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錦文 高敘新 汪穎
他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卻從未耽誤學生一堂課;他即使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也能把課堂演繹得精彩絕倫;他把一批批農家學子培養(yǎng)成才,自己卻滿頭青絲變白發(fā);他四十多年一直癡心杏壇,虔誠“點燈”,深受人們尊敬。他就是萬載縣株潭鎮(zhèn)上坊小學教師陽錦文。
一生只為教育來
20世紀70年代,上坊小學校舍還是土木結構,校園內全是土路,只有一個泥巴地操場,師生處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環(huán)境中。因條件艱苦,好多老師都不來上坊小學教書。沒有老師愿意來,上坊的孩子怎么辦?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1980年,當時年僅17歲的陽錦文主動請纓:“我是土生土長的上坊人,也是上坊小學的首屆畢業(yè)生。上坊娃娃們的課,我去上!”就這樣,帶著對投身家鄉(xiāng)教育的滿腔熱忱,他來到了上坊小學。
一年、五年、十年、十五年……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慢慢變好了,可作為民辦教師的陽錦文每年仍拿著幾百元的工資。20世紀90年代,陽錦文的高中同學曾對他說:“錦文啊,現(xiàn)在是下海經商的好時機,遍地是黃金。你有文化,腦子又聰明,要是轉行闖市場,一定能闖出名堂來,比待在農村學校教書強!”
陽錦文聽了,只是笑著搖搖頭。他覺得自己離不開三尺講臺,這個村子、這些學生需要他。
上天會眷顧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陽錦文對教育事業(yè)的付出與奉獻也得到了回報。1999年,36歲的陽錦文以高分考入宜春師范學校,之后順利轉為公辦教師。他將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
現(xiàn)在的他年近花甲,卻依然擔起了畢業(yè)班數(shù)學教學和學校總務兩大重任。任勞任怨、踏實肯干的陽錦文默默地為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做著自己的貢獻,贏得了全體師生和當?shù)匕傩盏恼J可與贊賞,是當之無愧的人民教師。
一個都不能少
“陽老師,丁盼說她不想再讀書了,您快去看看!”20世紀80年代的一天,陽錦文正在批改作業(yè)時,幾個學生匆匆跑到他辦公室說。擔憂和著急立刻涌上他心頭,他迅速放下筆跑到教室。
經過一番詢問,陽錦文得知,丁盼的父親前段時間在一場花炮爆炸事故中身亡。父親的去世給了丁盼沉重的打擊,原本她的家庭就比較困難,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于是,丁盼在學習上開始“分心”。
對于丁盼這種因家庭變故而產生輟學想法的學生,當時尚年輕的陽錦文還不知道如何去勸說他們。他自己當時也只拿著微薄的工資,常常捉襟見肘,在經濟上無法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安恍?,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他腦海里第一時間的想法。瞬間,對教育的滿腔熱忱和對學生滿滿的關愛占據了他的整個心房。
于是,陽錦文開始做丁盼和她家人的思想工作?!岸∨?,這學一定得上!你的學雜費我想辦法!”“小學是基礎,如果因家庭條件不好就輟學,會導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這輩子就可能荒廢了?!薄栧\文關愛的陽光溫暖了丁盼的心靈,也促使她家人支持她繼續(xù)上學,丁盼也得以安心地繼續(xù)學習。此后,陽錦文更加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學困生、貧困生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并且沒有讓一個學生輟學。
后來,丁盼考上了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丁盼的家人每每提及往事,都忍不住感激地說:“陽老師真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是我們一家的大恩人吶!”
一心做個好老師
自從教以來,陽錦文就擔任畢業(yè)班的教學。20世紀80年代,在學校那段昏黃油燈下的艱難歲月,是陽錦文內心最深刻的回憶。但每每想起那段歲月,他都覺得是一種獨特的幸福。
當時,學校沒有電燈,老師辦公只能用煤油燈;沒有黑板,就取一塊木板,漆上黑漆當黑板;沒有印刷好的試卷,教師就自己刻蠟紙印油墨試卷。夜晚,教師、學生都一起在煤油燈下工作、學習。煤油燈的煙熏黑了師生的鼻子,熏紅了師生的眼睛。在煤油燈的煤煙和昏黃光暈中,一個個溫情的故事也不斷上演。
一天上晚自習時,陽錦文班上一位學生發(fā)高燒。當時無法聯(lián)系學生家長,陽錦文便立刻背起學生,在黑魆魆的鄉(xiāng)間小道上朝著鎮(zhèn)衛(wèi)生院一路小跑。等該學生打完吊針,已是黎明時分?;氐綄W校后,他就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一樣,繼續(xù)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為學生輔導功課,對陽錦文來說是家常便飯。“有時節(jié)假日在田地里干著活,都會有學生拿著題目過來問,講著講著就在田埂上坐了下來。有時來的學生越來越多,連喝口水的工夫也沒有。嘿嘿,別人都笑我,說我把課堂搬到了田埂上。”陽老師開心地回憶著,臉上滿是自豪。
陽錦文的學生們在田間留下了一串串腳印,他們的練習簿慢慢地變厚了,成績慢慢地提高了,并一批批走進了高一級的學校。
一人護校十余載
2000年,上坊小學的條件還較為落后,沒有像樣的圍墻與堅實的大門。那時,陽錦文自告奮勇,選擇成為校園的守護人。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常年夜宿在學校,成了學校的“守護神”。
每天晚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巡查教室、辦公室和校園的每個角落,看看有沒有丟失東西。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如此。
每到寒暑假,老師們都回家團聚,一家子其樂融融,陽錦文卻像往常一樣只身堅守在校。某晚,有個人來到校園內盜竊物品,陽錦文見狀大聲呵斥。幸運的是,偷盜者未用兇器傷害他,最終校園平安無事。事后,有人問他:“你當時怕嗎?”他語氣平淡地說:“說一點都不怕是假的,但我若是不護校,學校財產一定會有損失。我在氣勢上就不能輸,必須把這些盜竊者的猖狂氣焰給壓下去!”
十余年里,不管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陽錦文都默默地守護校園。夏日,草窠里的蟲鳴聲伴他入眠;冬日,呼嘯的寒風與他同睡,但他從未覺得守校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情。于他而言,保護校園平安是他的本分。
“你給我一個微笑,我就渾身是力量;
你給我一個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
你放開雙手讓我遨游知識的海洋,
老師啊老師,你像我兄長,
老師啊老師,像老朋友一樣,
老師啊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p>
悠揚的歌聲在上坊小學校園里縈繞。正如歌中唱的一樣,陽錦文癡心杏壇四十多年,已虔誠地為近兩千名學生點亮“心燈”,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走向了美好的未來。
回首來路勁不松,叩問初心永不改。陽錦文說:“我這輩子能投身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