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豪
江水泱泱,云霧繚繞的山城下,兩戶人家住對門,一家姓孟,一家姓周。他們都不富有,還各有一個聰慧的孩子。
有一年秋天,孟家的孩子把別人送的橘子帶回家,說要仿效陸績,給母親嘗嘗。而周家的孩子敲開了鄰居家的大門,告訴說鄰居家遺失的鋤頭是自己父親偷走的。
兩家孩子一下就都出了名。街巷里的老百姓看見孟家的孩子,絕不吝惜滿口的褒獎之詞,而遇見周家的孩子,則難免白眼相向。原因很簡單嘛,模仿古人侍奉父母,自然是一片孝心。而父親偷走別人家的東西,孩子是絕不能泄露的,連鄰居家都不在意那柄鋤頭了,更要幫忙包庇——連孔子都這么說過,圣人的話,大致是不會錯的。人們嘆息周家時運不濟,養(yǎng)了只小白眼狼。
日晷不知道輪轉(zhuǎn)了幾圈,一轉(zhuǎn)眼兩家的孩子都長大了。孟家的孩子,不出所料,成了遠近聞名的孝子。為了好好孝敬父母,他甚至辭掉了高官厚祿,就做個當?shù)氐男±?,隔三岔五地往家里跑。聽山城里的人說,就算是黃香在世,也自愧不如吶。而周家的孩子無牽無掛。往后些年,他還去嘏州當了知府,離山城有百十里遠。父母不論是氣了怒罵,還是急了苦勸,都留不住他。
后來孟家都來勸了:“圣人還說過,‘父母在,不遠游。周兄,不如聽父母句勸,好好待在家里吧。要是日子過不下去了,我資助你些?!?/p>
那個收拾停當準備出門的青年忽然回頭瞪了他一眼,奪門而出,“你不會懂”。
那孟家的孝子也著實生了氣:“天底下最大的罪行莫過于糟踐父母給自己的身體。嘏州路途遙遠,風俗野蠻,是圣人都不肯教化的地方。這樣跑去折騰自己,怎么稱得上是孝道呢?”眾人應聲附和。
時間又匆匆流淌。文臣散了,皇帝換了,盛世不再了。匆匆忙忙,慘慘戚戚。昔日年幼的孩子們,臉上也掛著老氣了。孟家老父駕鶴西去,孟家的孩子徹底辭掉了官,墳前三年,哭咽不絕。曾經(jīng)備受贊譽的孝子,現(xiàn)在還是潦倒不堪的書生??伞@十幾年來,他一直學著如何讓父母順心。父母一走,他還剩下些什么呢?
孟書生一下想到了那遠在嘏州的游子。那個姓周的,如今怎么樣了呢?
書生連夜趕路來到嘏州。嘏州可真大啊,河岸邊紛紛開起了商鋪,河上全是熙熙攘攘的船只,已然一派繁榮的光景。聽當?shù)厝苏f啊,十幾年前來了位姓周的官人,修水利、通濟渠,不出三年,嘏州風俗大改、面貌一新。
孟書生感到有人觸著他的后肩,回過頭去,原來是十多年未見的周家孩子,只是他不再幼稚,已經(jīng)是器宇軒昂的大官人了??吹剿怀钜率场⒓t光滿面,書生除了羨慕,還感到前所未有的氣憤。
在傍晚的昏燈下,孟書生把十幾年來所有的憤怒都宣泄了出來:
“這幾年遠走高飛,可給你好日子過了?你可曾想過你的父母家人?
“村頭的孩子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對父母不孝的人,又怎能干得出大事呢?
“十幾年來,孝順如此,辛勤如此,我如今卻窮困潦倒。如今……”
孟書生一陣恍惚。昔年那個執(zhí)意遠行的游子,居然這樣的發(fā)達。老天怎么能這么不開眼呀?
周官人笑了笑,眼神的溫和,如同案前的燭光。
“我也想要自己向往的生活。
“我也想滿足父母一直遺憾沒能實現(xiàn)的愿望。
“我也想心懷天下,為萬世開太平,讓更多人能遠離貧寒,老小能夠團聚在一起?!?/p>
……
可這些話,周官人一句也沒有說,他的目光漸漸柔和。
“十多年前,父親隨我遷到嘏州的時候,染上了風寒。他沒等到我的悔過,開春就走了。
“他走的時候說,很心安,看見自己的孩子終于成才了,兢兢業(yè)業(yè),造福了這么多人。
“他說,他走了以后,不要再牽掛,有什么事就放心大膽去做。為父一生,不在乎別人的指點,只在乎孩子是否活得健康快樂啊?!?/p>
燈下,孟書生掉了一滴眼淚。最后那句話,他過世的父親似乎也這么說過。
(指導老師:張學增)
創(chuàng)作心得: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一文中說:“聽一位研究古文字的教授講,‘孝這個字在甲骨文里的寫法,是一個少年人牽著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⒆謴挠疑系阶笙履情L長的一撇,便是老人飄蕩的胡須……”孝,多指孩子在父母年邁后盡心盡力地侍奉??晌覀兩磉叺娜耍瑓s總難讓小小的一個“孝”字圓滿,我們總是被身邊的事耽誤著回家孝順父母的路。
孝是矛盾的,正如這對門的兩人。我們承載著向來對于孝的贊許和肯定,又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包袱是如此沉重,使人不得不多加權(quán)衡。文中的孝子是虛構(gòu)的,游子是虛構(gòu)的,嘏州這個地名也是虛構(gòu)的,似古非古的時間線模糊不清。但這樣的矛盾始終存在著,到處存在著。這對門的二位究竟誰做到了真正的孝,姑且留給大家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