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讓我無法抗拒的南方水果

2021-05-31 05:43黃金明
廣州文藝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菠蘿蜜黃皮楊桃

黃金明

芒果

我的出生地鳳凰村,仍有不少荔枝、龍眼之類的果木??h城化州又稱橘州,雖盛產(chǎn)水果,但此橘非橘子,而特指橘紅。茂名市雖別名油城,卻是馳名中外的水果之城。尤其是高州的荔枝、龍眼,古代曾為皇家貢品,歷代盛名不衰,其各類香蕉亦聞名遐邇。信宜以山楂、三華李為特色。茂名尚有菠蘿、橄欖、楊桃、毛桃、沙梨等數(shù)十種水果。以愚之見,橙子當以廉江紅橙為優(yōu);柑子以德慶皇帝柑為尊;橘子以四會砂糖橘稱雄;柚子以梅州沙田柚知名;黃皮則以郁南出產(chǎn)為佳;橄欖及林檎當以潮汕所產(chǎn)較好。林檎別名番荔枝,因其果形有點像佛陀螺旋發(fā)髻,又名釋迦。

很少有人像化州人吃水果那樣鄭重其事,頗具儀式感。即使在街頭擺攤賣水果的小販,也會將顧客挑好的水果,過秤后,削皮、去核并切件,以瓷碟盛之,置于案桌,讓顧客坐在小板凳上享用。其特色之處是備有秘制調(diào)料(含沙姜糠)蘸著吃,口感更佳。像芒果、木瓜之類可以不要調(diào)料,但番石榴配料啖之,確是天作之合。

自我有記憶始,村里雖有各類果樹,但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果園了。坐落于鬼落山的一戶人家,卻單門獨戶,占據(jù)了一處山丘上的一整面斜坡,在瓦房院落四周,種滿果樹,算是村里碩果僅存的果園了。南方常見的十幾種水果,如龍眼、芒果、楊桃、番石榴、菠蘿蜜等等,應(yīng)有盡有,還有取籽榨油的油茶樹及南方罕見的葡萄。這葡萄藤到了夏日,掛滿了一串串青葡萄,味極酸,但看上去很美,哪怕果子不好吃,光是看看葡萄架也是好的。每年殘冬,葉片掉光,我總要折一段葡萄藤去屋邊溪畔的泥地上扦插,不時澆水,天天觀望,也曾從芽苞處抽出幾片嫩葉,但不久就枯萎了。翌年不死心,又卷土重來,折騰了幾年,直至我升上初中才放手。該果園收果時,亦是村中孩子們的盛宴,在其收獲結(jié)束時撿漏,總能撿到一兩個果子。

據(jù)父親說,他年少時也種過幾株毛桃、番石榴,但未等果子成熟,已被人偷摘清光,看著就難受,又不想與人爭執(zhí),索性砍掉了事。我大呼可惜,在十一二歲時,思忖都是父母沒遠見,害得子女沒果子吃。我收集了七八種果核,以瓦盆育苗。在屋邊、菜地及自家的破磚窯等處挖坑種下,計有三十多株果苗。但不出一月,大半已被人盜挖或拔掉。只有屋邊的一棵芒果及一棵菠蘿蜜成活,并在七八年后掛果。那株菠蘿蜜命運多舛,先是樹干長至粗如手指時,被惡人無端端打了一個死結(jié),雖被我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救,但已傷了元氣。最慘的一次,是長到了手臂般粗細,又被隔籬屋的人一刀攔腰砍掉,只剩下半截樹樁,沒想到它異常頑強,竟從創(chuàng)口處抽出枝條,又開枝散葉,逐漸壯大。

芒果樹每年掛果近百斤,味道甜美。到了初秋,果子逐漸成熟,弟妹們也懶得費勁采摘,想吃時就抱住不大的果樹搖撼,掉落于地的芒果就撿來吃,必是熟透了。芒果原產(chǎn)印度,有一百多個品種,我國育有四十多個品種,如象牙芒、小臺芒、椰香芒等等。我小時候種的芒果個頭較小,應(yīng)為呂宋芒。

龍眼、荔枝

龍眼是南粵土生土長的佳果,分布于南方數(shù)省,兩廣最多,福建、臺灣也有不少。龍眼中的極品為“儲良廣眼”,出自高州分界儲良村,母樹仍存于村中,系村民莫耀坤于一九四二年用圈枝苗種植,一九七六年高州進行水果優(yōu)秀品種資源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歷年以來,茂名已種植了上百萬畝的“儲良廣眼”。舉目所見,大小果園里的龍眼樹,多是該樹子孫。有一年,我跟幾個友人驅(qū)車去高州,我說茂名龍眼量大質(zhì)優(yōu),居全球之冠。車上有位廣西籍的詩人反唇相譏,堅稱廣西龍眼最好,否則龍眼怎么又叫桂圓?而廣西就簡稱桂。

龍眼品種甚多,珠三角所產(chǎn)以石硤為佳。清代趙古農(nóng)撰《龍眼譜》記述:“粵之龍眼,當十葉為第一,十葉之名,俗化作石硤?!弊鳛辇堁鄣目駸釔酆谜?,我曾各買數(shù)斤,花了一個下午,張開大口,細嚼慢咽,精心比較,石硤固然不錯,但我還是更喜歡儲良。儲良核小,果肉肥厚通透,汁多無渣,清甜爽脆。而石硤果肉略薄,甜味稍淡。

荔枝分布于我國南部、東南部和西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廣東荔枝的品種有三月紅、黑葉、妃子笑、白糖罌、淮枝、桂味、掛綠、尚書懷、禾蝦串、仙進奉、雞嘴荔、糯米糍等等。市面上能隨便買到的荔枝,應(yīng)以桂味及糯米糍為最佳。荔枝果肉半透明如凝脂,味極甘美,但不耐儲藏?,F(xiàn)在有了冷凍技術(shù),可以保存略久,但終不如新鮮的好吃。南方人奔赴鄉(xiāng)間果園,現(xiàn)摘現(xiàn)吃,大快朵頤,才是原汁原味。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致,為上等名材。而鄉(xiāng)人多以荔枝干柴做燒雞,風味雖佳,卻多少有點焚琴煮鶴之嫌。

高州根子鎮(zhèn)的貢園,其荔枝古樹分屬多個品種,曾進貢皇家的“妃子笑”就是其一,有杜牧詩為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蘇軾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說的當是羅浮山荔枝。園內(nèi)現(xiàn)存三十九棵五百年以上的荔枝樹,有一棵黑葉荔枝約一千三百年。根子鎮(zhèn)還有一種較少見的荔枝叫禾蝦串,禾蝦學(xué)名稻蝗,炒熟或烤熟了吃,乃鄉(xiāng)村孩子垂涎欲滴的美味。禾蝦串果實不僅掛在枝頭上,還結(jié)在樹干上,果實渾圓、鮮紅,一串串,一簇簇,就像紅葡萄或紅櫻桃,極富觀賞性,深受畫家及攝影師的青睞。但因味道偏酸,產(chǎn)量又低,少人栽種及存留,能見到的果樹多在百年以上。

在鳳凰村,沒有什么比龍眼和荔枝這兩種果樹更相似的了,它們肯定是近親。龍眼樹和荔枝樹在枝干、樹葉上彼此相似,不是有經(jīng)驗的人,根本無法區(qū)分。它們的花朵也何其相似,淡黃色、碎粒狀,有點像芒果花,但沒有芒果花的濃郁香氣。作為花朵,實在是太樸素了。然而,花朵里頭隱含著不簡單的能量,向來受蜜蜂寵愛。在嶺南,荔枝蜜是上佳蜂蜜。龍眼肉制成的元肉,既是滋補之佳品,亦是良藥。即使在結(jié)果時,它們?nèi)员3至艘回灥南嗨菩?,淡黃色的小果,表面上分布著粒狀物,凸凹不平,貌不驚人。

荔枝開花、結(jié)果的時間比龍眼要早,早晚視品種及地域不同,成熟期亦相應(yīng)隔開,這是上天對人們的眷顧,也是對它們的關(guān)照,以免兩虎相斗。這兩種水果,受歡迎的程度因人而異,難分伯仲。鳳凰村的荔枝在年底開花,花期長達三五十天,等荔枝花凋謝而結(jié)出小果時,龍眼開花了。當果實膨大及接近成熟時,兩者才清晰地區(qū)分。一棵成熟的荔枝樹仿佛掛滿了紅色的小燈,或如跳躍著一簇簇火苗。而果子成熟的龍眼樹就很沉得住氣,果實表面布滿了顆粒,果實色澤似比綠葉更淡而呈青黃,而得以從葉叢間區(qū)分。龍眼果呈橢圓形而近似圓球。

荔枝核有一個用途,乃是孩子們做旋轉(zhuǎn)游戲如扦轉(zhuǎn)、陀螺的玩具。

有一種叫“火山枝”的荔枝,熟后顏色青黃,酸澀無比,無人問津。村莊里的龍眼樹也有好幾種,卻不若荔枝那么容易區(qū)分,形狀、顏色均大同小異。只能從果肉厚薄、汁液多寡、果核大小、甜味濃淡等細微處區(qū)分,“廣眼”和“雞眼”則處于好壞的兩極。“雞眼”顆粒細小、肉薄味寡;而廣眼則反之,是龍眼果中的佳品。龍眼樹到掛果了,必覆以荊棘、簕古、竹簕之類的刺狀物以攔阻,乃至掛上紙牌,以血紅油漆橫七豎八地刷上:果樹已噴農(nóng)藥,請匆(勿)偷摘,否則后果自負!

村頭有一棵龍眼樹,有十來米高,樹干粗壯,其樹冠所帶來的濃蔭和清涼,在夏日大受村民歡迎。每到秋日,碩果累累,掩藏于葉叢中的果子渾圓飽滿,清風吹來,猶如在墨綠星云中翻滾的細小星球。夏秋臺風連番登場,掃之蕩之。彼時果肉漸豐而脆甜,已能“脫肉”(指連殼帶核放入口中,只靠唇舌齒即能輕松剝?nèi)舛常?,距收獲之日不遠。我們一幫孩童常在臺風過后,在龍眼樹下的空地及草叢上逡巡,尋覓被風擊落的果子,每找到一顆都能甜蜜一個下午。

香蕉、黃皮

跟龍眼和荔枝一樣,香蕉也是本地土著。高州香蕉名聲在外,以曹江所產(chǎn)最為馳名。名優(yōu)品種有齊尾、高腳遁地雷、矮腳遁地雷等。芭蕉類的水果,主要有大蕉(板蕉)、香蕉及粉蕉(米蕉),果樹除了高矮不同,幾無分別,只是果實的形狀及大小有差異,口感及風味差別更大。通常,大蕉品質(zhì)較差,味道也酸;香蕉形如彎月,果大皮薄,肉質(zhì)嫩滑,香甜可口;而粉蕉個頭小而挺拔,粉糯清甜。

香蕉苗種下了,每天都要去探望,蕉苗每長出一塊嫩葉都很開心。蕉樹迅速長高,并在軀干之側(cè)的地上拱出了幾株筍狀小苗。雖是尋常品種,但形態(tài)優(yōu)美,宛若婀娜的青衣女子。那蕉葉寬大、光滑,在農(nóng)人生活中亦多有用途,或炊糖籠(年糕)時墊底,或在發(fā)豆芽時覆蓋豆粒。在神魔小說中,八仙之一的漢鐘離及《西游記》的鐵扇公主皆手持芭蕉扇,但村人制扇,多用葵扇葉,或以薄篾片編織。細雨打在蕉葉上的聲音清脆而委婉,但暴雨卻如利刃會將蕉葉撕裂如垂簾,真恨不得雙手扛一把城里人擺攤檔用的巨型雨傘,為它遮風擋雨。而我們只有蓑衣、斗笠和草帽,卻鮮見一把雨傘或塑料雨衣。

過了數(shù)月,從蕉樹頂端分娩出了一顆火炬般碩大通紅的花蕾。很少有果樹像香蕉那樣具有母性及堪比十月懷胎的情形,花柄粗如童臂,待巨大貝殼狀的花萼褪色、萎落,露出手指般粗細的嫩果,每根小果的頂端都有鵝黃色的花蕊。隨著時日推移,果實一梳梳長了出來,共有七八梳之多,每梳有果約十根,一截花柄連著尾端花蕾,狀若蓮花苞,里頭仍有小果,但已難以發(fā)育。母親用鐮刀將其割下棄之。近年來見網(wǎng)店有人售賣香蕉花供炒食,這在我們鄉(xiāng)下聞所未聞。香蕉逐漸壯大、飽滿,果棱漸消而豐隆,彎鉤如新月,仍呈青綠色,有道是“木熟芒果,捂熟蕉子”。母親遂將一大串蕉果砍下。蕉木亦須砍伐,得為下一代留出位置,因一株蕉木只會掛一串果,已完成使命。在日光下暴曬一二天,再塞入瓦缸之中,點一炷香置于其中,再以簸箕蓋住缸口,呈半密封狀態(tài)。三四天后,蕉皮轉(zhuǎn)黃,蕉肉軟滑,清香四溢,已可食用。香蕉熟了,就不耐放,兄妹數(shù)人,如狼似虎,很快就一掃而光。母親總是搖著頭說,唉,大船載來也不夠吃。

木瓜通常指熱帶水果番木瓜,原產(chǎn)南美洲,屬巨型草本植物。原產(chǎn)我國的薔薇科木本植物木瓜與此有別,亦有食用及藥用價值?!对娊?jīng)》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番木瓜樹和香蕉樹沒有所謂的木頭,都屬巨型草本植物。

那一年,我約九歲,跟著母親穿過草葉凌亂的小徑,來到一個農(nóng)場女人的家里。她切了一只木瓜請我吃,然后跟母親就某樣事物聊得起勁。我穿梭于農(nóng)場的每一個角落,屋舍周邊的木瓜樹及樹上的一連串串果實震撼了我。回來后,我就在屋邊空地種了幾株木瓜。其樹姿優(yōu)美,葉片寬大而開裂,葉柄中空如細管,花簇集中,頗具觀賞性。跟大多數(shù)植物不同,番木瓜的花朵雌雄異株,有雌性、雄性或兩性花,雌花凋謝后,就會結(jié)出青色的果子。香蕉和菠蘿蜜的花朵都是雌雄同枝的,且小果伴生著花朵。木瓜當然是“木熟”的好吃,但我們總是等不及,遂將已膨大的扭下來,塞入稻草堆捂熟。沒過幾日,木瓜皮黃肉紅,渾身變軟,甜味泛濫。不過,熟過頭的木瓜帶著腐敗的氣味,并不好聞。木瓜生食熟食皆可,其烹食亦多樣化,可煲湯可做糖水。木瓜老鴨湯、銀耳燉木瓜、木瓜蓮子羹等都是較好的木瓜藥膳搭配。其中,雪蛤燉木瓜是粵式傳統(tǒng)甜品,頗受女士追捧。木瓜有補虛、通乳之功,但其豐胸之說當為謬論。

木瓜樹通常長上三五年,不是因長高了被臺風摧折,就是因老弱歉收而被砍掉了。

我反復(fù)用果核栽種過黃皮,但都沒有成活,其實黃皮不難種植,失敗原因不記得了,可能是果苗遭到惡童毀壞或禽畜踐踏、啃食。

有人將荔枝、龍眼、香蕉和菠蘿合稱“嶺南四大佳果”,依我看來,菠蘿不如替換為黃皮。菠蘿的地位頂多和芒果相當,兩者均非土著。而黃皮則是本地水果,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黃皮全身是寶,其樹根、葉、果肉及果核均可入藥。通常可分為甜黃皮與酸黃皮。甜黃皮多作鮮食,酸黃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醬及制藥。甜黃皮以雞心種最為著名,果形如雞心,果大皮厚,種子有三四粒,也有獨核品系,肉黃白,酸甜適中。郁南的無核黃皮亦屬雞心種,以其果大無核、肉厚無渣、味甜汁多等優(yōu)點成為數(shù)十種黃皮中之翹楚。據(jù)考證,郁南無核黃皮原種母樹,是郁南縣建城鎮(zhèn)人曾乃楨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培植的。

菠蘿蜜

無論從體量、氣度及味道等方面來說,菠蘿蜜都是南方水果當之無愧的王者,是鄉(xiāng)村果園的鎮(zhèn)山之寶。沒有一棵掛著幾十個巨無霸果實的菠蘿蜜樹,整個果園就顯得四分五裂,缺少統(tǒng)攝一切的靈魂。菠蘿蜜可能原產(chǎn)于印度西高止山。菠蘿蜜是梵語譯音,又譯作“波羅蜜多”,可意譯為“到彼岸”“度”等,謂從生死迷界的此岸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由此可見跟佛教的淵源。其花雌雄同株,花序生老莖或嫩枝上,有些花不發(fā)育,也就沒有通常意義上那種姹紫嫣紅、燦若云霞的“花朵”。在我印象中,小果及花苞總是一起從枝條乃至莖干上長出。果實呈橢圓形或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幼果呈淺黃色,表面有堅硬六角形瘤狀凸體和粗毛,狀若狼牙棒,此時最像泰國產(chǎn)的榴蓮,菠蘿蜜更大,肉包更多,滋味亦佳。待成熟時尖釘鈍平,漸呈黃褐色,小的有三五斤,大者重達三四十斤,熟透了表皮爆裂,濃烈香甜如洪水猛獸四處泛濫。

其果肉呈金黃色,初吃者漫不經(jīng)心地咬一口,原本昏昏然的味蕾突然覺醒,如遭電擊,吃了一包,立馬又吃一包,不吃上二三十包,是停不下來的。此種快感跟尼采閱讀叔本華相似,跟西門慶初遇潘金蓮或賣油郎獨占花魁相似,跟我在一個舊書店的昏暗角落里目擊九卷精裝本《卡夫卡全集》相似(打折只需九十元),也跟魯智深大啖狗肉或洪七公吃到叫花雞相似,都只可意會或閉目感受,不可言傳。不過,菠蘿蜜如荔枝易上火,又甜膩不易消化,尤其是孩童每被警告,吃多了會胃痛,俗稱“發(fā)菠蘿拱”,須以“菠蘿蝦”(肉包四周的條狀物)煮水食之化解?;笾Χ緞t以粵西特產(chǎn)“蒲瓜咸”或黃瓜干煲粥解之。此物確是重口味,不宜多吃。但吃過之后,你的味覺已被刷新,就像粵西小鎮(zhèn)的少年看過同鄉(xiāng)葉玉聊在香港艷情片《卿本佳人》中的傾情演出之后,身心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菠蘿蜜原本低賤,如狗肉不登大雅之堂,長期以來,僅在產(chǎn)地消耗、流通,多是自種自食。一九九四年九月,我洗凈泥腿子,提著蛇皮袋去省城讀大學(xué),街上就鮮見售賣此物,近年來竟日漸走俏,儼然躋身于水果名媛之列。

菠蘿蜜品種類型不少,按包肉品味通常分為“干包”“濕包”和“半干濕包”,還偶見有“白包”,淡而無味,但取其材質(zhì),亦有人種植。前者生長略慢,結(jié)實少而個頭大,遲熟,包肉肥厚、爽脆,味甜而香氣濃郁。后者生長快,結(jié)實多而個頭稍小,早熟,包肉松軟濕滑,味更甜膩。包肉為上等水果,味甜香濃,也可調(diào)制飲料,或者制成果干、罐頭和釀酒。種仁淀粉含量高,炒食或煮食都很不錯,有點像板栗。其果實、種仁均可入藥。果肉生津消煩,解酒醒脾,可解酒精中毒。種仁益氣通乳,但在這方面沒有木瓜知名。

菠蘿蜜樹冠優(yōu)美,枝葉婆娑,亭亭如蓋,頗具觀賞性。樹葉常被鄉(xiāng)人采來洗凈,供炊籺墊底用?;t即各類糕點的統(tǒng)稱,在粵西多指米制糕點,如水籺、古粽籺、田艾籺、簸箕籺等。香蕉葉亦有此用途,但僅是替補。孩童常采摘之,三兩下折成一個小戽斗,以作玩具。

菠蘿蜜在鳳凰村稱菠蘿,而菠蘿即稱菠蘿麻。其葉片酷肖劍麻而較小,葉子纖維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jié)網(wǎng)和造紙,此亦劍麻之用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鳳凰村所屬的石灣墟一果園有栽培,石灣初中附近的山頭引種三華李、泰國象牙芒等外地水果。菠蘿未熟,已有學(xué)生偷摘,以小刀去皮剔刺,以鹽水浸泡后食用。廣東菠蘿以徐聞所產(chǎn)最為著名,量大質(zhì)優(yōu),此地有“菠蘿的?!敝雷u。鳳凰村山野間隨處可見簕古,又名假菠蘿、山菠蘿、豬母鋸,其果實雖形如菠蘿,但青硬不可食。其葉片如劍如鋸,葉邊及葉脊均密布尖刺,軀干虬龍盤曲,層層疊疊,有蒼茫古意。據(jù)說簕古頗具藥用價值,渾身是寶,但鄉(xiāng)野之人不知其用,頂多是當荊棘圍園或攔路之用。倒是其葉以小刀削去尖刺,有其用途,一是鄉(xiāng)間孩童用來編織喇叭、手表、眼鏡等各類玩具,一是大人在端午節(jié)捆縛粽子的必備之物,故粽子在粵西又稱“古粽籺”。

菠蘿原產(chǎn)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孫河流域一帶,十六世紀從巴西傳入我國。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zhì)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于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jié)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nèi)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臺灣地區(qū)產(chǎn)的鳳梨,與菠蘿在生物學(xué)上是同一種水果,但品種迥異——菠蘿削皮后有“內(nèi)刺”,需要剔除;而鳳梨削掉外皮后沒有“內(nèi)刺”,不需要用特制的菠蘿刀剖出一道道深溝。

橄欖

橄欖包括青欖和烏欖,青欖屬水果,可生食,亦可腌制成涼果及做成橄欖菜。烏欖果肉通常腌制成“欖角”(又名“欖豉”)做菜,欖仁為餅食及肴菜配料之佳品。由三毛作詞、齊豫演唱的歌曲《橄欖樹》,說的應(yīng)是三毛丈夫荷西故鄉(xiāng)(西班牙)的油橄欖,又名齊墩果或青果,其枝葉及果實都跟本土橄欖不一樣。油橄欖原產(chǎn)地中海,乃是西方文明中的圣樹。

我童年時,鳳凰村的坡禾林里尚有十數(shù)株高大的橄欖樹。其中一棵狀若參天,就掩埋于密實竹林中,必須披荊斬棘,方可到達樹前。它在春天開出米粒狀的小花,呈淡黃色,在夏天結(jié)出紡錘狀的果實,中間大,兩頭尖,只是太過細小。果實逐漸膨大,果核變得堅硬,但也大不到哪兒去,無非粗如指頭。熟時果肉變硬,果核堅硬如鐵。這都是制作橄欖涼果如甘草欖、甜欖之類的原料。我們也等不到果實成熟,就用竹竿去捅掃或?qū)⒅窀晚敹伺_,上塞小木棍,張開口子,咬住橄欖枝再用力擰絞,就可以將其扭斷并摘取枝上的果子。

待到七八月間,欖果漸大,連果核亦略硬實,總會人有拿著籮筐去摘果,孩子聞風而動,再不動手就一個都不會剩了。他們索性徒手爬到樹上去,連竹竿也不用了,一直爬到樹梢或旁逸的枝條當中,用手將有果實的細小枝條折斷并拋擲到地下,自有同伙撿拾并摘果入筐。孩子騎坐在粗壯枝丫之上,胯下的枝條起伏不定,往上看觸目驚心,好在沒有人墜地。我膽子小,不敢爬到較小的枝丫上去,但爬到樹杈還是可以的,再接過弟妹從地上遞過來的竹竿,也能摘到不少果子。

這些摘回來的果子,肉嫩味澀,果核雖成形仍顯柔軟,吃一個,酸水直冒,須經(jīng)一番炮制方可食用。譬如放在鹽水及甘草中浸泡數(shù)日,再曬干,雖不及市面上的甘草欖好吃,倒也滋味不錯。待孩子將半籮筐果子摘回,母親也來了興致。她用水清洗后,挑到鬼落山那邊人家的碓屋里,將橄欖倒入舂坑,雜以山姜,用木碓將其舂得稀爛,細幼如米糠狀,拿回來裝入壇子里,放點鹽略為腌制,是送粥的上等咸菜。

楊桃

楊桃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廣泛種植于熱帶各地,又名陽桃、洋桃或五斂子?!皵俊蹦嘶浳魍猎挘窗昊蛐K,“五斂”取其楊桃共分五瓣之意。每只果子均是五瓣,不會多,也不會少,其橫截面必是五角星。但長得周正均衡的,五瓣基本一致,那就接近于正五角星,多是角有大小,長短不一。

常有鄉(xiāng)村貨郎挑擔子穿村過店,一為收購廢品,如爛鞋底、雞腎皮(雞內(nèi)金)、鴨毛、鵝毛、牙膏殼、木線軸、塑料袋、破銅爛鐵,諸如此類,亦推銷肥皂針、線盒、胭脂水粉等日用百貨,而招徠孩子的法寶即是糖果、涼果。每個貨郎都是煮糖的好手,用紅糖或白糖手工燒制出花生糖、冬瓜糖、蓮藕糖、木薯糖等各式糖果。像甘草欖、山楂片、腌五斂之類的涼果,亦多為自家炮制。其中將楊桃割為五瓣,浸泡于玻璃缸中,又甜又酸,鮮美難言,每瓣賣一分錢,頗受孩子歡迎?;ㄉ侵惛邫n而昂貴,不敢問津。但去竹林或垃圾堆中翻找?guī)讉€塑料袋,換取幾瓣楊桃解饞并非難事。大人總說,楊桃是用糖精浸泡的,多吃無益,但孩子哪里肯聽?

鳳凰村亦有幾株楊桃樹,有的一年四季,不斷開花結(jié)果,是一種“四季桃”。有的只在春天開出米粒大的花序,呈粉紅色,至初秋即碩果累累。我有時摘得數(shù)只楊桃,不惜“斥巨資”買回白砂糖腌制,滋味卻一般,無法跟貨郎做的相比。將楊桃以鹽水腌制成咸菜送粥,別有風味,跟橄欖糠均為果子制作的上佳咸菜,至今仍是化州、廉江一帶有名的風味小吃,在白粥鋪或酒店的餐前小食常能見到。村莊里的楊桃就味道而言,可分三種,一是甜味的,一是酸味的,有一種甜酸參半,恰叫“半酸甜”。鄉(xiāng)下人大多油水稀缺,生吃楊桃,必酸水直冒乃至嘔吐,故生楊桃不宜多吃。酸的更乏人問津了。吃楊桃之樂,當在飽餐酒肉后,腸胃油膩時吃幾瓣“半酸甜”,膩喉之感立消。

責任編輯:盧欣

猜你喜歡
菠蘿蜜黃皮楊桃
廣東:郁南縣大力發(fā)展黃皮
這類人吃楊桃很危險
我愛家鄉(xiāng)的黃皮果
嶺南奇果無核黃皮
楊桃:樹上結(jié)滿“小星星”
菠蘿蜜
黃皮莖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
美國人更喜歡綠色楊桃
第一次吃楊桃
赤峰市| 清丰县| 南江县| 区。| 邛崃市| 新安县| 门头沟区| 黔西县| 娱乐| 卢湾区| 延安市| 房山区| 黑河市| 南靖县| 隆昌县| 高碑店市| 罗田县| 水城县| 吕梁市| 凤台县| 拜泉县| 和顺县| 长子县| 凤翔县| 天峨县| 章丘市| 阿拉善左旗| 牙克石市| 镇雄县| 永城市| 缙云县| 富民县| 莫力| 绩溪县| 邮箱| 东台市| 峨眉山市| 元江| 眉山市| 安丘市|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