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雨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改編故事的方法,能使科學教材更加具有獨特性和趣味性。在這一過程中,傳統(tǒng)信息技術和高端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融合,能為小學科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傳統(tǒng)信息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親身體驗
一、二年級的科學教材更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學會用不同的工具去觀察認識世界。在低年級的科學課上,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積極體驗、樂于科學探究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
“科普短劇”是一種獨特的科普形式,它將科普知識、科學實驗等以表演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孩子在觀看表演的同時跟隨人物情節(jié)發(fā)展而接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精神、參與科學實驗,以此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我借鑒了這種形式,在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利用現(xiàn)有的課本資源創(chuàng)編一些小故事,把教材故事化,通過故事的代入讓低年級的科學課堂更有特色。
在故事構(gòu)建過程中,怎樣更好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呢?我們以科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觀察葉”為例。我把這堂課創(chuàng)編成了一則童話故事。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則故事:
有一天公園里來了一位小朋友,東跑跑西走走,嘴里還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說些什么。大樹爺爺看到了,便問他:“小朋友啊,你遇到什么困難了嗎?”小朋友說:“大樹爺爺,老師讓我們做一個樹葉書簽,可是我不知道哪些葉子可以做書簽。”“哦,我明白了。要做樹葉書簽,首先要找到合適的樹葉,你認識公園里的這些植物嗎?”“不認識?!?/p>
大樹爺爺:“這位小朋友不認識公園里的植物,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呢?”
學生:“能?!?/p>
大樹爺爺:“哇,看來你們認識很多種植物了!那么現(xiàn)在爺爺來考考你們,爺爺這里有很多樹葉,你們能說出它們分別是哪些植物的葉子嗎?”
活動1:根據(jù)葉子的特征說植物名。
(1)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葉子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葉緣判斷是否同一種植物。
(3)觀察不同葉子的異同點。
大樹爺爺:“看來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告訴這位小朋友用來做葉子書簽的葉子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生:“選擇葉脈粗壯而密的樹葉。一般以常綠木本植物為好。”
大樹爺爺:“同學們真的太棒了!我們做的葉子書簽事實上也叫葉脈書簽。只要把葉脈保留下來就好了?!?/p>
大樹爺爺:“在剛剛的觀察學習中,爺爺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兩片葉子,你們能告訴我它們是不是同一棵植物的葉子嗎?”
活動2:觀察同一棵植物不同時期的葉子。
“大樹爺爺”出示青黃兩片同種植物的葉子,問:“這兩片葉子是同一種植物的嗎?”
(學生觀察交流)
大樹爺爺:“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呢?”
生:“葉子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斷地生長,也在不斷地枯萎?!?/p>
大樹爺爺:“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一片葉子的生長過程?大樹爺爺帶著你們再去看一看。”
(利用VR構(gòu)建逼真的自然情境)
學生跟隨大樹爺爺?shù)哪_步,觀察一片葉子的生長過程。
大樹爺爺:“小朋友們,今天大樹爺爺非常開心,你們開心嗎?”
大樹爺爺:“這堂課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呢?”
(學生回顧所學知識)
大樹爺爺:“你們看,不同的植物,它們的葉子在每個階段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他們很多時候可以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如果所有的植物都沒有了,對我們的地球家園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大樹爺爺:“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愛護一草一木?!?/p>
大樹爺爺:“最后,你知道葉脈書簽怎么制作了嗎?”
在這樣的一則故事里,我要選擇合適的環(huán)節(jié)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去完成我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將闡述不同的信息技術在這堂課中的運用。
一、傳統(tǒng)信息技術在故事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的運用
在這篇課文的故事構(gòu)建中,我運用到了傳統(tǒng)的畫圖技術、視頻技術和語音技術。
(一)畫圖技術對課堂生成的影響
首先,我運用畫圖制作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小朋友”和“大樹爺爺”,確定故事的主人公。
1.抓住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色彩鮮艷的卡通圖畫能很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2.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動畫人物的建立給學生帶來了“參照物”,使科學探究更加有序。
(三)視頻技術對課堂生成的影響
1.視頻技術帶給學生的畫面感
通過可視化手段,把較為抽象、復雜的科學概念轉(zhuǎn)化、分解、呈現(xiàn)給學生。在故事的創(chuàng)編過程中,我用了很多視頻。在“根據(jù)葉子特征說植物名”這一活動中,我通過視頻讓學生觀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植物,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研討,認識到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并從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2.視頻技術拓寬了教學空間
把學生不能去到的空間通過視頻搬到教室,擴大了教學的廣度,增長了學生的見識,更加有利于科學探究的進行。
(三)語音技術對課堂生成的影響
根據(jù)人物特點配音,“抓”住學生的耳朵,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中。
但是,傳統(tǒng)信息技術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端,高端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去偽成真”,讓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更真實。
二、高端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虛擬現(xiàn)實技術帶來的逼真的情景對課堂的影響
虛擬現(xiàn)實技術是20世紀發(fā)展起來的全新實用技術,主要分為虛擬現(xiàn)實(VR)、增強現(xiàn)實(AR)和混合現(xiàn)實(MR)三類。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設的情境,可以讓學習者觀察到眾多平時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達到深入理解學習內(nèi)容的目標。例如,在“觀察葉”一課的兩個活動里:利用VR設備,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三維世界的奇妙,更好地“看到”不同的植物葉子的異同點;利用VR設備,學生可以“親歷”一片葉子的成長,更真實地感受到葉子是有生命的,也能更清楚地觀察到葉子的細節(jié),更加有利于科學概念的形成。
(二)人工智能技術的交互學習給課堂帶來的影響
人工智能是具有多學科特性和影響的一門新信息技術學科,人工智能技術已經(jīng)對教育管理手段與策略、教師工作方式、學習和評價模式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和顛覆性影響。在活動1中,讓學生利用智能識別模式去識別一些不認識的植物,會比直接告訴學生更好。學生點一點鼠標或屏幕就能知道這個植物叫什么,更符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理念。而且,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評價。
最后,在葉脈書簽的制作中,采用全息交互智能終端設備,為學生提供食用堿、樹葉、刷子、電磁爐、燒杯、清水、吸水紙等材料,讓學生先閱讀制作方法,再選擇材料操作。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體現(xiàn),制作的容錯率也得到提高,失敗了重來,不會造成材料的浪費。學生通過點一點、拖一拖、刷一刷,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葉脈書簽,在保證安全的同時高效地學會制作書簽的方法;在不斷的選擇、替換中推理、思考某一步驟的作用,進而引發(fā)其他的思考。這是傳統(tǒng)教學達不到的。
根據(jù)教材編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嘗試結(jié)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科學課堂更加安全、高效。
參考文獻:
[1]邵鋒星.科學素養(yǎng)怎樣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2]張磊.全智能教育空間建構(gòu):基于情境認知理論的分布交互式視景仿真研究[J].重慶高教研究,2021(05).
[3]張學濤.探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10).
[4]趙靜華,潘巧明,郝曼琪.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23).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