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文
從有零碎的記憶起,我已經(jīng)過了五十個年了。三歲開始我就有了模糊的年味,隨著年齡的增長,年味越來越濃,越來越香。直到今天終于可以來細細品味一下了。
童年的年味,最直接也最簡單。最關(guān)心的就兩個字,吃和穿。最初的年味之所以體現(xiàn)在吃和穿里,是因為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方面的原因。當(dāng)年物質(zhì)匱乏,當(dāng)時年幼無知,吃和穿就成了頭等大事。依稀記得大年三十那天,中午過后便忙著用大鍋燒水,輪流洗澡更衣。當(dāng)然我是第一個洗的,因為我是老小。洗漱過后,換上新衣,靜候雞腿。下午三點多,大人們就要開始忙碌年夜飯。首先是由爺爺主刀斬雞鴨、切煙腸、切鹵肉,接下來是炒熱菜,湯則是之前就一直在燒的。我會第一個品嘗到雞腿或鴨腿。爺爺總是把雞腿去完皮才遞給我,有時還會在腿肉上劃幾刀,方便我啃咬。五點過后,通常我們家會首先響起鞭炮,宣告年夜飯開始,之后村里的鞭炮聲陸續(xù)響起,大年三十之夜隨即熱鬧起來。
七八歲以后,年的感覺越來越豐富了。為了過個好年,一般一周之前就開始準(zhǔn)備了。進入年關(guān),媽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塵。除塵一般是在大年廿四前后一天,整座房屋必須做到六面光。于是,長槍、短炮、凳子、梯子都用上。另外,所有的家具都要投進河里洗洗澡,其景觀有如河馬過河,忙亂熱鬧。大家圖的就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過大年。緊接著媽媽開始做年糕,蘿卜糕是咸的,糯米糕是甜的,小圓包既咸又甜,每家每戶一般都會做三種以上的年糕。廿五六做煙腸、鹵肉,廿七八則安排殺雞鴨,雞鴨要用鹽水整只蒸煮,整齊排掛。說到鴨子就一定要提提我的功勞。十歲左右,我就可以為家里過年做點貢獻了,我最擅長養(yǎng)鴨。每年年中抓回小鴨,由我專門飼養(yǎng)。從種鴨到成鴨,周期約五個月,我養(yǎng)鴨相當(dāng)專業(yè),有方法會管理,旱澇保收,每年十只,肥美健碩。過年殺八只,留兩只初九和十五。那時,我最喜歡吃鴨腎,奶奶會第一時間叫我從滾燙的鍋里撈鴨腎先品嘗,我一口氣要吃五六個。其實,鴨腎也不大,就略大于拇指而已。淺黃色,香甜柔嫩可口。也算是奶奶犒勞我養(yǎng)鴨的辛勤努力。
還有一件事記憶猶新,就是每年約年廿五左右,幾個大哥或堂哥會輪流結(jié)伴到爸爸工作的大溪鎮(zhèn)挑回爸爸預(yù)先采購好的年貨,大都是豬肉、豆干、鞭炮等。因為是在隔壁鄉(xiāng)鎮(zhèn),要操近路就得走山路,而且路程需要半天,我年紀(jì)尚小沒有挑戰(zhàn)過,幾個哥哥總是樂此不疲。這件事堅持了好多年,直到爸爸調(diào)離那個鄉(xiāng)鎮(zhèn)。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爸爸調(diào)到縣城工作。于是,年越過越別致,越過越有文化味了。爸爸會在年前兩周左右,預(yù)先把水仙花雕刻好,泡水、裝盆,每日調(diào)以溫水,定期曬曬太陽,以控制花期,一般是兩盆初一開,兩盆十五開,精確度非常高。貼春聯(lián)也算是過年的重頭戲之一。就如王安石說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家一般要等到廿九那天貼春聯(lián),爸爸是主力,我打下手。大門、小門、客廳、飯廳、窗戶、谷倉、豬圈、鴨圈都要貼,最后剩下的紅紙還要剪一些紙條,將水仙花、茶花樹、桃樹、桂樹等圈上,圖個吉利吉祥迎新春。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貼大門聯(lián),每次都是由我先比試,爸爸站在離大門幾米遠處觀看,確保中正筆直。記得最早的春聯(lián)是由大哥書寫的,他的字近似毛體,飄逸灑脫,令我印象深刻??上Т蟾缬⒛暝缡?,我還沒來得及和他一起談?wù)摯郝?lián)乃至?xí)ā4蟾绲倪^早離去是我們?nèi)业膫?,至今仍影響巨大。后來的春?lián)大都由江濤完成。江濤是鄰村的一個農(nóng)民,自學(xué)成才。五十多歲才成為農(nóng)民書畫家,福建省美協(xié)會員,擅長畫葡萄、梅花。老爸退休后開始自己動手書寫春聯(lián),不僅能自給還給鄰里代寫,不收一分,免費贈送。多年下來,老爸的書寫水平大有長進,現(xiàn)在八十多歲了,依然筆耕不輟,力求上進,且偶有作品。當(dāng)然老爸退休后,我又多了一項任務(wù),那就是每年都要把縣委、縣政府給全縣離退休老干部的慰問信貼在顯著位置,確保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體現(xiàn)到位。
除夕的年夜飯十分講究,必須在大廳擺放“八仙桌”,菜品要分三排共九盤,雞鴨的排列特別講究,不但有位置,還有方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不時地糾正我們的亂擺。除九盤主菜之外,四個桌角還要擺放四個碟子,盛放醬、醋、辣及小菜。桌長邊的四個邊角是大位,按雞頭的左右邊依次分上上位、上位等,斟酒的在兩側(cè),斟酒必須按上下位次序進行,連斟酒瓶的拿法都有講究。這就是爐火純青的中國吃喝文化。最后一道是起木炭爐,燒得旺旺的,放在桌子底下,叫“圍爐”,寓意生活紅紅火火。
幾十年來,住房一直在變化,但是老家永遠是年的中心,是原點,從沒有變過。我從十二歲開始外出求學(xué),二十歲參加工作,三十歲成家立業(yè)。從鎮(zhèn)里到縣城到市區(qū),幾易其所。唯有一個年,那是2004年春節(jié),我們搬進了市區(qū)的新居,按照習(xí)俗有新家過新年的習(xí)慣。我們征得父母同意,把父親接到市區(qū)新家過年。這雖然是個喜慶之年,但是大年初一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回老家了。我想,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團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老家的舊瓦房,說是舊瓦房其實也很大氣。三間開闊,上下廳堂,中間天井,上廳有兩層,共有六間、三廳、兩廊、一井,十分開闊通暢。白墻黑瓦紅磚,是典型的南方大厝。2015年,舊屋拆了。當(dāng)年就在原址重建鋼筋水泥框架結(jié)構(gòu)三層斜頂洋房,共由十大間、四大廳、九衛(wèi)室、八陽臺、一廚房構(gòu)成,是現(xiàn)代的居家模式。前屋置三級臺階,寬敞門面,盡顯大氣。后院兩百多平方米,植樹、栽花、養(yǎng)魚、喂鳥,不失優(yōu)雅情趣。更重要的是我們家父母雙全,兄弟團結(jié),子孫滿堂,健康美滿,其樂融融。大廳懸掛著橫批“紫陽世澤”,上聯(lián)“孝祖德福禧乃厚”,下聯(lián)“思孫謀善慶而興”,以及全家福彩照,就成了我們家生動真實的寫照。
可以說,交通的變遷最牽動著游子歸家過年的心。從最初的山路步行,到公路自行車、摩托車,再到水泥路小汽車,老家已經(jīng)歷了五次鄉(xiāng)村道路修建、改造、拓寬、升級。2020年春節(jié)前夕,高速公路通到家門口,村里家家戶戶有小汽車,有的家庭甚至擁有好幾輛小汽車,還實現(xiàn)了通信網(wǎng)絡(luò)全覆蓋。發(fā)達的交通通信為我們的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再遠的遠方仍是咫尺?;叵肫鹞覐膯紊砘丶业椒蚱揠p雙把家還再到攜妻兒一起回家過大年,這一段段年路歷程,總是感慨:老家呀,你就是年的方向,永遠快樂的地方!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年都有特殊的符號。包餃子、守年夜、壓歲錢、逛廟會、游花市、看春晚、辦聯(lián)歡……各有千秋。從最初的甲骨文中的“年”看,上為禾,下為千?!墩f文解字》寫有“年,谷熟也”?!豆攘粋鳌防镆灿涊d“五谷大熟,為大有年”??梢钥闯?,年就是為豐收喜慶準(zhǔn)備的。而在我們心中,年永遠是團聚、幸福、美好的。
2021年,也許又會與眾不同了。全球新冠疫情阻止了一些人過年團聚的腳步,但阻擋不了我們對幸福美好的向往。不管風(fēng)云變幻,中國年永遠紅紅火火,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