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時代下,數字圖像修復技術順勢而生,在文物保護中應用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有利于高度還原文物圖像內容,這對文化遺產留存、文明傳承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介紹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定義和特點,然后分析當前文物數字化保護現狀,以及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意義,最后重點探究文物保護中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路徑。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數字圖像修復技術與文物保護實踐有機結合。
關鍵詞:文物保護;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分析
近年來,數字圖像修復活動如火如荼得開展,文物信息修復期間,數字修復技術十分可行。借助網絡信息化技術及先進硬件設備,解決信息缺損、圖像消退等問題,大大提高復原有效性,使文物在文化傳播、歷史見證中的功能作用全面發(fā)揮,真正優(yōu)化文物保護效果。由此可見,分析文物保護中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的具體應用,其現實性意義不言而喻。
●? ?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基本介紹
1.1定義
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指的是,借助現代化技術修復數字圖像,并對信息缺失、信息內容不清晰等問題系列化處理。其中,K-均值聚類算法、偏微分方程式算法,以及關鍵技術(以變分PDE模型和紋理合成為基礎的圖像修復技術)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紀初期,數字圖像修復思想萌發(fā),這為圖像數字化修復實踐給予指導,隨著技術不斷升級、創(chuàng)新,數字圖像修復效果全面優(yōu)化,這對社會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推動力。
1.2特點
第一,應用廣泛性。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外國市場,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均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當技術功能豐富化,則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用戶群會逐漸擴大,這對技術大范圍推廣有促進作用。第二,檢測自動性。工作人員操控此項技術,經掃描實現自動檢測,進而確定待修復區(qū)域、定位修復目標,為數字化修復模式啟動做足準備工作。正是因為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實用性較強,且功能豐富,所以能夠用來保護文物,為文化遺產傳承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 ?文物保護中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2.1文物保護現狀
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不僅具有收藏價值,而且在優(yōu)秀文化傳承、歷史文明見證中起到載體作用。隨著時間流逝,文物印記湮滅現象普遍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物保護難度,不利于文化的完整傳承,以及人類文明的延續(xù),并且文化事業(yè)發(fā)展舉步維艱。文物領域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如理化反應破壞文物整體狀態(tài)、人為操作不當導致文物損毀等。即便文物修復操作逐步落實,但整體修復效果不盡如人意,以修復師手工修復為例,由于此項工作對技術精湛度提出較高要求,所以修復師應在技能方面深入鉆進,逐漸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并且修復師還要保持認真態(tài)度,集精湛技術、鉆研精神、認真態(tài)度、耐力于一體,將修復操作失誤率降到最低,否則,文物收藏價值無法保證。除此之外,修復師綜合素養(yǎng)、文化認知水平高低不等,所以文物復原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從總體來看,人工修復文物法的誤差存在是既定事實。
2.2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意義
隨著計算機技術快速發(fā)展,社會信息化進程相應加快,以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為切入點,這項技術在先進技術輔助下,逐漸提高實用性和有效性。以傳統(tǒng)圖像處理方式相比,數字化圖像載體主要是計算機、軟硬件,然而傳統(tǒng)圖像呈現載體是紙張或膠片。從載體自身特征來看,紙張、膠片的存儲要求較高,一旦環(huán)境溫度、濕度不達標,或者受外力影響,極易影響圖像信息完整性,難以優(yōu)化圖像修復效果。如今,數字化圖像普遍存在,同時,信息存儲方式相應改變,這為數字圖像修復技術靈活應用起到鋪墊作用。文物保護過程中,借助數字圖像文物虛擬修復技術實現這一目的,具體來說,借助計算機工具,對待修復的文物客觀評估,工作人員根據評估結果獲知文物修復的可行性措施。當文物修復活動穩(wěn)健推進,能夠縮短文物修復時間,還能預防修復期間存在的負面影響,真正加快文物復原進程,將文物綜合價值最大化發(fā)揮。
●? ?文物保護中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路徑
之所以圖像修復技術能成為文物保護的有效路徑,主要是因為該技術與文物修復存在一致性目標,且修復原理大體相同。當計算機虛擬模塊功能啟動,無需像修復師那樣手動操作,而是通過計算機建模、精準修復,通過全過程控制變動因素來減少誤差,實現高效率、高質量修復目的。
3.1相關注意事項
數字圖像修復期間,修復人員應保持嚴謹態(tài)度,并注意影響因素的精準包括,確保文物保護活動又好又快推進。具體來說,修復人員事前獲取文物信息,通過網絡資料搜集、實地走訪、專家訪談等方式確定文物質地,并對文物進行類別劃分。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圖像采集技術能夠提取價值信息,進而得知文物損毀原因,為修復方案針對性制定提供依據。為高效、便捷完成數字圖像修復文物任務,務必在丟失、損壞部位專項分析數字圖像信息,為文物復原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從而縮短文物恢復進程,將文化保護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靈活切換修復技術,在多種技術協調協配下,順利進行文物復原。
3.2虛擬修復技術
文物修復師主要借助虛擬技術,以及輔助的計算機技術獲取圖像信息,并對缺損部位進行信息填充,確保填充、處理的圖像能夠達到高度還原要求,同時,視覺效果良好。在此期間,修復人員通過聯用多種技術進行圖像復原,這既考驗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又對心理、視覺等方面的協同配合能力提出較高標準,確保數字圖像修復文物效果達到預期,最終為文物保護實踐奠定良好基礎。數字圖像虛擬修復技術屬于新興產物,為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應客觀掌握文物修復需求,并綜合分析文物特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復原圖像。立足文物修復的實際需求,很多出土文物、存世文物普遍存在病害,即便病害類型不同,如裂縫、霉變、褪色等,這不僅會影響文物觀賞價值,還不利于文物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為縮短文物復原時間,使復原效果整體優(yōu)化,計算機虛擬修復技術具有實用性和必要性。計算機虛擬修復技術應用原理總結為:客觀評估待修復文物、數字圖像,借助偏微分力程理論、統(tǒng)計學原理建立預測模型,同時,估算未知區(qū)域,盡快制定文物修復方案,使文物修復工作在短時間內優(yōu)質完成。
3.3有效算法具體應用
對于K-均值聚類算法,文物修復人員基于中心點確認,專項處理圖像缺毀問題。這一算法應用步驟:確定給定類數K→以集方式表達數學函數→定位圖像中心點→劃分集的類別→劃分各類數據→函數公式運算得出函數結果→獲得修復圖像。對于元啟發(fā)式算法,通過聚類、發(fā)現、開發(fā)、勘探環(huán)節(jié)實現聚類中心的全局搜索,并動態(tài)優(yōu)化計算流程,獲得最終結果。與上述K-均值聚類算法相比,這一算法具有精度高、時間短、質量優(yōu)化、穩(wěn)定性強等優(yōu)點。對于偏微分方程式算法,基于能量和數學模型評估待修復圖像,并利用熱傳導方程式分析函數變量,最終總結因灰度值變化規(guī)律,使數字圖像修復工作穩(wěn)步推進。
3.4案例分析及技術應用前景展望
西安碑林博物館中部分文物外觀損毀,無論是為了保護文物自身價值,還是捍衛(wèi)碑林博物館文化陣地,都要秉持復原如初原則。針對清雅石雕復原時,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PDE修復模型,并精準計算裂痕數據,通過四周像素數值填補缺失的像素數值,逐步復原缺失的信息,最終從視覺層面精細化修復。又如,修復明代泥塑普賢菩薩圖像時,考慮到圖像色彩一致性、氣息渾然一體性,構建樣本圖像修復模型,將圖像復原工作落實到細節(jié),最終泥塑普賢菩薩圖像視覺效果能夠達到預期要求。
隨著文物信息傳播活動的持續(xù)推進,數字化文物圖像修復技術向功能性、多樣化發(fā)展,這能為文物保護提供技術層面支持,取得文物保護的良好效果。文物實體修復期間,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技術人才,以便為文物保護工作儲備豐富的人才資源。放眼長遠,文物領域靈活運用數字化技術,使文物研究工作深入推進,為文物數字信息交流與傳播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應有效運用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為優(yōu)化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效果,既要注意技術應用的相關事項,又要靈活運用虛擬修復技術、有效算法,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大范圍推廣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由于歷史文物保護要求逐漸提高,所以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盡可能豐富數字圖像修復技術應用經驗,使文物保護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作者簡介:陳根翠,單位:尉氏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
參考文獻
1.李雪瑾、李昕、徐艷杰,基于生成對抗網絡的數字圖像修復技術[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9,33(01):P40—46。
2.劉飛達,淺析文物保護中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02):P211—212。
3.張渲茹,文物數字圖像修復技術的研究發(fā)展[J],數碼設計,2017,6(09):P30+33。
4.魏強,探討數字圖像修復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15):P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