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我來解答!本欄目特別邀請心理老師和專家來解答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歡迎大家來信咨詢!
本期特邀嘉賓:莫長華,北海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咨詢師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寧夏/敏珍: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喜歡一個人安靜地看書、畫畫,這讓我感到很舒服。我害怕人多熱鬧的場合,但看到能在各種場合與別人暢談的同學,我也心生羨慕。我很矛盾,我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嗎?
莫老師:敏珍,如果你真的很喜歡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覺得這樣使你感到舒適,那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做真實的自己就好了。
至于你害怕人多熱鬧的場合,這其實和你的內向性格無關,更多是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不敢”“不可以”“會失敗”。只要你能多釋放一些善意,結交一些新朋友,鼓勵自己能在課堂上舉手發(fā)言,相信過段時間,你就不會害怕這些場合,也不需要羨慕那些能在人群中“談天說地”的同學了。
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內向型性格不是不良性格,“性格內向”也不等于“不善交際”。內向型性格與外向型性格都有優(yōu)點,你要學會接受自己的性格,發(fā)揮你性格的力量。比如,外向的人喜歡從執(zhí)行中學習,內向的人喜歡從思考中學習;外向的人善于通過討論與思想碰撞火花,內向的人則希望通過冥想達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外向的人善于表達,內向的人善于感覺。
敏珍,你要相信自己,內向也可以讓你很優(yōu)秀!
長沙/志雯:和朋友相處,我總是順從他們的意見,有時候就算不喜歡,也不敢反對?,F(xiàn)在都高三了,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但還是不敢向朋友提出反對意見。老師我該怎么辦?。?/p>
莫老師:志雯,你不敢向朋友提反對意見,是因為你太重視你們之間的友誼了,你很害怕自己的意見讓你的朋友不開心,然后失去這個朋友。其實這樣想你就錯了,你要明白,如果他們真的是你的好朋友,那么他們更希望你能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一直順從。
如果你想有所改變,那就從讓自己成為主動方開始吧。既然當朋友提出意見后你不敢反對,那么你可以先朋友一步提出自己的意見,不必一定等朋友來決定所有事情。比如當你們討論周末去哪里玩時,你可以在朋友發(fā)表意見之前說出你想去的地方,并告訴朋友自己很想去這里,作為好朋友的他(她),肯定也會考慮你的意見的。
你也要相信你們之間的友誼。好朋友之間互相發(fā)表意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你的意見合理、有用,他們肯定能聽進去的。你想想,如果你提出的好意見,讓他(她)生氣、討厭,使你們的友誼關系破裂,那他(她)真的當你是朋友嗎?所以你要相信你們之間的友誼,相信自己的意見,勇敢地提出來,就算發(fā)生爭執(zhí)也沒關系,好朋友因產(chǎn)生矛盾爭吵和好后,友誼會更加堅固!
你還可以主動參加班級或學校組織的辯論活動。因為在辯論活動中,要想獲勝,則必須提出意見駁斥對方的觀點,所以參加辯論活動一定能讓你勇敢起來,讓你善于提意見。
開封/ 陳立:每到考試前或是遇到其他重要的事情前,我的心里總會感覺像壓著塊大石頭。我知道這樣的狀態(tài)對處理事情沒有好處,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好苦惱。
莫老師:小立,你每次遇到重要的事情前,有這樣的心理反應,其實是因為你太看重事情的結果了,你很擔心自己做不好或者不能完成任務,但這樣反而把你的壓力無限放大。為此,老師給你三點建議。
第一,你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運動的方法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用身體的感受促使情緒變得平和。情緒的穩(wěn)定有助于你的頭腦保持積極樂觀狀態(tài)。
第二,當你遇到重要的事情后,你可以把這件“大事情”分成很多“小事情”,然后想想當前自己可以做哪些“小事情”。比如后天早上考英語,你需要復習。那么你可以把“復習”這個“大事情”細分,先搞清自己需要復習哪些內容,然后把復習內容分類,最后規(guī)劃好時間一點點完成。當你專心于當下,關注事情的過程而不在意事情的目的、結果,你才會更篤定和穩(wěn)步向前。
第三, 把自己的感受與最信任的人分享,有同伴的傾聽與支持,也會讓你更有力量去面對重要的事情。老師希望你坦然接受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挑戰(zhàn),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減少焦慮,把壓力變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