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 高睿,2
(1.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婦產科生殖醫(yī)學科·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1.1 SA的定義 ESHRE指南將妊娠24周前的妊娠丟失定義為SA,但2020年共識建議在我國仍將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 g而妊娠終止者定義為SA。對于生化妊娠是否納入SA進行管理國際上尚未形成共識,ESHRE指南并未提及生化妊娠,美國生殖醫(yī)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ASRM)則明確將生化妊娠從SA中排除[1]。2020年共識認為生化妊娠也是妊娠失敗的一種表現形式,屬于妊娠丟失的范疇,應納入SA進行管理。
1.2 RSA的定義 各國不盡相同,差異主要表現在自然流產次數、是否與同一配偶、是否連續(xù)發(fā)生等方面。2016年共識將RSA定義為與同一配偶發(fā)生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2],ESHRE指南則將RSA定義為連續(xù)發(fā)生2次及以上的妊娠24周前的胎兒丟失[6]。由于我國生育年齡的延遲、計劃生育政策的改變,高齡孕產婦越來越多,且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連續(xù)發(fā)生2次SA后復發(fā)風險明顯升高[7]。鑒于我國國情和臨床實踐,2020年共識建議將連續(xù)2次及以上妊娠28周前的胚胎丟失定義為RSA,包括生化妊娠。
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對SA和RSA的病因學取得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較之2016年共識和ESHRE指南,2020年共識對RSA病因構成比進行了較為明確的闡述。目前認為,在已知的病因當中,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和同種免疫)、易栓因素(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易栓癥)、女性生殖道解剖結構異常以及內分泌異常是RSA最常見的4種病因,在病因篩查時應有所側重。此外,胚胎染色體異常仍是導致SA的常見原因,研究顯示流產物染色體異常發(fā)生率超過50%[8]。但親代的染色體異常僅占SA病因的少部分,男性因素與SA的關聯(lián)也不明確。TORCH等感染因素可能與偶發(fā)的SA有關,但與RSA無關。
2.1 病史詢問 2016年共識和ESHRE指南都建議對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進行詢問,其中ESHRE指南還推薦根據患者年齡和流產次數來評估預后[9]。2020年共識依舊建議對初次就診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進行詳細詢問,包括夫婦雙方的年齡、患者的月經史、婚育史(包括妊娠次數及每次妊娠結局、生化妊娠、異位妊娠、葡萄胎、人工流產、自然流產、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胎兒畸形、引產、早產、足月產等)、家族史、手術史、有無內科合并癥、有無傳染病史以及其他既往史、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等)、不良環(huán)境暴露、BMI等。此外,如為RSA患者,還應詢問每次流產的孕周、癥狀、治療經過、用藥情況,胎兒是否畸形,是否對流產物進行過核型分析等。了解直系親屬是否有血栓病史、自身免疫病史、近親婚育史、不良妊娠史等。掌握上述資料有助于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病因篩查。
2.2 病因篩查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發(fā)生1次SA的患者再次妊娠流產風險較低,妊娠成功率較高[10]。除非患者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和病史,否則不推薦對1次SA患者進行全面病因篩查。對于RSA患者應進行全面的病因篩查以明確病因。
2.2.1 免疫因素篩查
2.2.1.1 自身免疫因素 目前研究認為,自身免疫異常與RSA密切相關,常伴有抗磷脂綜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未分化結締組織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干燥綜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系統(tǒng)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sis,SSc)等。2016年共識建議對早期RSA患者及1次以上不明原因的妊娠10周之后的胎兒丟失者進行標準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篩查,包括狼瘡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體(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和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體三項,如診斷為APS,還應篩查抗核抗體譜(ANA譜)以排除SLE、SS等疾病。2016年共識還建議對不明原因RSA患者進行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的檢查[2]。ESHRE指南僅推薦對標準aPLs(包括LA、aCL IgG/IgM亞型、抗β2-GP1抗體IgG/IgM亞型)及TPOAb進行篩查,僅推薦以解釋為目的的ANA譜篩查[6]。
那天晚上,一杭怎么也睡不著,索性起床,下樓,打車去了雪螢租住的城隍公寓。公寓大門緊閉,保安亭的燈已經熄了。他有些失望地在解放北路游蕩。
2020年共識建議,對于RSA患者應通過篩查自身抗體排除RSA是否與自身免疫因素有關,推薦指標有:ANA譜、標準aPLs、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抗中性粒細胞抗體(anti-neutrophil cell antibody,ANCA)、TPOAb、TGAb、ESR、補體C3、C4、CH50、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對于非標準aPLs的檢測尚未達成共識,有研究顯示IgG型 PS/PT和IgG型β2-GP1結構域1在診斷APS中有一定價值,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建議篩查至少3次,每次間隔4~6周(aPLs至少間隔12周、2次陽性,aCL需中高滴度陽性才能診斷APS),ANA譜檢測推薦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方法,反復1∶80陽性以上臨床意義明確。不推薦進行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抗卵巢抗體篩查。
2.2.1.2 同種免疫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RSA可能與母胎免疫失衡有關,主要表現為母胎界面自然殺傷細胞(NK)、T細胞、巨噬細胞、骨髓源性抑制性細胞(MDSCs)等免疫活性細胞以及蛻膜基質細胞(DSCs)和滋養(yǎng)細胞等數量、功能以及之間的交互對話機制異常,但其確切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公認的診斷方法[11-12]。2016年共識及ESHRE指南均未推薦對同種免疫因素進行篩查。由于機制不明、無特異性的診斷方法,可將同種免疫型RSA當做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對待。2020年共識建議采用排除法診斷同種免疫型RSA,在系統(tǒng)、全面地排除所有已知病因后,還需符合下列條件:連續(xù)流產次數3次及以上、小于12周的妊娠丟失、流產物染色體正常、與同一配偶發(fā)生流產、無活產、早產、12周以上(含12周)的妊娠丟失。不推薦對同種免疫型RSA患者進行NK細胞、外周血淋巴細胞、細胞因子譜、封閉抗體等篩查。
2.2.2 易栓癥(血栓前狀態(tài))篩查 易栓癥(即血栓前狀態(tài),prethromboticstate,PTS)根據發(fā)病原因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均可導致子宮螺旋動脈及絨毛血管微血栓形成,從而引起子宮-胎盤循環(huán)血液灌注不良,增加RSA危險。①遺傳性PTS:又稱先天性PTS,指由凝血及纖溶相關基因突變所致的易于形成血栓的一類疾病,如抗凝蛋白[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AT)]缺陷癥、凝血因子II和Ⅴ突變、遺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凝血酶原基因突變等。②獲得性PTS:主要包括APS、獲得性Hhcy以及各種易于導致血栓形成的結締組織病如SLE、病程較長且病情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ESHRE指南推薦對RSA患者進行標準aPLs的篩查,但不推薦遺傳性PTS的檢查。2016年共識推薦對RSA患者進行凝血功能[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標準aPL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進行篩查,但對于蛋白S、蛋白C、凝血因子XII、AT的篩查僅為條件性推薦。2020年共識推薦內容與2016年共識基本一致,但額外推薦有條件者開展血栓彈力圖(TEG)、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TAT)、血栓調節(jié)蛋白(TM)、凝血因子Ⅴ、凝血酶原等因子的功能檢測,必要時可進行遺傳性PTS基因篩查。
2.2.3 染色體異常 包括夫婦染色體異常和胚胎染色體異常。3%~8%的RSA夫婦中至少有一方存在染色體異常,其中92.9%為結構異常,以平衡易位和羅氏易位最為常見,少部分為數目異常,常見有特納綜合征(Turner syndrome,45,XO)、克氏綜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47,XXY)、超雌綜合征(triple X syndrome,47,XXX)、超雄綜合征(double Y syndrome,47,XYY)[13-14]。最新研究證實在常規(guī)核型檢測沒有發(fā)現異常的RSA患者中染色體異常攜帶者發(fā)生率高達11%~14%,且有研究發(fā)現染色體多態(tài)性也會增加RSA的發(fā)病風險[15-16]。胚胎染色體異常是SA的常見原因,SA發(fā)生的越早,胚胎染色體異常的發(fā)生率越高,主要表現為非整倍體,最常見的有16-三體、X單體和22-三體[17]。2016年共識建議對RSA夫婦行外周血染色體核型分析,有條件可對流產物行染色體核型分析。ESHRE指南不常規(guī)推薦對RSA夫婦及流產物行染色體核型分析,但對于染色體異常高風險的女性可行外周血染色體篩查,便于解釋流產原因可對流產物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2020年共識推薦對RSA夫婦進行外周血及其流產物染色體核型分析。
2.2.4 解剖因素 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解剖結構異常。先天性解剖結構異?;颊哒糝SA患者的8.4%~12.6%,包括縱隔子宮、雙角子宮、弓形子宮、單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發(fā)育不良等,其中縱隔子宮、雙角子宮、鞍狀子宮最為常見[2]。獲得性解剖結構異常包括Asherman綜合征、子宮頸機能不全、子宮肌瘤等。2016年共識建議對所有早期RSA患者及有1次或1次以上晚期自然流產史者進行盆腔超聲檢查,對懷疑存在解剖結構異常者行宮腔鏡、腹腔鏡或三維超聲進一步檢查。ESHRE指南推薦對RSA患者進行陰道三維超聲檢查,在鑒別縱隔子宮和雙角子宮時更有優(yōu)勢,如陰道三維超聲不可獲得也可進行MRI檢查。2020年共識推薦對所有RSA患者進行生殖道超聲檢查,必要時可進行MRI等影像學檢查,懷疑有異常者需通過宮腔鏡、腹腔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如RSA患者有晚期流產史,尤其是宮口開大之前或胎膜破裂之前沒有明顯宮縮、胚胎組織新鮮甚至娩出胎兒仍有生機者應在妊娠期加強子宮頸形態(tài)學監(jiān)測,以便及時發(fā)現子宮頸機能不全[2]。
2.2.5 內分泌因素 內分泌因素與SA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與SA有關的內分泌異常主要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黃體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癥(HPRL)、甲狀腺功能異常、糖代謝異常等,但上述疾病能否引起RSA尚存在爭議。有研究表明甲狀腺激素紊亂可增加妊娠丟失風險[18]。受孕和胚胎形成階段的高血糖會增加自然流產和先天畸形的風險,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IGO)倡議所有國家都應行妊娠糖尿病的篩查,故空腹血糖檢查甚至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應作為RSA患者的常規(guī)篩查項目[19]。2016年共識推薦的檢查項目有生殖激素水平,包括月經第3天檢測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LH、雌激素、雄激素,排卵后第7~12天檢測孕激素水平。此外,還推薦檢測甲狀腺功能及空腹血糖,必要時行糖耐量試驗。ERHSE指南推薦對甲狀腺功能進行檢測,但不推薦檢查生殖激素。2020年共識建議對RSA患者常規(guī)進行生殖激素檢測[包括月經周期第2、3天的FSH、LH、雌二醇(E2)、孕酮(P)、睪酮(T)、PRL和黃體高峰期的P水平]、甲狀腺功能[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狀腺素(T4)、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TGAb、TPOAb]以及空腹血糖篩查,必要時進行OGTT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實踐中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進行篩查。
2.2.6 感染因素 目前認為感染因素與偶發(fā)的SA有關,但與RSA關系不明確。2016年共識不推薦對RSA 患者常規(guī)進行TORCH篩查,但對于有晚期RSA病史的孕婦,則建議孕期定期檢測生殖道感染相關指標。ESHRE指南沒有對感染因素進行單獨討論。2020年共識也不建議對RSA患者孕前常規(guī)進行白帶常規(guī)、支原體、衣原體、TORCH等篩查。除非有生殖道感染的臨床表現或晚期RSA病史,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感染因素的篩查。
2.2.7 其他因素 吸煙、酗酒、肥胖、濫用藥物、吸毒、惡劣環(huán)境暴露、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等均會在SA及RSA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作用[20],同時研究發(fā)現RSA患者不論在孕前還是孕后抑郁及焦慮指數都有明顯增高,提示心理因素可能對RSA患者有一定影響[21]。2016年共識建議對RSA患者不良因素暴露進行詢問,指導其下次妊娠時避免不良因素的暴露。ERHSE指南也建議對吸煙、酗酒、肥胖的RSA患者進行指導,但對運動和咖啡因攝入與RSA的關系尚不明確。2020年共識建議對RSA夫婦有無不良生活方式和有無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暴露進行評估,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因素評估。在對RSA患者的實際診療中,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環(huán)境因素及不良心理狀態(tài)不能忽視,必要時應聯(lián)合心理科等科室醫(yī)師對患者進行干預。
對于僅有1次SA的患者,應給予對癥處理,再次妊娠時如無異常的臨床表現,無需采取特殊的治療措施。但RSA患者由于復發(fā)風險高,需要積極干預。目前對RSA患者的治療主要以對因治療為主,需根據病因有依據、有指征的治療,應避免濫用藥物、過度治療等。
3.1 免疫因素
3.1.1 自身免疫因素 RSA患者如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應聯(lián)合風濕免疫科醫(yī)生一同管理。對于合并SLE、SS、SSc以及UCTD等抗核抗體陽性的風濕免疫病患者,2016年共識建議對RSA患者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潑尼松10~20 mg/d)治療,在病情緩解后選擇適當時機受孕,同時孕期密切監(jiān)測病情活動及胎兒發(fā)育狀況,適時終止妊娠。ESHRE指南對此問題并未提及。2020年共識則建議應常規(guī)給予低劑量阿司匹林(low dose aspirin,LDA, ≤100 mg/d)治療,《復發(fā)性流產合并風濕免疫病免疫抑制劑應用專家共識》[5]推薦同時使用妊娠安全的免疫抑制劑,如小劑量不含氟的糖皮質激素、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環(huán)孢素(cyclosporin A, CsA)等,如妊娠期病情加重,應適時終止妊娠。《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產中國專家共識》[4]還推薦對高危的RSA合并SLE患者(合并腎病綜合征、APL持續(xù)中、高滴度陽性等)使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進行治療。具體用量用法可參考相應的共識。
對于RSA合并APS的患者,2016年共識和ESHRE指南均推薦進行LDA單用或聯(lián)合LMWH的治療。《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產中國專家共識》[4]推薦對合并典型APS的RSA患者或既往有10周以上不良妊娠結局者使用LDA聯(lián)合LMWH治療,推薦于受孕當月月經干凈開始使用預防劑量LMWH [那屈肝素鈣注射液2850 IU(0.3 mL)皮下注射, qd;或達肝素鈉注射液5000 IU(0.5 mL)皮下注射, qd;或依諾肝素鈉注射液4000 IU (0.4 mL) 皮下注射, qd] 并持續(xù)整個孕期(分娩前12~24 h停藥),分娩后12~24 h繼續(xù)給藥至少至產后2周;對于既往有動靜脈血栓史的APS患者,建議受孕當月月經干凈后開始使用LDA聯(lián)合治療劑量的LMWH(那屈肝素鈣注射液95 IU/kg皮下注射, q12h;或達肝素鈉注射液100 IU/kg皮下注射, q12h;或依諾肝素鈉注射液100 IU/kg皮下注射, q12h)進行治療,成功妊娠后給藥至分娩前12~24 h,分娩后12~24 h繼續(xù)給藥至少至產后6周。對于合并不典型APS的RSA患者,不推薦使用LMWH治療,單用LDA治療即可?!稄桶l(fā)性流產合并風濕免疫病免疫抑制劑應用專家共識》[5]還推薦對單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無效的患者使用HCQ(0.2~0.4 g/d,分兩次服用),于計劃妊娠前3個月開始服用,持續(xù)整個孕期。上述治療無效者可考慮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甚至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 mg/kg·d,連續(xù)輸注3~5 d)治療。2020年共識則加強了對免疫抑制劑的重視程度,推薦對合并標準APS的RSA患者常規(guī)使用HCQ,不可耐受者可添加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5~10 mg/d)。
3.1.2 同種免疫因素 同種免疫型RSA主要依靠排除診斷,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得到大樣本的證據支持。2016年共識建議,對于確診的同種免疫型RSA尤其是封閉抗體陰性及NK細胞數量及活性升高者,可嘗試予以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LIT)或IVIG治療。但ESHRE指南并不推薦任何治療方法。2020年共識也不推薦IVIG、CsA、潑尼松、HCQ、LIT、集落細胞刺激因子(G-CSF)、脂肪乳、抗TNF-α制劑、抗凝治療作為URSA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除非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規(guī)范化的臨床試驗。目前已有相關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正在進行,尚未得出結果。此前有研究證據顯示,LIT治療后URSA患者保胎成功率略有提高,故有專家認為對于明確診斷的URSA患者,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嘗試性地予以LIT治療。
3.2 易栓癥(血栓前狀態(tài)) 對于合并PTS的RSA患者,2016年共識和ESHRE指南均推薦采用LMWH單用或聯(lián)合LDA的治療方式。針對除遺傳性Hhcy以外的遺傳性PTS,以靜脈血栓為主,建議單用LMWH進行治療,LMWH的使用方法同“合并典型APS的RSA患者”。而獲得性PTS動靜脈血栓都可能發(fā)生,應聯(lián)合使用LMWH和LDA,使用方法亦同“合并典型APS的RSA患者”。2020年共識還推薦,對于Hhcy,在聯(lián)合使用LMWH和LDA的同時,應添加葉酸和維生素B12等。
3.3 染色體異常 2016年共識和ESHRE指南均建議夫婦染色體異常和胚胎染色體異常的RSA患者進行遺傳咨詢,必要時可進行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但并未對染色體異常提出明確的治療意見。2018年發(fā)布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技術專家共識》[22]將RSA作為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的適應證之一,但RSA行PGT后的效果以及性價比仍存在爭議,有待于新的RCT研究證實。目前認為,應對染色體異常的患者進行遺傳咨詢,對于同源染色體羅氏易位攜帶者,建議避孕或接受供卵或供精、通過輔助生殖技術解決生育問題;對于常染色體平衡易位及非同源染色體羅氏易位妊娠后,應行產前診斷,若胎兒畸形應及時終止妊娠,再次妊娠者可考慮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結構重排(PGT-SR)助孕。2020年共識不建議對非染色體異常者行PGT。
3.4 解剖因素 目前對解剖因素引起的RSA的治療存在諸多爭議。2016年共識推薦對存在子宮頸機能不全的RSA患者在孕13~14周時行預防性子宮頸環(huán)扎術;對于雙角子宮或鞍狀子宮的RSA患者,可行子宮矯形術,子宮縱隔明顯者可采用宮腔鏡切除縱隔;對于單角子宮者不建議手術,但應加強孕期監(jiān)護;宮腔粘連、粘膜下肌瘤、較大的肌壁間肌瘤患者也建議在孕前進行相應的手術處理。ESHRE指南則總體認為手術獲益不大。2020年共識建議基本與2016年共識一致,但額外推薦了對宮頸機能不全的監(jiān)測,建議對無明顯子宮頸機能不全的RSA患者,尤其是有多次清宮、多次宮腔鏡檢查手術操作者在妊娠期應加強子宮頸機能的動態(tài)監(jiān)測,方法如下:自妊娠12周開始,每4周監(jiān)測1次,必要時可縮短監(jiān)測時間,每1~2周監(jiān)測1次,以便及時發(fā)現子宮頸機能不全并及時給予處理;對于妊娠期發(fā)現無痛性子宮頸擴張者,盡可能行緊急子宮頸環(huán)扎術,以最大限度地延長孕周。總體來看,現有專家共識均為經驗性推薦,實際診療實踐中對于解剖結構異常的RSA患者,應充分評估手術的獲益與風險,充分做到知情同意,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3.5 內分泌因素 2016年共識提出了對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及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亞甲減)、糖尿病的RSA患者的治療建議,而ESHRE指南僅推薦了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治療方法。2020年共識在原有基礎上還推薦了PCOS、HPRL和黃體功能不全的處理意見,具體如下:①甲亢:建議合并甲亢者控制病情后再受孕,妊娠期應加強監(jiān)測,可使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孕期較為安全。②甲減:建議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3個月后再考慮妊娠,孕期嚴密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每2~4周檢查1次,依據TSH等指標的變化調整甲狀腺激素劑量。③亞甲減:酌情補充甲狀腺素,使TSH控制在相應孕周的正常水平。④糖尿?。涸谘强刂评硐牒?個月方可受孕,并于計劃妊娠前3個月停用妊娠期禁用的降糖藥,改為胰島素治療,孕期嚴密監(jiān)測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⑤PCOS: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藥物干預等措施改善卵巢功能及糖脂代謝,不推薦二甲雙胍。⑥HPRL:推薦溴隱亭治療,PRL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后再考慮妊娠。⑦黃體功能不全:排卵后即開始黃體支持。此外,根據《孕激素維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產的中國專家共識》[3],RSA患者再次妊娠是孕激素黃體支持的適應,建議首選口服地屈孕酮(20~40 mg/d),也可肌內注射黃體酮(20 mg/d)或陰道用微粒化黃體酮(200~300 mg/d)等,使用至孕12~16周,或前次流產的孕周后1~2周,若無先兆流產表現,超聲檢查正常,可予以停藥。但目前黃體功能不全尚無明確的診斷標準,還需臨床醫(yī)生在診療實踐中結合經驗進行判斷。內分泌因素引起的RSA主要以原發(fā)病的治療為主。
3.6 感染因素 2016年共識建議對生殖道感染的RSA患者孕前針對病原體進行針對性治療,感染控制后方可受孕。2017年ERSHR指南未提及感染因素篩查及治療建議。目前對感染因素的治療存在爭議,感染因素多引起晚期流產,不建議在孕早期進行篩查,抗生素是否應該使用也不明確。2020年共識僅建議對有明確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在控制感染后方可受孕,但只為經驗性推薦。
3.7 其他因素 2020年共識建議積極對RSA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及心理問題的干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改變不良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有條件的機構可聯(lián)合心理科對有心理障礙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由于RSA病情的特殊性,各共識、指南均建議在妊娠后對RSA患者進行嚴密的隨訪和監(jiān)測,包括常規(guī)的產前檢查和疾病相關指標的監(jiān)測,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于早期孕期RSA患者,目前認為超聲檢查是唯一準確的監(jiān)測胎兒發(fā)育狀況的手段,《黃體支持與孕激素補充共識》[23]只推薦檢測β-hCG水平以判斷絨毛活性及通過超聲檢查監(jiān)測胚胎發(fā)育,不推薦檢測血清孕酮水平及其變化來判斷妊娠結局。2020年共識建議于孕6~7周時行首次超聲檢查,如見異常應每隔1~2周定期復查,根據孕囊大小、胚芽發(fā)育、心管搏動以及卵黃囊等情況綜合判斷胚胎發(fā)育是否正常,避免盲目保胎。一般認為孕囊平均直徑達25 mm仍未見胚芽或胚芽7 mm以上仍未見心管搏動者,均預示流產不可避免。對于妊娠中晚期,除常規(guī)孕檢外應注重對原發(fā)病的監(jiān)測,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于病情嚴重且復雜的患者建議進行多學科管理,并應做好遺傳咨詢,加強胎兒出生缺陷監(jiān)測,必要時行產前診斷。在妊娠晚期,應加強對胎兒安全的檢測,如出現異常及時進行對應處理,適時終止妊娠。
SA和RSA是一類病因復雜的疾病,對于僅發(fā)生過1次SA的患者不推薦過度檢查和治療,但RSA應引起臨床醫(yī)生和患者的重視。臨床醫(yī)生應詳細詢問RSA患者的病史資料,結合共識推薦和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輔助檢查以篩選RSA的病因,并進行有依據、有指征的治療,避免因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給患者帶來額外的負擔。對于RSA患者再次妊娠者,應做好“孕前-孕期-分娩后”的全過程管理,在不同時段予以相應的監(jiān)測和干預措施,有條件的機構應充分發(fā)揮多學科聯(lián)合診療的優(yōu)勢,給予RSA患者最佳的治療。目前對RSA的認識仍不夠成熟,一方面許多監(jiān)測手段和治療方式尚缺乏高質量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支持,臨床醫(yī)生需要結合實踐審慎地使用這些技術,嚴格禁止診療技術的濫用;另一方面,還有許多的URSA無法找到病因,也無法采取相應的治療策略,臨床醫(yī)生可結合實際情況,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出于科學研究的目的適當地進行經驗性治療,但不可夸大這些治療方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