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話性是巴赫金“復調理論”的核心內容,以“獨白”“復調”“多聲部”等為審美內涵和哲學價值的批評實踐對小說文本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作為運用對話理論的典范,囊括了作者、作品人物、讀者以及社會語境等之間的多層次、多形式對話。重新審視巴赫金復調理論針對文本研究呈現(xiàn)出的參與性、開放性對話,可重構超越對話、人文審美的 “復調”世界。
關鍵詞:對話性 復調理論 《罪與罰》
一、引言
米哈依爾·巴赫金(1895—1975)是俄蘇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文藝理論家,他在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下文皆簡稱《詩學》)中首創(chuàng)引用了 “復調”和“多聲部”音樂領域的概念到文學批評實踐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作為巴赫金復調理論的重要研究對象,在創(chuàng)作闡釋和文論互證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當然,以對話性為主要切入口重新審視小說對于“復調”理論的實踐,也是拓展對巴赫金詩學理論的藝術思考新維度。
(一)復調理論
巴赫金《詩學》中的“復調”和“多聲部”原本都是音樂領域的專業(yè)概念,作為一種音樂體裁,指一種源于18世紀歐洲沒有主旋律和伴聲演奏的復調音樂。在巴赫金看來,復調小說的主公人無時無刻不在演繹自我與他者以及周圍世界的對話。“主人公關于自身、關于世界的話語,恰如通常的作者話語一樣充分;它并不從屬于主人公的客體形象,不是作為他的一種性格特征,也不是作者聲音的喉舌?!盿在復調理論視域下的小說主人公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在一場具有平等性、開放性的姿態(tài)下完成意識和行動等多層面的對話。“各種獨立的不相混合的聲音與意識之多樣性、各種有充分價值的聲音之正的復調,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基本特征?!眀從哲學層面來看,巴赫金復調理論不是僵死的語言學研究延展,而是具有探索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等維度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審美性。
(二)對話性
巴赫金《詩學》中關于復調理論的聚焦在于對話。從學科發(fā)展的層面來看,“對話”有可能解決的是人文學科內“反獨斷反霸權反終結”的壟斷局面,能給予參與者更為開放、自由的話語權力。c而對話自人類使用語言以來,就滲透著復雜而精妙的多種聯(lián)系,再深入到復調小說的內部話語,“對話關系——這是比結構對話中的對答之間的關系更為廣泛的現(xiàn)象,這是幾乎包羅萬象的一種現(xiàn)象,它滲透在所有人類言辭中,滲透在人類生活的全部關系與表現(xiàn)中?!眃對話是人類生活有意味的形式,即小說世界內主人公與包括自我意識的外部世界的他者、心理和思想上顯性與隱性的交流。就巴赫金《詩學》談到的對話具體表現(xiàn)為“大型對話”和“微型對話”兩種形式,面向小說的內部世界,“在這個‘大型對話里面,回響著主人公表現(xiàn)在結構上的對話,它被照亮和濃縮;……對話也轉向主人公每一個姿勢中,轉向面部表情的每一個變化上,把它變成間歇的和斷續(xù)的;這已經是‘微型對話了?!眅小說人物以平等獨立的姿態(tài)與一切對象交流,從宏觀的、外部的、顯性的小說世界論辯中看到復調展示藝術維度的宏大圖景;從微觀的、內部的、隱性的小說世界對話中感知復調映射思想深度的心理空間。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為復調理論的推演實驗室,具體到獨語者:從“角色意識”到“作者意識”;多聲部:從“音樂合奏”到“文學復調”;超越對話:“語言外衣”到“活的事件”三個層次來說明巴赫金對話理論在小說世界的批評闡釋與運用實踐。
二、獨語者:從“角色意識”到“作者意識”
前文我們引述巴赫金《詩學》中談到小說角色意識的理性判斷,然而這種相對獨立的人物意識想完全達到與作者平等對話還有一定難度。作為小說人物背后的“人物”,作者的意識不能被忽視。其實,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為我們提供了從“角色意識”到“作者意識”審視的藝術視角。即在小說故事敘述的過程中,人物角色的意識外顯于敘述、情節(jié)、對話,而作者的思想、意圖乃至意識作為潛在文本時常會“浮出水面”。f從世界與作者的關系而言,小說主人公以顯性思維和意圖建構屬于自我意識的小說世界,但是作者本人的經驗、心理和思想不同程度地介入小說角色之中——小說人物充當了作者的“影子”和“發(fā)聲器”。就作者與文本關系而言,本質上反映的是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哲學觀、人生觀和文學觀在小說中的立場g,而巴赫金《詩學》所探討的復調,在小說《罪與罰》中不缺少內心獨白的聲音。以聲音對話聯(lián)通人物意識的心理空間和精神世界,具體到《罪與罰》主要從三個方面處理角色意識與作者意識的關系。
一是主人公的意識和活動是作者對客觀世界認知的映射?!蹲锱c罰》的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殺死十四等文官的太太,即那個讓他厭惡的老太婆,扣動謀殺的扳機前,大學生拉斯克爾尼科夫的生活處境困厄、窘迫,甚至心理出現(xiàn)壓抑和扭曲,以至于他將老太婆的命比作殺死一只“毫無用處、討厭有害的虱子”。斧頭的落下暗示主人公與過去完成了決裂,而射向老太婆的“子彈”內卻含有作者的經驗軌跡,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命運多舛,因反對沙皇政府被逮捕,以十年西伯利亞流放來免除死刑的懲罰,作者以現(xiàn)實的遭遇、思考和信念投射到小說主人公的行為選擇上,作者聰明地借助主人公之口說出“非理性”“上帝死了”以及虛無主義對自我意識和行動的滲透。
二是作者借助小說角色的夢境和口吻說出對世界的看法。小說《罪與罰》在第四章開端即由主人公之口說出:“莫非這還是在做夢?”h確實,殺人以后罪惡之血就粘在主人公的襪子上,出租屋的一夜讓血液浸透到主人公的身體。以至于讓主人公心理產生錯亂,自己殺死的到底是一個肉體的老太婆,還是自己內心的信仰或原則呢?“老太婆只不過是一種病……我想盡快跨越過去……我殺死的不是人,而是原則!原則嘛,倒是讓我給殺了……結果發(fā)現(xiàn),就連殺也不會……原則?”i如果說老太婆之死尚有原因,那么莉扎薇塔之死就讓“罪與罰”的思考變得深刻,在小說的第五章主人公面對索尼婭的靈魂質問時,他從索尼婭身上見到了逼近莉扎薇塔時的驚恐神色以及純凈的孩子式微笑,老太婆與莉扎薇塔的死亡造成對立,而索尼婭和莉扎薇塔形成生命的互文照面,兩種死亡隱喻的復雜讓主人公發(fā)問 “難道我殺死的是老太婆嗎?我殺死的是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 0
三是作者自覺或非自覺地介入小說角色,參與故事的敘述?!蹲锱c罰》中可以看到作者使用兩種身份介入故事:一是身份介入,這里的身份介入主要是指作者和主人公可能存在相似的經歷,更進一步說有可能是作者將個人經歷賦予主人公。小說第五章主人公面對索尼婭的問答時回憶到“我上過學,可是上大學,蝸居不能維持生活,不能不暫時退學了。即使是這樣拖下去,那么十年以后,十二年以后,我還是有希望當上老師,或者成為一個官吏……母親卻早已憔悴了,可我還是不能讓她過上安寧的日子,而妹妹……”! 1這段主人公的過往記憶制造了假定性真實,仿佛跳脫到故事之外,作者一下子從幕后走向臺前親自面對讀者進行記憶敘述;二是意識介入,巴赫金 《詩學》針對作者與主人公的關系問題闡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主人公們實際上不僅僅是作者話語的客體,而且也是自身的、直接具有意義的話語之主體”! 2。以主人公自我意識和心理空間營造出作者吐露自我、宣泄心聲的敘述通道,作者將心理、意圖和思想賦予故事主人公,在流動的意識空間內完成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份置換,在虛實之間參與認識世界的過程。
三、多聲部:從“音樂合奏”到“文學復調”
巴赫金《詩學》的“多聲部”概念源于音樂,具體是指一種不依賴單個旋律,并以各種方式加入其他組織來共同完成的音樂過程。將“多聲部”與“復調”概念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到詩學理論是巴赫金藝術思維和批評想象力的體現(xiàn),使用多聲音樂賦予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更為廣闊的藝術表達和交流空間,“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對話,也就是對話方式的對立。但實質上,從純粹美學的觀點來看,音樂對位法關系不過是廣義對話關系的音樂變種而已”! 3。由此,運用“多聲部”實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利用人物對話來闡發(fā)自我的審美理論和價值觀念。按照巴赫金的對話理論,這種多聲部交流表現(xiàn)在“大型對話”和 “微型對話”之中。
(一)大型對話:從聲到語的開放性
巴赫金《詩學》的對話理論一般聚焦于小說主人公的共時性對話,而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復雜的對話關系中隱藏著歷時性線索?!靶≌f整體上的‘大型對話——不是發(fā)生在過去,而是發(fā)生在現(xiàn)在,即進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在。這絕不是對話完成后的速記記錄——作者已經脫離那個對話,而現(xiàn)在好像站在那個對話之上更高的決定性立場上。”! 4《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由個人犯罪上升到對莫斯科下層階級犯罪率增高的討論展現(xiàn)其在場性,從共時性角度來看,拉斯克爾尼科夫拋出該話題后,同時引起佐西莫夫與盧任的“經濟決定”論調、拉祖米欣“缺少務實精神論”以及“道德論”三個層面分析,這種顯性、廣義的對話直接面向讀者,但透過內容談論也能見到作者的態(tài)度,從歷時性角度來看,通過這個下層階級犯罪率增高的事件,也持續(xù)影響到小說主人公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反復審視和考慮,通過對當時社會的深度解讀,在小說文本外實現(xiàn)了一種從發(fā)聲到話語的協(xié)和性、開放性。而從對話的目的來看,“毫無疑問,對話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藝術世界的中心,但是對話不是作為一種手段,而是作為目的本身。對話不是行動的前夜,而是行動本身”! 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借由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之口,以交叉、和聲和間斷的應答方式將不相混合的聲音集合起來傳達出去,實現(xiàn)作者對歷史、土地、最高真實的思想對話。
(二)微型對話:從墻到門的封閉性
巴赫金《詩學》將復調理論的對話,一方面以顯性辯論的大型對話突顯交流的開放性,另一方面以隱性辯論的微型對話暴露人物的內心。對話在轉向小說內部時,小說主人公的情感交流、情緒思想甚至面部表情都構成了連續(xù)或非連續(xù)的對話! 6,完成小說人物內在的真實性?!爸挥性诮涣髦?,在人與人的相互影響中,‘人身上人的人才能暴露出來,無論是對于別人還是對于自身都是這樣”! 7。我們從《罪與罰》的小說世界的空間建構中,可以透過門與墻制造的封閉場景來還原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的意識和行動,在小說第五章主人公向索尼婭傾訴的時候描述自我的內心:“你知道嗎,索尼婭,低矮的天花板和窄小的房屋會讓人的心靈和頭腦憋得難受!噢,我是多么痛恨這間陋室! 可我還是不愿走出這間陋室。”! 8如此封閉、逼仄的環(huán)境,帶給主人公壓迫感,更可怕的是這種空間內正在生長出一種體制般的適應,從身體到心理恐懼的種子開始萌發(fā),在出租屋壓抑逼仄的空間里,他一直重復著 “在門后邊?放在門后邊?在門后邊?”的夢魘! 9,而門后面到底看到了什么,主人公清楚而模糊,當他殺人之后,面對長久以來已習慣的墻壁,那朵奇異的“小花”到底象征何為?唯獨主人公異常蒼白、痛苦的表情能暗示內在心理。奇異之花在暗黑空間盛開,我與“我”實現(xiàn)從墻到門空間轉換的對話交流。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微型對話與心理空間形成暴露人物內心真實性的合力,從拉斯克爾尼科夫到梅詩金公爵,從索尼婭到納斯塔霞等都在努力回應“人身上的人”這一問題。
四、超越對話:從“語言外衣”到“活的事件”
巴赫金《詩學》的復調理論以對話性深入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內部,透過人物語言的交流轉向思想溝通,即“思想,是活的事件”,從語言交流到思想交換,大型對話與微型對話合謀“表現(xiàn)‘人類靈魂深處是自己‘在最高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的主要任務,而這個‘靈魂深處只有在緊張的面向中才會暴露出來”@ 0。毫無疑問,小說人物的對話性需要語言實現(xiàn)對話,語言的背后實現(xiàn)了作者訴諸文本世界的意識和思想的深度。在《罪與罰》中表現(xiàn)在主人公在基督教的靈光下完成一種共樂、博愛、和諧的永恒交流。
小說《罪與罰》的主人公拉斯克爾尼科夫自從殺死老太婆后,完全被罪惡、恐懼所纏繞,從“貧窮不是罪惡”到拿破侖式的“超人理論”,從幾度準備自首到準備投河自盡再到疾病掩體獲得的短暫寬慰,在罪與罰、毀滅與救贖的道路上,矛盾、痛苦折磨著這個年輕人,直到索尼婭以博愛與寬恕真正感染了他,小說第五章當拉斯克爾尼科夫說出殺人真相后,索尼婭沒有責備,而是高聲大哭:“不,現(xiàn)在全世界再沒有比你更不幸的人了!”并在拉斯克爾尼科夫自首之路上將自己的十字架送給他。寬恕的力量閃爍著思想的光芒,帶給讀者深沉的人性思考,而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深度而言,小說結尾以未完成、未回答的方式給讀者(包括作者)留下開放的、有意味的空間留白,以期在迎合、遇挫的期待視野中重新認知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獲得超越對話之外的審美愉悅與詩意韻味。
五、結語
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對于中國當代學術的重要意義在于以“對話”替代話語霸權、以“傾聽”促進共生共榮,這種包容、開放彰顯了人文學科的內在價值和意義@ 1,以對話性充分挖掘小說文本內部聯(lián)系,將對話性作為復調理論批評《罪與罰》的闡釋核心,既要讀懂復調思維的互動方式,將其作為探尋社會存在和意識思維的媒介,也要打通作者、主人公、讀者等多重關系平等性對話的參差之態(tài),在多維度審視小說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邏輯下,用超越對話的勇氣重構歷史語境和現(xiàn)實世界的“復調”圖景。
abdelmnoqt〔俄〕米哈伊爾·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劉虎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版,第4頁,第3頁,第47頁,第47頁,第3頁,第49頁,第71頁,第278頁,第278頁,第277—278頁。
c 王永祥,潘新寧:《對話性:巴赫金超語言學的理論核心》,《當代修辭學》2012年第3期,第40—46頁.
f 汪洪章:《巴赫金復調小說理論中的闡釋學含義》,《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第2期,第18-26頁.
g 李鳳亮:《大復調:理論與創(chuàng)作──論米蘭·昆德拉對復調小說的承繼與發(fā)展》,《國外文學》1995年第3期。
hijk! 8 s〔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非琴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頁,第266頁,第408頁,第404頁,第406頁,第133頁。
p 崔釋予:《安德森〈小城畸人〉的對話性研究》,吉林大學2017碩士論文。
@ 1 周啟超:《巴赫金的“復調理論”對人文科學研究的意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第98—106+141頁.
作 者: 曹克林,安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