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水”是生命之源,從古至今,潤澤萬物??鬃釉疲骸爸钦邩匪?,古人亦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帶給我們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請從“智者樂水”“海納百川”這兩個主題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師者一角
水上童年
◎苗文娟
說到水,身處水鄉(xiāng)的我自然就想到了童年時的那條小河。
時隔近半個世紀,小河仍在,但它已不是我記憶中的小河了,只剩下大致的輪廓。不過,那條記憶中的小河永遠清澈。
小河毗鄰奶奶家后門,那石板砌成的平坦河岸,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輝,讓人沉醉其間。小河岸邊停著大大小小的船只,那時的水質很好,可以看得到河底的水草及伏著的魚蝦。
童年時,大人都忙于農(nóng)活,老人也在忙著做家務,無暇顧及孩子,所以我們大部分時間就和小河作伴。
有蝦的時節(jié),我們就制作簡單的工具去釣蝦。所謂釣蝦工具也就是一根半米長的木棍,一團棉線,一根弄彎的細針,再加一火柴盒的蚯蚓。將蚯蚓穿至弄彎的細針上,放入水中,然后伏在河岸邊,此時只能聽到知了在鳴叫,我們都沉住了氣。蟬鳴聲聲,熱浪滾滾,不一會兒,那肥碩的蝦吃到了蚯蚓,然后我們把線兒一抖,迅速一拉,一只大蝦就被提了起來。把釣到的蝦洗凈煮熟,放入絲瓜、干菜湯里,那蝦鮮紅鮮紅的,肉很緊實,不像現(xiàn)在養(yǎng)的蝦那般軟軟的。
太陽下山后,小河就喧騰起來,孩子們都跳到河里戲水了。水鄉(xiāng)的孩子幾乎沒有不會游泳的,幾個小時地泡在水里不是問題。還不會游時,我們就拿一個鋁制的臉盆,雙手按著空臉盆,雙腿敲打水面,不出幾天,我們就游得十分好了。泡在河里的時間非常長,甚至手腳都起皺了,但如果不是家長來找,我們還是不肯起來的。在河里,我們可以任意地游戲:有從岸上跳到水里的;有憋氣沉到水底的;有一口氣游到對岸的;有互相比賽看誰游得快的;也有仰面躺在水上,看著天空中那成團成團的白云的。那時我總覺得天上比不上人間,因為人間有河,可以游戲;白云雖美,卻不像水那般容易讓人“沉浸”其中。
歷時半個世紀,小河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值得慶幸的是,小河還是保留了下來,砌成河岸,幾經(jīng)清淤,也更賞心悅目了。而我們70后這代人,雖然學養(yǎng)不如現(xiàn)在的孩子,但小河帶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童年,讓我們不僅有強健的體魄,更有一顆活潑純真的心靈,就像那流動的小河,讓人覺得人生應是快樂的。
寫到這里,我不禁盼望著現(xiàn)在的孩童也有機會能與水密切接觸,不能釣蝦,但可以游泳,強身健體。在倡導全民健身的今天,讓小河承載我們的下一代,給他們一個動起來的童年。
小荷尖尖
中華文化,方渙渙兮
◎方韜懿
說到水,《詩經(jīng)》中有一句“方渙渙兮”,意思是“正值河水解凍后奔騰的樣貌”,僅四字就讓人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初春流水圖,解凍后的春水滿是生機活力。“方”字跨越古今,千年前古人所見的水躍至今人眼前。
中華之水,從古流至今矣!有水,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文明。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是文明之源,故水亦是文明之源也。所以,欲發(fā)展文明,必先保護水資源,傳承水文化,使之千年都能保持“方渙渙兮”的狀態(tài)。
水文化滋養(yǎng)著民族精神。大禹治水之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總結失敗經(jīng)驗,以疏代堵,拯救了神州大地,而他那種舍己為公的精神,從此蘊含在了中華民族的水文化中。《詩經(jīng)·周南·漢廣》中有名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敝劣趯Π队忻廊硕拔摇睙o以渡江,甚是遺憾。說起不渡江,便想起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名句,確實,項羽一生英勇善戰(zhàn),卻在被逼無奈之時來到江口,他并非沒法渡江,而是沒法“渡過”戰(zhàn)敗的心坎?。№椨鹬?,看似“失敗”,但他“寧死不屈”的品質卻影響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中國近代的革命烈士,個個舍生取義,在危亡之際,為了民族的解放而犧牲,正是傳承了古人之精神。
中國共產(chǎn)黨在浙江嘉興南湖上成立之時,南湖也隨之孕育出了一種紅船精神,一百年來激勵著所有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一心向黨,為人民謀幸福,體現(xiàn)著共產(chǎn)黨人的價值。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變得更加強大。
我們要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美好的夙愿。何以實現(xiàn)中國夢?要有中華民族的精神。何為中華民族之精神?源于中華人民之文化自信也。何為中華人民之文化自信?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也。何來中華文化?皆發(fā)于其根——水文化也,而水文化又是由水資源孕育而生的。
所以,我們在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同時,定少不了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對水文化的傳承,因為那是中華民族之源,是國家之根!我們應讓水和水文化“方渙渙兮”,讓中華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fā)展。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浙光中學)
點評
習作題目新穎,以水著筆,引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頗具文化氣息。小作者從《詩經(jīng)》中的“方渙渙兮”引出自己對水文化的獨到理解?!胺綔o渙兮”一詞,雖看到的是水,但小作者能巧妙地聯(lián)想到中華文化。接著,從“中華之水,從古流至今矣”“水是文明之源”“水文化滋養(yǎng)著民族精神”等角度展開論述,再結合南湖之水,賦予中華文化時代的元素,更具活力。
水之頌
◎江永康
口干舌燥時剛好看到一汪泉水是幸福的,此時的水定似母乳般甘甜可口。由此,我們便可以理解祖先在饑渴絕望時,看到黃河長江的喜悅與欣然了,然后由衷地抒發(fā)對水的贊美。
在水的哺育下,華夏民族誕生了,水使我們茁壯成長,給予我們糧米,滋潤了我們的心田。
在水的依偎下,王朝誕生了,文字被創(chuàng)造出來了,我們可以把情寫入文字中。于是,水就有了恩情。這情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不舍;有“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的柔和;還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情。
這水中之情,隱藏在各處。下雨了,街上空無一人,密密麻麻的細雨如珍珠般排列在窗上,這時便可以品出水的冷清來;洪水來了,此時就可以感受到水的無情;喝水時,這水又賦予我們力量去寫一些帶情的文字。
文字中既蘊含著水的情,那定要誕生些水的文化來,而水文化中又必然會誕生出水的精神來。
水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已傳承了五千年,那這文化究竟是何物呢?
這文化中有大禹治水那般與天地斗爭的堅毅,有各朝代交替時人們對壓迫的反抗,有百年前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們對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反擊,更有改革開放年代國人對強國富國的義無反顧!
水給予了我們生命、文字、文化,又為此誕生了華夏民族的精神!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浙光中學)
點評
習作從歷史源頭出發(fā)盛贊水。黃河之水的哺育之恩,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讀之讓人熱血沸騰。
在文中,小作者梳理了上下五千年來仁人志士的奮斗歷程,由此才會衍生出堅不可摧的民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