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西北夜空中,有無數(shù)的星星閃爍不停。與這些星星遙遙相對的,是蒼茫的戈壁灘。在這戈壁灘,有一座名為格爾木的小城,潛伏在山脈的褶皺里。那片大地既樸素生動,又躁動安寧;既有生命的莊嚴肅穆,又有生活的斑斕絢麗;那里體現(xiàn)的,既是大自然造化的博大浩繁,又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無窮無盡。
格爾木很年輕,仔細算來,只有68歲。它的起點,是跟一把鐵鍬有關(guān)。1953年,慕生忠將軍帶著部下前來開拓修建青藏公路,那時的格爾木只是一個傳說,沒有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究竟何處。找來找去,軍人們也有些倦意了,就在這時,慕生忠將軍拿起鐵鍬,往腳下的戈壁灘一插,說鐵鍬插在哪,哪就是格爾木。
從那時起,許許多多的人聚集于此,筑路工、養(yǎng)路工、駝工、汽車兵、商販、走南闖北的旅人...... 天南海北的人匯聚于此,運往西藏的物資也匯聚于此。
從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格爾木的第一縷炊煙、第一棵樹木、第一畝菜地,到格爾木的第一座屋舎、第一輛汽車和第一聲嬰兒的啼哭。正是他們改變了許多以為不曾改變的東西,戈壁荒灘,如今在格爾木人手里變成綠洲。
有了那把鐵鍬作為地標,格爾木這座城的故事有了開頭。一條生命線便由此起程,將祖國內(nèi)陸與邊陲西藏緊緊相連,它宣告了世界公路史上天塹變通途的奇跡,也見證了連接西藏與祖國內(nèi)陸這根“大動脈”建設初期艱苦卓絕的剎那,更體現(xiàn)了“兩路”精神今日的輝煌。
格爾木是眾人為西藏開墾的處女地,格爾木西藏基地人是格爾木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最早的開拓者和建設者中的一員,在他們心中有著深深的格爾木和西藏情結(jié),與忘卻不去的記憶。在格爾木西藏基地,隨著第一代人的遠去,第二代人、第三代人已接下先輩肩頭的擔子,格爾木這座年輕的城市有了新的發(fā)展動力。
《西藏人文地理》雜志本期專題將走進格爾木,瞻仰聆聽慕生忠將軍和青藏公路開拓與建設者的感人事跡,我們將從一位將軍、一條公路、一個奇跡、一段歷史、一座新城、一種精神的回顧,表達對以慕生忠將軍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者和開拓者的深情緬懷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