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琦,林 昕,汪福順,馬 靜
(上海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上海 200444)
內(nèi)陸水作為全球碳循環(huán)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解決碳失匯問題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 從陸地向內(nèi)陸水輸送的碳通量難以測量. 通過模型,估算出內(nèi)陸水輸送到海洋的碳通量約為1 Pg/a[2-3],內(nèi)陸水儲藏的碳約為0.6 Pg/a[4],內(nèi)陸水在輸送過程中通過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的碳約為3.9 Pg/a. 通過以上內(nèi)陸水中碳的3 種主要歸宿,估算得出陸地向內(nèi)陸水輸送的碳通量大約為5.1 Pg/a[5-6]. 由于受到估算數(shù)據(jù)準確性的限制,以及如人工筑壩、大量營養(yǎng)鹽輸入等人為活動的影響,碳循環(huán)機制研究的難度和復雜性進一步加劇.
與天然河流相比,水庫具有集水區(qū)面積相對較小,但碳埋藏速率相對較高的特點[7]. 有研究表明,水庫每單位面積的平均有機碳(organic carbon,OC)埋藏速率是自然湖泊的6 倍[8].一方面,由于水庫反季節(jié)蓄水的特征破壞了天然河流的連續(xù)性和洪水脈動特性,筑壩攔截增加了水體的滯留時間,使得陸源有機碳更容易被攔截并沉降,最終埋藏于水庫沉積物中; 另一方面,整體營養(yǎng)結構的改變致使水庫初級生產(chǎn)力增加,產(chǎn)生更多的內(nèi)源有機碳并埋藏于沉積物中. 全球范圍水庫所固定的有機碳通量預計將從1970 年的(13.2±3.6) Tg/a 增至2020 年的(26.4±7.2) Tg/a[9]. 因此,內(nèi)源碳可以看作是真正的有效碳匯[10]. 如何準確區(qū)分水庫沉積物中有機碳的來源在評價水庫碳匯水平時顯得尤為重要.
木質素作為僅能在陸地維管植物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大分子有機物,具有含量大、降解難等特點,是指示陸源有機質的一種有效生物標志物. 木質素氧化降解后衍生的酚類物質被大量應用于河口及陸架區(qū)域中陸源有機碳辨識的研究[11-12]. 結合木質素生物標志物和傳統(tǒng)整體指標法可以減小C4 植物辨析所引起的誤差. 烏江流域位于中國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區(qū),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已經(jīng)進行了極具特色的梯級筑壩體系開發(fā),是研究梯級水庫的理想對象. 本工作采集了烏江下游兩座大型深水水庫中的柱狀沉積物,綜合沉積物中有機碳、有機碳穩(wěn)定同位素(δ13C),以及消解后的木質素生物標志物指標(Σ8 和Λ8),探究了梯級筑壩攔截影響下水庫陸源有機碳的分布特征和降解模式,并利用三端元模型進行了有機碳來源辨析,討論了梯級筑壩對沉積物中有機碳埋藏的影響.
思林水庫(Siling Reservoir,SLR)和彭水水庫(Pengshui Reservoir,PSR)位于烏江流域下游(見圖1),均為峽谷型水庫,且運行時間相同、海拔相近、水庫形貌相似,均屬于月調(diào)節(jié)型水庫. 兩座水庫地理位置相隔較遠,且PSR 上游有一座新建的沙沱水庫. 沙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為54 508 km2,占整個烏江流域的62%,庫區(qū)容積為9.1×109m3,是下游PSR 的11.2 倍[13]. 選擇PSR 還可以探究上游梯級筑壩對下游水庫中沉積物有機碳的影響[14].
圖1 烏江梯級水庫采樣點地圖Fig.1 Sampling sites of the cascade reservoirs in the Wujiang River
使 用 柱 狀 沉 積 物 采 樣 器 分 別 在SLR(27°44′59′′N,108°6′43′′E)和PSR(29°8′14′′N,108°16′36′′E)采集了兩根柱狀沉積物樣品,其中SLR 沉積柱長度為38 cm,位于SLR 中段,PSR 沉積柱長度為32 cm,位于壩前. 將沉積物以1 cm 為一層分開,共得到70 份樣品. 用經(jīng)無菌化處理過的鋁箔包裹樣品并用塑封袋密封,將其置于實驗室-29°C 冰箱中進行保存,等待進一步處理.
表1 思林水庫和彭水水庫的基本參數(shù)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SLR and PSR
用濃鹽酸去除樣品中的無機碳,再用元素分析儀(FLASH2000H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MA,USA)測定樣品中的總有機碳(total OC,TOC)和總氮(total nitrogen,TN). 使用穩(wěn)定碳同位素分析儀(EA-IRMS,F(xiàn)LASH2000H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MA,USA)測定樣品的碳穩(wěn)定同位素(δ13C).
沉積物中木質素含量分析的前處理過程如下: 將分層后的沉積物冷凍干燥稱重后,放入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氧化銅粉末和Fe(NH4)2(SO4)2·6H2O,在手套箱中加入15 mL NaOH 溶液,在150°C,20 atm (1 atm=101 325 Pa)狀態(tài)下消解90 min(WX6000 微波消解儀,上海屹堯儀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反應結束后加入反式肉桂酸和乙基香蘭素兩種回收內(nèi)標物,取上清液轉移至離心管中,以轉速3 000 r/min 離心10 min,使用超純水清洗消解罐和離心產(chǎn)物,再次離心,重復3 次,合并上清液; 酸化上清液至pH=1; 采用PEP-SPE 小柱(Cleanert-PEP,150 mg/6 mL,天津博納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凈化,依次用5 mL 乙酸乙酯、甲醇和超純水活化SPE 小柱,載入樣品,真空抽干; 加入5 mL 乙酸乙酯洗脫目標物,洗脫液氮吹至近干,加入1 mL 的乙腈溶液定容,等待進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 采用柱前衍生法,取50 μL 乙腈復溶樣品和150 μL 99%BSTFA+1%TMCS 衍生劑混合于內(nèi)襯管中,70°C 條件下反應10 min,反應完成后立即上機檢測. 分析儀器為日本島津質譜聯(lián)用儀(GC/MS,QP2020),利用DB-1 石英毛細血管柱(30 m×0.32 mm×0.25 μm)進行分離,載氣He 恒流1.5 mL/min,采用無分流進樣,進樣量為1 μL. 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100°C,以8°C/min 的速度升至170°C,保持5 min,再以10°C/min 的速度升至300°C,保持4 min. 離子源溫度設為230°C,進樣口溫度為300°C,掃描模式為單離子檢測掃描(single ion monitoring,SIM). 木質素各單體采用內(nèi)標法通過標準曲線進行定量分析,內(nèi)標物反式肉桂酸和乙基香蘭素的回收率為70%~110%.
木質素被分解為4 個大類,即對羥基(P)系列、香草基(V)系列、丁香基(S)系列和肉桂基(C)系列; 11 種單體,即對羥基苯甲醛、對羥基苯乙酮、對羥基苯甲酸、香草醛、香草酮、香草酸、丁香醛、丁香酸、乙酰丁香酮、對香豆酸和阿魏酸. 木質素的基本參數(shù)和意義如表2 所示.
表2 木質素參數(shù)及其意義Table 2 Lignin paramete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采用以δ13C 和100 mg 有機碳中木質素氧化分解產(chǎn)物中S,C 和V 系列的總量Λ8 為標記的三端元混合模型. 三端元模型通過建立沉積物中OC 的3 個來源端元,使用不同端元的Λ8 和穩(wěn)定碳同位素(δ13C)定量區(qū)分了SLR 和PSR 沉積物中的OC 來源. 該模型由以下方程式組成:
式中:f是每種OC 來源的相對比例; soil 是指土壤端元; phyt 是指淡水浮游植物端元;plant 是C3 維管植物端元. 使用的假設如下: Λ8soil= (0.76±0.38) mg/100 mg OC,Λ8plant= (15±5) mg/100 mg OC[15],并且一般認為淡水浮游植物不包含Λ8; δ13Csoil=-24.37‰±1‰(本課題組數(shù)據(jù)),δ13Cphyt=-29.1‰±2‰[16],δ13Cplant=-27‰±2‰[17]. 通過Matlab 編程軟件,利用蒙特卡洛模擬估算出沉積物中OC 各個端元的相對貢獻值.
圖2 描述了兩個水庫柱狀沉積物中木質素含量Σ8 和Λ8 與沉積柱深度的關系. 由圖2(a)可知,SLR 沉積柱的Σ8 值呈現(xiàn)出由深層到淺層逐漸增大的變化趨勢,且變化幅度較大,在0.83~2.97 mg/10 g dw 之間,平均值為1.51 mg/10 g dw. 淺層沉積物(0~20 cm)中Σ8 值的變化程度較大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淺層沉積物沒有受到壓實作用,對陸源有機物輸入(如降雨)的變化影響較為敏感; 二是烏江流域正在進行完整的流域開發(fā),多個水庫的建設和蓄水可能對陸源有機碳的輸入量影響較大. 有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導致的降雨量變化對水庫沉積物中木質素含量的影響很大[18]. 因此,推測SLR 的Σ8 值變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響. 由圖2(b)可知: PSR 沉積柱的Σ8 和Λ8 值呈現(xiàn)出由深層向淺層逐漸減小的變化趨勢,Σ8 值為0.55~1.44 mg/10 g dw,平均值為0.96 mg/10 g dw; Λ8 值的變化趨勢與Σ8 值完全一致.這可能是由于PSR 上游新建的沙沱水庫,使得水利滯留時間長,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攔截效應,對懸浮顆粒物的輸送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致使PSR 沉積物中木質素輸入減少. 此外,PSR 沉積柱位于壩前,而已有研究指出,靠近大壩深水區(qū)的底部沉積物反映的是懸浮泥沙的積累[19],新鮮植物碎屑較少,木質素含量較為穩(wěn)定.
圖2 木質素含量參數(shù)Σ8 和Λ8 與SLR,PSR 沉積柱深度之間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ignin content parameters Σ8,Λ8 and the depth of SLR,PSR sediment cores
烏江流域在重慶市匯入長江三峽水庫,所以將烏江流域水庫與三峽水庫對比有重要意義. 比較SLR,PSR 與三峽水庫沉積物中木質素含量參數(shù)發(fā)現(xiàn): 三峽水庫Σ8 平均值為1.26 mg/10 g dw,處于SLR 和PSR 的中間水平[20]; Λ8 平均值為1.35 mg/100 mg OC,高于SLR(0.77 mg/100 mg OC)和PSR(0.81 mg/100 mg OC). 這可能是由于三峽水庫沉積物的總有機碳含量低于烏江流域水庫,反映出烏江流域梯級水庫與三峽水庫之間的空間異質性[21].
木質素母源植被信息參數(shù)S/V 被用來區(qū)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SLR 沉積柱S/V 平均值為1.04(見圖3(a)),PSR 沉積柱S/V 平均值為0.74(見圖3(b)). 這一結果表明,兩個水庫沉積柱中的木質素主要來源于被子植物. SLR 沉積柱中S/V 值在接近表層時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SLR 周邊的植物群落可能出現(xiàn)了一些改變,被子植物的占比有所增加. C/V 值被用來區(qū)分樣品來源于維管植物的草本組織或是木本組織. SLR 沉積柱C/V 平均值為0.28(見圖3(a)),PSR 沉積柱C/V 平均值為0.16(見圖3(b)). 這一結果表明,兩個水庫沉積柱中的木質素主要來源于草本組織,而PSR 沉積柱中的木本組織也有一定貢獻量. 這可能是由于PSR 周邊裸子植物占比較大,而裸子植物主要是高大的喬木,其木本組織的含量較大. 烏江流域水庫周邊植物種群與三峽水庫接近(S/V=0.93,C/V=0.29)[20]. 木質素母源植被信息參數(shù)反映出水庫蓄水可能對水庫周邊原始植物群落的形態(tài)與優(yōu)勢種造成了一定影響.
P/(V+S)值指示的是樣品中木質素的去甲基/去甲氧基程度. SLR 沉積柱P/(V+S)趨勢非常平穩(wěn),平均值為0.25(見圖3(c)). PSR 沉積柱P/(V+S)整體趨勢由深層向淺層略有增加(見圖3(d)),與加拿大卡邦加水庫的情況[22]相似. 這一結果說明,SLR 和PSR 沉積物中木質素的去甲基/去甲氧基水平都處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在SLR 和PSR 沉積柱中,Pn∶P 都表現(xiàn)出了與P/(V+S)完全相反的波動趨勢,并且Pn∶P 的值較小,說明沉積物中陸源有機碳貢獻較小(見圖3(c)和(d)).
V 和S 系列中酸類單體與醛類單體的含量比(Ad/Al)v和(Ad/Al)s是評價樣品中木質素側鏈氧化降解水平的指標. SLR 沉積柱(Ad/Al)s平均值為0.37,(Ad/Al)v平均值為0.33,小于0.39(見圖3(e)). PSR 沉積柱(Ad/Al)s平均值為0.32,(Ad/Al)v平均值為0.32,均小于0.39(見圖3(f)). 這一結果表明,SLR 和PSR 沉積柱中木質素的側鏈氧化降解程度較低,小于三峽水庫((Ad/Al)v=0.43,(Ad/Al)s=0.36)[20]. SLR 和PSR 沉積物中木質素的側鏈氧化程度和去甲基/去甲氧基化水平都處于較低的水平,說明SLR 和PSR 沉積物中木質素的降解可能是由棕腐菌和白腐菌混合作用的模式[23].
圖3 SLR,PSR 沉積柱中木質素母源植被信息及降解參數(shù)與沉積柱深度的關系Fig.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of lignin source vegetation,degrad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depth of the SLR,PSR sediment cores
SLR 沉積柱三端元模型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 土壤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貢獻變化較大且無明顯規(guī)律,為17.11%~80.79%,平均值為51.75%; 藻類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貢獻為15.85%~78.84%,平均值為45.70%; 植物組織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貢獻為0.37%~6.22%,平均值為2.55%(見圖4(a)). PSR 沉積柱三端元模型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 土壤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占比平均值為49.14%; 藻類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占比為32.70%~61.30%,平均值為47.00%; 植物組織在沉積物總有機碳中的貢獻為0.97%~6.51%,平均值為3.86%(見圖4(b)). 兩個水庫沉積物中內(nèi)源有機碳的貢獻接近,高于加拿大卡邦加水庫內(nèi)源有機碳的貢獻(5%~30%)[22],低于烏江上游的紅楓湖水庫(55%~74%).
圖4 SLR,PSR 柱狀沉積物有機碳源分析結果與沉積柱深度之間的關系Fig.4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ource OC and the depth of SLR,PSR sediment cores
端元模型結果顯示,兩座水庫沉積柱中外源有機碳(土壤有機碳與陸生植物有機碳之和)的貢獻總體上略大于內(nèi)源有機碳,其中土壤有機碳貢獻最大. PSR 外源有機碳的貢獻優(yōu)勢不明顯,這可能是由于PSR 的上游新建了一座年調(diào)節(jié)的大型水庫(沙沱水庫),其攔截筑壩效應使PSR 進水中的陸源有機碳顆粒物大量減少,還可能與水庫內(nèi)源有機碳的積蓄有關. 與烏江梯級水庫上游其他水庫相比,SLR 和PSR 沉積柱中總有機碳含量遠低于上游水庫(3%~4%),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空間異質性.
SLR 和PSR 的木質素參數(shù)顯示,烏江下游沉積物中木質素主要來源于被子植物的草本組織. 水庫蓄水后,周邊植物群落可能發(fā)生改變. SLR 蓄水以后被子植物占比有所增加,而PSR 周邊裸子植物貢獻較高,表現(xiàn)出了空間異質性. SLR 和PSR 沉積物中木質素的側鏈氧化和去甲基/去甲氧基氧化降解水平較低,反映了白腐菌和棕腐菌共同作用的降解機制. 梯級筑壩的攔截效應減少了懸浮顆粒物的輸送,特別是水利滯留時間較長的年調(diào)節(jié)水庫,會使下游水庫沉積物中木質素含量降低. 下游水庫受到攔截筑壩作用,來自上游的外源有機碳減少,使內(nèi)源有機碳占比偏高(45.70%~47.00%),外源有機碳占比降低. 此外,降雨量也是影響水庫沉積物中外源有機碳的重要影響因素. 樣品中總有機碳含量受筑壩攔截作用明顯,與上游水庫相比也有明顯的空間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