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煥
引言:初中生物教學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對課堂教學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設計,幫助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學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生物學探究。初中生物教學應當指向學生學習力的提升,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生物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通過樹立正確的生物教學觀念,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生物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物學習理念。通過對生物相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生物課程與初中的其他課程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進行生物課程教學時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通過將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與初中生物課程的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物課程提高興趣,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度了解,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促進學生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
教師往往忽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發(fā)展受到嚴重的阻礙。教師面對單一的教學內容、陳舊的教學形式,難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其次,師生互動不合理,教師往往不能采取針對性的知識講解,過于控制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機會較少,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而新課程的深化,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方法對生物教師的教學仍有一定的影響。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目標,改變教學方法。再者,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主體作用認識不足,學生在生物學教學中缺乏與教師的溝通,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教師不能將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不能理解和接受知識。
因為初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幾乎都是最為常見的知識類型,所以很多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未對理工科性質加強關注與重視,所以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會運用大量的時間對基礎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述,造成學生忽視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降低了自己學習的質量。因為受到學科定位不準確情況的影響與制約,還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未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教學,這樣錯誤的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知識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影響和制約了學生對生物知識內容深度挖掘和探索的熱情,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課前預習是保證教學成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地預習會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程的大致內容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從這一角度來看,初中生物教師首先要重視微課對完善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更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有利于正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對于課程中的基礎性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富有趣味的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引起學生進一步認知、了解;而對于綜合性和難度較強的知識點,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視頻或自己的講解實錄完成要點提煉,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可靠、優(yōu)質的課前預習參考材料,進而全面提高預習質量和效率。
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時,需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可以分辨出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可以熟練地闡述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說出其相應的結構、具備的功能和大致分布位置。當然,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還需要能夠講出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當然,教師想要能夠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駕馭整個小組合作課堂。而教師駕馭小組合作生物教學課堂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認可的組長,讓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完成教師提出的小組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并且提出自己的觀點,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自由組合和同構異質的分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一個小組的成員的能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這對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生物學概念,理解生物學原理,充分掌握生物學知識。例如,在教學“神經調節(jié)”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采用“質疑式教學法”,旨在讓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的本質,建構生物學知識框架,并能靈活應用相關知識。在課堂上,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神經系統(tǒng)是由腦、脊髓、腦神經和脊神經構成的嗎?”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應用相關知識排除錯誤猜想,形成正確的認知,即“神經系統(tǒng)分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脊髓,而周圍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神經系統(tǒng)猶如通路,能建立身體各部分之間的關聯(lián)”等。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例如,當學生知道了“神經元在神經系統(tǒng)中主要位于神經節(jié)”時,有學生發(fā)問道:“其他地方就沒有神經元嗎?”為此,筆者給學生提供了神經系統(tǒng)組成圖、神經節(jié)結構圖、腦與脊髓的剖面圖等,讓學生在觀察、交流中自然地掌握相關的生物學知識。這些活動能消除學生的“迷思”和“相異構想”,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的規(guī)律。
結束語: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確保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雖然說現(xiàn)階段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著些許的問題,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但是相信初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會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學習,并且還會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綜合的討論,主動、積極地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運用多樣化、多形式的教學方法,以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初中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形成最正確的邏輯思維和思考體系,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