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到底應該怎樣相處,這是一個困擾現(xiàn)代人已久的問題。中國的家庭成員之間血脈相連、息息相關(guān),在為彼此帶來溫暖和關(guān)愛的同時,也必定會伴隨著無意識的越界、父母長輩的過度干預等讓人頭疼的“無可奈何”。怎樣才能在親情和自我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或者說,親情和自我之間,真的存在完美的平衡嗎?
姥姥和媽媽之間關(guān)于早餐的拉鋸戰(zhàn),讓彼時還小的作者肖遙迷惑不解。那一頓早飯里承載的東西,直到她成年后,才領(lǐng)悟了其中滋味。年輕人自有他們的天地,急著奔向未知前途的孩子們,也許一時顧及不到在身后目送他們離去的父母心中是何種滋味。然而,親情也是一個輪回,等輪到自己目送子女遠去時,盡管心中翻江倒海,嘴上所能表達的,也不過就是一句“我去給你買橘子”。
電影《你好,李煥英》讓無數(shù)人意識到,原來父母在生育自己之前,也是英姿煥發(fā)的少年。作者冷風的媽媽曾經(jīng)也是同她父親對抗、以絕食來抗爭“包辦婚姻”的硬氣女子。幾十載春秋過去,這個曾經(jīng)驕傲、自信的女子,竟也成了為了讓兒子結(jié)婚“以命相搏”的老母親。她或許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自己年輕時最不想成為的樣子,又或許,她看遍了人情世故、世間冷暖,才急著用這種激烈的方式把兒子“趕”到“正確”的道路上去。
肖遙成為自己姥姥和媽媽的“繼承人”,冷風硬起心腸逼退了父母的攻勢,某種程度上,他們或許在親情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平衡點。但如何才能找到這個平衡點,如何才能維持這個平衡,或許才是對親子關(guān)系的最終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