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讀書要細。這個“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什么叫細?多讀幾遍就叫細嗎?
讀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鑒賞家》,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小說講述了鄉(xiāng)間一個名叫葉三的水果販子跟城里一個叫季陶民的大畫家交往的故事。有一次葉三給畫家送水果,看見畫家剛畫完一幅紫藤,開滿一紙紫色的花。畫家問葉三:“好不好?”葉三看了畫,說:“好!”畫家問:“好在哪里?”葉三只說了一句話,畫家立刻點頭稱是。葉三說:“紫藤里有風(fēng)?!碑嫾乙汇叮瑔枺骸澳阍趺粗??”葉三跟畫家說:“花是亂的。”
這就叫細。紫藤的一樹花是亂的,風(fēng)穿花而過。讀書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像這樣的細微之處,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積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觀察,捕捉到了這樣的細微之處,才有可能寫得這樣細。細不是只靠靈感或者才華就可以寫出來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寫作中自然的轉(zhuǎn)換。
繼續(xù)讀汪曾祺先生的小說。又有一次,畫家畫了一幅畫,是老鼠上燈臺。畫完以后,正趕上葉三又送水果來。葉三看了畫以后,說:“這是一只小老鼠?!碑嫾艺f:“何以見得?”葉三說:“老鼠把尾巴卷在燈臺柱上。它很頑皮。”老耗子哪有這勁頭?能爬到燈臺上就不錯了。
什么叫細?這就叫細。你看見老鼠,我也看見老鼠;你看見燈臺,我也看見了燈臺。但是,人家看見了老鼠的尾巴卷在燈臺柱上,我沒有看見,這就有了粗細之分。
又有一次,畫家畫了一幅墨荷,這是畫家最拿手的。他在畫上還畫了好些蓮蓬。葉三又送水果過來,畫家問他自己畫得怎么樣—畫家也跟小孩一樣,等著人表揚呢,因為葉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這次葉三沒表揚,他對畫家說:“你這畫不對?!碑嫾移婀郑骸安粚??”葉三說:“‘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碑嫾倚南屡宸?,想:葉三一年四季在田間地頭與農(nóng)作物打交道,人家的農(nóng)業(yè)知識比自己豐富!畫家當即又畫了一張紅蓮花。
細,來源于生活的積累。沒有生活的積累,只憑漂亮的詞句是寫不好文章的。葉三讓畫家明白,缺乏生活積累,畫得再細致入微,也可能是錯誤的。生活知識是寫文章時的底氣和依托?!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摘自《甘肅日報》2021年1月21日,王世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