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蘇句容寶華牡丹西路六朝墓發(fā)掘簡報

2021-05-14 07:53鎮(zhèn)江博物館
東南文化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底徑甬道墓室

鎮(zhèn)江博物館

內(nèi)容提要:2020年4—5月,鎮(zhèn)江博物館在句容市寶華鎮(zhèn)牡丹西路北側(cè)清理了四座東晉晚期至南朝早期磚室墓,出土文物64余件(套)。四座墓均為“凸”字形單室券頂墓,其中M1保存基本完整,出土文物豐富,尤為可貴。這批墓葬為研究南京、鎮(zhèn)江地區(qū)六朝墓葬制度演變和葬俗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牡丹西路六朝墓位于江蘇省句容市寶華鎮(zhèn)牡丹西路北側(cè)的崗地上(圖一),南臨恒大雅苑,北靠牡丹村。2020年3月底,牡丹西路北側(cè)自來水管道施工時發(fā)現(xiàn)古墓。4—5月,鎮(zhèn)江博物館對墓葬周邊約2000平方米范圍內(nèi)的崗地進行了考古調(diào)查和勘探,共發(fā)現(xiàn)四座墓葬,隨即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四座墓葬均為“凸”字形磚室墓,M1保存基本完整,M2、M3和M4保存相對較差?,F(xiàn)將發(fā)現(xiàn)的四座磚室墓簡報如下(圖二)。

圖一//墓葬位置示意圖

圖二//墓葬平面分布示意圖

一、一號墓(M1)

(一)墓葬形制

M1為磚室墓,墓向2°,由墓坑、排水溝和磚室等組成(圖三;彩插一︰1、2)。

圖三//M1平、剖視圖

1.M1俯瞰

2.M1內(nèi)部(南—北)

墓坑平面呈圓角梯形,南北向,略大于磚室,長6.3、寬2.4~3.25米,向北逐漸收窄為排水溝。

排水溝位于封門墻前側(cè),由5層磚砌成排水孔道,揭露部分長約5.7米。底部為一層縱向平鋪磚,中部為兩路縱向平鋪磚,左、右兩路形成高9、寬6厘米的排水孔道,其上為兩層縱向平鋪蓋磚。排水孔道從甬道鋪地磚下穿過,并與墓室的地漏相通。

磚室平面呈“凸”字形,通長6.3米,由封門墻、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

封門墻砌于甬道口外,以長方磚砌成,從平面底部看,由外至內(nèi)共有3層。其中第1層封門墻寬2.3、高1.8、厚0.2米,具有擋土墻作用,第2、3層封門墻寬3.3、高2.7、厚0.4米。

甬道平面呈長方形,內(nèi)長1.3、寬1、高1.62米。兩側(cè)壁以長方磚三順一丁砌成,頂部為拱形券頂。甬道地面用長方磚錯縫平鋪而成。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兩壁微弧,內(nèi)長4.3、寬1.68、高2.65米。墓室內(nèi)有厚約2米淤土。除墓室東壁距棺床地面1.6米高處有一組四順一丁結(jié)構(gòu)外,兩側(cè)壁及后壁均用長方磚三順一丁砌筑,兩側(cè)壁前部距墓底1.15米處各設(shè)有一長方形直欞窗,寬0.58、高0.35米。4個壁龕基本處于同一高度,前部墓室頂部為拱形券頂。墓室地面用長方磚人字形平鋪形成。墓室中后部有長方形棺床,棺床高出甬道地面0.2米,兩側(cè)及后部與墓室壁相接,長3.45、寬1.68米。棺床前設(shè)有長方形供臺,長1.03、寬0.66、高0.23米。供臺底部用3排立磚支撐,臺面用12塊長方磚平鋪形成。墓室前部靠近甬道處地面有一近方形地漏,邊長0.16米,與排水管道相通。

墓磚有長方磚和楔形磚兩種規(guī)格,長方磚長31、寬16、厚3.5~5厘米,單面印細繩紋,用于磚室四壁和鋪地磚等部位;楔形磚長16、寬12~14、厚4.6厘米,頂(外)部多模印陽文“T”字形符號,底(內(nèi))部模印陽文“十”字形符號,單面印細繩紋,用于磚室券頂。

(二)出土器物

隨葬品44件(套),散落分布在甬道、供臺和墓室棺床以及墓壁壁龕上。保存較完整可作為標本者36件(套),其中青瓷器9件,金銀器19件,滑石豬4件、銅錢3件(套),碳精辟邪1件(圖四)。

1.青瓷器

盤口壺 3件。M1︰5,盤口外侈,圓唇,折沿,束頸,肩圓平,腹微鼓,平底微內(nèi)凹。器壁較厚,器型矮胖?;野滋ィ┣嘤?,大部已脫落。肩飾弦紋5道并附對稱一組橫向耳,殘??趶?.5、腹徑17.6、底徑11、高19.8厘米(圖四︰1;封底)。M1︰4,盤口較直,圓唇,折沿,束頸,肩圓平,斜弧腹,平底微內(nèi)凹。器壁較厚,器型矮胖?;野滋?,施青釉,大部已脫落。肩飾弦紋二道并附對稱兩組橫向耳,殘??趶?0.6、腹徑18.2、底徑11.4、高21.8厘米(圖四︰2)。M1︰7,口部殘,束頸粗矮,圓肩,鼓腹,平底微內(nèi)凹。器型矮胖?;野滋?,器表至腹部施青黃釉,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肩飾弦紋2道并附對稱兩組橫向耳,殘。腹徑25.5、底徑12.7、殘高26.1厘米(圖四︰3;彩插一︰3)。

3.青瓷盤口壺(M1︰7)

青瓷盞 4件。M1︰1,墓室內(nèi)淤土中發(fā)現(xiàn),侈口,尖圓唇,腹微鼓,矮假圈足,平底?;野滋?,器體內(nèi)外施青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8、底徑4.6、高3.7厘米(圖四︰4)。M1︰2,侈口,圓唇,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紋,斜弧腹,平底微內(nèi)凹?;野滋?,器體內(nèi)外施青黃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口徑8.2、底徑5.6、高3.7厘米(圖四︰5;彩插一︰4)。M1︰3,位于東壁壁龕,口微侈,圓唇,斜弧腹,平底微內(nèi)凹?;野滋?,器體內(nèi)外施青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8、底徑5.5、高3厘米(圖四︰6)。M1︰16,位于西壁壁龕,斂口,圓唇,斜弧腹,下腹內(nèi)收,平底微內(nèi)凹,內(nèi)底中間高出。灰白胎,器體內(nèi)外施青釉,僅外底部未施釉,器表釉脫落??趶?、底徑5.6、高3.4厘米(圖四︰7)。

4.青瓷盞(M1︰2)

青瓷碗 1件。M1︰6,斂口,尖圓唇,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紋,斜弧腹,矮圈足,外底邊緣飾一圈凹弦紋。內(nèi)底、外底均有支燒痕跡?;野滋?,通體施青黃釉,器表釉多脫落??趶?5~15.8、底徑10.9、高6.5厘米(圖四︰8)。

青瓷硯 1件。M1︰8,圓形帶子口,下附三蹄形足。外底內(nèi)凹而內(nèi)底略凸??趶?9.6、腹徑21.2、底徑19.5、通高5.4厘米。硯內(nèi)高1.6、底厚1.4~2厘米。除硯內(nèi)底及四周內(nèi)壁外,均施綠釉,紅褐色胎(圖四︰14)。

2.其他

碳精辟邪 1件。M1︰15,黑色,通體圓潤,磨制光滑,整體成蹲伏狀。圓雕而成,用較粗陰線刻出頭、四肢和臀等部位。頭部虎頭豬鼻,刻畫生動形象。腹部有一直徑0.3厘米圓孔。長3.5、寬2.2、高2.8厘米(圖四︰19;彩插一︰5)。

5.碳精辟邪(M1︰15)

銀手鐲 2件。圓形,鍛打而成,外圈飾齒輪狀花紋。M1︰9,外徑6.3、內(nèi)徑5.4、厚0.35厘米(圖四︰9)。M1︰10,外徑6.3、內(nèi)徑5.4、厚0.35厘米(圖四︰10)。

銀環(huán) 17件。編號M1︰25—41。圓形,直徑1.5~2、厚約1厘米,應是一組隨葬器物。M1︰25,外徑1.85、內(nèi)徑1.7、寬0.18厘米(圖四︰20)。

滑石豬 4件。兩對,刻劃簡單,五官、四肢僅具抽象輪廓,尾巴不見。其中一對粗短,背部有線刻鬃毛。M1︰11,長4.8、寬1.2、高1.1厘米(圖四︰15;彩插二︰1)。M1︰13,腹部內(nèi)凹呈弧形,嘴部殘。殘長4.7、寬1.2、高1.1厘米(圖四︰16)。另外一對瘦長,背部有細線刻鬃毛。M1︰12,長5.5、寬1、高0.5厘米(圖四︰17)。M1︰14,長5.5、寬1、高0.5厘米(圖四︰18)。

1.滑石豬(M1︰11)

銅錢 3件(套)。M1︰42,殘,“五銖”錢,錢文規(guī)范清晰,“五”字交筆彎曲,“銖”金字旁為“△”頭。錢徑2.5、穿0.9、緣厚0.15厘米(圖四︰11)。M1︰43,殘,“五銖”錢,錢文規(guī)范清晰,“五”字交筆彎曲,“銖”金字旁為“△”頭。錢徑2.5、穿1、緣厚0.1厘米(圖四︰12)。M1︰44,3枚,均為殘片。從殘存錢文推測應是“大泉五十”“五銖”和“貨泉”。M1︰44-1,僅存一半,上有“貨”字(圖四︰13)。

圖四//M1出土遺物

二、二號墓(M2)

(一)墓葬形制

M2位于M1西側(cè)約85米處,為磚室墓,墓向22°,由墓坑和磚室等組成,被破壞較嚴重(圖五)。

圖五//M2平、剖視圖

墓坑形制與磚室基本相同,南北向,平面呈“凸”字形,略大于磚室,殘長約3.2、寬約1.65米。

磚室平面呈“凸”字形,殘長3.2、寬1.1~1.35米,由封門墻、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

封門墻砌于甬道口外,以長方磚三順一丁砌成,由外至內(nèi)共有2層,寬1.45、高1.36、厚0.32米。

甬道平面呈長方形,內(nèi)長0.9、寬0.76、殘高1.4米。兩側(cè)壁以長方磚三順一丁砌成,墓頂為拱形券頂。甬道地面用長方磚人字形平鋪而成。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僅殘存前部,內(nèi)部殘長1.9、寬1、殘高0.9米。兩側(cè)壁均用長方磚三順一丁砌筑。墓室地面用長方磚人字形平鋪。墓室中后部應是長方形棺床,僅存一小部分,殘長0.76、寬1米,高出甬道地面0.12米。棺床前設(shè)有長方形供臺,長0.65、寬0.6、高0.2米。供臺底部用3排立磚支撐,臺面用8塊長方磚平鋪而成。

長方磚規(guī)格長32、寬15、厚4.5厘米,部分印細繩紋,主要用于鋪地面和砌筑墓室墻壁;楔形磚長32、寬15、厚5~7厘米,用于砌筑墓室券頂。在墓門和甬道連接處券頂起拱處發(fā)現(xiàn)兩塊刻劃有文字的楔形磚,分別為“利磚一千大坾六十”(圖六︰1)和“卅”(圖六︰2)字。

圖六//M2出土文字磚拓片

(二)出土器物

隨葬品不少于8件,保存較完整者6件,散落分布在供臺附近。其中青瓷器3件,陶器3件(圖七)。另外,在墓葬填土中還發(fā)現(xiàn)有紅陶硯、紅陶碗和紅陶盤等器物殘片,無法修復。

1.青瓷器

盤口壺 1件。M2︰8,盤口外侈,圓唇,折沿,束頸粗矮,圓肩,斜弧腹,腹部飾粗弦紋,平底微內(nèi)凹。器壁較厚,器型矮胖?;野滋?,口至腹部施青黃釉,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肩附對稱兩組橫向耳,殘??趶?3、腹徑15.5、底徑9.8、高24.6厘米(圖七︰1;彩插二︰4)。

盞 2件。均發(fā)現(xiàn)于墓室緊挨兩側(cè)墓壁的土中,原應放置于壁龕內(nèi)。口微斂,圓唇,弧腹,矮假圈足,平底。灰白胎。內(nèi)底有支燒痕跡。M2︰1,器體內(nèi)外施綠釉,僅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器表釉多脫落??趶?、底徑4.9、高2.9~3.6厘米(圖七︰2;彩插二︰2)。M2︰2,器體內(nèi)外施綠釉,僅外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8、底徑4.4、高3.7厘米(圖七︰3)。

2.青瓷盞(M2︰1)

2.陶器

灰陶缽 1件。M2︰4,泥質(zhì)灰陶,直口微侈,方唇,斜沿,口沿處有一圈凹弦紋,直弧腹,平底。口徑11.9、底徑9.1、高5厘米(圖七︰4)。

三足爐 1件。M2︰6,泥質(zhì)紅陶,口微侈,圓唇,斜沿,口沿處有一圈凹弦紋,直弧腹,平底。腹底連接處設(shè)三蹄形足。口徑12.8、底徑9.5、通高7.3厘米(圖七︰5)。

鎮(zhèn)墓獸 1件。M2︰7,泥質(zhì)紅陶,其狀如牛,額及背上有4個向前彎曲的翹角,兩前腿后部上側(cè)各有一向后彎曲的翹角。通長22.5、通高12.4、寬8.7厘米(圖七︰6;彩插二︰3)。

圖七//M2出土遺物

3.紅陶鎮(zhèn)墓獸(M2︰7)

三、三號墓(M3)

(一)墓葬形制

M3位于M1西北約10米處,為磚室墓,墓向33°,由墓坑、排水溝和磚室等組成(圖八)。

圖八//M3平、剖視圖

墓坑平面呈長方形。南北向,略大于磚室,殘長約5.1、寬約1.82米。

排水溝位于磚室前側(cè),由5層長方磚砌成排水孔道。僅存一段,長約0.7米。底部為一層平鋪橫磚,中部為兩路縱向平鋪磚,左、右兩路形成高6、寬5厘米的排水孔道,其上為兩層縱向平鋪蓋磚。

磚室平面呈“凸”字形,較狹長,殘長4.8、寬1.1~1.35米。封門墻已被破壞,僅存部分甬道和墓室。

甬道略窄于墓室,僅存一角。甬道壁以長方磚三順一丁砌成,地面用長方磚錯縫平鋪而成。

墓室平面為長方形,邊略弧,內(nèi)長3.8、寬0.9~1、殘高1.4米。兩側(cè)壁均用長方磚三順一丁砌筑。墓室東壁后部距地面1米處有一長方形壁龕,寬9、高6厘米。壁龕內(nèi)放置一青瓷盞。墓室地面用長方磚錯縫平鋪。墓室中后部為長方形棺床,長3、寬0.9~1米,高出甬道地面0.16米。棺床前設(shè)有長方形供臺,南部塌陷,長0.68、寬0.6,高0.2米。供臺底部用4排立磚支撐,臺面用長方磚平鋪而成。

墓磚規(guī)格長32、寬16、厚4.5厘米,部分印細繩紋。

(二)出土器物

隨葬品保存較完整者11件(套),散落分布在供臺附近及棺床上。其中青瓷器8件,滑石豬2件,銅錢1套(圖九)。

1.青瓷器

盤口壺 3件?;野滋?,折沿,束頸,圓肩,鼓腹,器壁較厚,平底微內(nèi)凹,器型矮胖。肩附對稱兩組橫向耳。M3︰1,盤口較直,尖唇。器表口至腹部施青黃釉,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口徑14.5、腹徑25.5、底徑12.8、高30.5厘米(圖九︰10;彩插二︰5)。M3︰2,盤口外侈,圓唇。器表及內(nèi)口至腹部施青黃釉,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肩飾弦紋2道??趶?10.2、腹徑 18.4、底徑11.4、高21.1厘米(圖九︰11)。M3︰3,盤口外侈,圓唇,高領(lǐng)。器表及內(nèi)口至腹部施青黃釉,下腹近底處及底部無釉。肩飾弦紋2道??趶?0、腹徑18.4、底徑12、高20.6厘米(圖九︰12)。

4.青瓷盤口壺(M2︰8)

5.青瓷盤口壺(M3︰1)

青瓷盞 4件。尖圓唇,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紋,矮假圈足,平底微內(nèi)凹?;野滋?。M3︰4,直口,腹微鼓。器體內(nèi)外施綠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口徑7.9、底徑4.5、高3.6厘米(圖九︰1;彩插二︰6)。M3︰5,微斂口,腹微鼓。器體內(nèi)外施綠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9、底徑5、高4.2厘米(圖九︰2)。M3︰7,直口,腹微鼓。器體內(nèi)外施綠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7、底徑4.5、高3.7厘米(圖九︰3)。M3︰12,微斂口,腹壁深而微鼓。器體內(nèi)外施青黃釉,僅外底部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底徑5.6、高4.4厘米(圖九︰4)。

6.青瓷盞(M3︰4)

青瓷缽 1件。M3︰6,直口,圓唇,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紋,上腹弧鼓,下腹內(nèi)收,平底?;野滋?,器體內(nèi)外施青黃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2.9、底徑9.2、高5.5厘米(圖九︰7)。

2.其他

滑石豬 2件。體型瘦長,刻劃細致、生動,五官清晰,四肢屈伏,背部有細線刻鬃毛。M3︰9,殘,長8.7、寬1.5、高1.3厘米(圖九︰8)。M3︰10,長8.6、寬1.5、高1.3厘米(圖九︰9)。

銅錢 1套。M3︰11,共11枚,殘。其中兩枚為“大泉五十”,錢文規(guī)范清晰。M3︰11-1,錢徑2.6、穿0.9、緣厚0.2厘米(圖九︰5)。其余為“五銖”錢,“五”字交筆彎曲,“銖”金字旁為“△”頭。M3︰11-2,錢徑2.9、穿0.9、緣厚0.15厘米(圖九︰6)。

圖九//M3出土遺物

四、四號墓(M4)

(一)墓葬形制

M4位于M3西北約0.4米處,與M3并列布局,為磚室墓,墓向33°(圖一○)。M4被破壞嚴重,僅存墓坑和少部分鋪地磚。推測墓葬形制與M3類似。墓坑平面近圓角長方形,殘長6.3、寬1.9米。

圖一〇//M4平面圖

(二)出土器物

M4被破壞嚴重,隨葬品中保存較完整者僅1件青瓷盞。另在墓葬填土中發(fā)現(xiàn)較多陶、瓷器殘件,可辨器形有青瓷盤口壺、帶蓋青瓷罐、青瓷盞、灰陶盤和灰陶憑幾等。

盞 1件。M4︰1,微侈口,尖圓唇,口沿下有一周凹弦紋,斜弧腹,平底微內(nèi)凹?;野滋?,器體內(nèi)外施青釉,僅外底部及近底處未施釉,器表釉多脫落??趶?、底徑5.8、高3.2厘米(圖一一︰1)。

圖一一//M4出土遺物

五、結(jié)語

M1形制為“凸”字形單室券頂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微弧,前部有磚砌供臺,后部有棺床,墓壁上有壁龕和直欞窗。這些特征均符合長江下游地區(qū)東晉中晚期至南朝早期墓葬形制特征[1]。M1墓磚為素面或繩紋磚,未發(fā)現(xiàn)南朝晚期流行的蓮花紋墓磚,也符合這一時期墓葬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以青瓷器為主,主要有盤口壺、碗、盞、硯等。這些器物開始脫離了東吳、西晉時期器物造型特征,在裝飾上不見西晉時期流行的模印帶狀網(wǎng)格紋、水波紋、連珠紋等,僅在器肩及口沿上施一道或數(shù)道弦紋。M1出土的青瓷盤口壺(M1︰7)與南京司家山東晉紀年墓M4出土盤口壺(M4︰2)[2]相似,青瓷盤口壺(M1︰5)與南京雨花臺東晉紀年墓出土盤口壺(M170︰15)[3]相似。M1出土的辟邪佩件(M1︰15)與安徽當涂青山東晉墓出土的琥珀辟邪(M23︰19)[4]相似。M1出土的手鐲(M1︰10)與鎮(zhèn)江丁卯江南世家東晉墓出土銅手鐲(M2︰34)[5]相似。根據(j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M1時代應屬東晉晚期。

M3墓葬形制為“凸”字形單室券頂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微弧,前部有磚砌供臺,后部有棺床,墓壁上有壁龕,也具有長江下游地區(qū)東晉中晚期至南朝早期墓葬形制特征。M3出土青瓷器整體造型、風格與M1相似,出土盤口壺(M3︰2)與M1盤口壺(M1︰5)相似。盤口壺(M3︰1)與鎮(zhèn)江諫壁磚瓦廠東晉墓出土Ⅰ型盤口壺(M23︰1)[6]及南京隱龍山南朝墓盤口壺(M1︰1)[7]均具相似性。根據(j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M3時代應屬東晉晚期至南朝早期。

M4緊鄰M3,兩者并列分布,其墓葬形制和規(guī)模與M3基本一致,兩者或有相互關(guān)系。墓葬中出土的盤口壺、帶蓋罐、青瓷盞、灰陶盤和灰陶憑幾等器物殘片在造型和裝飾上與M3出土器物相似。因此,推測M4時代亦為東晉晚期至南朝早期。

M2形制為“凸”字形單室券頂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前部有磚砌供臺,后部有棺床。墓磚為素面或繩紋磚,未發(fā)現(xiàn)南朝晚期流行的蓮花紋墓磚。M2出土的盤口壺較M1、M3出土盤口壺整體器型更高、瘦,時代上應略晚于M1和M3。M2出土的鎮(zhèn)墓獸(M2︰7)與南京板橋南朝墓[8]發(fā)現(xiàn)的鎮(zhèn)墓獸窮奇相似。根據(j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M2時代應屬南朝早期。

四座墓葬中均未發(fā)現(xiàn)墓志,無法確切得知墓主人身份。墓葬出土隨葬品中多為生活用品,不見俑、牛車等侍從、儀仗用品,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不會太高。然四座墓葬在形制、規(guī)模上又明顯高于等級較低的長方形墓。從墓葬規(guī)模和出土遺物來看,墓主人應是地方的豪民富戶。句容寶華牡丹西路發(fā)現(xiàn)的六朝墓為研究南京、鎮(zhèn)江地區(qū)六朝墓葬制度演變和葬俗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附記:本次發(fā)掘項目負責人何漢生;發(fā)掘人員為陳長榮、朱志遠、丁琪;繪圖朱志遠、丁琪;照相李西東、朱志遠。)

猜你喜歡
底徑甬道墓室
甘肅省涇川縣博物館藏品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元代磁州窯白地黑繪花魚藻紋盆裝飾淺析(中)
從劉邦對“甬道”的學習解讀其學習特點
抗拒
內(nèi)蒙古遼代契丹貴族墓葬門道初步研究
貪官轉(zhuǎn)世
柳孜運河遺址出土的耀州窯系青瓷碗鑒賞
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鄉(xiāng)達勿坪白土梁寺洼文化墓葬群發(fā)掘簡報
万全县| 仙游县| 蒙阴县| 合川市| 余姚市| 大荔县| 密山市| 大竹县| 黄陵县| 冀州市| 宁陵县| 成都市| 吉木萨尔县| 新化县| 陇南市| 类乌齐县| 板桥市| 达孜县| 潞西市| 登封市| 新郑市| 平潭县| 阿克陶县| 嘉峪关市| 新乐市| 西和县| 涟源市| 漠河县| 曲水县| 宁国市| 古浪县| 大埔县| 奎屯市| 桃源县| 和静县| 克什克腾旗| 郸城县| 于都县| 呼伦贝尔市| 阿拉善左旗|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