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芳 曾柏榮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被稱為“癌中之王”。雖然胰腺癌發(fā)病率低,大約為12.9例/10萬人年,卻躍居美國癌癥死亡原因排行榜前三[1];在歐盟,2018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預測胰腺癌很可能成為當?shù)刂滤赖牡谌笤騕2];在我國,胰腺癌死亡率較10年前增加9%[3]。胰腺癌早期診斷率較低,雖然目前醫(yī)學科學的進步提升了胰腺癌的診斷率,但癌細胞在早期就已有高侵襲性,即使及時首選手術治療,術后5年生存率僅僅為15%~25%[4]。現(xiàn)代醫(yī)學的手術治療、放化療、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新輔助治療等方法對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獲益仍然有限,近年來胰腺癌患者的總生存率沒有明顯的改善,5年生存率甚至不超過7%[5]。有研究證實,中醫(yī)藥對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惡性腫瘤均有著重要的作用。中醫(yī)認為癌腫為局部屬實,整體屬虛的疾病[6-8],臟腑氣機紊亂可以導致痰濕、瘀血、癌毒等病理產物的產生,進一步導致胰腺癌的發(fā)生,故氣機升降失調是胰腺癌的基本病機。文章主要從氣機升降理論認識胰腺癌的發(fā)病機制,探討胰腺癌的治療。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萬物的本原,氣的升降出入是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基本形式?!端貑枴ち⒅即笳摗吩岬剑骸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盵9]由此可見其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形式,氣機升降的正常與否與人體的生理病理密切相關。后世醫(yī)家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氣機升降理論,并將此運用于臨床。李東垣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環(huán)無端,運化萬物,其實一也[10]?!鄙徒凳菤鈾C運動相互矛盾而又互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李東垣在領悟《黃帝內經》氣機升降理論后,提出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升降相因,氣機出入有序,“后天之本”可以上輸精氣于肺,下降濁氣于膀胱,中灌四旁。反之,氣機出入失序,血、津、精運行失常,清濁失其所,則如明代薛己所言:“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11]。
胰既不是中醫(yī)五臟六腑之一,也不屬奇恒之腑,甚至在明代《本草綱目》[12]之前沒有明確提出胰的名字。雖未提名,但諸中醫(yī)古籍在闡述脾臟時卻有胰的描述。《難經·四十二難》最早提道:“脾重二斤二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13]從重量考量,推測這里的脾應該包括胰在內;根據(jù)《醫(yī)林改錯》中描述“脾中間有一管,體相玲瓏;易于出水,故名瓏管”[14],通過瓏管易于出水可得知瓏管即是代指胰,又見“脾中間有一管”體現(xiàn)王清任認為胰與脾在位置上相鄰近;《難經正義》提到:“胰……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盵15]從胰分泌液汁及現(xiàn)代醫(yī)學對胰腺的認識,胰能輔助“脾”運化水谷。兩者位置相近,若胰發(fā)生“積聚”“伏梁”等病理變化時,中焦氣機不暢則不能升清降濁,運化失常則不能中灌四旁,營養(yǎng)臟腑。故中焦氣機郁滯,氣滯津停,瓏管中汁液阻塞于內,與瘀阻之血相搏結,愈加影響氣機運動,導致臟腑功能失調。
3.1 正虛是胰腺癌發(fā)病的根本原因 《素問·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盵9]指出正氣抵御邪氣的重要性,相反,正氣不足使邪氣有機可乘,體內氣機受邪氣影響而運行失常,氣血津液不循其道,體內痰、熱、虛、瘀、毒等相繼產生,膠結形成腫塊,故正虛是癌腫發(fā)病的根本原因。前有《醫(yī)宗必讀》:“積之所成,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盵16]后有郁存仁提出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是正虛[17],諸多醫(yī)家觀點及臨床實際運用皆可佐證。機體正氣的形成,一方面受先天之本腎中元氣的影響,另一方面吸收后天之本脾胃運化水谷的精微之氣。在此基礎上,張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18],李東垣亦提倡“脾胃內虛為百病之源”[10],可見后天之本脾胃運化正常對于增加人體的正氣,抵御病邪具有重要的意義。
3.2 氣機升降失調是胰腺癌發(fā)病的基本病機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胰腺癌的病因并不明確,家族遺傳是胰腺癌發(fā)病的高風險因素,另外,吸煙、高脂飲食、肥胖等因素可能與胰腺癌發(fā)病相關。根據(jù)胰腺癌的臨床癥狀,可視其為中醫(yī)“伏梁”“積聚”“黃疸”等范疇。《證治匯補》提出:“積之始生,因起居不時,憂慮過度,飲食失節(jié),脾胃虧損,邪正相搏,結于腹中[19]?!本C合來看,胰腺癌的病位在胰,由于飲食、外邪、起居、情志因素等導致脾胃氣機不暢,氣滯血停瘀阻,濕熱瘀毒互結,阻塞胰管,胰液排出受阻,日久化毒結成腫塊,故而腹部疼痛;津停濕蘊化痰,故納差、惡心嘔吐;邪踞中焦,脾胃升降失調,氣血生化乏源,肝膽失養(yǎng),疏泄失職,膽汁隨血流泛溢肌膚,形成黃疸。因此,胰腺癌的基本病機是氣機升降失調。
4.1 調樞紐 《素問·經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條水道,下輸膀胱?!盵9]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更是人體氣機升降道路上的樞紐。氣機失調,脾該升未升,胃應降未降,清濁不分,臟腑失其濡養(yǎng),機體正氣不足,無力抗邪;氣機不暢,痰毒、瘀血相繼產生而互結于中焦,發(fā)為腫塊,故調暢樞紐之氣機具有重要的意義。暢通中焦一要清除樞紐處的障礙,如:痰濕、瘀血、癌毒等邪氣;二要樞紐動力充足,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升降有序。臨床常用調和脾胃法以健運中焦,常用參、苓、術、草之類益氣健脾化濕,配三楂、神曲、麥芽、雞內金之品輔助脾胃運化,根據(jù)患者個體濕、熱、毒、瘀的偏盛予以相應的藥物配伍。另外,辛開苦降是調理中焦氣機的大法,常用仲景瀉心湯之類,辛以升散、苦以降散、一升一降調暢中焦氣機;寒熱互用、補瀉兼施則內外通和。
4.2 順四旁 《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指出:“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素問釋義·玉機真臟論》篇云:“五臟相通,其氣之旋轉本有一定之次……土居中央,以應四維”。氣機的升降運動,上之心肺、下之肝腎,均以中央脾土為中心運行周轉,循環(huán)往復。從整體觀出發(fā),樞紐的氣機通暢與否,直接影響到其他臟腑,如《四圣心源》云:“四維之病,皆因于中氣”。反之,其他臟腑的氣機是否通暢也影響著全身氣機的運行?!澳驹磺薄?,肝臟具有升發(fā)之性,主疏泄,維持著全身氣機的通暢。肝失疏泄,氣血津精運行失暢,繼而生痰成瘀,與胰內所積之癌毒相搏結形成腫塊。肺居高位,吸自然界之清氣與脾上升于肺之水谷精微相結合成宗氣,“上息道以行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為“氣之主”。肺的宣發(fā)配合脾胃輸布精微于全身,肅降以清除臟腑之濁氣,并促進腸道的蠕動,有助脾胃消化排泄之功用。肝與肺一升一降,氣血津液各行其路,臟腑功能正常。反之,若肝肺升降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則氣機逆亂,氣血瘀積,百病始生。胰腺癌患者調理腎臟,一者腎為氣之本也,是全身氣機升降出入的原動力,順應腎主蟄守位,是維持全身氣機通暢的要點之一;二者,“久病及腎”,充足的腎元能滋養(yǎng)中焦脾胃及其他臟腑,正氣充沛才能抗邪有力。
4.3 和攻補 胰腺癌腫塊的發(fā)展過程,亦是邪正相互斗爭的過程。平衡攻補是治療胰腺癌過程中的難點。邪氣盛需攻、正氣虛應補,且無論胰腺癌處于哪一發(fā)展階段,正邪孰強孰弱,處方用藥始終應該顧護正氣。由于癌毒性質不同于六淫等邪氣,一般采用攻邪藥物有動物類,如:全蝎、蜈蚣、水蛭、壁虎、斑蝥、土鱉蟲等;植物類如:半夏、天南星、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大戟、甘遂、芫花等。部分攻邪藥物攻伐之力太強,過用容易傷正。一味扶正則有閉門留寇之嫌,故治療胰腺癌,應在調氣的基礎上,根據(jù)具體的病情,攻補適宜。
患者,男,44歲,2020年6月4日初診。主訴:胰頭癌術后1月?;颊?月前因反復上腹部疼痛至當?shù)卦壕驮\,完善腹部CT發(fā)現(xiàn)胰頭占位,遂行手術治療,術后病檢示:(胰十二指腸)中-低分化腺癌。AJCC第七版病理分期:T3N0M0 IIA期?,F(xiàn)癥見:面色微黃,形體消瘦,精神較差,間斷上腹部脹痛,進食后腹脹明顯,納差,暫無全身乏力,喉間有少量黃色粘痰、暫無咳嗽,小便正常,大便偏干,夜寐一般,舌淡紅、苔黃膩、脈弦。中醫(yī)診斷:積聚病-脾虛氣滯,濕熱中阻證。治以從中焦脾胃著手,健運中焦、清熱化濕。處方:人參15 g,黃芪30 g,茯苓15 g,土炒白術10 g,陳皮10 g,法半夏(先煎)10 g,薏苡仁30 g,山藥15 g,黃芩10 g,黃連6 g,砂仁(后下)6 g,乳香10 g,沒藥10 g,雞內金15 g,谷芽15 g,半枝蓮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6 g。15劑,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2020年6月20日二診:患者腹脹腹痛較前明顯緩解,納食較前稍增、但稍多食則腹部脹滿不適,喉間痰較前減少。因效不更方,予原方繼續(xù)服用。2020年7月30日電話隨診,患者精神逐漸好轉,訴正常進食后無明顯腹脹,余癥好轉,擬至當?shù)蒯t(yī)院復查行術后輔助治療。
按語:胰腺癌患者,胰腺腫塊阻于中焦,中焦氣機運行不暢,再加之手術傷伐正氣,致脾胃虧虛,運化無力,氣滯于中則腹脹;氣不行血則瘀阻,故見腹痛;氣不布津則水停,聚濕生痰滯于喉間;中焦虛弱、運化失司,故見納差,全身乏力。治療關鍵在健運中焦脾胃,通暢氣機,用參、苓、術、草、山藥之類健脾益氣,薏苡仁利濕健脾、砂仁燥濕行氣,雞內金及谷芽助脾胃消食之功,輔以芩、連之品清熱燥濕、防治氣滯食積濕聚化熱,乳香、沒藥行氣止痛,加用半夏、陳皮,歸脾、肺經,一散一降,脾氣健運而痰自化,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全方以中焦脾胃為中心、兼顧肺氣、調和攻補,服用上方后,患者癥狀逐漸改善。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機調暢時,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將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散布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同時也帶走體內的糟粕,維系體內正常生命活動的平衡;氣機失調時,則百病生焉,《黃帝內經》言:“百病生于氣也”。由于中焦的中樞特殊位置與臟腑功能,使其在氣的生成與轉輸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主疏泄之肝、“氣之主”之肺,“氣之根”之腎,四旁之氣機異常將直接影響中樞,故全身氣機通暢與否影響著胰腺癌的發(fā)展轉歸。胰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復雜、不外乎正邪兩端,或實或虛。一般而言,胰腺癌病初以邪實為主,病理產物“濕、熱、毒、瘀”等各有偏重,隨疾病發(fā)展、再加之手術、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傷伐正氣,正氣愈虧。因此,調理氣機是胰腺癌的基本治則,調理中焦氣機的同時,應兼顧各臟腑的氣機,再針對個體邪正虛實矛盾具體用藥,平衡攻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