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達蒂·卡楚 Kyle
“ 愛情圣戰(zhàn)” 陰謀論:愛她,是為了改變她的宗教信仰。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對他們的支持者說,貪得無厭的外族人會對本族脆弱的女性下手。這事也發(fā)生在了印度。十幾年來,右翼印度教民族主義炮制出了一個名為“愛情圣戰(zhàn)”的陰謀論。他們宣稱,穆斯林男性有意識地接近并吸引印度教女性,是為了借助愛情的力量令她們改信伊斯蘭教,而印度教民和愛國者們必須予以反擊。在印度人民黨的領導下,北方邦——印度穆斯林人口最多的邦——于去年11月通過了《禁止非法轉變宗教信仰條例》,以遏制“非法改宗”和“以改變女方宗教信仰為目的的跨宗教婚姻”。隨后,另外四個人民黨占多數的邦也承諾效仿。
無風不起浪,無火不生煙,可人民黨實在很難找到穆斯林男性搞“愛情圣戰(zhàn)”的確鑿證據,畢竟在印度,跨宗教婚姻太罕見了。大多數印度人都只會找同宗教、同種姓的人結婚。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其他種姓結婚的印度人不足5%,15~49歲的印度女性中,嫁給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僅占2%。
身穿橘黃色僧袍的印度教僧侶尤吉·阿迪佳納特是北方邦的首席部長。盡管印度的跨宗教婚姻非常少見,但他還是痛斥了“愛情圣戰(zhàn)”,甚至威脅要給那些“玩弄姐妹和女兒”的人“送葬”。阿迪佳納特對“愛情圣戰(zhàn)”的討伐不僅僅是一次堂吉訶德式的瘋狂斗爭,也標志著人民黨的文化戰(zhàn)爭進一步得到推進。
2014年,莫迪領導下的人民黨承諾開展行之有效的經濟改革,從而在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然而自上臺后,人民黨將意識形態(tài)列入重要工作議程,竭力推行兩極分化的政策,將世俗印度推向宗教印度。政府接二連三地通過了各項法案,以限制少數族裔尤其是穆斯林的權利。如今,槍頭指向了他們的戀愛與婚姻自由。
北方邦的法案禁止通過武力、威壓和金錢誘惑的方式令他人改宗?;橐鲆膊豢梢裕唧w而言,凡是要求在儀式中或儀式前改變宗教信仰,以確保雙方擁有共同信仰的結婚儀式,都不被允許。另外,無論改宗的目的是不是結婚,一個人但凡要改變信仰,就必須提前60天向地方當局提出申請。接著,政府再指派警察去核實“申請者改宗的真實意圖、目的和原因”。
北方邦警察迅速開始“秉公執(zhí)法”,在法律出臺的頭九天里處理了五起相關案件。傳言某位新娘是印度教徒,警察就直接逮捕了那對夫婦,在確認雙方都是穆斯林后,才將他們釋放。一名從印度教改信伊斯蘭教的女性自愿嫁給了一個穆斯林男性,結果卻被警察拘留,導致流產。
這項工作,執(zhí)法機構干得“有板有眼、條理分明”,比如反過來,印度教男性娶穆斯林女性,他們就不管。在另一起案件中,警方接到右翼組織印度教大齋會的舉報,破壞了印度教新娘和穆斯林新郎的婚禮現場,盡管夫婦二人都無意改宗。不過,這項法律倒是同意改宗者重新皈依印度教。結果就是,印度教徒更難改宗,跨宗教婚姻更難實現,右翼團體的氣焰更加囂張。
印度議會和許多邦的立法機關被牢牢掌握在人民黨手中,所以唯一的求援途徑可能就只有司法機構了。律師們已經向北方邦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請愿書,并在其中申辯,婚姻和宗教是個人選擇,政府無權過問。相關案件可能會上訴至最高法院。近年來,印度最高法院形成了一套強有力的法律體系來保護宗教自由。在2006年的一起案件中,法院要求警方保護一對夫婦,認為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跟誰結婚。
正是2006年的先例,為“婚姻自由與‘愛情圣戰(zhàn)陰謀論在最高法院交鋒”這出大戲拉開了帷幕。2017年在喀拉拉邦,一名24歲的印度教婦女改信伊斯蘭教,還給自己起了個經名“哈迪亞”。其父不顧女兒意愿,向地方高等法院提起訴訟,稱她即將被送往敘利亞。結果,女兒和一個叫賈汗的穆斯林男子出庭,并宣布他們已結為夫婦。法庭上下一片震驚,即刻下令將哈迪亞軟禁。她不能使用手機,只能和父母見面。事后,法院宣告這段婚姻無效。
于是,賈汗上訴至最高法院,要求推翻原判決。最高法院讓印度反恐執(zhí)法機構國家調查局查明賈汗是否與恐怖組織有聯系,以及哈迪亞是否已經被洗腦,成為了“愛情圣戰(zhàn)”的受害者。但在接受法院盤問時,哈迪亞說自己是先改宗再嫁給賈汗的,而且這樁婚姻完全出自個人意愿。最終,最高法院將此案定性為個人選擇問題:憲法賦予成年人哈迪亞婚姻自主權。
在印度,對改宗和跨宗教婚姻的擔憂不是什么新鮮事情。29個邦中,9個邦都設有反改宗法,但這些法律大多把重點放在禁止強制改宗上。2019年,北部的喜馬偕爾邦和北阿坎德邦立法規(guī)定,通過婚姻的自愿改宗也屬于違法行為,除非雙方在改宗前已經辦理好一堆復雜的手續(xù)。
一對印度情侶在孟買海邊相擁。
盡管印度法律允許跨宗教通婚,但相比適用于同信仰夫婦的寬松規(guī)定,針對不同信仰夫婦的規(guī)矩可就繁瑣多了。跨宗教夫婦須在婚禮當日的前30天向政府部門提交申請,上報雙方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而同信仰夫婦無須提前告知即可通過宗教儀式成婚。
北方邦反改宗法的通過,進一步鞏固了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國內的地位。自2014年5月掌權以來,人民黨想盡辦法讓其意識形態(tài)工作滲入司法層面,具備法律效力。在伊斯蘭教法中,一個想和妻子離婚的穆斯林男性只需說三遍“塔拉克”(阿拉伯語和烏爾都語中的“休妻”)即可達成心愿。2018年,印度政府將這種離婚方式列為可判處刑罰的犯罪。這實在是多此一舉,因為最高法院早已宣布“塔拉克”離婚方式在印度無效。但人民黨還是通過了相關法例,以示它可以毫無顧忌地修改伊斯蘭教法,激怒穆斯林維權組織。
2019年8月,印度政府將原是自治邦的查謨–克什米爾降為新德里管控下的聯邦屬地,實現了印度教民族主義長期以來的夙愿,即剝奪查謨–克什米爾名義上的自治權,令這個印度唯一的穆斯林占多數的邦無限地受制于中央政府。同年11月,最高法院裁定,在1992年被印度教徒強行拆毀的一座清真寺的原址上,可重建一座印度教寺廟。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宣稱,建于16世紀、位于北方邦圣城阿約提亞的巴布里清真寺,剛好坐落在了一座古神廟的舊址上,而這座古神廟又恰巧是為了紀念印度教大神羅摩在此誕生而于11世紀興建的。最高法院承認,印度教徒摧毀巴布里清真寺的行為是非法的,但它仍然允許在此修建一座印度教寺廟。印度教團體皆大歡喜,而穆斯林只能聽天由命,自我安慰:至少這樁陳年舊案總算了結了?;蛟S,這個久不愈合的傷疤終于痊愈,雙方可以向前看了。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僅過去一個月,印度政府就通過了備受爭議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2019》,還開始推行“全國公民登記名冊”制度,威脅要奪去眾多穆斯林的公民身份。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發(fā)現,這些措施將致使數百萬印度穆斯林面臨被“拘留、驅逐和剝奪國籍”的風險。法案一經推出,就激起了全國范圍內的游行抗議。2020年2月底,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訪印期間,新德里爆發(fā)騷亂。最高法院正在審查修正法案是否違憲,但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這一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反對《公民身份修正法案2019》的抗議者
盡管如此,人民黨仍在繼續(xù)推進文化戰(zhàn)爭,試圖將世俗印度打造成一個專屬于印度教的國家。2020年8月5日,莫迪和阿迪佳納特出席了阿約提亞新神廟的奠基儀式,而這天恰逢查謨–克什米爾邦被剝奪自治權一周年。
或許,印度政府下一步就該引入統(tǒng)一的民法典了,以全國適用的普通法取代目前管理著眾多宗教團體且有所重疊的法律體系。對于所有宗教團體尤其是穆斯林而言,這套民法典都意味著重大改變。穆斯林的許多民事問題如婚姻、遺產等,皆受伊斯蘭教法而非司法系統(tǒng)的管理。盡管印度憲法責令各邦建立統(tǒng)一的民法典,但出于對政治成本的擔憂,歷屆政府都未能做到。不過,人民黨似乎可以罔顧少數族裔利益集團的呼聲,孤注一擲,力促此事成功。
針對一種無稽之談,印度政府煞有介事地出臺了違背憲法精神的反“愛情圣戰(zhàn)”法。這非?;恼Q可笑,但也進一步證實了一種趨勢:宗教少數派尤其是穆斯林將在印度淪為二等公民。隨著印度教右翼勢力的崛起,選擇愛誰、崇拜誰的自由權利或許也沒法逃過一劫。
[編譯自美國《外交》]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