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慶 關鍵
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215000
矽肺主要由于長期吸入空氣中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從而導致患者肺部發(fā)生彌漫性纖維化疾病。此類患者常合并肺結核并發(fā)癥,兩種病合并存在,相互影響以此促進患者病情快速進展,從而引發(fā)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相關的肺部疾病,導致肺功能嚴重受到損傷。目前矽肺的發(fā)病機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關于其治療方式國內外僅限于支持對癥治療,并無根治方法[1-2]。由于臨床對于矽肺患者采取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故尋求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為臨床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氧療已成為醫(yī)學上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種有效的保健方法。有研究表明氧療可以有效改善矽肺患者臨床癥狀,并提高生活質量,對矽肺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3]。鑒于此,本文回顧性分析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7例矽肺患者臨床資料,進一步探討家庭氧療對矽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于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37例矽肺患者臨床資料,其中有24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并未行規(guī)律氧療為對照組,103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了長期規(guī)律家庭氧療為觀察組,2組患者均為男性,其中Ⅰ期矽肺患者76 例、Ⅱ期矽肺患者48例、Ⅲ期矽肺患者1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5.47±5.38)歲,年齡范圍為42~76歲,病程 (5.24±3.78)年,病程范圍為2~10年,Ⅰ期15例、Ⅱ期8 例、Ⅲ期1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 (66.05±5.31)歲,年齡范圍為41~78歲,病程 (5.13±3.69)年,病程范圍為2~11年,Ⅰ期61例、Ⅱ期35例、Ⅲ期7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值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018-106-T153-3),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按照國家制訂的GBZ70-2002《塵肺病診斷標準》[4]確診為矽肺。
1.2.2 排除標準 (1)神志不清,且患有明顯認知功能障礙;(2)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3)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4)患有甲狀腺疾病者;(5)患有慢性腫瘤者; (6)隨訪過程中脫落患者。
1.3 治療方法 (1)2 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叮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以及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木耳、銀耳、梨子等新鮮的蔬菜水果,清淡飲食,每日飲水量應達到1 000 ml以上,禁煙、禁酒等。并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家用制氧機進行長期家庭氧療,均經雙鼻道吸氧管進行吸氧,雙腔鼻導管使用專用吸氧的硅膠管,使用3 d通過白醋浸泡進行殺菌消毒,使用1 周進行更換。調至氧流量1~2 L/min,且吸氧時間>15 h/d,2組患者均隨訪24個月。每周由護理人員通過電話對2組患者進行隨訪,督促患者規(guī)范并堅持吸氧。告知患者在寒冷季節(jié)時應避免冷空氣刺激防止呼吸道痙攣,需在濕化瓶內加溫水濕化氧氣,并在吸氧時做到防油、防火,還需每日對濕化瓶徹底消毒,將濕化瓶里的純凈水進行更換。(2)2組患者均隨訪2年,24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并未行規(guī)律氧療,103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了長期家庭氧療。
1.4 觀察指標
1.4.1 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 對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4個月肺功能指標(FVC)、血氣指標(包括Pa O2、Pa CO2)進行檢測。
1.4.2 BODE指數(shù)評分 對2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24個月采用Celli等[5]提出的方法計算BODE指數(shù)以及各因子積分比較,總分為10分,見表1。
1.4.3 生活質量 2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采用生存質量量表 (WHOQOL-BREF)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huán)境領域和社會支持等方面,每項評分1~5分,分數(shù)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F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 對照組FVC、Pa O2以及Pa CO2治療前、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18個月、24個月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值均>0.05),觀 察 組Pa CO2治 療 前、3個 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值均>0.05),觀察組24 個月FVC、Pa O2均高于治療前,且兩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24個月(P 值均<0.05),見表2。
表1 BODE指數(shù)評分標準
2.2 BODE 指數(shù)各積分因子 2組患者在氧療前BODE指數(shù)各積分因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值均>0.05),2組患者在氧療第24個月體質量指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t=1.236,P >0.05);觀察組在氧療第24個月時6分鐘步行距離、FEV1%pred均高于對照組,呼吸困難分級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值均<0.05),見表3。
2.3 BODE指數(shù)評分 2組患者在氧療前BODE指數(shù)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42,P >0.05),觀察組氧療第24個月BODE 指數(shù)降低,2組氧療第24個月后BODE指數(shù)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41,P <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BODE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s)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BODE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4.87±2.12 4.31±2.55觀察組 103 4.89±2.13 3.22±2.31 t值 0.042 2.041 P 值 0.967 0.043
2.4 生活質量 2組患者治療前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以及焦慮4項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值均>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各項評分均有所下降,且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值均<0.05),見表5。
表2 2組患者氧療前后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表2 2組患者氧療前后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s)
注:1 mm Hg=0.133 k Pa;與氧療前比較,a P <0.05;與對照組24個月比較,b P <0.05
組別 例數(shù) FVC (L/s)氧療前 氧療第3個月 氧療第6個月 氧療第12個月 氧療第18個月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1.92±0.31 1.95±0.35 1.98±0.40 2.03±0.37 2.05±0.38 2.08±0.41觀察組 103 1.90±0.40 1.97±0.51 2.06±0.45 2.11±0.48 2.15±0.42 2.25±0.35 ab t值 0.229 0.182 1.099 0.764 1.068 2.073 P 值 0.819 0.855 0.293 0.446 0.287 0.040組別 例數(shù) Pa O2(mm Hg)氧療前 氧療第3個月 氧療第6個月 氧療第12個月 氧療第18個月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59.92±4.12 59.89±4.03 59.76±4.22 59.06±4.17 58.71±4.03 57.62±3.88觀察組 103 59.89±4.07 60.12±4.12 62.46±3.98 64.58±5.27 67.79±5.28 70.22±4.68 ab t值 0.032 0.215 2.973 4.788 7.896 12.235 P 值 0.974 0.830 0.035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Pa CO2(mm Hg)氧療前 氧療第3個月 氧療第6個月 氧療第12個月 氧療第18個月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47.26±3.28 47.31±3.30 47.47±3.39 47.88±3.27 48.05±3.40 48.10±3.32觀察組 103 47.41±3.26 47.27±3.23 47.07±3.20 46.68±3.07 46.50±3.12 46.52±3.78 t值 0.202 0.054 0.545 1.426 1.965 1.884 P 值 0.839 0.956 0.586 0.156 0.075 0.061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BODE指數(shù)各積分因子比較 (分,±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BODE指數(shù)各積分因子比較 (分,±s)
注:與同組氧療前比較,a P <0.05
組別 例數(shù) 6分鐘步行距離(m)呼吸困難分級(級)體質量指數(shù)(kg/m2)FEV1%pred(%)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296.75±29.68 311.05±39.27 2.39±0.55 2.19±0.64 19.12±2.24 20.12±2.65 54.12±13.18 50.03±10.22觀察組 103 297.68±30.12 325.65±25.32a 2.42±0.48 1.72±0.57a 19.17±2.30 20.89±2.77 54.37±13.20 69.94±13.68a t 值 0.137 2.268 0.273 3.554 0.096 1.236 0.084 6.699 P 值 0.892 0.025 0.786 <0.001 0.923 0.219 0.934 <0.001
矽肺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常見的嚴重職業(yè)性疾病,我國明確診斷的已有60萬[6]。目前臨床對于此類患者采取的首選治療方案是常規(guī)藥物結合家庭氧療,具有能明顯改善患者缺氧、胸悶以及氣短等特點,在保護心腦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全身的免疫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并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多項研究表明,長期氧療是緩解期治療矽肺病最有效的方法,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8-9]。且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氧療具有如下優(yōu)點[10-11]:(1)消除體力不足、體力不支引起的疲勞,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記憶力; (2)促進體內細胞、器官的新陳代謝,并增加身體的免疫力,還可防治腦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哮喘等常見疾?。?3)孕婦吸氧可使胎兒獲得足夠的氧氣從而更好的發(fā)育。
本研究對本院137例矽肺患者出院后進行2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75.18% (103/137)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均進行了長期家庭氧療,但仍有17.52% (24/137)的患者未行規(guī)律氧療,根據(jù)是否行規(guī)律氧療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其肺功能、血氣分析、生活質量等方面,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第24個月FVC、FEV1%pred以及Pa O2均高于治療前,且兩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24個月,表明長期氧療可改善肺功能和提高Pa O2,這與觀察組患者堅持給機體提供氧氣有關,利用空氣中氧濃度的原理,從而提高患者體內肺泡氣體氧分壓使氧氣在肺內彌散,從而糾正機體缺氧的癥狀[12]。且長期堅持規(guī)范氧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肺動脈痙攣,并增加肺血流量。本研究結果還顯示,24個月觀察組6分鐘步行距離、呼吸困難分級、BODE指數(shù)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長期堅持氧療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氧療可改善患者體內微循環(huán)的狀況有關,還能有效減輕機體所必需的呼吸系統(tǒng)負荷量,在保持精力旺盛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能促進患者運動后體力的恢復。因此氧療在臨床醫(yī)學、急救醫(yī)學以及老年醫(yī)學等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13]。同時臨床報道表明,氧氣既可滿足機體各個器官新陳代謝對氧需求的同時,還具有氧代謝作用,通過吸入更多的新鮮氧氣可使患者消除疲勞,并保持頭腦清醒,提高智力,使血液循環(huán)通暢,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癡呆等現(xiàn)象[14-15]。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氧療雖有上述諸多優(yōu)勢,但本研究中仍有24例患者未行規(guī)律氧療,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對氧療知識的認知程度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等諸多因素有關,臨床還需采取多種形式大力普及氧療知識,提高矽肺患者氧療的依從程度,并在實踐中建立、規(guī)范氧療方案。
綜上所述,矽肺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在家進行長期的氧療可改善肺功能,并延緩肺功能進一步惡化,使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s)
表5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分,±s)
注:與同組氧療前比較,a P <0.05
組別 例數(shù) 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焦慮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氧療前 氧療第24個月對照組 24 41.56±2.82 43.09±2.77 42.37±5.76 45.51±5.82 50.88±3.64 53.00±3.77 45.05±4.68 47.23±4.71觀察組 103 41.52±5.80 58.02±5.67a 42.40±5.75 50.05±5.45a 50.86±3.59 57.55±3.42a 45.07±4.70 55.87±5.52a t 值 0.033 12.528 0.023 3.629 0.025 5.757 0.019 7.085 P 值 0.974 <0.001 0.982 <0.001 0.951 <0.001 0.985 <0.001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