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還處于成長的階段,對抽象的物理知識、物理概念與物理規(guī)律都存在一定的理解距離,這就讓物理情境的使用和分析成為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的最大阻礙。物理教學的難點可能是抽象的概念,可能是物理知識的使用,也有可能是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學生解決物理情境問題的能力,就一定要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讓學生通過訓練的方式掌握基礎知識和使用知識的方法,通過強記的方式記住知識,使學生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鞏固知識[1]。學習的本質其實就是模仿的過程,模仿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處理既定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較強的解題能力,但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產生脫節(jié),使學生主觀能動性減弱。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很多教師也認為學生的成績最重要,這種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不正確的理解,甚至讓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對此,我們一定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學的革新。
解決問題能力指的就是處理問題的習慣與能力[2]。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可以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做到有步驟和規(guī)劃,使問題可以在合理有效的方式下解決。高中物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一下幾種:一是識別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是在理解經典問題的基礎上理解衍生問題和再造問題的能力,三是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四是在解題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反饋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獲得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大部分高中學生在高一時期對物理學習還抱有濃厚的興趣,但隨著物理知識與學習難度的增加,思維方式越來越復雜,使一部分學生出現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3]。沒有辦法理解物理問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因為看不懂物理問題而失去解決問題的動力,主要原因一共有兩個,一是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積累的經驗理解問題的表述,二是學生沒有將問題內容進行高度概括的能力,沒有發(fā)現重點內容和精簡問題的能力。
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不靈活,對于常用的解題方法沒有靈活掌握。還有些學生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流程和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過于依賴參考書,認為理解答案就是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有些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為問題只要一個答案就夠了,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發(fā)掘,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明顯提高。
識別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指的就是理解問題的能力,以及可以找到問題中隱含條件的能力,可以通過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影響情況的能力。不會學習物理的學生一般都會缺乏這部分能力,使學生無法理解問題。
經典問題指的就是產生物理概念與原理時的原始問題,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牢記經典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眾多的物理問題都是在經典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衍生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使用經典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問題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4]。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一共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方向進行大致的推測,使學生可以使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就是對解決問題方式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學生擁有這種能力就可以對問題進行整體把握,使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減少失誤的情況,另一種就是選擇合適解題方法的能力,合適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讓解題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使學生的解題思路變得更加靈活。
設計問題情境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式,優(yōu)質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的內容。
6.1.1 將生活現象作為設計問題情境的材料
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情境時使用生活素材是較好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生活現象,但對其中的物理原理不太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現象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5]。例如,在學習平拋運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聯想的過程中學習運動學和動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在問題的引導下理解知識,還能使學生看到物理知識的本質。
6.1.2 將故事或新聞作為設計問題情境的材料
故事或新聞一般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因此,在設計問題情境時使用學生熟悉的故事和新聞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熟悉感,讓學生更快進入學習的氛圍。例如,在學習與航天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國飛船升空的新聞視頻,使學生在視頻中思考飛船的物理狀態(tài)。
6.1.3 使用物理實驗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
物理教學離不開物理實驗,物理實驗對學生來說更加直觀、形象,使學生可以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6]。例如,在學習自感與互感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使用電流表、變壓器以及導線等器具制作電路,觀察電路在短路和通路的時候電流表的變化,并向學生提問,使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不可以分析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連貫性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
教師在建立問題情境之后要帶領學生探索情境,使學生可以在探索情境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問題呢情境的探索,找到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
6.2.1 利用語言引導的方式細化問題情境
學生在學生物理的過程中,思維方式與解題方法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種情況,使用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fā),將問題情境進行細化,使學生對問題情境產生良好認識,讓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使學生可以真正處于解決問題的思維環(huán)境中。
6.2.2 利用實驗強化問題情境
在物理教學中使用物理實驗進行教學可以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與摩擦力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上臺拉著小木塊進行運動,讓學生感受拉動小木塊用的力量,之后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小木塊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分析圖,之后教師可以將一個小鐵塊放在小木塊上,讓學生再次使用同樣的力度拉動木塊,讓學生描述這次拉動木塊的感覺,并分析這兩次感覺的不同之處,之后,教師在木板上鋪上一塊毛巾,讓學生再次用同樣的力拉動木塊,讓學生描述感受。最后教師就可以像學生提出問題“影響物體間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6.2.3 帶領學生分析物理現象探索問題情境
學習交變電流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現場演示線圈在磁場中的轉動現象,鼓勵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帶領學生解決問題逐漸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認識,使學生對感應電動勢、磁感線、切割磁感線等內容產生深刻的記憶,利用物理現象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習動力,一定程度上可淡化學生學習物理的難度。
經觀察,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遇見問題的時候是有解決問題的欲望的。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會調動自己的已有知識,但新知識往往需要通過多個知識點進行理解。例如,在學習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時,教師就要首先向學生表明解決問題需要使用多個知識點,使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記憶中與之有關的知識仔細思考問題中的細節(jié)。
在帶領學生進行解決情景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找到隱藏條件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幫助學生進行已有知識整合的方法進行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取舍。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使學生可以獲得獨立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使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fā)掘新的問題,并根據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在于物理概念的透徹理解和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這些內容和生活實際與自然現象有密切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使物理知識和物理過程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使學生可以開拓思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