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喬
重讀“叔向賀貧”的故事,仍然發(fā)人深思。韓宣子“憂貧”,叔向反而向他“賀貧”。叔向列舉了兩個例子:欒武子一生清貧,可是他能弘揚美德遵循法制,依靠這點治理好了晉國,且執(zhí)行法令沒有弊病,避免了災難。而郤昭子雖有錢有勢,但他驕橫跋扈,招來殺身之禍。叔向認為:做官就應該甘于清貧、官德為先,倘若為官憂貧,貪欲必起。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好傳統(tǒng),清正廉潔不僅被視為“國之四維”之一,而且被視為“仕者之德”,無數(shù)能臣干吏都把清正廉潔作為自己從政為官之道。北宋名臣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依然堅守廉素。晚年,他諄諄告誡弟子:“老夫平生屢經(jīng)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鼻宄蟪紡埐校鎸τH朋好友送來的賀禮一概拒收,他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惫糯t臣名吏重清廉、修官德、憂民不憂貧,給后人作出了榜樣。
“憂貧”心理是黨員干部邁向危險的一個信號,如果黨員干部感覺自己是一個“貧”者、吃虧者,就會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占據(jù)上風。黨員干部要甘于清貧,必須帶頭筑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擺正“權”與“錢”的關系,時刻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堅決做到秉公用權,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經(jīng)濟上的干凈人和作風上的正派人,以嚴和實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
清代學者戴遠山曾寫過一副對聯(lián):“詩堪如畫方為妙,官到能貧乃是清。”事實亦如此,真正的賢臣名吏,大都為官一生、清貧一世。清貧是檢驗黨員干部的試金石,甘于清貧者方能牢記黨的教誨,不負人民重托,擔當大任。而憂貧貪財、私欲膨脹者,終會因聚斂錢財深陷貪腐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