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麗
土家族有“忙年”的習(xí)俗,在臘月二十九煮豬頭,為三十的年飯做準(zhǔn)備——我們過“趕年”,年飯是在臘月三十凌晨吃的。
火坑里的柴火燒得正旺,紅色的火苗升騰著年的溫度。父親從火坑屋的梁上,取下熏臘的豬頭豬尾,“啪”地一聲扔在火坑邊?;鹂焕?,幾把燒紅的火鉗靜候多時。滾燙的火鉗烙在豬頭上,“滋滋”作響,騰起一陣陣油煙,豬頭上的毛被烙得一干二凈。
母親把豬頭豬尾洗凈,擺上桌,放鞭炮敬天地敬祖先,感恩于這一年的收獲,也祈求來年的好運(yùn)。各家各戶的鞭炮聲陸續(xù)響起,遠(yuǎn)遠(yuǎn)近近一片熱鬧。豬頭被放進(jìn)一大鍋燒得滾燙的水中,和豬頭豬尾一起煮下的,還有臘豬蹄、臘豆腐、香腸……母親給灶堂里添柴加火,油星點(diǎn)點(diǎn)在水面翻動,臘肉濃重又帶著絲絲香膩的味道飄在空氣中。年味,就這樣濃郁火熱起來。
孩子們在灶邊等待多時,豬頭熟了,母親將豬頭撈起放在盆中,開始分拆。拆下的豬臉、豬耳、口條等分類切好裝盤。拆豬頭時,母親將“核桃肉(豬臉內(nèi)的精肉)”分給家里人吃,“核桃肉”是豬頭中最好吃的,色澤鮮,口感綿,味道香。我們吃得眉開眼笑,嘴角沾油。吃完了,眼巴巴等著吃豬尾巴。按照習(xí)俗,豬尾巴是要給小孩的。小時候,我和妹妹爭著要吃豬尾巴,母親將豬尾分成幾段,一人一半。吃豬尾巴對于童年的我們來說,是印象最深刻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畢竟一年之中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一條豬尾巴?!靶『⑴芜^年”,盼的就有豬尾巴的味道!正月拜年時,親戚們逗我們:“吃了豬尾巴了,成績可不要耍尾(落后)??!”
今年,我和家人一起“忙年”,臘月二十九“煮豬頭”依然是我們這里最隆重的年俗。以前,物質(zhì)匱乏,一年到頭省吃儉用,煮了豬頭過大年,既是改善生活,也寄托了美好的心愿——愿好日子有頭有尾,越過越圓滿。現(xiàn)在,想吃什么就買什么,煮豬頭是老習(xí)俗的傳承,母親常說,前傳后教,前人怎么做,后人也那樣做,年的味道,就在這樣的傳承里,幸福也在這樣的傳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