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欣
潮州自古名士、畫人輩出,蓋因韓山郁秀、韓水清冽,遂滋潤出一方沃土,養(yǎng)育出一方靈秀、聰慧之子民。陳展君,即為其中一員。
初識陳展兄,還得回溯到三十多年前的廣州美院求學時期,彼時陳兄等幾位大哥作為進修生到我們山水科插班學習,大家一起臨摹古畫,一起出外寫生(那時我們山水科的老師主要是林豐俗、郝鶴君二位先生)。日間上課作畫,晚上時常在課室聊天,討論藝術問題(當然也討論中大的周末舞會)。外出寫生時,條件異常艱苦但大家互相照顧,倒也其樂融融。每天“收工”回到招待所,大家依次把作品排開,老師評點,同學之間互相提意見。倘若搞到好吃的,便鬧點革命小酒,微醺之間,大呼小叫、臉紅脖子粗,早忘卻了日間爬山的辛苦和創(chuàng)作的困頓,也忘卻了師生有別、長幼有序。那時的陳展,談鋒甚健,因為他看的書多,社會經驗也比我這些“學生仔”豐富,且身為教師,能言善辯,因此言談一套一套的,從社會問題到國際熱點,從陶瓷到中國畫,富廣度和邏輯性,所以時常搞得大家一驚一乍,佩服得不行。
其實在到廣州進修之前,陳展本就畫得一手很漂亮的小山水,我記得好像受林豐俗老師的影響比較大,從水墨到設色,皆具南方山水特色,起承轉合之間,已是有板有眼。揣摩其進修深造的目的是可以有條件臨摹古畫,面對原大經典山水畫作,眼摹手追得傳統(tǒng)筆墨真諦;二是得以追隨美院名師,悟得山水創(chuàng)作堂奧;再一個是有機會遠赴外地寫生,飽覽山河之美,獲得源頭活水。兩年的時光,飛快地過去,陳展兄收獲了一批好作品,與我等作揖而別;而我們也帶著一堆不滿意的作品,帶著迷惘的心情,告別美術學院,投入到一切均未可知的大社會之中……
三十多年來,大家各為生存而奔波,各自有所得失,在人生苦海中沉浮,偶爾的一兩次見面,也是匆匆而別。但作為朋友,我時常惦念著這位能干、能畫、善于思考的兄長。由于某種機緣,近日得以拜讀陳展兄近年大作,山水、花鳥,洋洋灑灑數(shù)十幀,甚為欣慰:陳兄一直在路上奮力奔跑著!
陳展君的山水畫,早已擺脫了早年的嶺南痕跡,畫路和筆法皆已拓寬了許多,綜合了南派和北派山水的各種招式,打的是“組合拳”的路數(shù),但仍然保留了他擅長的清新的筆墨格調和層次清晰的畫面構成,力求以簡潔的筆法演繹云水之間的大氣象,做到了“簡而不空”;而寫意花鳥的筆法似乎更為自由,雖然看得出向數(shù)位花鳥大師學習的痕跡,但敝人覺得其對節(jié)奏的控制更為得心應手,筆氣更暢達無礙,潮畫人對毛筆宣紙?zhí)赜械拿舾校谶@些作品中展露無遺。
朋友們都還“在路上”,希望再過二十年,見到的是又一個嶄新的彼此。
陳 展
1957年生于廣東潮州,1980年廣東省陶瓷學校畢業(yè)。分配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三年后調入母校任教。授業(yè)于30年代上海美專畢業(yè)的粵東名畫家李開麟,涉獵中國畫山水、人物、花鳥。1986—1987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插班進修,師從廣東國畫名家陳金章、林豐俗教授,專攻山水畫。
1988年后,多次在潮州、廣州、新加坡等地舉辦個展或聯(lián)展,作品被各級美術館和收藏機構收藏。2008年國畫作品《溪山雨意圖》由廣東省慈善總會及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聯(lián)合義賣十二萬元,捐贈用于成立廣東省慈善總會孤兒救助基金。
現(xiàn)為中央文史研究館畫院南方分院特聘畫家,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韓山師范學院客座教授,潮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潮州市瀛州書畫院副院長,南京六朝風書畫院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