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祥/江蘇省南京行知基地主任
行知小學是我的母校,也是我深愛的并為之工作奮斗了30 多年的熱土。
行知小學的前身是原江浦縣建設鄉(xiāng)五里村小學,我1978年9月入讀五里小學一年級。那時的五里小學,就是一個五年制的單軌農村小學,歸建設鄉(xiāng)中心小學管,教我們班的一個是社辦教師,一個是村里請的代課教師。當時學校規(guī)模是五個班級七位老師大約100個學生。學校沒有圍墻沒有大門,前排教室的兩端緊鄰五里村老百姓住家。上課時村民家的豬雞貓狗有時都會躥進教室里。那時候,我的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每個學期末都能被評為“三好學生”或“優(yōu)秀學生干部”,獎狀貼滿了家里一面墻,令爸媽甚是自豪。
1983年春,建設鄉(xiāng)中心小學從每個村小選出兩名尖子學生組建了一個快班,要沖擊縣中的初中部。我很榮幸去了鄉(xiāng)中心小學。當時送我去鄉(xiāng)中心小學報到的,就是楊瑞清校長。那天他騎著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前面的大杠上,另一個同學坐在后座上。楊老師有意識地把車騎得很快,超過了好多騎車人,我到今天還清楚地記得他勉勵我倆的一句話:“你們要像我今天騎的車這樣,在新學校里,努力趕超一個個新同學。”
1987年9月,我通過中考進入曉莊師范。曉莊師范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辦的。那個年代,曉莊師范是三年制中師,由于我們的職業(yè)取向明確,沒有高考壓力,因此在校期間,《文選》《幾何》《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法》等文化課、專業(yè)課我們學得相對輕松。我們每天有大量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我的身體素質就是在那時鍛煉出來的??梢哉f,曉莊師范施行的是真正的素質教育,音樂、體育、美術、書法等課程全面開設,并特別注重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普通話“三字一話”基本功訓練,為我們以后的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那時,我對陶行知的辦學精神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從曉莊師范畢業(yè)時,我由于成績優(yōu)秀有兩個優(yōu)先選擇:一個是優(yōu)生優(yōu)配進城教書,一個是繼續(xù)上學校的大專班深造。那時的我心中有兩個榜樣,一個是陶行知,他放棄大學教授不當,以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為農民辦教育;還有一個是陶行知式的楊瑞清,他在我們畢業(yè)前夕,被學校請回曉莊師范做了一場精彩報告,深深感染了我們。于是我放棄了進城教書和到曉莊師范大專班繼續(xù)深造的機會,回到行知小學。
1990年7月,我到江浦縣五里行知小學任教。我主動申請從一年級教起,帶“大循環(huán)”班。我擔任了班主任,教語文、體育、美術、思品、科學等課程。每周工作六天,連同各種自習、寫字、課外活動等,大大小小有20多節(jié)課。
說實在的,初為人師,根本沒有任何經驗,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怎么教書和帶班。但小時候家務勞動磨煉了我的意志,曉莊師范三年的歷練培養(yǎng)了我的能力。我能吃苦、不怕苦、敢闖,這是我的性格優(yōu)勢。
那個時期,學校在開展不留級實驗、村級大教育實驗,江蘇在推進素質教育。1990年底,江蘇省教委出臺了《江蘇省教育委員會關于當前小學教育改革的意見》,俗稱(1990)45號文件,是江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推行素質教育的標志性文件,我用日記本全文抄錄4100字,文件中還有這樣一句話:“提倡并繼續(xù)進行小學不留級試驗。”就是對我校當時開展不留級實驗的肯定和鼓勵。
慢慢地,我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從1990年到2007年,一共記錄并保留厚厚的67本手寫教育筆記。我的日記本里,“△”代表做事,“□”代表摘抄,“○”代表思考。2008年以后,我開始以電腦筆記為主,堅持至今,日記總量估計在百萬字以上。
陶行知說:“小學教師之好壞,簡直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我記得一個土地廟前寫著一副對聯:‘廟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長。’小學校便有如此氣魄?!薄盀檗r民燒心香?!蔽沂寝r村娃出身,從任教的第一天起,我就以陶為師,用陶行知精神激勵著自己,我充滿著力量!
我執(zhí)教的班第一學期有學生28人,男生16人,女生12人。后來,學校抱定“來者不拒,不來者送上門去”的平民化辦學宗旨,幾年間陸續(xù)接受了周邊轉學過來的學生,五年后這個班畢業(yè)時共有42名學生。我為他們每人建立了一個檔案,記錄姓名、性別、身高、家庭住址、父母職業(yè)、學生喜好、成長故事,等等。為摸清學生家庭情況,我一個個家訪。剛工作的三個月,我用兩條腿跑。三個月后,我用攢下的工資買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這輛自行車一直陪伴了我五年,走進過每一個學生的家。我立下“不告狀、了解情況、交朋友、求支持”的幾條家訪規(guī)矩,解除了學生的擔心,也贏得了家長對我的信任、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我和很多家長成了好朋友。
學校地處圩區(qū),每年到了梅雨季節(jié),長江水位暴漲,整個五里村的大河及農田河溝里全是水,水流湍急,經常沖斷學生上學放學的路,極其危險。每到這時候,我就早早趕到那里,小心翼翼地蹚水把學生一個個背過來,放了學再背過去。
劉明祥接待2014年南京青奧會運動員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采茶、品茶)
陶行知特別注重學生的科學教育。無論是在他創(chuàng)辦的山海工學團,還是在重慶育才學校,都特別提倡學生“玩科學把戲”,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疤幪幨莿?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p>
我把科學教育引進了我的行知班。1993年春,我開始擔任學校大隊輔導員。在楊瑞清校長指導下,我們在學校成立了“娃娃農科院”,成立了五個小小研究所: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研究所、糧油作物研究所、水生花卉研究所、昆蟲研究所、能源氣象研究所。
20世紀80年代以前,農民一直是在水田里育水稻秧苗的,費水又費工,為了率先推廣引進的旱地育秧技術,我們在五里村農技員支持下,利用學校小農場,搞起了“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術”實驗。我?guī)ьI孩子寫觀察日記,并把秧苗每天的生長情況登在學校的大門口黑板報專欄里,還利用“小先生制”讓學生把水稻秧苗旱育情況向父母宣傳,一個周期下來,農民看到了旱育秧技術的優(yōu)勢,這項技術就在五里村迅速得到推廣。
能源氣象研究所在校園里建起了小氣象站,我?guī)ьI班上學生每天觀察溫度計、濕度計、風向標,給大自然記日記。
昆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大,得到了南京市青少年宮科技輔導員張松奎老師的支持,我們自制捕昆蟲網,我每到星期天,我就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展昆蟲考察,特別是對老山蝴蝶資源進行重點考察。從春天到冬天,前后歷時十個月時間,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我們發(fā)現了國家二級保護蝶種——中華虎鳳蝶及其棲身地;首次在南京發(fā)現了第94種蝴蝶——銀豹蛺蝶。后來我們還在學校里建了一個昆蟲館。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南京老山蝶類資源考察》,以及制作的標本胡蜂巢,獲得了江蘇省中小學生科技競賽三等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拓寬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孩子們對自然對科學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提升了真善美的品質和精神。
劉明祥主持行知基地工作會議
由于學校地處長江邊圩區(qū),那個年代長江里有血吸蟲,人畜下水容易引發(fā)血吸蟲病。1993年,我們在南京市和江浦縣血防辦的支持下組織了一次“血防夏令營”。我組織教授學生血防知識,組織學生敲鑼打鼓上街宣傳血防,提升公民的血防意識。
陶行知特別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說;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
因此,那些年在教學上,我努力向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范正鋒等專家學習,向李亮、江和平、夏光清等同事學習,我抓住每一次外出聽課和學習的機會,認真吸取著各位專家們的意見,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語文、思想品德等課堂教學質量。
平日里,我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認真?zhèn)湔n、上課、作業(yè)、考試、評價 這“教學五認真”制度,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每學期開學,我認真撰寫各種工作計劃,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結束,我逐項分析數據,制定下一步教學改進計劃,我的教育筆記、備課筆記、聽課筆記中保留了大量的計劃總結、學情分析、理論學習、聽課記錄等。
我校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引入 “優(yōu)點卡”,一張精心設計制作的“優(yōu)點卡”,用描述性的語言,及時記錄學生的每一次閃光點,以達到賞識和激勵學生的目的,給予學生積極正面評價。
我更努力嘗試將教學向課外延伸,實現校內與校外結合。1991年4月,我?guī)ьI同學們帶著課本,將語文欣賞課搬到了學校圍墻外的田野中,同學們坐在農田邊的田埂上,甚至躺在草地上,大聲朗讀著:“春姑娘輕輕地飛來了。她飛過高山,來到江河,飛過森林,來到田野,把春風春雨送到人間。大地披上了新裝,花草樹木快樂地揮著小手。一群群小鳥跟著春姑娘,向著四面八方報信:春姑娘來啦!春姑娘來啦!”學生們邊讀,邊欣賞風吹麥浪,享受著草地的芬芳,目送著小鳥歡快飛過,偶爾閉上眼睛,任春風在耳旁輕輕吹,小河在身邊緩緩流。課后,同學們感嘆:上語文課太有意思啦!
我平時還注重把語文的聽說讀寫訓練,特別是作文練習,與大自然、的與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孩子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觀察社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少工委開展“雛鷹爭章活動”,學校每年有清明掃墓、南京春游、秋游遠足、元旦聯歡會等十項傳統活動,對孩子們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
有幾年我們還和南京市的北京東路小學結對子,接待北京東路小學的學生來我們學校,帶著城里孩子住到我們的學生家里。我也帶我班學生回訪,住到城里學生家里,平時書信來往,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
正是在我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努力下,我?guī)У倪@個行知班五年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畢業(yè)。趕巧的是,1995年,江浦縣啟動了小學“六三學制”改革。這個班三分之二的學生升入初中,三分之一的學生留在學校升入六年級,開啟了小學六年 制。
一轉眼,從1990年到今年,我在行知學校已經工作了31個年頭。行知校園也從當年的一個占地只有9畝的單軌制村小,變成了集行知小學、行知中學、行知幼兒園、行知基地于一體,總面積300畝的現代化教育集團校。我也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這30多年來,我有過困惑,有過辛苦,有過疲憊,但更多的是奮斗后的幸福、收獲、陶醉、享受。
2021年3月13日,我當年教過的行知班部分學生來看我,他們現在都已經為人父母了,孩子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他們當中有企業(yè)家,有外企工程師,有的在創(chuàng)業(yè),還有兩個當上了小學副校長、幼兒園副園長,成了我的同行。當他們看到行知小學發(fā)生的滄桑巨變,當看到現代化的行知校園里依然保留了他們當年讀書時的淳樸的老校區(qū),無不欣喜、感動。
幸福都是奮斗得來的。今天,我們的國家已經步入了新時代,正奮力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上。我們的教育,也正在向著培養(yǎng)幸福人的目標,朝著優(yōu)質均衡高品質的方向邁進。
行知教育,我們,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