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彥清
【摘? ? 要】隨著近幾年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科學技術逐漸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樣,也能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有效創(chuàng)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實現(xiàn)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學科;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178-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entered our daily lives and have had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enrich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has also enabled the effectiv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ttracted students attention, increased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achie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subject; Effective integration
近幾年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日常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豐富多樣,并且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因此,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資源。
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相互結合的意義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是指教學模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通過與信息技術的高效融合,讓課堂教學變得更豐富多樣,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當前的新教學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的說教教學不符合學生培養(yǎng)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給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自主地完成教師設置的相關任務。在此類教學模式下,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團結合作,更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讓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將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相互結合,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能更好地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
此類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在新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可以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班級進行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對學生闡述的觀點進行適當?shù)脑u價和總結。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讓教師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引導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困難。
二、小學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定位出現(xiàn)極端化現(xiàn)象
首先,教學無法脫離教材。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依舊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備課方法,無法擺脫教材的束縛。在教學中只是簡單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內容提取出來。備課階段完全沒有運用信息技術,只是簡單用文字進行教學內容描述,很難體現(xiàn)出文章描寫的具體內容。對文字的深入描述和解釋,會不斷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的印象也只是建立在教師的文字描述方面,學生缺乏想象力,思維得不到更好的。其次,濫用電子課件。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是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電子課件的音頻、動畫效果,在教學中忽略了電子課件應有的引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大幅使用電子課件定位,注重對學生所學內容的引導,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誤解,無法體會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深層次含義。
(二)教學過程過于單一化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豐富的語文課外知識。語文教師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前進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能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如果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量,會讓整個教學變得更加簡單,整體教學缺乏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果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課文背誦和生字詞默寫的學習方式,學生也只會簡單應付,無法培養(yǎng)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使其深刻理解所學內容。
三、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有效融合的相關策略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多樣
當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不同的領域,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更大的便利。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能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導入課堂,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們周邊的人與事,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足夠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完善信息技術的應用知識,以最合適的方式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有效性,讓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能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wǎng)絡價值觀,并鼓勵學生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自主學習。
合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能讓課堂內容更加飽滿,還能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乏味現(xiàn)象。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西湖的綠》時,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用文字闡述西湖的美,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西湖綠的程度,學生也無法體會到西湖到底美在何處,頭腦中無法想象相關的畫面。這時借助多媒體設施將西湖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相關內容展示給學生,在學生欣賞西湖美景的過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繪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深層次內涵。通過信息技術還能讓學生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內容。
(二)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背誦記憶相關的知識內容,而是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興趣。例如,引導學生學習《趕集》,從學生喜歡的玩樂和美食出發(fā)。通過信息技術尋找與集市相關的事物、人物,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使學生能體會到所學的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長久的學習過程中,成自主學習習慣。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課堂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讓整個課堂氛圍活躍,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有效性,有效的課堂互動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課堂變得更生動、形象、直觀,將語文教學的特征真正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生學習《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時,在教學中用多媒體將與秋天相關的聲音、視頻的內容展示給學生,讓枯燥的文章內容變得更加有趣。并且讓學生分享并模仿自己知道的秋天的聲音,教師鼓勵和表揚學生。通過教學中的互動,讓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語文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能順利掌握閱讀的知識內容,增加學生閱讀量,讓學生能真正把握文章重點,了解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應鼓勵學生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這樣的方式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能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創(chuàng)新,更能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學生也能積累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國偉.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J].好家長,2017(39).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