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分析說理不足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部分論證方法的概念和運用途徑,并通過搭建論證方法具體運用的支架,讓學生能準確、清晰、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展開分析說理,從而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論證水平。
關鍵詞:分析說理;論證方法;論證支架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學項目2019年度課題“設置學習支架促進高中生寫作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JK19095)的階段性成果。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的手法和闡述論點內(nèi)容的方法。一篇好的議論文,除了有鮮明準確的論點之外,如何運用論據(jù)來論證論點的正確性,這是尤為重要的。
很多學生初寫議論文,最喜歡運用“觀點+論據(jù)”的單一模式,原因很簡單,無需講究論證,只需粘貼事例,學生只是將大腦中積累的素材復制、堆砌,即可“完成”一篇作文。看似運用了例證法,其實只用了“例”而未進行“證”,中間缺乏具體而深入的分析,其實這些分析的過程就是論證的展現(xiàn)。
一、學會分析說理
議論文是以“理”說服讀者接受觀點或采取行動(或兩者兼而有之)為寫作意圖的文章。但是分析說理能力不足,是中學生議論文寫作的一個硬傷。[1]要想獲得充分有力的論證效果,必須將道理說清、說深、說透,從而以理服人。但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運用的例證法,只是想以“例”服人,由于缺乏分析說理的能力,致使全文淺顯幼稚,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全文的論證就顯得不足與孱弱。
(一)議論文說理不足的表現(xiàn)
目前,中學生議論文中說理不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思維單一化。學生通常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只是單純從一個角度去論述,大腦里搜集的全是有利自我論證的例子,全然沒有想到從相反的方向去考慮。如“逆境出成績”,列舉了“司馬遷身受腐刑依然創(chuàng)成《史記》”,“蘇軾遭受‘烏臺詩案成就名篇名句”等等一系列同一角度的事例,來說明“逆境”對于“出成績”的重要性。但其實,讀者只要列舉一個在“逆境”中沉淪墮落的例子,文中的觀點就不攻自破,論證的效果就會大大削弱。
其次是概念模糊化。學生有時在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時,沒有將讓他人接受的理由說清,是因為未能將論點中的關鍵詞詮釋清楚。如在論述“吃虧是?!睍r,你要界定何為“虧”,還要了解“虧”有大小之分,不同時段之分,只有全面清晰地說清了“虧”的概念,方能便于后文的論述。
再次是分析簡單化。學生在闡述道理時,只是想到如何將自己平時的素材“強拽硬拉”至文中,完全不顧自己是否在“議”在“論”。還有時只是將文中觀點多次強調(diào)(有的老師經(jīng)常告訴學生,無話可寫時就將觀點多提多點,讓閱卷老師知道你沒偏題),沒有絲毫的分析,沒有一點的說理,列舉論據(jù)之后,直奔結(jié)論后“揚長而去”。
那么如何進行說理,并讓說理更透徹呢?其實還是要回歸到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進行說理?議論文是用來說理的,通過議論文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說理的習慣、態(tài)度與能力,發(fā)展他們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2]說理其實是為了讓你的觀點易于被人接受,然后將你的理由一一展開。還是以上述指出的“逆境出成績”為例,列舉一些中外古今的事例,看似論點有道理,可是仔細分析“出成績”的原因很多,除了“逆境”之外,還包括主觀上的持之以恒、勤奮不懈,客觀上的家庭教育、高人引領等等因素。從反向看,可能有時“順境”的存在,會讓一些人“出成績”的概率增大。這樣,我們通過全面說理就能把握論點涵括的復雜性,從而讓論點實現(xiàn)最佳的表達。
(二)分析說理的有效提升
在議論文中,學生要進行有效的論證,需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全面分析論點,其次是準確界定論據(jù),再次是綜合多種手法。
下面,筆者通過學生習作片段的升格來談談如何進行說理分析。
學會承擔
為自己承擔,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春秋時期五霸中的最后一霸——越王勾踐,人們感嘆他的成功,殊不知這背后的辛酸。早期,作為越國大王,他被當時的霸王闔閭關押,幾年后逃出。他并沒有就此頹廢,而是忍辱負重勵志光復越國。他在深山中訓練軍隊,召集其他越國后代建立政權(quán),但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和吳國的壓迫,使他深感復國道路艱難??伤皇且粋€輕易放棄的人,他更加努力:不僅與士兵同吃同住,而且為了時刻提醒自己的亡國之恥,他在他睡覺的草席正上方掛著苦膽,用膽的苦提醒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有心人,天不負,他領導的軍隊一舉打敗強大的吳國。
展示完這篇學生習作的片段后,筆者請同學們談談它的優(yōu)點和缺點。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這篇作文有“似曾相識”之感,因為與他們在寫作中的“觀點+事實”的“套路”相似,只是“擺事實”,而并沒有“講道理”,實際上就是缺乏了一定的分析,這樣的論證是無法讓讀者信服的。綜合學生所述,筆者列出該片段的一張診斷報告:
從這張“診斷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該片段在論證“為何要學會為自己承擔”這一分論點時,存在表述不簡潔、分析不全面等癥狀,看似在論證,實則有“例”而無“證”。針對這樣的診斷結(jié)果,該如何對癥下藥?師生共同研討,列出三點解決方法:一要簡化事例內(nèi)容,二要敘述說理結(jié)合,三要綜合多種分析手法。為了讓學生能學會進行有效分析,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分析說理能力,筆者讓學生針對解決方法具體進行修改。
議論文從自己的“論點”出發(fā),第一步應該考慮朝什么方向論證。[3]然而原文論據(jù)在史實的描述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冗長不簡潔,重點不突出,沒有充分凸顯“勇于自我承擔”這一重點。筆者讓學生提煉原史實關鍵點,刪去不合適的“繁枝”和“茂葉”,學生提煉如下:
[升格1]人們往往感嘆越王勾踐的成功,殊不知這背后勇于擔當?shù)男了崤c苦楚。早年,勾踐作為越國之主,在與吳國爭霸戰(zhàn)敗并沒有就此消沉,而是忍辱負重,立志復興。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在吳國受到的恥辱,他臥薪嘗膽,富國強兵,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以三千越甲終吞吳。
學生議論文中常用例證法,但實際對此法運用并沒有深入了解。前文已提到,學生目前運用事例時,只想著“塞進”,而忽略了“適當”,因此對于事例的列舉缺乏概括,缺少提煉??梢钥闯?,經(jīng)過修改后,原文中253字的事例已壓縮成120字的內(nèi)容。較之原文,敘事更清晰,重點更突出。但這樣的修改,并不具備充分說服力,因為只有“事實”而無“道理”。語文教育家章熊說過,精當?shù)姆治鲆欢ǔ潭壬蠜Q定了議論文的質(zhì)量,有沒有幾句有深度有分量的分析議論,將會影響到作文等級的評定。此時,在列舉了“勾踐臥薪嘗膽終而滅吳”史實后,必須要進行一定的分析,才能讓論證更有力。這時也可運用“假設分析法”或“因果分析法”進行論證。
“假設分析法”是指運用假設推理來闡述事物前后之間的因果關系。通常用“如果(假設、倘若)……,而不是(沒有)……,那么(就會,能)……”等標志性的關聯(lián)詞串聯(lián),通過“假設反面結(jié)果”來正面論證觀點。筆者再讓學生根據(jù)“假設分析法”的關聯(lián)詞支架進行再修改:
[升格2]倘若勾踐被吳王打敗后意志消沉,選擇渾渾噩噩地度過余生,而不是選擇承擔起作為一國之君光復越國的責任,幾成亡國奴的他還能認清自己生命的價值、創(chuàng)造臥薪嘗膽的奇跡嗎?
運用假設分析法后,能看出分析說理時強化了對事例的敘述,更能扣住本段分論點。此時,本段論證基本可以結(jié)束,但細究琢磨,一味地正面闡述,論證還不夠深入,思辨效果不強,如果再從反面列舉事例進行對比論證,映襯結(jié)論效果更佳,論證也更為全面。本段前文通過列舉了“勾踐滅吳”來論證“勇于自我承擔”的觀點,后文中如果隨意列舉文學作品人物形象或者現(xiàn)代人物的相關事例,雖然也能對比,但在對比的內(nèi)在邏輯上還是顯得格格不入。此時,筆者引導學生回顧歷史,搜尋與之相似的人物,相反的表現(xiàn)。最后,綜合全班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選取了“信陵君未被重用而消沉”的事例,一正一反,讓論證更富穿透力。此時,筆者讓學生可以運用“當遇到……,有的人不……而……”的句式,自然引出對立面的事例。
[升格3]當遇到困境,也有的人不敢承擔而選擇了消沉。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兩次發(fā)動合縱攻秦戰(zhàn)爭,讓強大秦國怯讓三分。但在被秦國使用離間計后,因魏王懷疑而不再被重用。此時的信陵君并沒有直面現(xiàn)實,承擔起作為國之重臣的責任,而是與賓客整天笙歌艷舞,放縱自己,魏國就此失去了頂梁柱,幾年后就為秦國所滅。
文中通過勾踐和信陵君面對困境的不同表現(xiàn)和結(jié)果的對比分析,論證了“勇于自我承擔”的重要性。但“例”到如此,并沒有進一步的分析議論,這讓全文的論證力度也大打折扣。綜觀原習作,缺少分析是最主要的毛病,雖然修改后的文字因為有了事例、假設和對比分析,但還是缺乏總結(jié)性的延展深化論證。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全文論證中也是極其關鍵的,有時雖是只言片語,卻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于是,本段結(jié)尾筆者繼續(xù)讓學生添加了如下分析:
[升格4]可見,危機時刻,能否勇于自我承擔,關系到能否改變自己命運,作為國之棟梁,還會影響國家命運。
該段文字經(jīng)過這樣的四次“升格”,事例更豐富了,對比更鮮明了,說理也更全面透徹了。在運用論證手法上,較之原來單一的例證法也更豐厚了,論證效果也明顯增強。
二、論證支架的作用
目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內(nèi)在矛盾,就是學生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水平與“這一次寫作”所面臨的寫作動機、生活經(jīng)驗和表達經(jīng)驗存在落差。對于中學生寫作而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幫助,往往難以完成任務。[4]因此,學習支架的搭建亟需形成。
其實,上文中筆者的這番修改也是有“章”可循的,有“架”可接的。這里的“章”其實就是教師為學生搭建的“支架”?!爸Ъ堋痹醋越ㄖ袠I(yè)術語,是建筑樓房時為施工者提供的一種暫時性的外力支持。寫作式學習支架可以幫助學習者借助支架完成寫作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寫作教學的預期目標。核心素養(yǎng)下的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將知識生活積累、文化修養(yǎng)、寫作技巧和人文素養(yǎng)融入表達中,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在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之上,有效的作文支架能引領學生更好的自主發(fā)展。寫作支架主要分為構(gòu)思支架、表達支架和評價支架。[5]其中,表達支架主要運用于寫作過程的“撰寫”階段,能夠幫助學生轉(zhuǎn)化寫作材料并形成寫作文本,幫助學生將信息加以結(jié)構(gòu)化,使之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為了方便學生的文字修改,教師在多次的“升格”中運用的“如果(假設、倘若)……,而不是(沒有)……,那么(就會,能)……”“當遇到……,有的人不……而……”等句式,就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寫作支援,學生在這樣的支架援助下,如何展開論證的思路頓時清晰,而不至于混沌無章。
學生自主修改后的作文,通過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較之原文枯澀單一的舉例,分析見全,說理見深,論證見力度。而學生的寫作運用能力的提升,正是在教師的學習支架搭建下完成的。而學習支架能幫助學生超越先前的能力水平,認識到自身的潛在發(fā)展空間,有助于他們對寫作中隱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學生可以“模仿”“體驗”和“內(nèi)化”蘊含的寫作策略和思維方法,對日后的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正是在支架的有效輔助下,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水平被激活和內(nèi)化了,當支架完成了它的臨時性和隨撤性特點后,學生的寫作模式和習慣就會逐漸固化,教師的教學目標可以順暢完成并漸臻佳境,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有相應的提高。
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但學生對這一復雜過程并不能清晰而深入地把握。筆者的寫作教學通過搭建作文教學中的寫作支架,讓學生在知曉分析說理的短處、論證力度的匱乏后,初步形成如何加強自我論證的思路。一種教學方法肯定不能解決學生寫作中的所有論證困惑,但我想,學生如果能有一點提升,也夠了。
參考文獻:
[1]葉黎明:《提高議論文寫作的分析能力》,《中學語文教學》2014年第11期。
[2]余黨緒:《說理與思辨——重新審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語文學習》2018年第3期。
[3]徐江:《論證的思維方向》,《語文學習》2008年第5期。
[4]周子房:《寫作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8年第3期。
[5]鄧彤:《寫作支架:為寫作教學提供有效支援》,《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年第2期。
(作者:彭躍為,安徽省宣城中學教師)
[責編張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