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摘 要:高中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并且通過音樂教學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而高中音樂教育課堂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吸收以及自身音樂鑒賞能力的養(yǎng)成。在下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具體分享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內容、發(fā)展學生音樂特長的教學思路及措施。
關鍵詞:高中音樂;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在當前高中學科教學中,存在著一個約定俗成的學科圈層結構,其中處于最核心圈的便是我們口頭上常常強調的“三大主課”,第二圈中則包含“理化生”和“政史地”,處于第三個圈層結構中的學科便是“音體美”。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第一個圈層的重要性被重點強調,第二圈層次之,而第三圈層由于不進入應試教育考核范疇中,因此顯得有些可有可無,甚至被作為錦上添花的部分,附著于前兩個圈層內容之上??傊?,在當前高中學科教學中,音樂課程似乎明顯處于邊緣化地位:無論是在課程安排還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甚至是課時量的保障方面,都存在明顯問題。
一、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
1.教師和學生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度不夠
素質教育從提出到推行至今已經很多年,但是很多高中還是執(zhí)念于學生的升學率,所以教學重點還是放在文化課程的教學上,希望學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這也使得藝術課程被選擇性的忽視掉,如此不僅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給素質教育的普及帶來了阻礙[1]。
2.音樂課程教學沒有明確教學目標
音樂是一項藝術,也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現實社會中音樂領域的發(fā)展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狀態(tài),音樂是一種聽覺的享受,一種美的體驗。現階段大部分的高中音樂課程開設的都較為敷衍,學生上音樂課大多數就是學一首歌,也不能很好的進行音樂欣賞和品鑒,所以大多數學生在音樂課程中學到的準確知識較少。這樣沒有準確教學目標的音樂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
3.教學方法單一,無法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程價值
已開設的高中音樂課程中,多數都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教師對基礎音樂知識,音樂發(fā)展史,所學歌曲的時代背景等知識講授的較少,對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使用的也很少,學生都是以較為消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音樂課程,這也使得音樂課程無法充分發(fā)揮出其自身該有的作用。
4.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體系是反應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真實寫照,但是現階段的高中音樂課程教學評價體系較為片面,并不科學也不夠完善,以學生書面考試分數為評價的教學評價體系無法完全映射整個的教學過程,也不能體現出學生個體的音樂素養(yǎng)。
二、新課程改革形式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1.理清高中音樂教學的呈現路徑
盡管新課改一直在反復提醒要小心“唯成績論”,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到目前為止,成績依然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最有效的標準。如果說其他學科的教學評價只是就學科范圍內的縱向評價,那么音樂學科的評價體制更多體現在跨學科、跨時段的橫向評價上,只要我們愿意去挖掘,在每一門學科、每一個學段中我們都能發(fā)現音樂要素的體現,只是我們因為習以為常、見怪不怪而已。
2.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式
一般而言,學生的具體學習效果有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這也提示廣大教師,為更好地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積極創(chuàng)新、轉變相應的教學形式,一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二來也能夠以合理的教學形式更好凸顯音樂的魅力。例如,教師指導學生欣賞古典名曲《流水》時,就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式進行。首先,在播放這一曲目之前,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為學生打開聯想的大門,使其在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的前提下主動的思考、感悟這一古典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其次,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流水》音樂,在學生聆聽曲目時也可以有效地將音樂與相應的多媒體畫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強化音樂的情感渲染與表達能力。
3.對高中音樂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隨著教育新時代的來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要,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也涌現出很多新型的教育方法,這些教育方法在很多科目中都是通用的,所以高中音樂教師在對高中音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的時候,可以通過與其他學校教師進行座談交流,或者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yōu)勢,在網絡教育資源中搜集一些適合音樂課程使用的教學方法,對現階段的教學方法進行豐富和創(chuàng)新。新課程改革中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時候要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中心[3]。比如:情景教學法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靈活的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習內容的濃郁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游戲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習音樂知識。分層教學法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更加全面的教學方案,以滿足每個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需求。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并形成思維合力,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并給予每個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知識,鑒賞音樂之美。
結論:總而言之,音樂課程雖然是藝術課程,不包含在高考文化課程的考核中,但是其擁有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在新課程改革形式下,高中學校和教師一定要給予音樂課程足夠的重視,將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從課堂導入開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優(yōu)質的音樂課程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讓高中生在較大的學習壓力環(huán)境中的得到放松,以實現高中生整體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安平.構建交互模式的高中音樂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19(21):132+135.
[2]曹玖輝.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探究[J].黃河之聲,2019(11):76.
13225005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