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竹
朗讀,是把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聲音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閱讀行為的起點,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徑。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毕氡磉_的是當我們把書讀了很多遍,書意就可以自然領會。在我們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朗讀依舊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可能書讀百遍,但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多讀幾遍。請相信,當學生多讀后課堂上生成的光芒也會更加明亮。
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綠》一課中的“閱讀鏈接”板塊時,就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將《西湖漫筆》選段讀了三遍,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學生們便展現(xiàn)出了三種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第一種效果:改正錯誤習慣
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處于走神狀態(tài),便想通過朗讀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回來。集體讀完一遍,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但就在同時,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擔憂:個別同學剛才朗讀時的捧書姿勢不對,坐姿不夠端正。
于是,我接著布置第二遍朗讀的要求:“當你用端正的坐姿、專注的眼神對待你讀的這段美文,它就能感受到你對它的喜愛與尊重,試著再讀一遍,傳達你的愛與尊重?!睂W生聽清楚要求再讀,這時全班的姿態(tài)都大有改觀。
在巡視過程中,我又發(fā)現(xiàn)新問題:有些學生朗讀音量過低。我便再次引導:“讀書就像是在跟這本書對話,你用自己的音量與音色傳遞著你的能量與魅力,書本也會回應給你它的能量和魅力,想想看,這一遍你打算怎么讀?!钡谌巫x,效果甚佳。
安徒生文學獎得主曹文軒曾無數(shù)次被人追問:“究竟有什么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曹文軒每次都會告訴他們:“朗讀——通過朗讀,將他們從聲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焙芏嘟處熢诮虒W中都能意識到需要有“讀”的行為,但這僅僅是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發(fā)展的第一步,我們還需再往前邁步,充分地去關(guān)注、分析、評價、指導學生“讀”的行為。
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正是課堂中值得聚焦的關(guān)鍵點,是教與學的生長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珍視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問題的反思與校正中形成關(guān)于朗讀的正確認知,在反復操練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第二種效果:獲取言語體驗
在學生讀完三遍之后,我請他們分享閱讀的感受。有學生說:“我剛才讀的時候,特別關(guān)注到‘石頭縫里的‘縫這個字,讓人感覺青苔的綠色一直從石頭表面延伸到了石頭縫里面,到處都是綠色。”另一個學生補充:“我也覺得‘縫這個字用得特別好。我還想補充一點,給我的感覺是綠色已經(jīng)滲透到石頭縫里面了,好像石頭的內(nèi)心也都是綠色的了?!庇忠晃粚W生關(guān)注到了“撲眼而來”:“這個詞好奇怪,我們以往常用的是‘撲面而來‘撲鼻而來,我第一次看到‘撲眼而來這種用法。”其他學生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因為綠色是顏色,要用眼睛看的,所以是‘撲眼,而‘撲鼻通常是形容氣味,‘撲面一般是形容風,是用整張臉來感受的……”
這個片段,讓我們看到了在朗讀過程中進行“言語體驗”之后的精彩,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品味、體悟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和奧妙,從而積淀成為言語表達的默會知識,生成自己的言語圖式,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言語能力。正如特級教師李海林所說:“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語學習活動不是反應,也不是理解,而應該是一個‘體驗過程?!?/p>
在這次“三讀文本”的體驗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判斷力等思維能力得以快速生長。如杜威所強調(diào)的:“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真正的學習就是思維品質(zhì)、思維能力、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我們期待在課堂上發(fā)生真學習,那就要從真思維的培養(yǎng)開始,從真朗讀的實踐開始。而真朗讀快不得、急不得、虛不得,必須一遍又一遍慢慢地讀、思考地讀、實在地讀。
第三種效果:生成個體發(fā)展
分享過程中,有一位學生的分享特別值得推薦:“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讀了三遍的感受,我覺得每一次都對文章有了更準確的理解。第一次讀到第二行和第三行(第二行結(jié)尾:飛來峰上層;第三行開頭:層疊疊的樹木)的時候,我以為是‘飛來了什么東西,第二次讀的時候我就明白‘飛來峰是一處山峰,看到第二行最后我猜這里應該是在說‘飛來峰的上層怎么樣。直到第三遍讀完,我才明白原來這一行結(jié)尾要連著下一行的開頭來讀,應該在‘飛來峰上和‘層層疊疊之間有一個停頓。”
這位學生的發(fā)言給人印象深刻,且不說邏輯清晰、表達流暢等優(yōu)點,最可喜的是她對于自我學習過程與體驗的真實剖析。前面幾位學生的發(fā)言對象是學科知識,而她的發(fā)言指向了學習者個體的認知過程,敢于將自己每一次朗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呈現(xiàn)給全班同學,并自我評價與修正,這體現(xiàn)出的是真實的學習、真正的成長、真切的發(fā)展。學習應當是像這樣不斷深化認識、及時反思、適度調(diào)整的過程。比起其他精彩的言語分析,個體學情的分析擁有著別樣的價值。
三遍朗讀帶來三種效果,三種效果呈現(xiàn)三重境界。如果可以打個比方,我認為,改正錯誤習慣是學習的“起始站”,學習應當由此出發(fā),如此向前;獲取言語體驗是學習的“沿途風光”,無限精彩,靜候欣賞;生成個體發(fā)展則是學習的“終點站”,登上高峰,實現(xiàn)自我超越。但無論走到哪一種境界,第一步永遠不會變——帶著學生讀起來。
(作者單位:南京市長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