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星期二的早晨,輪到我校務(wù)值周了。我提前趕到學校,大門還沒有開,班上的小宇來得特別早,他的媽媽提著書包,也站在一旁等候。我知道小宇家就在學校旁邊300米的小區(qū)。這么近的距離,對一個五年級的男孩來說,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接送。我便主動問小宇媽媽:“你是送孩子,還是找老師有什么事情嗎?”
小宇媽媽說:“其實也沒有什么事,就是帶孩子吃面,我怕他端不穩(wěn)碗,把飯弄潑了,或者燙著自己了。”
我有些驚訝地問:“每天早飯你都這樣跟著他,幫忙端碗的嗎?”
小宇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只要沒有特別的事,都會跟他一起的。不陪著,我放心不下?!?/p>
聽了小宇媽媽的話,我感到不可理解,雖然我也知道小宇是家里的獨生子,但他已經(jīng)11歲了,連端一個飯碗,都怕會掉地上打碎或者燙著,那其他的諸如掃地、洗鞋襪、整理房間之類的事情,家長就更不會放手讓他去做,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在隨后的家長會上,在征得小宇媽媽的同意后,我專門將這件事作為一個案例,向全體家長作了講述。我聲明,這絕對不是對小宇和她媽媽的一種嘲諷,而是借此提醒所有家長,其實類似的情況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都上演著,只不過版本略有不同而已。對孩子過于溺愛,不敢放手已經(jīng)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一個通病。
當家長們聽了這個例子,有一小部分表現(xiàn)出些許驚訝,而大多數(shù)家長都似乎習以為常,顯得很平靜。我強調(diào)說,其實出現(xiàn)這類“奇葩”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分的溺愛和呵護,幾乎什么事情都想包辦代替,怕孩子吃苦受罪,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最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和便利的條件。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其實也是對孩子不夠放心,怕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做一些事情會犯錯誤,因此而吃虧,付出代價。為了避免他們犯錯,所以就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凡事都包辦代替,成了萬能的保姆。
我的這番話說出來后,引發(fā)了家長們的強烈共鳴。他們紛紛發(fā)言,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最后,家委代表站起來表態(tài):“王老師,你說到我們的心坎上了!正是因為有這種顧慮,所以我們當家長的,不敢讓孩子洗鞋子和襪子,怕他們洗不干凈;不敢讓孩子獨自坐公交車,怕他們迷路走失……今后,我們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
學生在校,無論是學習還是行為習慣、品格的養(yǎng)成,都是伴隨著犯錯而成長起來的。要想擁有良好的班級管理,培養(yǎng)出獨立自主的學生來,就必須允許他們適度犯錯。
班上每周都安排有值日生,對當天各項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出勤、課堂紀律、課間操、衛(wèi)生等。值日生對這些方面出現(xiàn)的違紀行為,記錄在冊,也對當天涌現(xiàn)出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跡加以記載,每周一匯總,凡是在一周內(nèi)出現(xiàn)了違反紀律,“榜上有名”的,都要給予一定形式的懲戒。但是通過小宇這件事,我感覺到孩子們還小,缺乏自我管束能力,每周除了特別優(yōu)秀,有極強自律精神的孩子,大多數(shù)學生總會在某些方面犯下一些錯誤,違反班規(guī)校紀。不管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為之,我決定每周給他們一次豁免權(quán),只要違紀不超過一次的,都將免予批評和處罰。
實行了這項規(guī)定后,班上的紀律并沒有變壞,反而明顯改觀。學生一周犯一次錯誤,雖然不被問責,但是沒有誰愿意去“以身試法”。他們會在被記名后,加以反思,盡量避免再犯更多的錯誤。相反,如果要求學生盡善盡美,那么勢必會讓他們束手束腳,無所適從,什么事情都不敢做。這顯然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也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