄉(xiāng)村建臺幾成狂熱,一村建臺,四鄰攀比,以至出現(xiàn)一村幾臺,星羅棋布的壯觀場面。戲臺從形式上分為祠堂臺、萬年臺、廟宇臺、會館臺、家庭臺、草臺等類型。

家庭臺是富貴人家特有的,富紳們擔心妻妾子女外出看戲招惹風流韻事,遂于家中建臺,親自組班供養(yǎng)子弟,或外請戲班出演,類似于官僚貴族人家唱堂會。

最有意思的還是草臺,草臺是臨時搭建演出的臺子,木柱支撐,稻草蓋頂,用時搭建,用完拆除。草臺與草根相連,有些貧困小村,住戶稀少,土地貧瘠,平時沒有能力恭請戲班,長年到鄰近村莊去蹭戲,看人眼色,自覺尷尬,于是一咬牙搭起一座草臺,節(jié)衣縮食,請來戲班,并鄭重其事到鄰村請來親友一同觀戲。

歲月悠悠,浮生若夢,古戲臺就像一幅鄉(xiāng)村生活的浮世繪,在協(xié)力營建的藝術殿堂里,傲立于花團錦簇山環(huán)水抱的村莊中心。這是鄉(xiāng)村文脈的源頭,也是信仰的依歸,悠久的戲俗風情深入人心,老百姓相信熱鬧威風的戲班是吉祥的使者,能驅(qū)邪禳災、捉妖擒魔、祈福求祥,趕走魑魅魍魎?!洞蛱旃佟贰洞蠓庀唷贰度愤@幾個折子戲是必選劇目,天官奉玉帝敕旨,偕祥、壽二星及財神向觀眾賜福、賜壽、賜財。善良純樸的老百姓,聽到這樣的祝福,喜形于色,眉開眼笑,盡其所能地向臺上擲錢打彩,從最初的銅錢,到銀圓,再到后來的紙幣。

戲臺作為鄉(xiāng)村的精神寄托,人們設法不讓它冷落,于是為了演戲,就想出了五花八門的名目。如做壽、生子、婚嫁、造屋、升學,凡喜慶吉日都會演戲,所演劇目與喜慶相關。壽辰上演《滿堂?!贰堵楣毛I壽》;婚慶上演《龍鳳配》《鳳求凰》;生子上演《花園得子》;造屋上梁上演《搖錢樹》……

戲臺能滿足好奇,也能凝聚人心,即使是隆冬三九,也愿意忍受寒冬冷冽之苦,戲未曲終,人不散場,大家苦苦等待的就是高潮迭起,善惡分明的結局。當看到貪官受懲、惡棍伏法、有情人終成眷屬時,全場正氣彌漫,人們在戲中找到了法治的偶像,現(xiàn)實中的缺憾在戲臺上得到了補償,作為觀眾可算是宣泄了憤懣,出了一口惡氣。

一方小小的戲臺,下連草根,上指王朝,那種微言大義,縮龍成寸的功能讓人心生感嘆,仿佛戲臺的下面隱藏著一條通神的暗道,那里能窺見另一個世界。

現(xiàn)實與戲臺只隔半步的距離,有時彼此之間氣脈互通,鼻息相聞。清末粵劇名角李文茂,是遠近聞名的二花臉,在《蘆花蕩》中扮演的猛將張飛,形象逼真,威名大震。他精通打戲搏擊,為人仗義疏財,所到之處深受粵劇伶人和群眾的尊敬喜愛。1854年,李文茂在洪秀全的號召下,他和陳開等人在佛山一帶起義,和太平天國一道,分頭反抗清朝。當時他把粵劇班中會武功的演員召集起來,編為三軍:小武及武生為文虎軍;二花臉和六分等編為猛虎軍;五軍虎及武打家編為飛虎軍。李文茂親任三軍統(tǒng)帥,他統(tǒng)領的粵劇軍團,勇猛善戰(zhàn),利用戲班中練就的翻飛騰躍真功夫,越墻過垣,飛檐走壁,屢建戰(zhàn)勛。起義不久,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廣州府、肇慶府、惠州府等轄下的十幾個縣……

5

蕩氣回腸的氣概不僅影響觀眾,也會感染演員。戲班藝人不僅在舞臺上塑造忠肝義膽的英雄,而且在現(xiàn)實中也是熱血好漢,進入了戲如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戲曲自古就有深厚的民間沃土,那些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不僅吸引著無數(shù)普通觀眾,而且還迷住了至高無上的皇帝。比如唐玄宗就有梨園始祖之稱,正因他對音律歌舞的精通與喜愛,所以才能開啟戲曲新時代。

音樂在我國自古就有雅俗之分,所謂雅樂是用于國家祭祀、宗廟、朝會等隆重的慶典活動,發(fā)揮的是政治功能。而俗樂則供人娛樂欣賞,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由于二者的性質(zhì)不同,出現(xiàn)的場合也不同。雅樂是地位的象征,如孔子他就只重視雅樂,而貶斥俗樂。到了唐玄宗時期,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由于他自幼精通音律,又熱愛歌舞表演,認為俗樂比雅樂更富有藝術,不應該依附于政治性的雅樂之下。于是,他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單獨設立管理和教授俗樂的教坊——梨園。戲曲的根脈從這里開始,后來凡學戲曲者都稱為“梨園弟子”。

為培養(yǎng)新秀,唐玄宗親自挑選數(shù)百名樂工和歌女,組建了一個皇家歌舞藝術團,并親自擔任團長。他在管理朝政之余,親自教大家唱歌跳舞,盡職盡責。后來又挑選了30名15歲以下的兒童,教他們練習聲樂,這位譜寫過《霓裳羽衣曲》的帝王,為我國的歌舞戲曲的發(fā)展做了極大的推動。

除了唐玄宗,還有一位戲迷皇帝,他是后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李存勖自小長相卓爾不群,成年后英明神武,以勇猛善戰(zhàn)聞名。他生前統(tǒng)一大部分中國,開啟后唐中興霸業(yè)。

李存勖不僅武功超群,而且精通音律,曾自制詞譜,后人為之驚艷。李存勖從小喜歡看戲、演戲,即位后,常登戲臺,癡迷時甚至不理朝政,并自取藝名“李天下”。

李存勖登臺演戲癡迷之至,進入角色后,完全不像至尊君主,每當大臣有急事覲見,弄得滿眼迷亂,一頭霧水,不知哪位戲子是皇帝,也不知該向誰行禮。有時演到動情處,李存勖自己也恍惚起來,一時間分辨不出這究竟是在戲里,還是在戲外。

由于李存勖偏愛伶人,動輒授以大將軍、大吏之職,引起將士的不滿。公元924年,伶人周匝曾為救過他性命的梁教坊使陳俊求官,李存勖竟授以刺史之職。伶人總管景進,因采民間鄙聞細事上奏,而受到李存勖的寵愛。由于李存勖天天與優(yōu)伶供戲于庭,使得優(yōu)伶?zhèn)兪饬枞耍杂沙鋈牖蕦m,侮辱朝臣。文武百官非常氣憤,終于引發(fā)魏州兵變,接著成德軍節(jié)度使李嗣源也隨之叛亂。更令李存勖吃驚的是,他所寵愛的優(yōu)伶,授以從馬直指揮使的郭從謙也舉兵反叛,圍攻洛陽皇宮。李存勖中流矢身亡。

對李存勖的人生,歐陽修有過精辟的總結:“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p>

審視人生,那跌宕起伏的過程就是一場大戲,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全都逃脫不了生死成敗、悲歡離合的內(nèi)在規(guī)律。說穿了人從母腹降生開始,每個人都成了戲臺上的演員,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確很難,入戲難,出戲更難,一旦陷入其中,就連帝王都無力自拔。

演戲看戲,生死追隨,有些人夢想與戲永世同在。1959年,山西侯馬市牛村發(fā)掘了一座金代磚墓。這座金代仿木磚墓的主人叫董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建墓,在墓室后壁鑲嵌有一座微型仿木結構磨雕磚刻的戲臺,戲臺長60厘米,高80厘米,進深20厘米。戲臺外形端莊穩(wěn)重,雄渾壯觀,屋頂?shù)脑寰Y構嚴謹奇特,精致玲瓏,是建筑藝術精品,戲曲文物孤品。戲臺上的生旦凈末丑五個戲俑,生動活潑,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讓后來人看到了800年前的一場大戲。

人生短暫,戀戀不舍的戲迷們還沒有看夠,于是從地上轉往地下,讓戲曲與名伶穿越生死,抵達永恒。走進古戲臺,大門兩側的照壁閃著堅硬的回光,一叢青藤從高處垂掛下來,小鳥從青藤上飛過,我看到了葉脈后的紋路,看到了風的過往,水的流向,看到了時光密如針尖的痕跡。

戲臺老去,空無一物,看上去臺上什么也沒留下,但又感覺留下了很多。功名利祿、帝王將相、權力欲望、愛恨情仇,煙云一樣從戲臺上飄過。俯仰之間,看地磚上腳板磨出的凹陷,墻面上閃電撕開的裂痕,歲月這里抽身而出,模糊了曾經(jīng)的登臺與謝幕。

站在此處,既有時光的展望,也有過往的憑吊,廊檐木柱上的金粉紅漆完全剝落,光影映照,墻壁上反射出斑駁的回聲。雕花回廊,似乎還有木鑿刨花的氣息,我相信物質(zhì)不滅,許多用心之處還遺留著工匠的汗?jié)n與指紋。望著深邃的背景中閃動的光影,就像前世名伶遺留的腳本,傳導出歲月刻錄的唱腔。

鄉(xiāng)村工業(yè)化,村落城鎮(zhèn)化的趨勢,掀起滔天的巨浪,急流奔涌,不可阻擋。古戲臺與諸多舊物一樣,祼露在雨水中,失去了包漿一樣的保護層,無論是磚頭還是木料,都已浸泡得腫脹松軟,只要伸手輕輕一掰,一塊幾百年前的青磚就會散落手中,這種看似堅固無比的物質(zhì),頃刻間化為烏有。伴隨著新村的崛起,這種記錄古村歷史的文化符號正在無聲地消亡。即使少數(shù)保留戲臺的村莊,也都大變其樣,無論形式還是內(nèi)容,全被割裂。流行歌曲和廣場舞震耳欲聾,那種毫無美感的嘈雜場景,成為擾民的噪聲。即使遇上婚喪嫁娶,有演員偶爾登上舞臺,那也是洋土混雜,不倫不類,毫無藝術可言。庸俗赤裸的表現(xiàn)形式,倒人胃口,甚至可說是低級惡俗。

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維系傳統(tǒng)根脈的線索就是歷史和文化,然而在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個性、特色、差異化的事物越來越稀少;當看到老屋的雕花木窗被城里人高價收走,閃著現(xiàn)代工業(yè)光芒的鋼窗嵌入墻洞的那一刻,我感到地面顫抖,聽到秋蟲哭泣,一種骨頭斷裂之感從心頭冰水一般漫過。

責任編輯:謝 林

猜你喜歡
戲臺
駐足山塘古戲臺,體驗繁華新風尚
洪巖水上古戲臺贊吟
一座戲臺一段情
觀林家嘴村蘿卜坯戲臺
煙臺的古戲臺
圓明園戲臺考
遠去的戲臺
戲 臺
杜潘芳格的詩(二首)
我國現(xiàn)存古戲臺現(xiàn)狀及保護研究
苍山县| 阿荣旗| 扎鲁特旗| 奎屯市| 会泽县| 东兴市| 阜南县| 昔阳县| 屏边| 张家界市| 安徽省| 泸定县| 邢台市| 禹城市| 登封市| 右玉县| 徐州市| 天长市| 奉新县| 榆林市| 资阳市| 桑日县| 英德市| 广水市| 永春县| 娄烦县| 阿巴嘎旗| 门源| 桃源县| 锦州市| 德令哈市| 安义县| 吴忠市| 恩施市| 咸阳市| 广西| 梅河口市| 姚安县| 五台县| 东丰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