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瑞平
《壽石圖》 劉書萬/作
《玉雪香韻》 劉書萬/作
個人興趣所至,時而上網(wǎng)瀏覽美術(shù)網(wǎng)站,欣賞大師們的作品,忽一日,跳動的鼠標下閃過一幅有些特別的畫面。倒回來一看:好一幅《得壽圖》!畫得太生動了。淚垂的蜜桃汁液欲滴,誘人的香味仿佛透紙可聞。
不由得就端詳了好久。壽桃是中國畫的傳統(tǒng)題材,本來司空見慣,難得這一幅畫得如此講究,把這傳統(tǒng)題材畫出了不一般的意境,竟是從眼前忽略不得。畫面顯示光從頂上來,濾去了桃子的層次,直接顯示其底部粉色,又用墨酣暢飽滿,連同樹干、枝葉間都水氣充盈,使得整個畫面光、水淋漓,充分顯示出畫家大膽的運筆和高超的寫意功力。
趕緊去看作者名字:哦,劉書萬先生,陜西人,師出名門,浸淫山水花鳥數(shù)十年,果然筆下自由、溫潤,揮灑嫻熟,甚具自我面目。
網(wǎng)上展示來看,作者是善畫花鳥題材的,尤以壽桃最美。再看這幅《壽石圖》,光影角度不同,果實那種白里透紅的狀態(tài)就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兩只山禽好奇地扭頭打量,仿佛也被美艷的果實吸引。禽鳥的姿態(tài)天真爛漫,與壽桃動靜相生、深淺呼應,簡練的筆墨語言和唯美的物象表達方式,使傳統(tǒng)題材一點都不老套,整個畫面看上去非常舒服。
花鳥畫屬于中國畫體系里能直觀感受到美丑的一種,簡言之,傾向于寫實,又要好看,這對畫家的創(chuàng)作來說就成了一種限制。意象、構(gòu)圖類似的作品看得多了,難免讓人產(chǎn)生審美疲勞,就是筆墨技巧再繁雜,也覺得似曾相識。而劉書萬先生于他的筆下實現(xiàn)了一種突破。他的作品多見速度與率性,勾勒痕跡很少,少有古代院體畫恬淡幽遠的氣息,更沒有呆滯刻板之筆,他的構(gòu)圖不拘一格又有別出心裁之意,仿佛隨他的心意,怎么擺置怎么好。用墨則正如他的生活照給我們呈現(xiàn)的面目一般,滋潤、大氣、酣暢淋漓。
在其他的作品里,他呈現(xiàn)著更為自由的一面。我注意到了流動在他畫筆下的那些風。風是看不見的,不可能直接把它形象化,但是它被畫家捕捉到了,并使其在畫面上現(xiàn)形,讓觀者感受到它的存在。請看這幅《清風頌》,大塊面渲染的荷葉和正在慎重地開放的荷花都被風推動了,蓮瓣開合間,花序已亂,風正從花蕊間掠過。這是何等生動的畫面?!靶『刹怕都饧饨牵缬序唑蚜⑸项^”——荷塘空寂,那是靜態(tài)的蓮。而如此好風搖花曳葉,那蜻蜓哪能立足得住,只有蓮香在風中彌散——這是動態(tài)的蓮。不由想起韓愈的美句:“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露涵兩鮮翠,風蕩相磨倚……”難不成畫家也受過此詩的啟發(fā)?畫面又美又仙,確實是畫出了荷花的另一種精神。
墨竹更接近于書法。畫墨最怕氣阻筆滯,需要畫家秉持成竹在胸的自信而一氣呵成。劉書萬先生的這幅墨竹堪稱完美。畫幅有限,墨竹兀自有“此竹志欲擎天碧,聳出云頭高百尺”的氣勢。畫家自題曰:“虛心高節(jié),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有道是“詩言志,歌詠言”,這是對竹的贊美,也是畫家的人格自況吧!竹為四君子之一,它有清雅的味道、勁節(jié)的姿態(tài)、虛心的品質(zhì)。這不是種于溪旁、潤澤西窗的翠竹,這是立于山石間、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霜竹。這是竹的精神氣節(jié)。至于形態(tài),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自述畫竹的情景:“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边@段自白甚是有趣,書萬先生不知可有類似經(jīng)歷。
《清風頌》 劉書萬/作
再有就是劉書萬先生的文人畫風格。不少作品詩、書、印俱佳,大有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況味,這是與江湖畫、院體畫的徹底切割。沒有深厚的文學、美學、哲學學養(yǎng),是絕難達致的。
林林總總在網(wǎng)上瀏覽了劉書萬先生的很多作品。心有所感,遂成此篇。自慚才疏學淺,表面解讀,也許差之千里,只能算是“姑妄言之”吧。又看到網(wǎng)上把劉先生的創(chuàng)作歸為“長安畫派”,感覺不妥?!耙皇稚煜騻鹘y(tǒng),一手伸向生活”是個大概念,大部分流派皆在此轂中。中國畫作為中國的國粹,甚多民族文化情結(jié)在其中,誰敢大言不繼承傳統(tǒng),然而藝術(shù)總歸帶有時代烙印,誰又能拒絕深入生活,做一個當代的古人。長安畫派起源于陜西,多以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征的山水畫和表現(xiàn)陜北農(nóng)民形象的人物畫為代表,地域色彩濃厚。自其代表人物趙望云、石魯相繼去世后,漸趨式微。就劉書萬先生的作品風格來說,與“長安畫派”的特點與方向多有不同,書萬先生的創(chuàng)作不受地域和題材限制,是一種更為自由、隨心、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感謝網(wǎng)絡,讓我在不期然間欣賞到一種高超的創(chuàng)作、享受到一種藝術(shù)的甘美。我想我應該深深地感謝先生,雖然未聞其聲、未識其人。
擱筆之時,衷心期望劉書萬先生藝術(shù)精進,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帶給我們這些讀者更多的驚喜,也為這個時代增添更多的榮光。
《虛心高節(jié)》 劉書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