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
人到中年,現(xiàn)在的事想記記不住,過去的事想忘忘不了。每有閑暇之余,不自覺的就會想起20世紀80年代初,家鄉(xiāng)村前屋后,自留地旁,兀立著一株株柿子樹。蕭瑟的秋風(fēng)將泛黃的樹葉吹落,枝丫上只留下或黃或紅的柿子,像掛著一只只小燈籠煞是好看。
從記事起,我家院里就有一棵柿子樹,這棵樹也就成了我兒時的玩伴。娘多次逗我說,兒啊,柿子樹比你還大七八歲呢!我對娘的話深信不疑,可總困惑應(yīng)該喊它哥哥還是姐姐呢?
夏天,娘在樹下鋪個竹席,我在上面玩耍,她在一旁做針線活,偶爾也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個像戴著草帽神氣活現(xiàn)的小腦瓜兒。撿起一個就往嘴里放,娘趕緊阻攔說:“傻小子,還早著呢,等果子熟透了再吃,現(xiàn)在吃了吐不出舌頭。 ”
每到柿子收獲時,娘把竹竿頂端綁上個鐵鉤,下面有個鐵環(huán),鐵環(huán)上面套著布袋,雙手高舉細長的竹竿,只那么輕輕一轉(zhuǎn),柿子便順從地落進了袋里。
說來也怪,柿子這東西挺特別的,別的水果只要成熟即可食用,可它偏偏擰著,不經(jīng)過加工,吃了會澀得讓你有找不到嘴的感覺??赡苓@也是它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吧,你想柿子樹大多生長在曠野,又不要專人看管,再不耍一點花招,還能站到晚秋?
農(nóng)家人給柿子除澀,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叫做“暖柿子”,即把柿子放到溫水中浸泡,用溫暖軟化它的內(nèi)心。水的溫度及浸泡時間需根據(jù)柿子的成熟度而定,如果是綠皮青果,水溫需要高些,時間也要長些,至少在40℃左右的水中浸泡24小時以上;對于已經(jīng)變色的黃熟柿子,只需在25℃的水中浸泡半天即可。用此法“暖”出的柿子保持原來的硬度不變,脆生生的口感特好。另一種方法叫做“烘柿子”,即把柿子連枝帶葉一塊砍下掛到墻上,讓陽光慢慢地烤,霜雪一點點浸,用時光老人的耐心把它們變紅變軟。
每到暖柿子的時候,娘都會到村后的那口甜水井挑水,用松樹枝燒火。她說,山泉水燒出來發(fā)甜,還有一股松香味。好像是為了證明娘的說法,城里每年都有人開著車來要好幾箱,說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每回給錢,娘都少要他的,人家反而多放下幾塊。
要說吃柿子,虎子哥有訣竅。他把麥秸當吸管,慢慢插進柿子肉體,猛吸一口,慢慢咽下,看他那樣子,真是一種享受。吸完后,他再把皮放到嘴里吸,弄得滿鼻子、滿手都是柿子汁兒,最后再咂砸手指,用袖子擦幾下嘴才算完事。
記得有年冬天,我們在家玩膩了,就爬到柿子樹上。正當我們胡吹海侃的時候,虎子哥發(fā)現(xiàn)村后的山上冒起了濃煙,“不好,山上起火了!”他喊道?;⒆痈珙H有大將風(fēng)度,一面讓我去隊長家匯報,一面讓海龍去大隊部讓人用大喇叭喊,他則在柿子樹上扯起嗓子喊了起來:“快去救火啊,山上起火了!”
那些年天也冷,冬天的鄉(xiāng)村,人們都躲在家里,除非有急事,否則很少出門。好在有這幾個在樹上玩耍的孩子,及時發(fā)現(xiàn)山火,社員和民兵撲救得力,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事后,大隊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個8分錢的筆記本和獎狀,過年來了客人,就跟人家諞,就怕人家不知道這事。
后來,新村規(guī)劃,道路拓寬,柿子樹礙事只好砍掉。這些年我老跟孩子提到這棵樹,他說樹都沒有了,我怎么知道您的童年???就想在老家再栽一棵,樹苗是我相中的,還是記憶中的模樣。樹苗挺挺的,細桿蓬頭,像把撐開的傘。