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
一
我始終保存著一方白色手帕。手帕極其普通,展開看去,正中印有一頁《長征交響曲》藍色曲譜手稿,右下角則是筆力遒勁的簽名“丁善德”。這是1995年12月10日去龍華殯儀館參加丁善德教授追悼會的紀念物。那天的靈堂內(nèi),沒有播放哀樂,而是一遍遍回響著《長征交響曲》的旋律,激昂而又充滿深情,仿佛音樂老人也在側(cè)耳聆聽。
記得那年的五月,我曾去上?;春V新沸驴祷▓@拜訪丁善德??匆娂亦l(xiāng)昆山來人,他非常高興,不僅贈我簽了名的照片和多本書籍,還給了我一盒《丁善德交響音樂作品》。里面裝著三盤錄音磁帶,其中主要是從第一樂章《踏上征途》到第五樂章《勝利會師》的《長征交響曲》。沒想到,僅僅半年多,他就離開了我們。
據(jù)《文匯報》報道,2021年2月27日,上海交響樂團在指揮家黃屹的執(zhí)棒下,攜手女中音歌唱家雷鳴,以朱踐耳《唱支山歌給黨聽》和丁善德《長征交響曲》兩部老一輩作曲家的紅色經(jīng)典,揭開了“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紅色經(jīng)典劇目展演季”序幕。他們還找到了一套由黃貽鈞指揮,于1962年錄制的黑膠唱片,在演出現(xiàn)場向聽眾展示。
我一邊讀報,一邊回想起曾留學法國的音樂老人丁善德與《長征交響曲》的點點滴滴。
二
丁善德4歲時,父親患肺病去世了。他自幼家境貧困,卻有很好的音樂天賦,讀小學時就學會用左手配八度的和音,能在失準的風琴上彈奏出江南絲竹《梅花三弄》。小學畢業(yè)時,老師讓學生寫一篇題為《我的志愿》的作文,大家紛紛說畢業(yè)后想當布店或米店的學徒,掙一個好飯碗,只有他想繼續(xù)讀書,讀初中、讀高中、讀大學,然后出洋留學。他最初的樂器僅是一套舊鑼鼓。他是在敲敲打打中獲得節(jié)奏感的。第一次見到小學校的風琴,那種興奮的神態(tài),不亞于巴赫見到圣·瑪麗大教堂里的管風琴。
1928年8月,丁善德初中畢業(yè)。了解他特長的縣中校長吳粹倫先生,鼓勵他去上海報考國立音樂院。他忐忑不安地去了,從沒見過鋼琴,也不會小提琴,便用琵琶彈奏了一曲彈詞。考樂理倒是頗有把握,因為自學過豐子愷先生的《音樂入門》。主考官蕭友梅從他洋溢著鄉(xiāng)野氣息的臉龐上看到了靈氣,先是作備取,后來看了他的全部成績單,當場表示可以錄取。丁善德將母親省吃儉用積攢的150元錢,小心翼翼地縫在貼身口袋里,從昆山來到上海,開始一步步走向巍峨的音樂殿堂。
1935年,丁善德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音樂本科鋼琴組高級班,副科聲樂和琵琶也順利地通過了畢業(yè)考試。這時候,他舉行了個人鋼琴畢業(yè)音樂會,成為我國鋼琴家舉行獨奏音樂會的第一人。音樂會盛況空前,他不僅演奏了歐洲著名作曲家的鋼琴經(jīng)典作品,還演奏了賀綠汀院長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然后,他又赴天津、北平舉行各人鋼琴獨奏音樂會,開始以鋼琴家的身份,活躍于中國樂壇。同時應(yīng)聘為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音樂系教授。當時,這位青年音樂家還不滿24歲。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充滿愛國熱情的丁善德,在蕭友梅和黃自先生的帶動下,參加了音專“抗日救國會”,創(chuàng)作了愛國歌曲《四萬萬同胞》,他還和黃自先生一起,積極投入為東北義勇軍募捐的抗日宣傳活動。后來,他留居上海,與勞景賢、陳又新等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上海音樂館(后改名私立上海音樂??茖W校),擔任館長(校長)。同時應(yīng)蕭友梅先生之聘,在母校國立上海音專任教。當時師從丁善德教授的有朱工一、周廣仁等人,他們后來都成為中國著名的鋼琴家。另一位學生陸洪恩后來則成為上海交響樂團的指揮。
1942年,國立上海音專為敵偽所接管,丁善德斷然拒絕與日偽派遣的校長合作,大義凜然地辭去了教職,專志于私立音專的教學工作,表現(xiàn)出了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jié)。
1947年,胸懷大志的丁善德自費去往法國留學,進入了各國音樂家都渴望進入的巴黎音樂學院。在這里,他努力吸收西方音樂的精華,卻沒有放棄民族風格,而是將兩者巧妙結(jié)合起來,采用新手法和新技巧,創(chuàng)作了鋼琴獨奏《序曲三首》(作品3號)、《中國民歌主題變奏曲》(作品4號)、《雙簧管奏鳴曲》和獨唱、長笛伴奏的《神秘的笛音》(作品5號)等。
在巴黎苦讀3年,正在撰寫畢業(yè)論文時,丁善德聽到了許多關(guān)于中國解放戰(zhàn)爭不斷進展的消息。長春、沈陽、天津、北平等地相繼回到了人民手里的報道,在巴黎各大報紙紛紛以通欄標題刊出,他頓時產(chǎn)生了回歸祖國的念頭,同時決心構(gòu)思出一部《新中國交響組曲》。
1949年4月,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在巴黎召開,丁善德與十幾位留學生作為列席代表參加。開幕那天,恰好是南京解放的日子,大會主席向全體代表宣布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代表們向中國留學生送來了熱烈的掌聲,表示祝賀。他們連忙起立致意,心里真的有說不出來的興奮和自豪。這給他創(chuàng)作《新中國交響組曲》增添了無窮的動力。
《新中國交響組曲》是在巴黎寫成的,演出卻在上海。
那年的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之際,遠涉重洋的丁善德終于經(jīng)由天津回到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聘請他擔任教授。次年1月,由意大利指揮家富亞指揮的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在上海上演了解放以來第一部中國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新中國交響組曲》,音樂會座無虛席,許多觀眾只能站在過道里聆聽。
賀綠汀院長聘請丁善德?lián)紊虾R魳穼W院作曲系教授(后來又任作曲系主任)。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學工作的重建和開發(f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他的主持下,作曲系的師資力量逐步得到充實,教學內(nèi)容不斷豐富,優(yōu)秀作品迅速涌現(xiàn),各類人才蓬勃成長。許多活躍在中國作曲界的人物,如陳銘志、劉施任、施詠康、陳鋼、李延林、何占豪、馬友道、王西麟等都是他的學生。
1956年,丁善德?lián)瘟松虾R魳穼W院副院長,主管教學業(yè)務(wù)、藝術(shù)實踐和外事活動等。他始終以充沛的工作熱情、嫻熟的業(yè)務(wù)素養(yǎng),兢兢業(yè)業(yè)地干著自己認為應(yīng)該干的事,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與此同時,他在這段時間也寫出了許多反映人民生活,明朗樂觀、意境深邃、藝術(shù)技巧新穎的作品,如《長征交響曲》、大合唱《黃浦江頌》、歌曲《山上的松樹青青的哩》《愛人送我向日葵》《延安夜月》《藍色的霧》等,以及鋼琴曲《新疆舞曲》、兒童鋼琴組曲《快樂的節(jié)日》,民歌改編曲《槐花幾時開》《瑪依拉》《太陽出來喜洋洋》《想親娘》等等。這些作品都獲得了音樂界人士的贊譽,成為聲樂和鋼琴教學中中國作品的經(jīng)典曲目。在理論方面,他也發(fā)表了大量有關(guān)音樂教育、文化交流、創(chuàng)作心得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的文章,有不少文章還在國際學術(shù)會議上發(fā)表。在社會音樂活動方面,他作為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的副主席,參與創(chuàng)辦、領(lǐng)導(dǎo)和組織了“上海之春”音樂節(jié),促進了上海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繁榮發(fā)展。他擔任了多次國際比賽的評委,并有機會與國外的音樂機構(gòu)進行交流活動,贏得了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