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吉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可能是唱歌,可能是看書……但是你真的了解興趣嗎?或者說,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一、興趣的類型
有人用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志趣來描述興趣的三種類型,用三層金字塔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在這樣一種模型中,隱含的意思是感官興趣比較低級,志趣比較高級,推薦的做法是將感官興趣發(fā)展成自覺興趣、最后變成志趣。然而,不同的興趣,可以是獨立的、平等的。
我們不需要把感官興趣發(fā)展成自覺興趣,也不需要把感官興趣發(fā)展成志趣。比如,你可以喜歡聽歌,但是可以不喜歡唱歌,不成為歌唱家。讓我們快樂的事情,可以只是快樂就好,并不需要成為我們的工作??鞓返氖虑?,不需要也不可能都成為我們的志趣。
感官興趣可以不發(fā)展成自覺興趣,自覺興趣也可以不以感官興趣為基礎。就像高三的學生努力學習,跟感官上的快樂,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是因為學生想要提升能力,而自覺地學習。
自覺興趣,也不一定都要成為志趣。就像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攝影,也愿意提升能力,但是并沒有把攝影當作自己的志向。
因此,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志趣,可以有聯(lián)系,也可以是相互獨立的、平等的。
二、興趣的表現(xiàn)形式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xiàn)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我們之所以對一個對象產(chǎn)生興趣,是因為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币虼耍覀兛梢园雅d趣分成生活興趣、學習興趣、職業(yè)興趣三種表現(xiàn)形式。
1.生活興趣與快樂的需要相關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對聽歌、吃美食、逛街、旅游、打游戲、看小說等行為感興趣,因為做這些事情讓我們感覺到快樂。然而,有的人喜歡唱歌,有的人卻從不唱歌,原因可能是覺得自己唱歌太難聽了。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看幾眼或者拍幾張照,短時間內(nèi)會讓我們感覺到有趣。而如果我們了解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有更高的美術鑒賞能力,我們的興趣可能會更加濃郁,可以在一件藏品面前停留很久。
可見,我們是否愿意做某事,與我們能否感到快樂有關。而在有些事情上能否感覺到快樂,與我們的能力有關。所以說,生活興趣受快樂和能力的影響。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們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2.學習興趣與能力的需要相關
學習興趣不單單指學生時代的興趣,也包括成年人因提升某方面能力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學習興趣會讓我們努力投入,從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能力也會影響學習興趣。以筆者為例,我很喜歡去提升心理咨詢方面的能力,但是不太喜歡研究課堂教學。因為我特別擅長心理咨詢,而在課堂教學方面表現(xiàn)得一般。
學生也是如此,擅長某個科目,就會花更多的時間;不擅長某個科目,就不太愿意去學。不愿意去學的原因是,當我們不擅長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感到的是笨拙感和挫敗感,我們感覺不到快樂。
我們一開始能力得到提升,有可能是我們在做這件事情時感到快樂,從而愿意做更多,進而提升了能力。然而,有的時候即使我們不快樂,又沒有能力,我們還是會去學,因為那是我們的志向所在。很多學生都會存在偏科現(xiàn)象,某一科的成績不好,學習時也不感覺快樂,但是為了高考考一個理想的大學,也會瘋狂地補習。因此,學習興趣受快樂、能力和志向的影響。快樂和志向,有助于我們提升能力。
3.職業(yè)興趣與志向的需要相關
找工作,有的人會看重工作的穩(wěn)定性;有的人會看重工作的收入;有的人會看重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權(quán)勢……
志向一般是在長大后才明確的。然而,當我們在很小的時候,也會產(chǎn)生長大后做什么工作的興趣。想當超市的老板,因為有很多零食可以吃;想當游戲廳老板,因為有很多游戲機可以玩……這些小時候的職業(yè)興趣,是因為我們覺得做這些事情會很快樂。而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會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來決定以后想做什么。我不會唱歌,所以不會想當歌唱家;我覺得我不太會與人打交道,所以會想做技術方面的工作。
因此,職業(yè)興趣會受志向、能力和快樂的影響。能力和快樂,會影響志向的形成。而能力的提升和志向的實現(xiàn),也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三、如何聯(lián)系興趣做職業(yè)規(guī)劃
興趣是生涯規(guī)劃最基本的標尺。有研究顯示,如果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yè),能發(fā)揮個人全部才能的80%—90%,且長時間保持高效率不疲勞;而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fā)揮全部才能的20%—30%。而還未踏入職場,還未進行志愿填報的高中生,應該提前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
我們可以問自己的是:我在做哪些事情上感覺到快樂?我需要發(fā)展什么樣的能力?我懷有哪些志向?
生活興趣、學習興趣和職業(yè)興趣,是興趣的表現(xiàn)形式,既獨立又有聯(lián)系,可以用集合的相交但不重合來表示。
快樂、能力和志向,是興趣的三種影響因素,既可獨立存在,又可相互影響,可以用三角形來表示。
對于學生,可以根據(jù)興趣的表現(xiàn)形式和影響因素來進行生涯規(guī)劃。
如果我對畫畫或某一方面感興趣,我可以怎么做?
可能會有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感興趣,那當然是把它學好,以后當作自己的職業(yè)。”這就是生活興趣=學習興趣=職業(yè)興趣。
誤區(qū):把所有的興趣發(fā)展成職業(yè)興趣。
一個興趣要作為職業(yè)來發(fā)展,要考慮快樂、能力、社會需要、工作前景、工作回報等。學生要思考的是,我在這個方面是感到快樂就好,當作是生活興趣發(fā)展,又或者是當成自己的志向,作為職業(yè)興趣發(fā)展。這是從興趣的表現(xiàn)形式來思考。
在提升能力的過程中,總免不了刻意練習,少不了枯燥和失敗。如果在生活興趣中,太過于培養(yǎng)能力,慢慢地我們會感覺不到快樂,從而不感興趣。如果在學習時,太過于看重快樂,那么可能很快就會放棄,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就算是美術、舞蹈等以快樂為基礎的興趣班,最后也會有學生既不感到快樂,也不愿意繼續(xù)提升能力。而如果在職業(yè)興趣中,過于看重目前的能力,可能會限制自己的選擇;如果過于看重快樂,可能會快速地對工作感到厭煩。
因此,在生活興趣中,可以不過多地考慮自己做得好不好,僅僅去享受快樂就好。在享受的過程中,在多做的過程中,能力也可以自然地提升了。
如果我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成績不好,我可以怎么做?
很多學生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不感興趣,那當然是不學了,選科的時候不選了?!币灿械膶W生,是要拼命地學好。這也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
誤區(qū):不考慮未來志向做選擇。
直接放棄,或者硬著頭皮繼續(xù)學都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新高考允許學生選考,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志向進行選擇。所以,學生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志向,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如果不學這個科目,對自己以后的志向有沒有影響?如果沒有影響,當然可以不學;如果有影響,當然需要學好。然后在學習的時候,不要太過于在意自己是否快樂,而是關注自己的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之后,快樂也會增加。這是從興趣的影響因素來思考。
在職業(yè)興趣中,過于看重目前的能力,可能會限制自己的選擇;如果過于看重快樂,可能會快速地對工作感到厭煩。因此,在學習時,我們應該關注是否需要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如果需要,那就去學。學到后面,我們的能力提升了,輕松感和成就感會增多,快樂自然也就產(chǎn)生了,最終這個興趣可能會成為志向。關于職業(yè),可以根據(jù)自己目前的能力來產(chǎn)生志向,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志向來努力地發(fā)展能力。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感而產(chǎn)生的。筆者希望同學們都能好好了解自己的興趣,以便于更好地做職業(yè)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