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娟
語文課承載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厚植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語文教學肩負著傳承母語教育的任務,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引領學生徜徉在民族文化的家園,讓學生的心靈從小就能受到圣哲先賢思想的滋養(yǎng),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
一、讓學生獲取生命本質的升華
美國作家帕克·帕默爾在《教學勇氣》一書中曾指出:“所有真實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闭Z文恰恰是學生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棲息地”。這種相遇和相約不僅發(fā)生在師生之間,也發(fā)生在人與文本之間。語文教學應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作為一個具有真實生命的個體,走進一篇篇文質俱佳的文本,經歷一次次與生命相遇的美麗瞬間。對話要成為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師生、生生之間通過敞開、接納、交流、回應、碰撞、合作、共享等,實現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情感的交流、經驗的互通和精神的相遇。
二、讓閱讀成為學生畢生的追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肴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靠學習語文教科書是很難實現的。新課程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應確立“超文本”理念與“大閱讀”策略,讓閱讀成為伴隨學生終生學習的生活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人生旅途所必經的精神跋涉,讓知識、學識、見識成為學生的終身名片。語文教學應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從書本向自然萬物、社會活動延伸,把閱讀的途徑從課堂閱讀向課外閱讀、校外閱讀擴展。
三、讓課堂充滿語文教學的活力
相對于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中心、教師中心、書本中心的弊端,語文教學要改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局面,把教學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回歸生活本源。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要更加開放,內容要更加寬泛,緊扣時代脈搏。
隨著電腦和多媒體的普及,以及人機對話的實現,語文聽說讀寫的內容和方法也會出現新的變化,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閱讀印刷文字的能力,還要提升學生閱讀屏幕文字的水平;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漢字書寫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漢字編碼輸入的技能。
總之,語文教學要基于課程標準,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正確處理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策略,合理使用課程資源,科學進行教學評價。只有基于課程標準,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去雜取精、刪繁就簡、返璞歸真,實現課程的真正變革。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