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且最復雜的內容,是對聽、說、讀等基礎內容的升華。然而作文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亟需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拓展作文教學新局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外閱讀的作用逐漸得到彰顯,成為作文教學的催化劑,其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也被更多的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
在人的成長、成才過程中,語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卻一直困擾著很多學生,也是亟需解決的教育難題。新課改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探索并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在此背景下,課外閱讀進入了筆者的視野。下文筆者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對課外閱讀與作文的理解和思考。
一、小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
1.寫作興趣低
隨著年級的升高,要求寫的作文字數(shù)也逐漸增加。一些學生的社會經驗、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有限,寫不出規(guī)定的字數(shù),或者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不夠豐富。還有的學生心里有話寫不出來,另外一些學生雖然能寫出來,卻是病句不斷、錯字連篇。教師看到這樣的作文,肯定會提出批評,如此,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久而久之,便對寫作失去了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想提高寫作能力是不可能的。
2.選材范圍狹窄
一些學生可以寫出文從字順的作文,但寫作范圍狹窄。例如,寫做好事首先想到就是“扶老人過馬路”;寫最難忘的事就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敬老院送溫暖;寫感恩類的作文就是寫自己生病,媽媽徹夜照顧……
3.審題方向存在偏差
大多數(shù)學生在寫作時是迷茫的,沒有讀懂題意,也搞不懂題目的要求,導致作文內容亂七八糟。比如寫“假如我被克隆了”這個文題時,有的同學理解成了寫“我”被克隆的過程,有的則理解成寫“我”被克隆后的生活。沒有奇妙的想象,也沒有深入描寫,有的學生甚至寫打架斗毆。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寫作興趣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閱讀,通過閱讀產生精神上的愉悅,進而思考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產生寫作靈感和寫作沖動。如此,學生就不再把寫作當成任務,寫作興趣也就提高了。
2.充實文章內容
小學生在寫作方面最大的問題是無話可說,其次是題材老套,而課外閱讀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積累好詞佳句和寫作素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豐富素材儲備。此外,還能學到寫作方法和技巧,提升理解和感知能力,能為寫出內容充實、情感真摯的好文章打下基礎。
3.明確寫作方向
寫作方向是作文的燈塔,找到正確的寫作方向,才能寫出好文章。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有限,往往找不到正確的寫作方向,不是打擦邊球,就是離題萬里。課外閱讀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會得到提高,對文題的解讀會更準確,能挖掘材料的內涵,從而找到正確的寫作方向。
三、課外閱讀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1.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一篇帶多篇的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筆者在教學《月光啟蒙》一文時,同時出示了《走月亮》這篇文章,讓學生比較這兩篇文章,找出不同之處,從而明白一樣的主題可以有不同的寫作角度。接著,出示更多歌頌母愛類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如此,學生會明白,只要寫作方向是正確的,主題基調確定了,可以隨意選材。
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批注式閱讀、摘抄式閱讀等方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運用。另外,還可以利用活動課舉辦讀書辦報、寫隨筆等比賽,讓學生積累素材,從而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2.利用學生特點引導其進行課外閱讀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和喜歡模仿的特點,巧妙引導其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由一個名著引到另一個名著,由一個成語或者故事引出一本書,教師推薦得多了,學生可能會喜歡上其中的一本。
3.利用作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對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方面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寫半命題“感謝你,? ? ”時,很多學生寫的是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一位同學寫的是《感謝你,水》,文章內容豐富而具體,從喝水寫到水污染,由淺入深,娓娓道來。后來筆者得知,他借閱了一本關于水的科學雜志,雜志里缺水地區(qū)孩子的故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筆者表揚了他,全班掀起了一陣借書熱潮。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作文教學更不能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外閱讀,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