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
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出門之前發(fā)現(xiàn)缺這少那的,不是鞋跟太高或者太低,就是外套太薄或者太厚,沒有舒服不起皺的長途飛行穿的褲子,帽子的顏色也和沖鋒衣不搭……一場緊急購物在所難免。
你別笑,就連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旅行也是從購物開始。因為“在秋冬季節(jié)要置備炎夏衣物多少有些困難”,尤其是以前的舊衣服哪兒都太緊了,商店里的店員熱情地推薦深色加大碼的套裝:“夫人不過是稍顯豐腴?!?/p>
滿載而歸之后,就該收拾行李了!可別小看這事兒,就像學術(shù)研究和武林大賽一樣,它也分流派。請按阿加莎的分類對號入座:“有人提前一兩個星期就開始一樣樣整理,有人出發(fā)前半小時才抓上幾件東西,有人事無巨細,帶足了衛(wèi)生紙……有人什么重要就落下什么,還有人則會帶上一大堆永遠也用不上的東西!”
各大流派之外,難免還有些個人嗜好。有人一定要帶某件特定的睡衣;有人必須抱著自己的枕頭。同樣是一周的行程,有人只需要一個雙肩包;有人卻要占用別人的行李托運額度。
對于想要在旅行中保持原有生活狀態(tài)的女人而言,要把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日常所需,當然還要能應(yīng)對各種情況,全都塞進一只行李箱里,確實不太容易。會議的正裝需要,晚宴的裙子也必須,不能穿著高跟鞋去瀏覽風景名勝,天氣預(yù)報顯示未來幾天氣溫變化大……除了這些,對我而言,每次出門最糾結(jié)的是帶一本什么樣的書去旅行?!督K結(jié)所有和平的和平》?有些過于嚴肅,和旅行的輕松氛圍不符;《弗蘭肯斯坦在巴格達》?我要去的地方距離中東十萬八千里;《現(xiàn)代藝術(shù)150年》?旅途勞頓,顯然不是研究現(xiàn)代藝術(shù)的最佳時機……一翻折騰之后,我會精挑細選一本書,再揣上kindle(一種電子閱讀器)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明明是一場短暫的旅行,只有你不去探險,除了身份證件和手機,大概沒有什么非帶不可的,可我們的行李為什么越裝越多?那些舍不得放下必須帶走的究竟是什么?
生活方式。比如,一件舒服的舊睡衣,會讓你在異域他鄉(xiāng)陌生賓館的床上,像往常一樣安然入眠。
安全感。一件襯衫或外套可以幫你應(yīng)對各種環(huán)境,減少未知的焦慮。消費習慣。節(jié)儉的人會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臨時消費,行李里必不可少各種可有可無的小零碎。
適應(yīng)性。方便面、榨菜、老干媽,不少人出國必備的“老三樣”,漢堡、熱狗、披薩哪能比得上一碗螺螄粉?
至于書,則是某種矯情的需求,要與當下的情境心意相契合,也許,對很多旅行者而言,要能指導(dǎo)旅行,不僅僅是“孤獨星球系列”之類的旅行指南,還有與目的地的文化歷史相關(guān),比如,簡·莫里斯的《西班牙:昨日帝國》。
小小的行李箱里,藏著一個人的性格、愛好、習慣、品位。來看看阿加莎年輕的考古學家丈夫(他小妻子14歲),帶了些什么去旅行?
先估算鐵路公司最多允許攜帶幾個行李箱,接著裝滿書,然后極不情愿地挑出幾本,以騰出一點空間塞幾件衣物,最后,又意猶未盡地往太太的行李箱里擠進兩部巨著,“原本躺在行李箱最上頭新買的套裝便不再沾沾自喜了”。
楊賀勤薦自《時代郵刊》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