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 翔
(中國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黨建工作品牌化的關鍵是要鍛煉品牌意識、構建品牌體系、產生品牌效應。以品牌隊伍、品牌活動、品牌工程為載體和發(fā)力點,逐步形成大品牌引領、小品牌支撐的品牌創(chuàng)建形式,最終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的相融互促,實現逐年提升的線性發(fā)展。
近年來,如何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特別是各級黨組織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責任導向,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仍然存在理解不清、觀念落后的問題。從嚴治黨其本質就是要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樹立精益求精的品牌意識是黨建工作質量提升的關鍵,更是落實“從嚴”二字的有效途徑。
一些問題的產生,如以形式落實形式、機械生搬硬套、搞上下一般粗,其核心在于對于責任的分工不明,對于履行責任的內容理解不透,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在一些規(guī)定動作執(zhí)行方面難免就會出現荒腔走板。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筆者所在單位關于“一崗雙責”落實就存在分工不清、概念混淆,分工上有交叉、履職內容機械化,造成干部被動機械履職,僅把要求當動作,主觀能動性不強,更缺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品牌謀劃。后期,我們通過規(guī)范履職體系,重新對責任區(qū)進行劃分,實現了黨政統一,避免了各自為政。同時為了能夠實現履職針對性,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創(chuàng)建了“一人一年一個主題”的“三個一”履職體系,打造基層從嚴治黨責任品牌。讓每位委員每年解決分管領域的一項突出問題,讓履職有作為、工作有進步,實現工作的銷項整改和線性發(fā)展。
近年來,全國部分基層黨組織以品牌建設為載體,積極探索“黨建+”的組織力提升模式,不同性質的黨組織圍繞自身核心業(yè)務,其品牌建設模式也不盡相同。既包括政府部門的“民生黨建”、“只跑一次”、“服務無休”的基層品牌,也有國有企業(yè)各類專題黨建責任區(qū)、示范崗等。近年來,筆者所在單位也積極推進“黨建+”與組織力提升工程的融合,組織進行了主題黨日“四個一”、集體政治生日、重溫入黨申請書等活動,并逐漸形成品牌推廣[1,2]。通過品牌活動的創(chuàng)建,各項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加強,用大家的話說,近幾年單位的“黨味”更濃了,成為組織力提升過程中實實在在的抓手。
作為石油石化企業(yè),談品牌建設就離不開大慶精神,而大慶精神也成為中國能源事業(yè)發(fā)源的精神圖騰,成為石油行業(yè)發(fā)展史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上世紀60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幾萬石油大軍,以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精神,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獻身精神,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英雄氣概,發(fā)奮圖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僅用三年時間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1,2]。在這個過程中,精神與品牌塑造合二為一,形成了以“苦干實干”為代表的石油石化品牌傳統,形成了以鐵人奮不顧身跳入泥漿坑為代表的品牌符號,并不斷為其注入精神內核。
品牌建設應與時俱進,大慶同樣是遵循這一原則,這就是品牌的傳承與提升。隨著設備的升級、認識的進步,大慶精神也在不斷升級和自我完善,始終引領其所處的時代。在每一個新時期,大慶都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品牌建設。他們靠“兩論”起家、靠“兩分”法前進,評選出“五面紅旗”,逐漸總結出“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石油石化精神品牌。隨后又形成“三基”工作法,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的緊密結合。通過“兩冊”,規(guī)范了基層管理。通過選樹新鐵人王啟民完成了精神符號的時代銜接,最終不斷完善成為“愛國、創(chuàng)業(yè)、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當代石油精神[1,2]。
該部分旨在解答品牌化建設要防范哪些問題。通過筆者所在單位的具體實踐案例分析,總結品牌化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實踐,為建立品牌化的過程、標準提供參考。
健康的品牌結構應是主品牌指引、子品牌支撐結構[1,2]。筆者所在單位在2017年時,黨建工作依然基礎薄弱,多次考核排名僅能排在中游。2018年,單位黨委面對這一現狀進行深入原因剖析,形成了“夯實基礎、提升質量、創(chuàng)建品牌”的三步走發(fā)展建設規(guī)劃,并逐步完善成為品牌建設的發(fā)展綱要。隨后,按照分步走的具體措施,圓滿完成了各階段目標,逐步從跟跑實現了超越和領先。分析其中變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要想實現不斷發(fā)展就必須對工作進行統籌規(guī)劃,并制定細化的實施路線圖。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把每一步走扎實,就會逐步凝練出特色的品牌做法。
品牌建設有了規(guī)劃和統領,就要做好創(chuàng)建與完善,但絕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品牌的創(chuàng)建需要基礎,是工作發(fā)展到第一階段的產物。品牌創(chuàng)建應循序漸進,前期要筑牢基礎,可以適當選取簡單易行的品牌進行本土化嘗試,逐漸形成品牌意識。中期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建本土品牌雛形,完善品牌機制、賦予其更加豐富的內涵。到了工作成熟期,則應做好品牌的持續(xù)維護與完善,將品牌立起來、發(fā)展好[1,2]。
品牌創(chuàng)建要堅持做到實事求是、量體裁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干一樣成一樣的態(tài)度。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如筆者所在單位,此前對于理論學習缺少謀劃,理論學習間沒有聯系,學習的內容沒有聯系,討論起來也是廣泛發(fā)言但無針對。此后,為了提升理論學習的針對性,黨委對學習內容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了一次學習、一個專題、一項研討的做法。品牌建設就應圍繞最核心的問題,而且基層組織,每年創(chuàng)建一個品牌,固化一個品牌,完善一個品牌,以品牌建設推動機制完善,形成模塊化的做法,避免每年都要推倒重來,降低操作成本。
品牌建設關鍵要抓常抓長,要堅持與時俱進,做好實踐結合,品牌化的基層探索將成為一個長期課題,在新時代具有更加鮮明的要求和特征,黨建工作的新時代更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方能勇立潮頭,始終立于世界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