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全岳
中國鞋履收藏,源遠流長。有關鞋履收藏的文字記載,最早的藏品當屬“孔子屐”。《晉書·五行志》記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張華疑有亂。先命在守,然后救火。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萬器械,一時蕩盡。”可見,孔子的木屐一直被視為“異寶”典藏于國庫的。
最早的鞋履收藏家,當屬東晉時代的阮孚,他的藏品是清一色的木屐,世稱“阮屐”。據《晉書·阮孚傳》記載,“孚性好屐﹍﹍正視自蠟屐,因自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甚閑暢?!币馑际钦f:阮孚喜好收藏木屐,也愛屐成癖,為木屐所累。一個友人不聲不響來到阮孚家,當時阮孚正在為木屐上蠟。只見他一手拿著木屐,把玩良久而愛不釋手,且氣定神閑地自語道“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他那一聲嘆息之舒暢,那神情悠閑之達觀,境界豁達而高遠。從此“阮孚蠟屐”、“阮屐”的典故流傳于世。
阮孚對木屐的收藏情有獨鐘,也有當時私人收藏家開始形成的社會大背景。東晉時期,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yǎng)的象征。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阮孚收藏的木屐有多少,其數(shù)量雖不可考證,但其品種一定很多,否則談何“阮屐”?阮孚不但在當今的南京擔任過高官,更重要的是還在廣州任過刺吏,其木屐更為馳名;木屐在各類鞋履中最為結實耐久,保養(yǎng)簡單,適于收藏。阮孚收藏的不僅是木屐,更是慰藉心靈,享受寧靜和愜意的最好方式。時光如梭,或為官閑暇時,或棄官居家時,他總是小心翼翼地一件件地把天南地北收集來的木屐“請”出來,或細細摩挲,或拂塵上蠟,或品賞把玩,其樂無窮。
阮孚之后的今天,“當代阮孚”式鞋履收藏家越來越多,如“中國鞋史研究第一人”的駱崇騏、服飾文化專家鐘漫天、陶瓷鞋收藏家金永愉、作家朱寅全等,把鞋履收藏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1986 年,駱崇騏只身一人在四次遇險的情況下,以五萬里行程完成了中國鞋文化史的自費考察,搜集到大量古人類的鞋履照片和資料。1989 年3 月他在上海首次舉辦了“駱崇騏之古典鞋飾研究珍貴照片展示會”,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廣泛好評。
據《東方之履》雜志在《踏破鐵鞋為覓鞋》一文中報道,鐘先生是研究服飾文化的學者,但他投入最多、收藏最多的卻是大量古今鞋品。在他家近九十平米的住房里,上千款鞋子按照傳世鞋系列、少數(shù)民族鞋系列、三寸金蓮鞋系列、繡花鞋系列、皮鞋系列、木屐系列、童鞋系列陳列在不同的房間里,堪稱“鞋履之家博物館”。談起為何選擇收藏鞋履時,鐘先生動情地回憶說,他1966 年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山西太原一家木器廠,“文革”期間生產蕭條,在工作之余經常到外面轉轉。山西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積淀,在這塊蘊藏著豐富寶藏的“地上博物館”里,他看見到許多繡制精美的服裝和鞋子,這些凝聚著當?shù)孛耖g婦女聰明才智和美好愿望的手工藝品,每每使他愛不釋手,流連忘返。特別是鞋子上豐富多彩的圖案、各種各樣的材料和不同的形制,更引起這位工藝美術愛好者的采擷欲望。他省吃儉用,開始了自己的收藏生涯,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許多時候為了一雙有特色的鞋子,不惜翻山越嶺,爬山涉水去尋找,直到現(xiàn)在還保持這一習慣。當時在一些落后的農村里,人們更需要生活用品,,他就回北京帶來火柴、電池等與其交換。幾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山西108 個縣,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子,而收藏的鞋子卻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在他那高大的收藏柜中,里三層外三層裝的是各款金蓮繡花鞋。有他跑遍內蒙古大草原,“踏破鐵鞋”方覓到的步步生香金蓮鞋;有他四下江南,跑廣州、去佛山、奔漁村覓到唐代的繡花鞋;有他在山西一個大家族覓到的光滑透亮的傳世金蓮鐵鞋;許許多多的禮儀鞋中,有對新人祝福的婚姻鞋、有比喻“壽比南山”的“壽”字鞋、有蘊含男尊女卑的底部嵌著女鞋的男木鞋……鐘先生拿出一雙金蓮繡鞋,再次動情地說,這一雙雙浸透著“深閨紅顏淚”的金蓮鞋,充滿著古代婦女一段段難以忘懷的血淚史。
《東方之履》還在《集藏陶鞋無怨無悔》一文中,對溫州陶瓷鞋收藏家金永愉先生進行了報道。在金先生家里的陳列室,有一千多款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琳瑯滿目、古今中外的陶瓷鞋。有皮鞋、布鞋、綢鞋、雨鞋、球鞋、涼鞋、舞鞋、拖鞋、童鞋等造型各異的陶瓷鞋;有金蓮鞋、高底鞋、紅舞鞋、水晶鞋、時尚鞋、袖珍鞋等形態(tài)的陶瓷鞋;有筆洗筆架式、房屋造型式、白貓玩具式、溫度表式、煙缸式的實用陶瓷鞋;有小如指甲、玲瓏剔透的白玉陶瓷鞋;有大若男靴、宛若房頂?shù)奈宀饰菪翁沾尚?;有至尊至貴、帝王之舃陶瓷鞋;有清朝形若水盂、綠意盎然的筆洗陶瓷鞋;有來自臺灣、香港、日本、意大利等地造型逼真的陶瓷鞋……癡陶鞋如命的金先生,每談起如此之多的陶瓷鞋時如數(shù)家珍,一個個收藏陶瓷鞋的故事娓娓動聽。
那只被他命名的造型逼真、光潔如玉的“1 號”陶瓷鞋,是他出差時在福州買來的;那只小巧玲瓏、造型奇特的高跟女款“2 號”陶瓷鞋,是他出差時在上海買來的……從此以后,他癡迷于收藏而無怨無悔。為更多地買到心儀的陶瓷鞋,他依然戒了煙;那只水晶鞋式陶瓷鞋,因價格昂貴反復跑了三趟才決定買下;那只白玉般女款陶瓷鞋來自廈門,后因摔碎又重新補買了一回;那次從香港帶回的一口袋價值三千元的陶瓷鞋,令親朋目瞪口呆,而他卻眉飛色舞;在海外的外甥女深知舅舅喜愛收藏陶瓷鞋,像淘寶一樣到處購買;福州的朋友見到同事家里有三只陶瓷鞋,便討來轉送于他;河北的朋友專門為他定制了三雙堪稱孤品的黑色陶瓷鞋……金先生在他收藏陶瓷鞋的辛勤耕耘中,豐富了精神世界,獲得了無窮樂趣,更收藏了令他動容的親情和友情。
蘇州文聯(lián)作家朱寅全先生在《收盡天下小鞋,邁開人生大步》一文中幽默地說:“我要收盡天下的小鞋,就是不讓人再被穿小鞋!”他那一千二百多款袖珍鞋,最小者只有在放大鏡下才能一睹芳容,最大者連初生嬰孩穿它不進。放大鏡下的象牙微雕鞋,鞋頭竟刻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字跡,堪稱極品。如此袖珍鞋門類極多:古玩類,有金蓮鞋、墨線鞋、藏針鞋等;材質類,有各種金屬鞋、塑料鞋、面塑鞋、白玉鞋、玻璃鞋、木雕鞋等;物品類,有臺燈鞋、鐘表鞋、茶壺鞋、煙盒鞋、硯臺鞋、花瓶鞋等;體育類,有滑冰鞋、滑雪鞋等;動物類,有龍頭鞋、虎頭鞋等;外國類,有意大利的小皮鞋、法國的水晶鞋、日本的鏤空鞋、美國的牛仔鞋、朝鮮的勾背鞋、荷蘭的小木鞋、泰國的鏡子鞋等。朱寅全先生說:“大千世界,小鞋天地,收藏玩賞,其樂無窮?!彼诟鞯嘏e辦的“古今中外珍奇小鞋展”令觀者嘖嘖稱奇。
還有令人稱奇的是,四川綿竹的趙華對于收藏中國民族鞋更是不可思議。在2000 年的時候,因偶見“赫哲族魚皮鞋”六個字,便激發(fā)了他強烈的好奇心,于是有了尋覓少數(shù)民族鞋履的想法。于是他到縣城買了一輛自行車,又找來鋼筋、鐵絲等材料,照著鞋子的形狀打造了一輛能裝卸行李的“鞋形自行車”。新年剛過,他就騎上他發(fā)明的“鞋車”,開始了探秘少數(shù)民族鞋的風餐露宿之旅。
他每到一地,“鞋車”的造型立即引來人們好奇的目光,特別是車的兩側那“拯救民族鞋,萬里走單騎”的廣告語,更令人刮目相看。他到文化部門登門請教,了解民族鞋的歷史和習俗;他到集市和超市,尋覓民族鞋的信息;他與當?shù)厝私慌笥?,傾聽古老民族鞋的美麗傳說。他尋覓民族鞋、展示民族鞋、宣傳民族鞋的鞋文化善舉深得民心,或捐錢或捐車或捐民族鞋,媒體也贊他為“中華尋鞋第一人”。從云貴高原到白山黑水,歷盡六年的艱辛而矢志不渝,覓到的民族鞋越來越多,羌族的云云鞋、布依族的繡花鞋、滿族的高底鞋、朝鮮族的瓢鞋、白族的船頭鞋、鄂倫春的袍皮鞋、赫哲族的靰鞡魚皮鞋等三百余雙。異彩紛呈的民族鞋不僅圓了他與生俱來的尋鞋夢,更收獲了五十多個民族的深情厚誼,捐助者的姓名和捐項就記滿了他五個筆記本。
2005 年,他將民族鞋帶到北京參加世界鞋業(yè)論壇上展出。一位意大利客人曾多次造訪他,表示愿意出高價購買他的民族鞋。趙華委婉地說,我千辛萬苦搜集到的民族鞋,不是為發(fā)財賣高價,而是要拯救和保護瀕臨消逝的民族鞋和絢麗多彩的民族鞋文化。
為了給“鞋寶貝”安個家,趙華又突發(fā)奇想,2012 年在家門口建造了一棟酷似鞋型的民族鞋文化博物館,陳列他用心血換來的幾百雙民族鞋,就是為了在盤活民族鞋中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鞋、珍惜民族鞋、感悟民族鞋,以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鞋文化。
(下期刊載《走進鞋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