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華 黃增
摘要
“小卡片”具有語言精練、邏輯清晰、知識多樣、由易到難、前后貫通等特點。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小卡片”知識的整體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和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與集中。
關(guān)鍵詞
中學語文教材 小卡片 特點 教學策略
從2016年起,部編版中學語文教材在全國各地投入使用。教材中加入了以補白形式出現(xiàn)的“小卡片”,目的是為學生補充必要的語法知識。教師倘若能夠充分利用“小卡片”,將有利于學生掌握語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必要的文學常識。筆者立足教學現(xiàn)狀,結(jié)合具體教材內(nèi)容,對“小卡片”進行理論分析,并嘗試提供教學新思路。
一、相關(guān)概念界定
1.知識補白。
本文中的“知識補白”專指統(tǒng)編語文教材各板塊中的補充知識材料。這類材料一般置于虛線框內(nèi),篇幅短小,大部分位于課文“積累拓展”或“讀讀寫寫”之后,還有一部分穿捅于“綜合性學習”“寫作”等板塊?!爸R補白”包含的內(nèi)容多樣,主要包括語言知識、文學知識以及有關(guān)綜合性學習的實踐知識等,有助于學生積累相關(guān)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小卡片。
本文中的“小卡片”專指附在課文“積累拓展”“讀讀寫寫”或其他板塊后虛線框內(nèi)的知識補白,例如七年級上冊中附在課文《春》后的“比喻”板塊。
二、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小卡片”特點分析
1.語言精練,邏輯清晰。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卡片”篇幅較短,一般控制在200至400字內(nèi);文字淺顯生動,循循善誘,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下面以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鄧稼先》一課后的“副詞”為例,進行分析。
這段內(nèi)容從三方面介紹了副詞,先以學生已學課文《春》中的句子為語言實例,再以問題提醒學生學習要點——句子中的三個副詞,語句讀來親切自然。這樣的編寫,引導學生將之前所學的知識經(jīng)驗與補充的新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性遷移,提高自身學習效率,符合“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在簡要介紹副詞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作用、效果后,文章又提供了課文《鄧稼先》中的例句,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分析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思考的空間。編寫內(nèi)容語言精練、邏輯清晰,便于學生理解、學習。
2.知識多樣,緊扣文章。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卡片”中包含的知識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類:語言類知識、文學類知識和與課文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
(1)語言類知識。
語言類知識篇目最多,占總篇數(shù)的三分之二,大致包括語法知識、詞匯知識和修辭知識。語法知識占比最多,體現(xiàn)了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對語法知識的重視。
編者在編寫語言類知識時,多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通常會將學生已學課文和隨行課文中的語句,或是學生生活中常用的詞匯作為語言實例。例如,編者在介紹“名詞”時,以學生已學課文《春》和隨行課文《雨的四季》為例;在介紹“形容詞”時,以常用詞匯“悠閑”“清脆”等為例。著名語文教育家朱紹禹曾提出,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往往產(chǎn)生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與周圍的一切有聯(lián)系的時候。這樣的編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2)文學類知識。
文學類知識篇目占比最少,主要補充于詩詞或文言文之后,例如《詩經(jīng)》二首后附“《詩經(jīng)》簡介”,《世說新語》后附“占代常見的敬辭和謙辭”。因為目前初中生文言文和詩詞的閱讀量較少,教師通過補充文學常識,可以幫助他們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3)相關(guān)背景資料。
相關(guān)背景資料與隨行課文聯(lián)系最為密切,通常是隨行課文中某一個點的具體展開。此類小卡片具有“先行組織者”的作用,通過提前提供引導性材料給學生,幫助他們在缺乏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情況下,理解吸收較為陌生的新知識。例如小卡片“長媽媽其人”,簡單介紹了長媽媽的生平,而這一知識補白的隨行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其內(nèi)容與課文息息相關(guān)。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背景材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新課的難度,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揣摩人物性格。
3.由易到難,前后貫通。
從整體上來看,七年級至九年級語文教材中“小卡片”內(nèi)容難度的呈現(xiàn)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語法知識占比較大。七年級學生主要學習基礎(chǔ)語法,從基本的實詞、虛詞入手。八年級學生在有了基礎(chǔ)的語法鋪墊后,學習的內(nèi)容難度加大,開始分析句子的成分、基本結(jié)構(gòu)等。九年級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有了明顯提升,開始學習復句分析,并需要進行較多的課外文學知識補充。這一系列知識的編排,遵循了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層層推進。另外,七年級至九年級語文教材“小卡片”中的知識相互貫通,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編者對語法知識的編寫,從詞到短語,再到句子成分和結(jié)構(gòu),最后到復句分析,具有梯度,形成一個完整的漢語語法介紹體系,也體現(xiàn)了教材的完整性。
4.隨文穿插,一課一得。
有學生曾反映,語文知識太多了,知識點讓人眼花繚亂,根本無從下手。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是先前的語文教材缺乏集中性和針對性。課標中提出要求:7-9年級學生需要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溫儒敏教授也曾指出:“實施新課程以來,特別是課標的出臺,首先要去解決的就是題海戰(zhàn)術(shù)和反復操練的問題,因此特別強調(diào)語法修辭和語文知識講授不要體系化,要‘隨文學習。”為落實這一要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將“小卡片”的位置集中安排在部分課文后,方便學生閱讀的同時,也有助于教師進行隨文教學,讓學生一課一得,每節(jié)課都得到“干貨”。另外,“小卡片”知識內(nèi)容明確,一張卡片只講一個重要知識點,便于學生進行課后梳理,不會產(chǎn)生因內(nèi)容繁多而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的情況,力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精準踩點,一步一個腳印。
三、對教師的教學建議
1.注重“小卡片”知識的整體性——融會貫通,學做結(jié)合。
七年級至九年級語文教材“小卡片”中的知識內(nèi)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前后知識相互貫通,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將前后知識割裂,應注意到知識的整體性。教師在講解完單獨的知識點后,要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分類整理成不同的知識板塊,幫助學生建構(gòu)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便于學生復習以及實際運用。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上冊的“小卡片”中介紹了多種學生易錯的語法情況,教師可以進行綜合整理,設計成“修改病句復習專題”,幫助學生復習語法。
知而弗為,莫如勿知。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最重要的還是實踐運用?!靶】ㄆ痹诰帉懮蟼?cè)重于理論知識,并沒有加入習題操練。學生只學不做,很容易遺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學做結(jié)合,適當加入一些練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選取三種形式。第一種,整理課文中的語言實例,將它們改編成練習題。第二種,直接利用課文后“積累拓展”中的題目。比如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濟南的冬天》的課后習題中有一道是“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而這一課的“小卡片”正是介紹“比擬”這一修辭手法,兩者搭配,讓學生學做結(jié)合。第三種,結(jié)合學生的聽說讀寫實際,也就是學生日常的口語交際、習作情況。如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土地的誓言》一文后的“小卡片”,介紹了“排比”這一修辭手法。在文章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常有利于抒情,可以將強烈的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而本單元“寫作”板塊的主題就是“學習抒情”,教師可以將“小卡片”和“寫作”板塊相結(jié)合,讓學生試著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抒發(fā)某種情感的文字。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練習的量要適中,主要有置理解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2.注重教學設計的科學性——遵循課標,科學運用。
語文教材的編寫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直接依據(jù)。所以,課程標準對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它指導著教師的具體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對課標的具體要求進行詳細解讀,領(lǐng)會課標精神,確保教學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教師在對“小卡片”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也要依據(jù)課標要求,明確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重視,發(fā)揮出“小卡片”的效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教師也不能過度依賴課標,要學會科學運用。
因為語法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所以“小卡片”中涉及大量語法知識?!敖處熞o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語法知識部分涉及大量專業(yè)名詞和術(shù)語,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大量的語法基本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語法知識素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到準確無誤地使用名詞術(shù)語,還要能夠用簡明扼要的語句對其進行講解,避免學生產(chǎn)生混淆。
3.注重教學方式的趣味性——趣味教學,靈活運用。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小卡片”不感興趣。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語法知識、修辭知識枯燥乏味、難懂。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機械、呆板,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賦予語文課堂生命力,讓教學充滿趣味。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教學形式和教學內(nèi)容兩個方面入手。“小卡片”篇幅較短,介紹的知識點單一不復雜,適合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所以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以采用綜合性學習方式,并讓學生以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現(xiàn)討論成果。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師在進行語法、修辭等知識教學時,要增加生動有趣的實例,或是讓學生自主搜尋生活中常用的語言實例,充分利用生活實例理解定義。
對于“小卡片”,大部分教師都會采用隨文教學的方法,偶爾會在講習題時穿插講解其中的內(nèi)容,使用方式比較單一。教師要注意靈活運用“小卡片”,將它與教材中的其他板塊結(jié)合,比如“寫作”“綜合性學習”等板塊。同時,“小卡片”的使用不局限于隨行課文,教師也可以將這一課的“小卡片”用于其他課文的教學中。例如,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飛天”凌空》一文后的“小卡片”——“什么是新聞特寫”,其中介紹了新聞特寫與新聞通訊的異同,而本單元的第4課文章體裁為新聞通訊。由此,教師在教學這兩篇文章時,可以將“小卡片”作為橋梁,讓學生連接前后兩課的學習,充分運用“小卡片”中的內(nèi)容,實現(xiàn)一箭雙雕。
4.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與集中——緊扣生活,適當拓展。
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強調(diào)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知識的教學并不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更大更廣的語文空間在生活中。教師不能就知識論知識,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搜集一些學生常用、常見的語言實例,多布置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多讓學生表達對語言文字的感受,于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將語文知識融入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語言習慣。“小卡片”中介紹的知識內(nèi)容較為簡短,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拓展,補充一些課外知識。例如,九年級上冊《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文后附有“小卡片”——“恰當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其中主要列舉了關(guān)聯(lián)詞使用不當?shù)膸追N情況。據(jù)此,教師就可以適當補充常用的關(guān)聯(lián)詞,讓學生進行整理、記憶。
目前,隨著新教材的使用、課程標準的不斷修訂與完善,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小卡片”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guān)注。而“小卡片”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是否還存在一些問題,未來還需要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校)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語文高階思維與能力培育的實踐研究”(編號:E-b/2020/1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